球头铣刀论文_杨炬,胡小秋,程寓,方静弦

导读:本文包含了球头铣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铣刀,刀具,系数,厚度,切屑,曲率,曲面。

球头铣刀论文文献综述

杨炬,胡小秋,程寓,方静弦[1](2019)在《球头铣刀铣削轮廓曲面的有效切削速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球头铣刀加工轮廓曲面的有效速度进行研究,考虑到球头铣刀倾角变化和工件曲率半径变化,建立了球头铣刀切削凹凸轮廓曲面的干涉模型。采用相对加工倾角的方式解决了高角度铣削的干涉问题,并根据实际有效切削直径得到凹凸轮廓曲面的有效切削速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切入角度和大切出角度切削加工曲面时,有效切削速度较小;铣削加工凹曲面时受切深影响较大,凸曲面主要受前后刀轨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佟欣,杨树财,何春生,郑敏利[2](2019)在《变密度微织构球头铣刀切削性能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微织构排列形式对微织构理刀具的抗磨减摩机理的影响,分别从理论、仿真及试验等方面对最优的微织构排布形式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微织构在刀具前刀面的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其次,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仿真及试验研究均发现,变密度微织构球头铣刀的铣削性能优于均匀分布密度的微织构球头铣刀。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法优选最优的铣削性能的微织构球头铣刀,优化结果表明,两排织构间距先为200μm,再为150μm,最后为175μm的微织构球头铣刀的铣削性能最好。该项研究使刀具具有良好的抗磨减磨性,提高加工效率及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董永亨,李淑娟,洪贤涛,李鹏阳,李言[3](2019)在《基于Z-MAP方法的球头铣刀铣削力的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瞬时刚性切削力的建模是铣削加工物理仿真的基础,然而,球头铣刀的刀齿形状复杂,加工过程中姿态多变,瞬时刚性铣削力的建模难度较大。在考虑刀具姿态调整的情况下,通过齐次坐标变换建立了刀齿的运动轨迹,提出了一种识别刀具和工件瞬时接触区的改进Z-MAP算法,通过计算当前刀齿的参考线与工件的边界面或刀齿扫掠面的交点求出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并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辨识了切削力系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微元积分法建立了瞬时切削力的计算模型。为了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分别进行了垂直加工和倾斜加工试验,试验和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该建模仿真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实际加工中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黎柏春,王振宇,张斌,王宛山[4](2019)在《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辨识得到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提出结合平均铣削力方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辨识方法.首先,建立球头铣刀的铣削力模型,推导基于平均铣削力且忽略切削刃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模型.然后,以基于平均铣削力方法辨识得到的切削力系数为初值、最小化铣削力仿真结果和测量结果的偏差平方和为目标,引入修正系数为设计变量,设计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切削力系数修正算法.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相关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切削力系数不仅能准确地预测切削刃存在差异的铣削力峰值,而且具有更好的吻合度和精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肖跃勇,姜月,方曙璋,罗胜,曾瑞霖[5](2019)在《基于UG模型分析的两刃球头铣刀开发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球头铣刀加工模具和叶片零件时,球头刃的轮廓度和切削参数决定了零件的精度。采用UG软件对整个球头铣刀的圆弧轮廓度和球头前角进行分析,并结合切削理论找出球头铣刀加工的薄弱点,开发了新结构的球头铣刀,并对模具钢NAK80和叶片材料GH4169进行了切削试验。结果表明:新结构的球头铣刀比原结构更适合模具钢、叶片材料的端铣加工,刀具轮廓精度等级和耐用度更高;在模具加工方面,给出了不同加工精度的切削参数,为模具的高效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魏巍,张连洪[6](2019)在《基于球头铣刀的弧齿锥齿轮小轮铣削加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弧齿锥齿轮小轮铣削通常在专用机床上采用铣刀盘实现,从而导致制造成本较高。为了降低弧齿锥齿轮小轮的制造成本,提出一种在通用四轴数控铣床上采用球头铣刀进行铣削加工的方法。根据齿面数学模型计算齿面离散点坐标,进而创建齿轮实体模型。分析齿根铣削时球头铣刀与齿轮的空间位置关系,以铣削一侧共轭齿面时不刮伤对侧共轭齿面为原则确定球头铣刀直径。以刀杆与齿面不发生干涉为前提,确定处于各个加工位置时的刀轴方向。以沿齿高和齿长方向均匀分布的齿面离散点为基础,创建沿齿高方向分层的粗铣刀路和沿齿长方向分层精铣刀路。创建包含机床、刀具和轮坯的仿真加工环境,完成齿轮铣削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铣刀盘,球头铣刀加工得到的过渡曲面曲率半径更大,可降低齿根处的应力集中程度。将刀路导入数控加工系统,在四轴数控铣床上完成齿轮的粗铣和精铣,获得的齿面具有较好的光洁度,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08期)

