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和触头机构,外壳包括罩壳、按钮,操作机构包括储能装置和触发装置,在手动或电动模式下驱动储能装置完成储能动作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按动按钮驱动触发装置动作,使得储能装置动作带动触头机构合闸,特点:开关装置还包括一按钮联锁装置,按钮联锁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罩壳上且在对应电动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对应手动模式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滑板,当滑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当滑板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解除对按钮的止挡;同时,储能装置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解除对按钮的止挡,储能装置离开合闸就绪位置时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该开关装置实现了用户正确、安全操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操作机构(2)和由操作机构(2)驱动的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1)包括罩壳(11)、按钮,所述的操作机构(2)包括储能装置和触发装置,在手动或电动模式下驱动储能装置完成储能动作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按动按钮驱动触发装置动作,使得储能装置动作带动触头机构合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还包括一按钮联锁装置,所述的按钮联锁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罩壳(11)上且在对应电动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对应手动模式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滑板(14),当滑板(14)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14)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当滑板(14)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14)解除对按钮的止挡;所述的储能装置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储能装置解除对按钮的止挡,所述的储能装置离开合闸就绪位置时储能装置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设计方案
1.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操作机构(2)和由操作机构(2)驱动的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1)包括罩壳(11)、按钮,所述的操作机构(2)包括储能装置和触发装置,在手动或电动模式下驱动储能装置完成储能动作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按动按钮驱动触发装置动作,使得储能装置动作带动触头机构合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还包括一按钮联锁装置,所述的按钮联锁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罩壳(11)上且在对应电动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对应手动模式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滑板(14),当滑板(14)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14)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当滑板(14)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14)解除对按钮的止挡;所述的储能装置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储能装置解除对按钮的止挡,所述的储能装置离开合闸就绪位置时储能装置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以垂直于罩壳(11)的方向动作,所述的滑板(14)在其滑动方向上连续设置有止挡面(143),当滑板(14)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的止挡面(143)位于按钮的运动轨迹上,止挡了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当滑板(14)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止挡面(143)位于按钮的运动轨迹外,允许按钮对触发装置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向朝向滑板(14)的方向上延设有按钮限位凸台(134),所述的按钮限位凸台(134)与止挡面(143)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机构(2)包括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侧板(211),所述的储能装置安装于两侧板(211)之间,所述的储能装置包括枢设在机构侧板(211)上的合分闸杠杆(223)和上连杆(221),与上连杆(221)铰接的下连杆(222),一端挂置在合分闸杠杆(223)上、另一端挂置在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的铰接轴上的储能弹簧(224);当储能装置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转动至按钮的运动轨迹外,允许按钮对触发装置动作,当储能装置离开合闸就绪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转动至按钮的运动轨迹上,