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榛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问题研究论文

郭榛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问题研究论文

摘 要:文化统战是以文化促统战,以统战促文化的双向互动。文化统战可分为作为手段的、作为领域的和作为价值目标的文化统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既有客观必要性,亦有现实可行性。具体融入路径主要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统战体制机制改革,分类建设文化统战基地,精心打造文化统战活动品牌,积极发展网上文化统战等。

关 键 词:统一战线;文化统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 “深入研究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扎扎实实做好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1]。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统战在整个统战工作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统战的关系,对于做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公职律师”,国外更多是使用“政府律师”概念。政府律师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并为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所普遍采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政府律师制度,虽然各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律师制度设计上不尽相同,但都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一、文化统战的发展

“统一战线”的概念于上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文化统战”概念的出现要略晚一些,最早是由毛泽东在1940年的 《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但在中国,文化统战的思想和实践古已有之,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升级,形成了三个不同层级的“版本”:作为手段的文化统战 (1.0版)、作为领域的文化统战 (2.0版)、作为价值目标的文化统战(3.0 版)。

(一)作为手段的文化统战 (1.0版)

在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懂得运用文化手段来联合力量和巩固政权。如古人早就提出了 “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等文化统战思想。古代的文化统战实践也比较丰富,如 “自嬴政一统六国始,古代王朝多以儒家经典 《中庸》所谓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来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并借以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2],其中的 “书同文”“行同伦”都属于文化手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自汉唐至明清常常采用的 “和亲”政策,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手段。这种将文化仅仅视为手段的统战属于1.0版的文化统战。

(二)作为领域的文化统战 (2.0版)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早在1927年冬就创办了太阳社和创造社两个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初又成立了具有明显统战特征和作用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0年,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首次提出了 “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概念。他说:“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在中国,文化革命与政治革命一样,有一个统一战线,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3]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 “文化战线”和 “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概念,并对党的文艺工作和非党的文艺工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4]865。1944年,在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演讲中,毛泽东分析了建立文化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明确了文化统战的任务是 “联合一切可用的旧知识分子、旧艺人、旧医生来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并且提出了 “为了改造,先要团结”的文化统战方针[4]1012。在上述一系列讲话中,毛泽东所指的都是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

(三)作为价值目标的文化统战 (3.0版)

必要性不等于可行性。必要性是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可行性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措施等具有可实施性。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来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为其融入文化统战提供了前提条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引领文化统战方向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对象十分广泛,特别是有很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面对统战工作对象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我们就必须认真思考:文化统战之 “文化”应当是一种什么文化?是西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文化是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如果试图以西方文化来进行统战,其结果正好相反,所得到的将是社会的个体化、“原子化”和分散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根”和 “魂”,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适用于今天的文化统战,其中不仅有精华与糟粕的文化区分问题,还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融通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的产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不仅可以确保文化统战的正确方向,而且可以有效化解文化统战面临的一系列文化矛盾和难题。

第一,纠纷事实的异同。这两起都是由于牲畜侵害庄稼而引发的纠纷,而且“青楞”都是当事人之一。不同之处在于,“狗咬羊”案中的侵害人“青楞”,是“羊吃花生”案中的受害人;“狗咬羊”案中“青楞”不仅没有承认错误,反而导致受害人的意外死亡,而“羊吃花生”案中的“青楞”在保护自己的庄稼时显然行为过于激烈,违反了牲畜侵害庄稼纠纷解决的乡土规范,不仅构成了对王贵春的侵犯并引发了王贵春的自杀行为。

在过去,文化统战最主要的领域当然是文化领域。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相互交融的趋势日益强劲,文化政治化和政治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文化社会化和社会文化化等现象日益凸显,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今天,无论是文化统战理论还是实践,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必须自觉地拓展延伸至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领域,分别提炼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核心价值观,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将会有力促进文化统战领域的拓展,大大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提升文化统战价值的客观需要

精神类药物 抗抑郁药和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包括奋乃静、氯丙嗪、丙咪嗪、丙氯拉嗪、三氟拉嗪、地昔帕明等,服用后都易出现光敏性皮炎。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可行性

不同于自然、科技等现象的升级,文化统战的升级并不会取代原有的文化统战方式。在今天的统战实践中,作为手段的文化统战和作为领域的文化战线仍然是文化统战的主要形态。但不同的是,随着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显,新时代的统战工作不仅要追求政治认同和政治团结,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和合与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5]63在谈到两岸关系时,他还特别强调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5]237。当中国共产党把统战的价值追求上升为文化和合与文化认同时,这就超越了作为手段和作为领域的文化统战。