赵登超,刘晓敏,陈亮,罗林辉[7](2019)在《仿生微织构球头铣刀对6061铝合金切削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6061铝合金在切削过程中易出现切屑粘刀现象,引起切削力增大和切削表面质量恶化的问题,以贝类体表耐磨、抗粘附非光滑凹槽形态为仿生对象,在两刃球头铣刀前刀面植入凹槽型微织构。为优选仿生微织构结构参数,进行微织构宽度为0μm、30μm、50μm、70μm、90μm、120μm的球头铣刀铣削试验。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切削力均值分析及铣削表面叁维形貌分析,研究了仿生微织构球头铣刀凹槽宽度对6061铝合金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微织构宽度对球头铣刀切削稳定性、耐磨性及铣削表面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优选出仿生微织构宽度为70μm时对减小叁向切削力、改善切削稳定性和提高6061铝合金铣削表面质量均有较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正坤,冯丰,周宏根,戴磊,李国超[8](2019)在《基于布尔运算的球头铣刀瞬时切削厚度建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轴球头铣刀的铣削加工中,瞬时切削厚度模型的建立是准确预测切削力的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大部分模型注重刀具和工件接触区域的建模,仅考虑了参与切削的刀刃切削厚度,而忽略了刀刃对工件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布尔运算理论的瞬时切削厚度建模方法,从瞬时切削厚度的理论出发,考虑了所有刀刃对工件切削厚度的影响,并引入根据球刃曲线创建的辅助实体模型对瞬时切削厚度进行提取,并经铣削力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代月帮,李宏坤,魏兆成[9](2019)在《考虑模态耦合的球头铣刀颤振稳定域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头铣刀广泛应用于曲面加工中,因此构造出针对球头铣刀的颤振稳定域叶瓣图意义重大。利用精细积分法对铣削系统二阶动力学方程进行时域数值求解,由切削刃与切触区域不同时刻的关系,确定出时域数值求解方程中所需要的刀刃瞬时切削部位,通过Floquet定理获得了高精度的颤振稳定域叶瓣图,并在叁轴数控机床上进行了正确性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一致,表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为球头铣刀实现无颤振切削加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3期)