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11)上设有用于沉设按钮的按钮腔安装座(1109),所述的罩壳(11)上固定有用于封盖滑板(14)和按钮腔安装座(1109)的面盖(12),按钮的两侧设置有上限位凸台面(135),按钮和按钮腔安装座(1109)底部之间设置有按钮复位弹簧(131),在按钮复位弹簧(131)的作用下,该上限位凸台面(135)保持向面盖(12)抵靠的趋势,并使得按钮的上表面露出面盖(12)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底部向触发装置的方向延伸有按钮驱动杆(132),所述的按钮复位弹簧(131)套设在按钮驱动杆(1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在对应按钮腔安装座(1109)的位置开设有顶板开口(22331),当合分闸杠杆(223)运动至两者对应位置时,按钮腔(125)的底部位于顶板开口(22331)内,并且,所述顶板开口(22331)的边缘在按钮的运动轨迹上,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开关装置一般均提供有手动和电动两种操作模式,操作人员可通过开关装置面板上的指示件来确定对开关进行何种模式的操作,当指示件显示“手动”模式时,操作人员通过开关装置配备的操作杆、手柄等工具,伸入操作孔中,对开关进行操作;当指示件显示“电气”模式时,操作人员无法通过操作孔对开关装置进行手动操作。另外,现有的开关装置还提供有“锁定”模式,在该模式下,开关装置处于分闸位置,例如自动转换双电源开关装置处于双分位置 (常用电源分闸的同时备用电源分闸),此时,操作人员可对开关装置进行维修等。
而现有的开关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按钮、设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和由操作机构驱动的触头机构,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储能装置和触发装置,在手动或电动模式下驱动储能装置完成储能动作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按钮驱动触发装置动作,触发装置驱动储能装置动作,储能装置带动触头机构合闸。在开关的三种模式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切换,并进行正确的操作,才能够确保用电设备安全持续有效的工作,同时在开关的操作过程中不允许发生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通过一套按钮联锁装置实现只有在手动模式时且只有已经到达合闸就绪位置的弹簧机构的那一侧的按钮才能被允许按压,从而保证了用户正确、安全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和由操作机构驱动的触头机构,所述的外壳包括罩壳、按钮,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储能装置和触发装置,在手动或电动模式下驱动储能装置完成储能动作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按动按钮驱动触发装置动作,使得储能装置动作带动触头机构合闸,所述的开关装置还包括一按钮联锁装置,所述的按钮联锁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罩壳上且在对应电动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对应手动模式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滑板,当滑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当滑板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解除对按钮的止挡;所述的储能装置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储能装置解除对按钮的止挡,所述的储能装置离开合闸就绪位置时储能装置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按钮以垂直于罩壳的方向动作,所述的滑板在其滑动方向上连续设置有止挡面,当滑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的止挡面位于按钮的运动轨迹上,止挡了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当滑板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止挡面位于按钮的运动轨迹外,允许按钮对触发装置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按钮向朝向滑板的方向上延设有按钮限位凸台,所述的按钮限位凸台与止挡面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侧板,所述的储能装置安装于两侧板之间,所述的储能装置包括枢设在机构侧板上的合分闸杠杆和上连杆,与上连杆铰接的下连杆,一端挂置在合分闸杠杆上、另一端挂置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铰接轴上的储能弹簧;当储能装置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杠杆转动至按钮的运动轨迹外,允许按钮对触发装置动作,当储能装置离开合闸就绪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杠杆转动至按钮的运动轨迹上,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罩壳上设有用于沉设按钮的按钮腔安装座,所述的罩壳上固定有用于封盖滑板和按钮腔安装座的面盖,按钮的两侧设置有上限位凸台面,按钮和按钮腔安装座底部之间设置有按钮复位弹簧,在按钮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该上限位凸台面保持向面盖抵靠的趋势,并使得按钮的上表面露出面盖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按钮底部向触发装置的方向延伸有按钮驱动杆,所述的按钮复位弹簧套设在按钮驱动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合分闸杠杆在对应按钮腔安装座的位置开设有顶板开口,当合分闸杠杆运动至两者对应位置时,按钮腔的底部位于顶板开口内,并且,所述顶板开口的边缘在按钮的运动轨迹上,止挡按钮对触发装置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之一,所提供的开关装置通过一套