1.中华文化的多样同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拓展文化统战领域的客观需要

研究发现,SDS作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崩解细胞膜,通过与膜蛋白疏水部分结合使其与膜分离,从而使蛋白质中一些非共价键受到破坏甚至改变蛋白质构象的特点。本研究通过提高mtDNA提取时SDS的浓度和水浴温度,同时加入醋酸钾除去多余SDS,从而获得了浓度大、质量高的大豆mtDNA,适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和高通量测序等后续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老年人紧急救助系统建设,主要是借助于手机、监控、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机器、紧急求助呼叫器等服务终端和大数据平台,将老年人紧急求助的需求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到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方,养老服务提供方再通过综合分析紧急需求的程度,按实际需求情况,利用系统资源整合功能链接老人身边最近、最优、最合适的紧急救助资源为其提供救助服务,实现由线上线下协同配合提供紧急救助服务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此外,当老年人群体因各种因素所致的危险情况发生时,大数据平台感应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反馈紧急需求信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是避免老年人因紧急求助无效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中华文化复杂多样。从宗教文化看,儒、道、佛、基督、伊斯兰等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从地域文化看,“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原、江南、齐鲁、岭南、巴蜀等文化各具特色;从民族文化看,56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样式,但中华文化又具有很强的同一性。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汉语语言成为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共同工具;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日益趋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并且与统一战线内在的辩证关系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7]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之中,既符合中华文化同一性,也符合统一战线一致性的特点和要求,因而可以牢牢扎稳我们的 “圆心”,画出更好更大的 “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5]163-164。文化统战工作同样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贯穿与融入。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对于前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对于后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如果他们不认同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观是完全可以的。这也就意味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存在一个 “天然障碍”。但是,这种障碍并非无法消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层次性,被分为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不同层面。其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如 “爱国”“敬业”“诚信”和 “友善”,是每个中国人都可以而且应当接受的价值观。至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如“自由”“民主”等实际上都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限定,有些人不一定能接受,但 “富强”“和谐”等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接受、甚至是十分期盼的价值目标。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并不存在根本的文化冲突。

3.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统战上的实践探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拓宽了渠道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文化统战,经过长期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如建立统战与宣传的协作机制,在基层设立统战宣传科室;利用文联、作协等文化组织来开展文化界或更广范围的统战工作;成立统战理论研究会等组织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和文化交流。建设了很多文化统战阵地和基地,如设立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特别是中华文化学院;出版与统战相关的报刊杂志,创办与统战相关的广播电视台;开放与统战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名人故居等。策划了大量文化统战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活动品牌,如公祭黄帝、祭孔大典等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阵地和活动是文化统战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相应的组织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十分便捷地进入各种文化统战阵地和基地,融入各种文化统战载体和活动之中,形成强大的统战合力。

文化统战的价值目标有三个不同层次:文化尊重、文化和合与文化认同。文化尊重是最低但却是最基本的价值,没有文化尊重就不可能有文化和合与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6]文化和合的价值要略高一层。不同文化不仅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还要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文化认同则更进一层,在文化交流合作中还必须追求文化认同,寻求社会价值观上的 “最大公约数”,即寻求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由于我们求同的前提是“存异”,是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是 “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6],因而不同文化之间将会变得更加尊重和更加和谐。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主要路径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必须根据现实要求,在结合渗透上下工夫,在贯穿融合中花力气,引导统战工作对象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产生更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六)在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挥效果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企业,企业就应该自负盈亏,政府不必要介入其中。

(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渗透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头紧连着文化统战,一头紧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统战的重要基础和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与 “魂”;中华传统文化既追求 “大一统”,又倡导 “和而不同”,为构建新的 “同心圆”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创造的很多文化成果和形式都可以用于今天的统战事业。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一个价值观都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它的思想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与古代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结构基本相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 “集体本位”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6],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渗透力。

(二)深入推进统战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协同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工作,因而必须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统战力量的协同力。首先,要树立文化与统战相融合的新理念。新时代的统战工作一要有高度,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完善文化与统战的融合体系;二要有广度,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善于以文化来促进统战力量的整合和统战范围的拓展;三要有深度,必须牢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度。其次,要着力构建 “大统战”“大宣传”的新格局。统战工作与宣传文化工作在目标、主体、对象和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共通性、互补性和相促性,因此,必须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和宣传部门合作、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各方积极参与支持的 “大统战”“大宣传”工作格局。再次,要积极开拓文化人参与统战工作的新路径。要大力吸收德才兼备的文化艺术人才进入各种统战组织,包括统战工作部门、民主党派、统战专家智库等;要通过委托、招标和奖励等办法,引导文化艺术人才创作服务于统战工作的文化艺术作品,策划具有品牌价值的文化统战活动等;还要鼓励文化人积极走出去,加强海外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海外统战工作。