佟欣[10](2019)在《球头铣刀微织构精准分布设计及其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钛合金铣削加工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刀具寿命短等问题,在刀-工摩擦副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排列规则的微织构,能有效改善摩擦副表面的摩擦性能,从而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本文以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为切入点,研究了微织构激光制备工艺,设计了微织构分布形式,分析了不同刃口形式的微织构球头铣刀的切削性能。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优化了不同刃口形式球头铣刀微织构的设计参数,完成微织构球头铣刀的精准分布设计及高效制备,从而实现钛合金高效高质量加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硬质合金与钛合金对磨时接触应力仿真分析,优选微织构结构为微圆坑;对微织构制备试验及微织构周围物理场仿真分析,优选激光制备参数为激光功率百分比70%,扫描速度1700mm/s,扫描次数7次;搭建摩擦磨损试验平台,分析了微织构刀具的减摩抗磨机理;基于上述机理,分析了微织构在前刀面面积占有率对铣削力的影响,为微织构的制备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微织构参数化设计模型,分析了铣削条件下微织构硬质合金铣刀刀-屑接触区,初步确定了微织构分布形式;分析了切削深度对微织构分布形式的影响,得到不同切削深度下微织构在刀-屑接触区的分布形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该分布形式下的微织构对刀片强度的影响,为微织构球头铣刀切削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保证。再次,建立不同刃口形式下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刃口置入在有效提高刀具切削性能中起到的作用;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微织构参数及刃口参数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搭建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钛合金实验平台,对比分析了微织构参数及刃口参数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界定了刃口参数选择范围;基于铣削力实验,对比分析了无织构刀具和微织构刀具在刀-屑接触区内的面积占比,获得不同刃口形式球头铣刀的微织构在刀-屑接触区内最佳面积占比范围为7%~14%和9%~11%,进一步优化了微织构分布形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约束条件。最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优化了不同刃口形式球头铣刀微织构设计参数。基于钛合金铣削实验,对优化后的微织构刀具进行了不同刃口形式的微织构球头铣刀刀具寿命及工件表面质量的验证分析,得到刀具失效时,两种刀具的微织构磨损面积远远小于未优化之前微织构磨损面积的结论,表明微织构在铣削过程中能有效地发挥减摩抗磨作用。建立了以激光制备参数为因变量的微织构直径预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确定了微织构参数之间关系模型适用范围,该研究不仅提高了微织构的制备效率还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刀具的切削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球头铣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研究微织构排列形式对微织构理刀具的抗磨减摩机理的影响,分别从理论、仿真及试验等方面对最优的微织构排布形式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微织构在刀具前刀面的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其次,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仿真及试验研究均发现,变密度微织构球头铣刀的铣削性能优于均匀分布密度的微织构球头铣刀。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法优选最优的铣削性能的微织构球头铣刀,优化结果表明,两排织构间距先为200μm,再为150μm,最后为175μm的微织构球头铣刀的铣削性能最好。该项研究使刀具具有良好的抗磨减磨性,提高加工效率及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头铣刀论文参考文献

[1].杨炬,胡小秋,程寓,方静弦.球头铣刀铣削轮廓曲面的有效切削速度分析[J].工具技术.2019

[2].佟欣,杨树财,何春生,郑敏利.变密度微织构球头铣刀切削性能多目标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董永亨,李淑娟,洪贤涛,李鹏阳,李言.基于Z-MAP方法的球头铣刀铣削力的建模[J].机械工程学报.2019

[4].黎柏春,王振宇,张斌,王宛山.球头铣刀切削刃存在差异的切削力系数辨识[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肖跃勇,姜月,方曙璋,罗胜,曾瑞霖.基于UG模型分析的两刃球头铣刀开发与试验[J].工具技术.2019

[6].魏巍,张连洪.基于球头铣刀的弧齿锥齿轮小轮铣削加工方法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7].赵登超,刘晓敏,陈亮,罗林辉.仿生微织构球头铣刀对6061铝合金切削性能的影响研究[J].工具技术.2019

[8].孙正坤,冯丰,周宏根,戴磊,李国超.基于布尔运算的球头铣刀瞬时切削厚度建模及分析[J].工具技术.2019

[9].代月帮,李宏坤,魏兆成.考虑模态耦合的球头铣刀颤振稳定域建模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10].佟欣.球头铣刀微织构精准分布设计及其参数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种常用铣刀类型精雕机床动态测力仪球头铣刀四阶模态常用刀具类型球头铣刀铣削加工模型

标签:;  ;  ;  ;  ;  ;  ;  

球头铣刀论文_杨炬,胡小秋,程寓,方静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