按钮和滑板之间的联锁实现只有在手动模式下才能按压按钮,防止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错乱,防止误操作的产生,确保用户正确、安全操作,保证用电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之二,开关上的按钮联锁又保证了只有已经到达合闸就绪位置的弹簧机构的那一侧的按钮才能被允许按压,即只有合闸就绪后才能按压按钮,保证了开关按钮的正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外壳和操作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和操作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输出轴关联件和信号开关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双分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中锁扣装置安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分解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分解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固定支架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驱动电磁铁和合分闸杠杆的电磁铁连杆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分闸杠杆图。
图6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连杆图。
图6f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连杆图。
图6g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出轴图。
图6h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操作杆图。
图6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两个合分闸杠杆的连杆中的第一连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分解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电磁铁分解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固定架图。
图7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搭扣图。
图7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锁扣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双分位置)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向第二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双分位置)转换过程中第一弹簧机构分闸过死点示意图。
图8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二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双分位置)示意图。
图8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二弹簧机构合闸(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位置开关中,第二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处于自动模式时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处于隔离锁定模式时,外壳处于挂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10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罩壳立体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板、按钮、档位拨杆安装在罩壳上后罩壳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盖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闸按钮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板示意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档位拨杆示意图。
图15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档位拨杆另一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挂锁板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出轴关联件的凸轮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出轴关联件的中间位置联锁杆示意图。
图20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自动模式时,档位拨杆、滑板、合闸按钮、挂锁板配合示意图。
图20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自动模式时,档位拨杆位置侧视图。
图21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手动模式时,档位拨杆、滑板、合闸按钮、挂锁板配合示意图。
图21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手动模式时,档位拨杆位置侧视图。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隔离模式时,档位拨杆、滑板、合闸按钮、挂锁板配合示意图。
图22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隔离模式时,档位拨杆位置侧视图。
图22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隔离模式时,挂锁板转动后允许挂锁示意图。