(三)分类建设文化统战基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带动力

对于文化统战工作,基地建设可以起到探索性、示范性和带动性等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应重点建设四类基地:第一类是统战部门与宣传文化部门合作共建一批宣传文化统战基地。强调与宣传部门的合作,主要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强调与文化部门的合作,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开拓统战文化渠道和丰富文化统战形式。第二类是统战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建一批教育统战基地。不管是海内外还是国内外,国民教育往往具有更多共性、共同语言和文化交流。建立并充分发挥教育统战基地的作用,无疑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一个很好的渠道。第三类是统战部门与宗教管理部门合作共建一批宗教文化统战基地。在当代中国,各种宗教,特别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些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建立并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统战基地的作用,既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客观需要。第四类是以中华文化学院为主体的文化统战基地。中华文化学院拥有专门组织、专门人才和专门设施,应当将自身建设成为文化统战最重要的培训、研究和交流基地。不仅如此,中华文化学院还要努力走出去,拓建一批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基地,如与一些语言培训机构、涉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进行合作,面向海外人士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与海外人士的沟通交流。通过各种主题鲜明、特色彰显、效果优良的文化统战基地的建设,可以开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搭建凝心聚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为扩大统一战线社会影响力提供新载体和新动能。

(四)精心打造文化统战活动品牌,不断增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感召力

应当说,举办文化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作方式。但是,要提高文化统战活动的效果,还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一,契合统战对象的内在需求,如希望拥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幸福快乐的生活状态,希望拥有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与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希望充分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等需求。只有准确把握统战工作对象的需求,我们的文化统战活动才会有活力和魅力,成为大家竞相参与的 “大合唱”;否则就会沦为形式主义,成为自娱自乐的 “个人独唱”。其二,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统战活动。应当充分考虑统战工作对象的地域、行业和年龄等特点,策划与其相适应的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如不同载体的活动,包括征文、辩论赛、歌咏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不同文化艺术门类的活动,包括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以增强文化统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统战工作对象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打造文化统战活动品牌。应根据品牌塑造的一般规律和流程,定期开展同一主题的文化统战活动,如 “公祭黄帝”“祭孔大典”等;或者围绕特定统战工作主题策划系列文化活动,如2012年浙江省委统战部开展的 “文化统战十大品牌创建活动”,2018年江苏常州举办的 “网聚十九大,共筑同心圆”网络文化系列活动等,并且要善于创新、精益求精、久久为功,不断扩大活动效果和影响,逐步形成文化统战品牌。

在每一层次上对该层的因子进行逐个对比,对各个影响因子彼此间的重要程度量化,通常采用9 标度法进行赋值,构造相互比较结果的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的判断矩阵模式,方便决策者进行不同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有助于决策者明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构建判断矩阵时,通过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各个影响因子指标进行比较评分,以一级指标影响因子重要关系为例建立判断矩阵见表3,其他每个判断矩阵依次类推。

(五)积极发展网上文化统战,不断增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的辐射力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平台或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统战工作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同样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的阵地和工具。第一,应不断完善政协、统战部、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在内的统战系统门户网站;开通统战工作短信平台、QQ群、微信公众号和博客,开辟统战论坛等,形成网络统战联盟。第二,应由统战部牵头,联合宣传、新闻、公安、电信,以及当地比较有影响的网络社区运营管理者,共同举办活动或设置议程,使统战网络平台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成为宣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和典型统战人物与事件的平台。第三,应积极培育网络社区和社团组织,将网络虚拟平台与社区、楼宇、园区等现实统战工作载体相结合,与各界别代表人士相联系,探索虚实结合的网络统战工作方式,着力拓展宣传引导功能,凝聚海内外人士。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EB/OL].(2015-05-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 5351358.htm.

[2]高凯,赵鹏璞.“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意义[N].光明日报,2017-10-23(15).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9.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03.

DOI:10.3969/J.ISSN.1672-0911.2019.03.025

中图分类号:D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11(2019)03-0025-05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重点项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MLA00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9-03-04

作者简介:郭榛树 (1966-),男,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张迦寓)

标签:;  ;  ;  ;  ;  ;  ;  ;  ;  ;  ;  ;  ;  ;  ;  ;  

郭榛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统战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