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之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误区,审美能力,素养,审美方法
审美之难论文文献综述
刘欣[1](2014)在《知音之难与其审美实现——《文心雕龙·知音》审美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知音》篇是审美鉴赏和批评的理论专论。刘勰从文学审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古来文学批评存在"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叁个误区,接着从主客两个方面分析了知音之难的原因。针对此,从主体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讨论了优秀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实现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博观—无私的基本审美素质和条件;"六观"—入情的审美方法和途径;"见异"—"欢然内悦"的审美境界和升华。(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23期)
赵丽萍[2](2013)在《论太行意象之“难”的审美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诗众多的意象中,有一类在描写太行基础上形成的太行意象。意象的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太行意象的审美核心特征为"难",其核心特征的形成原因不仅包括太行山物象特征的险峻,也因为太行山地区特殊的历史积淀,以及渗透于其中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何锋兵,何亚南[3](2012)在《审美之难与艺术的真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色情与艺术本质差异的美学反思,既有利于理论上澄清二者的根本区别,解开审美之谜,更可在比较视域下深刻理解艺术的本质及创造的真谛。艺术存在之根就在其"形式",艺术家就是"形式"的发现者、创造者和展示者,审美所"审"者就首先是世界的"形式","影响的焦虑"其实就是"形式的焦虑"。因此,"审美之难"即为"形式之难",这"难"来自于主体的自然性和对象的当下化两个方面。(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周霞,周芬芬[4](2010)在《审美之难——弹跳式广告的审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广告的飞速发展,基于受众对弹跳式广告的强迫式、诱导性反感与日俱增的焦虑与反思,本文从文化层面,以"中和"为思想原则和方法论原则,对其强迫式、诱导性与受众的能动性之间进行有效调节,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进而拓展其广告形式的理论视野。(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李炳海[5](2002)在《从偏蹇之难到偃蹇之美──《离骚》篇名与楚辞审美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离骚》之名,并不是如传统说法所言,是遭遇忧愁之义,而是指遭遇蹇难,这 是它的第一层含义。骚字是楚地方言,指的是蹇难。骚蹇还有扰动不静之义,是由蹇字的原型 引伸出来的第二层含义。蹇指跛足,这是它的原型,也是它的第叁层合义。《离骚》之名的叁层 含义所形成的语义场,成为这篇作品的叁重旋律。屈原经常用偃蹇一词来表现低昂起伏的美好 事物,使它的所指对象经历了由病态到常态,由丑陋到美丽的转变。到了汉代辞赋中,偃蹇所 表现的屈曲之美成为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崇尚。(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2年02期)
审美之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唐诗众多的意象中,有一类在描写太行基础上形成的太行意象。意象的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太行意象的审美核心特征为"难",其核心特征的形成原因不仅包括太行山物象特征的险峻,也因为太行山地区特殊的历史积淀,以及渗透于其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之难论文参考文献
[1].刘欣.知音之难与其审美实现——《文心雕龙·知音》审美解读[J].名作欣赏.2014
[2].赵丽萍.论太行意象之“难”的审美内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
[3].何锋兵,何亚南.审美之难与艺术的真谛[J].甘肃社会科学.2012
[4].周霞,周芬芬.审美之难——弹跳式广告的审美研究[J].艺术研究.2010
[5].李炳海.从偏蹇之难到偃蹇之美──《离骚》篇名与楚辞审美取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