图22d是图22c中开关另一侧并拆除面盖后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操作机构;3.信号开关;4.底座;
11.罩壳、1101.滑板凸台面、1102.滑板导向柱、1103.拨杆导向筋、1104.拨杆导向槽、1105. 复位弹簧挂孔、1106.挂锁板安装孔、1107.挂锁板安装销轴孔、1108.滑板滚子、1109.按钮安装座、11091.按钮孔、11092.按钮限位槽、1110.复位弹簧安装孔、1113.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4.挂锁板安装面、1115.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安装孔、1116.档位拨杆第二限定凸台、 111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7’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8.罩壳上的手动操作孔、1119. 中间位置联锁杆安装孔、1120.限位凸台、1121.限位筋、1122.信号端子孔、11221.信号端子接口、1123.搬运口;
12.面盖、121.挂锁板安装孔、122.导向柱限位孔、123.档位拨杆限位筋、124.按钮上限位面、125.按钮腔、126.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7.手动操作孔、 128.滑板限位筋、129.拨杆滑动孔;
13.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1.按钮复位弹簧、132.按钮驱动杆、133.下限位凸台面、134.按钮限位凸台、135.上限位凸台面;
14.滑板、141.滑动导向槽、142.配合面、1420.拐点、1421.第一驱动端面、1422.第二驱动端面、1423.第三驱动端面、1424.第四驱动端面、143.止档面、144.复位弹簧、145.挂孔、 146.解锁缺口、147.第一指示窗口遮盖面、147’第二指示窗口遮盖面、148.手动操作孔遮盖面、 149.复位弹簧安装孔;
15.档位拨杆、1501.拨杆导向槽、1502.驱动柱、1503.支撑凸台、1504.推杆、1505.挂锁板限位面、1506.限位缺口、1507.第一驱动凸台面、1508.第二驱动凸台面、1509.档位槽、15091. 第一档位槽、15092.第二档位面、15093.第三档位槽、1510.下限位面、1511.驱动柱滚子;
16.挂锁板、1601.安装铰接孔、1602.挂锁复位弹簧、1603.复位弹簧挂孔、1604.挂锁孔、 1605.挂锁端、1606.安装面、1607.挂锁限位面、1608.挂锁板锁定凸台、1609.翻转端、1610. 销轴;
17.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1.复位弹簧、173.驱动面、175.复位弹簧挂孔;
21.机架、211.侧板、2111.输出轴中心孔、2112.上连杆销轴、2113.合分闸杠杆销轴、2114. 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5.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1.支架安装缺口、21152.磁轭定位缺口、 2116.限位滑槽、2117.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8.定位轴、2119.锁扣定位凸台面、212.支撑轴、2120.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1.上连杆下限位轴、2122.下连杆限位轴;
22.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1.上连杆、2211.上连杆侧板、22111.上连杆槽口、22112.上连杆铰接孔、22113.滑动限位面、22114.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5.上限位撞击面、22116.下限位撞击面、2212.上连杆横板、22121.上连杆开口、2213.挡板、222.下连杆、 2221.下连杆侧板、22211.下连杆铰接孔、22212.输出轴铰接孔、2222.下连杆横板、22221.下连杆开口、223.合分闸杠杆、2231.杠杆侧板、22311.杠杆槽口、22312.连杆销轴、22313.电磁铁连杆销轴、2232.杠杆横板、22321.长条形凹槽、22322.长条形开孔、2233.顶板、22331.顶板开口、224.储能弹簧、225.连杆销轴、226.输出轴销轴、227.储能弹簧固定轴;
23.输出轴、231.回转体、232.输出臂、2321.滑槽、233.方形轴、234.安装轴台;
24.连杆、241.第一连杆、2411.第一横板、24111.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12.第二横板、24121. 手动操作孔、24122.驱动板、241221.第一驱动凸台、242.第二连杆、2421.合分闸杠杆销轴孔、 2422.第二驱动凸台;
25.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1.动铁芯、2511.限位凸台、2512.销轴孔、 252.静铁芯、2521.台阶、253.线圈、254.磁轭、2541.磁轭罩、25411.磁轭罩导向孔、25412. 定位凸台、2542.磁轭盖板、255.复位弹簧、256.螺管、257.动铁芯固定支架、2571.支架导向孔、25711.凸缘、2572.下连杆限位凸台、2573.安装凸台、2574.固定凸台、258.电磁铁连杆、 2581.长条形槽口、2582.铰接孔、259.长销轴;
27.手动操作杆、271.铰接孔、272.轴向孔;
28.锁扣装置、281.固定架、2811.固定架侧板、28111.走线槽、28112.固定凸台面、281121. 固定孔、28113.凸耳、281131.搭扣安装销轴孔、28114.锁扣安装销轴孔、28115.安装定位面、2812. 固定架横板、28121.固定架通孔、282.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2821.搭扣、28211.锁轴孔、28212.解扣杆、28213.搭扣杆、282130.电动解扣杆、282131.缺口、28214.限位凸台、282141. 中心孔、282142.锁扣限位面、28215.复位弹簧安装槽、2822.锁扣、28221.限位杆、282211.搭扣限位面、2822111.限位端面、282212.开口、28222.锁扣杆、282221.锁扣面、282222.限位端面、 28223.固定架铰接孔、2823.搭扣复位弹簧、2824.锁扣复位弹簧、284.触发电磁铁、2841.静铁芯、 28411.台阶孔、2842.动铁芯、28421.台阶孔、2843.线圈、28431.线圈骨架、284311.圆环凸台、 2844.磁轭、28441.磁轭罩、28442.磁轭盖板、284421.线圈凸台安装孔、2845.复位弹簧、2846. 推杆、28461.盘状驱动凸台、28462.长螺杆、285.销钉、286.销轴。
29.输出轴关联件、291.凸轮、2911.主轴孔、2912.凸轮缺口、292.中间位置联锁杆、2921. 弹簧挂置杆、2922.限位凸台、2923.输出轴导向孔、2924.锁扣装置固定轴导向孔、293.复位弹簧;
31.手自动信号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附图 2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可以是断路器,也可以是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当为断路器时,本申请的按钮、储能装置中的弹簧机构和驱动电磁铁、触发装置的锁扣件均为一套,当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时,本申请的按钮、储能装置中的弹簧机构和驱动电磁铁、触发装置的锁扣件均为两套结构相同的组件,本申请以三位置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信号开关3、底座4和图中未显示的触头机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三个位置: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所述的触头机构可在第一触头位置、第二触头位置和第三触头位置之间转动,当触头机构位于第一触头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合闸而第二电源分闸状态(即第一电源接通);当触头机构位于第二触头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分闸和第二电源分闸状态(双分位置);当触头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合闸而第一电源分闸状态(即第二电源接通)。操作机构可驱动触头机构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三个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可分为手动模式、电动模式和隔离模式,手动模式时,插入手柄进行手动操作;电动模式时,由开关控制器控制开关动作;隔离模式时,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并且开关不允许手动操作也不允许电动操作,用于维护检修。所述的信号开关3用于反馈自动转换开关的状态、操作机构2的状态和手动、电动模式选择情况。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2,包括机架21、储能装置、输出轴23、手动操作杆27及锁扣装置28,所述的储能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机构22、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弹簧机构22’、第二驱动电磁铁25’和连接第一弹簧机构22与第二弹簧机构22’的连杆24。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结构相同且位于输出轴 23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机架21为一对侧板211,一对侧板211设置在输出轴23的前后两侧并分别与输出轴23连接;输出轴23与触头机构连接;第一驱动电磁铁25与第一弹簧机构22相连,第二驱动电磁铁25’与第二弹簧机构22’相连;锁扣机构28位于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中间,起到触发装置的作用,也可称为触发装置,触发储能装置动作。在连杆 24和机架21上设置有手动操作杆27,所述的手动操作杆27中间开设轴向孔272,在手动模式下,用户从外侧向轴向孔272中插入手柄,手动驱动连杆24动作,带动两侧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动作储能,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在电动模式下,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控制驱动电磁铁得电,驱动电磁铁带动自身对应的一侧的弹簧机构储能,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此时,用户可在自动模式下,由控制器控制锁扣装置28中的触发电磁铁动作,驱动弹簧机构释放能量,带动对应侧的触头机构完成电源合闸;也可选择手动模式,按压已就绪的弹簧机构所对应的合闸按钮,驱动弹簧机构释放能量,带动对应侧的触头机构完成电源合闸。
如图5所示,所述的机架21包括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侧板211,两块侧板21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输出轴23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
如图5和6g所示,所述的输出轴23优先为“V”字形结构,所述的输出轴23包括回转体 231和以其转动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输出臂232,所述的回转体231处于“V”字形的顶点处,回转体231的径向对称延伸有两V形输出臂232,两V形输出臂232上设置有长腰形滑槽2321,两长腰形滑槽2321的中心线的交点优先采用通过回转体231的中心。所述的输出轴23轴向两端设置有方形轴233,其中一端的方形轴233用于与信号开关3连接,另一端的方形轴233用于与触头机构连接,方形轴233与回转体231之间设置有安装轴台234。所述的输出轴23两端通过安装轴台234铰接在侧板211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中。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输出轴 23两侧,均包括一上连杆221、一下连杆222、一合分闸杠杆223、一储能弹簧224。
如图5和6e所示,所述的上连杆221由两块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上连杆侧板2211和一块上连杆横板2212组成,两块上连杆侧板2211相对上连杆横板2212对称设置,在两上连杆侧板 2211的一端设置有上连杆槽口22111,另一端设置有上连杆铰接孔22112,在上连杆铰接孔 22112的一端沿圆周方向向外延伸有滑动限位面22113,在滑动限位面22113下部设置有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所述上连杆221上还设置有上限位撞击面22115和下限位撞击面22116,与机架21的两侧板211上的限位件配合,用于限制上连杆221转动的上限位和下限位。所述的上连杆221的两上连杆侧板2211外侧还叠置有与两上连杆侧板2211外形结构相同的挡板2213。所述的挡板2213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在上连杆侧板2211上,用于增加上连杆限位锁定面 22114与锁扣装置28的限位可靠性。所述上连杆横板2212上设置有上连杆开口22121,用于在合闸时避让储能弹簧224。
如图5和6f所示,所述的下连杆222由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下连杆侧板2221和一块下连杆横板2222组成,两块下连杆侧板2221相对下连杆横板2222对称对置,在两下连杆侧板22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连杆铰接孔22211和输出轴铰接孔22212。所述下连杆横板2222 上设置有下连杆开口22221,用于在合闸过程中避让输出轴23。
如图5和图6e、6f,在机架21的一对侧板211内侧同样对称设置用于枢接两上连杆221 的上连杆销轴2112,两上连杆销轴2112位于输出轴中心孔2111的两侧。所述的上连杆槽口 22111枢接在所述的上连杆销轴2112上,上连杆铰接孔22112和下连杆铰接孔22211中穿设有连杆销轴225实现上、下连杆221、222的铰接,下连杆222的输出轴铰接孔22212和输出轴23的长腰形滑槽2321中穿设有输出轴销轴226,从而实现下连杆222与输出轴23的连接。
如图5和6d所示,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由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杠杆侧板2231、一杠杆横板2232和一顶板2233组成,所述的顶板2233由杠杆横板2232延伸并折弯构成,通过铆接或焊接与两杠杆侧板2231连接。在两块杠杆侧板2231上设置有杠杆槽口22311,杠杆侧板2231在远离杠杆槽口22311且靠近顶板2233的一端设置与连杆24相连的连杆销轴22312、在远离杠杆槽口22311和顶板2233的一端设置与电磁铁连接的电磁铁连杆销轴22313。在所述杠杆横板2232上设置有长条形凹槽22321和贯穿长条形凹槽22321的长条形开孔22322,所述的长条形凹槽22321内设有一储能弹簧固定轴227,所述的顶板2233上设置有顶板开口22331。
如图5和6d所示,在两块侧板21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输出轴中心孔2111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用于枢接合分闸杠杆223的合分闸杠杆安装销轴2113。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两侧板上的杠杆槽口22311枢接在所述的合分闸杠杆销轴2113上,然后将储能弹簧224的一端穿过杠杆横板2232上的长条形开孔22322后,挂靠安装在长条形凹槽22321内的储能弹簧固定轴 227上,而储能弹簧224的另一端挂靠在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的连杆销轴225上,为便于储能弹簧224的安装,在安装前将合分闸杠杆223向内侧翻转,使储能弹簧224的两个挂靠点尽量靠近,使储能弹簧224能实现在自由长度下安装,因此合分闸杠杆223上的顶板2233不易过长,防止与机架21相抵触后无法翻转。
如图5、6i,所述的连杆分为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所述的第一连杆241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板2411和第二横板2412组成,所述的第一横板2411和第二横板2412均为长条形,在第一横板2411两端设置有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111,用于连接两个合分闸杠杆223的杠杆侧板2231。所述的第二横板2412中部设置有可插入手动操作杆27的手动操作孔24121,第二横板2412两端部构成驱动板24122,所述的驱动板24122端部一侧延设有用于驱动转换开关的合闸就绪位置指示件(图中未示出)的第一驱动凸台241221。所述的第二连杆242为一长条形横板,在横板两端对称设置有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21,在横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信号开关3的第二驱动凸台2422。
如图5和6h所示,所述的手动操作杆27为长条形方棒或圆棒。在手动操作杆27的径向上设置有铰接孔271,在手动操作杆27的轴向设置有轴向孔272。
如图3至图5、图6d、6i,将第一连杆241的第一横板2411两端的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111 分别穿过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上一侧的连杆销轴22312 上,将第二连杆242两端的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21分别穿过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 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上另一侧的连杆销轴22312,从而将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 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第一连杆241、第二连杆242相连接,两合分闸杠杆的转动中心、连杆与两杠杆的铰接点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将手动操作杆27带有轴向孔272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杆241的手动操作孔24121中,将手动操作杆27上的铰接孔271穿过侧板211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上侧的定位轴2118上。
如图5所示,在两侧板211之间对称设置有支撑轴212,使两侧板之间形成中空结构,位于上侧的支撑轴212为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用于与上连杆221的下限位撞击面22116相配合;位于下侧的支撑轴212为下连杆限位轴2122,用于与下连杆222相配合。所述机架21的侧板 211上侧边缘处向内凸起设置有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用于与上连杆221的上限位撞击面 22115配合。当然上述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不限于上述利用侧板211突设构成,也可在侧板 211上铆装轴来实现,同理,上述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也可采用侧板211突设构成,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有用于限位的限位轴均可采用侧板突设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有的限位凸台均可采用铆装轴来实现。
如图5和图6a、6b、6c、6d,所述的第一驱动电磁铁25和第二驱动电磁铁25’为螺管式电磁铁,两者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输出轴23两侧,均包括有一动铁芯251、一静铁芯252、一线圈253、一磁轭254、一复位弹簧255、一螺管256、一动铁芯固定支架257、一对电磁铁连杆258和一长销轴259,所述的磁轭254包括磁轭罩2541和磁轭盖板2542,两者通过铆接凸台和铆接孔铆接在一起。所述磁轭罩2541顶部开设有用于动铁芯导向的磁轭罩导向孔25411,所述的磁轭254两侧设置有定位凸台25412,用于与机架21的侧板211配合安装。所述磁轭254 内部设置有动铁芯251、静铁芯252、线圈253、复位弹簧254及螺管256,所述的动铁芯251 为台阶轴,其中间为一段限位凸台2511,所述的限位凸台2511的两端分别为轴径较大的轴段和轴径较小的轴段,所述的轴径较小的轴段的一端沿着径向设置有销轴孔2512,所述的轴径较大的轴段对置于静铁芯252。所述静铁芯252安装于磁轭盖板2542上,其上加工有台阶2521。所述复位弹簧255一端抵靠在动铁芯251的限位凸台2511上,另一端抵靠在静铁芯252的台阶 2521上。所述螺管256套设在动、静铁芯251、252的外侧,螺管材料为非导磁材料,所述的螺管256外侧设置有线圈253。当线圈253得电时,静铁芯252会吸引动铁芯251向靠近静铁芯252一侧的方向运动,当线圈253断电时,动铁芯251会在复位弹簧255弹簧力的作用下向远离静铁芯252一侧的方向运动。由于本实用新型一侧的驱动电磁铁通电后动铁芯251与静铁芯252吸合的同时,由于连杆24,另一侧的驱动电磁铁的动铁芯251与静铁芯252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不设置复位弹簧255。所述磁轭罩2541上方固定安装有动铁芯固定支架257,所述动铁芯固定支架257中部设置有用于动铁芯251导向的支架导向孔2571,支架导向孔2571 的圆周边沿具有凸缘25711,所述凸缘25711向下延伸,探入磁轭罩导向孔25411内,从而将动铁芯251与磁轭254相互隔离。在动铁芯固定支架257的一端设置有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所述动铁芯固定支架257的与设置有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用于供 N相接线端子插配的安装凸台2573,针对三相双电源转换开关,其控制器的N相取电线的接线端子与该安装凸台2573相插配。所述动铁芯固定支架257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台2574,用于与机架21的侧板211配合安装。所述的第一驱动电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分别固定在侧板 211两端的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上,所述磁轭254上的定位凸台25412插入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的磁轭定位缺口21152中,动铁芯安装支架257上的固定凸台2574抵靠在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的支架安装缺口21151上,并通过螺钉穿过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上的固定孔拧入分布在磁轭罩导向孔25411周围的四个螺钉孔,实现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安装固定。所述的一对电磁铁连杆258为长条形环状结构,在环状的长条形槽口 2581的一端设置大于槽口宽度的铰接孔2582。所述的一对电磁铁连杆258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合分闸杠杆223两侧的电磁铁连杆销轴22313上、另一端通过一长销轴259与所述的动铁芯251 上的销轴孔2512相连接。在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上方设置有用于长销轴259滑行的限位滑槽2116,在限位滑槽2116靠近侧板211外侧向内凸起设置有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需要说明的是,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不限于上述位置,也可在如图8a所示的双分(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中,在侧板211的对应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此时所在位置处设置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并在侧板211上与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对应的设置另一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该对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可以替代上述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一对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与一对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可择其中一对设置,在图5中设置了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原因是:如图8a,此时若设置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对右侧合分闸杠杆进行限位,由于两侧的合分闸杠杆通过连杆24连接的,则也起到了对左侧合分闸杠杆的限位,当然,也可两对一起设置,如图8a至图9b中。
如图5和图7a所示,所述的锁扣装置28包括一固定架281、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 282’及一触发电磁铁284,所述的第一锁扣件282和第二锁扣件282’为对称设置在固定架281 上的两套结构相同的构件,均包括枢设在固定架281上的一搭扣2821、一锁扣2822、使搭扣 2821对锁扣2822保持推压趋势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使锁扣对操作机构保持限位趋势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
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弹簧,分别作用于搭扣 2821和锁扣2822;也可以如图7a的一个弹簧的两个制动臂,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中间具有一个安装孔。
如图7a和7c所示,所述的固定架281由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两固定架侧板2811 和连接两侧板的固定架横板2812组成,在固定架横板2812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架通孔28121。所述的其中一个固定架侧板2811和固定架横板281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供电触发磁铁284的线圈导线布置的走线槽28111,在两固定架侧板2811远离固定架横板2812一端向外凸起有将锁扣装置28固定到安装支架21上的固定凸台28112。在两固定架侧板2811靠近固定架横板2812 位置的两侧各设有一对凸耳28113,在所述的凸耳28113上设置有供搭扣2821铰接的搭扣安装销轴孔281131,在两固定架侧板2811中心位置两侧设置有一对与锁扣2822铰接的销轴孔 28114。
如图7a和7d所示,所述的搭扣2821包括以枢置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的搭扣杆28213和解扣杆28212,所述的搭扣2821的枢置点为一具有开口的锁轴孔28211,在锁轴孔28211的径向一侧设置有解扣杆28212,用于手动解锁。在锁轴孔28211的径向另一侧设置有搭扣杆28213,用于与锁扣2822的限位杆28221相配合,也可同时用于电动解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搭扣杆28213(见图7a)的杆体根据功能设置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在锁轴孔28211轴向的中部延伸的电动解扣杆282130(见图7d),另一部分为在锁轴孔2821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限位凸台28214(见图7d),锁轴孔28211在限位凸台28214中心延伸构成中心孔282141,该限位凸台28214的端面构成为与锁扣2822配合的锁扣限位面282142。在限位凸台28214与解扣杆28212 和电动解扣杆282130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复位弹簧安装槽28215。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的作用是使搭扣2821对锁扣2822保持推压趋势。所述的电动解扣杆282130端部设置有缺口282131。搭扣杆28213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将限位凸台28214和电动解扣杆282130一体构成。
如图7a、7d、7e和图6e所示,所述的锁扣2822包括以其转动中心向两侧延伸的限位杆 28221和锁扣杆28222,所述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作用于限位杆28221,且所述的限位杆28221 与搭扣杆28213相配合,所述的锁扣杆28222与上连杆221相配合。所述的锁扣2822的转动中心为锁扣2822与固定架281铰接的固定架铰接孔28223,所述的限位杆28221和锁扣杆28222 位于固定架铰接孔28223的两侧,所述的锁扣杆28222上设置有与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配合的锁扣面282221。在限位杆28221上设有搭扣限位面282211,搭扣限位面282211的端部构成有用于与限位凸台28214的底面配合的限位端面2822111。所述的锁扣面282221、搭扣限位面282211分置于固定架铰接孔28223两侧,在所述限位杆28221的中间位置靠近搭扣限位面 282211一端设置有开口282212,该开口282212用于避让搭扣2821的电动解扣杆282130。所述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抵靠在锁扣2822的限位杆28221上,作用是使锁扣2822对上连杆221 保持限位趋势。
如图7a和7b所示,所述的触发电磁铁284包括有静铁芯2841、动铁芯2842、线圈2843、磁轭2844、复位弹簧2845及推杆2846,所述的磁轭2844包括磁轭罩28441和磁轭盖板28442,两者通过铆接凸台和铆接孔铆接在一起,所述的磁轭盖板28442上开设有线圈凸台安装孔 284421。所述磁轭2844内部设置有动铁芯2842、静铁芯2841、线圈2843、复位弹簧2845。所述的静铁芯2841铆装在磁轭罩28441上。所述的静铁芯2841、动铁芯2842内部分别设置有台阶孔28411、28421,所述的复位弹簧2845抵靠在台阶孔上28411、28421。所述的线圈2843 套设在静铁芯2841和动铁芯2842的外侧,所述的线圈2843包括有线圈骨架28431,所述的线圈骨架28431一端向上凸起的圆环凸台284311。所述的圆环凸台284311容设于磁轭盖板28442 上的线圈凸台安装孔284421内,圆环凸台284311将动铁芯2842与磁轭2844进行隔断。所述的推杆2846为不导磁的材料,由一盘状驱动凸台28461和一长螺杆28462组成,所述的推杆 2846上的长螺杆28462分别穿过磁轭2844、静铁芯2841、复位弹簧2845后与动铁芯2842通过铆接或胶水粘贴成一体,推杆2846在复位弹簧2845的作用下使盘状驱动凸台28461抵靠在静铁芯2841侧的磁轭面上,使动静铁芯之间产生间隙。由于搭扣复位弹簧2823的作用,电动解扣杆282130对推杆2846具有如图7a位置下向下的推力,即使得动静铁芯分离的推力,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2845。
将所述的触发电磁铁284的盘状驱动凸台28461穿过固定架横板2812上的固定架通孔28121后位于固定架横板2812上方。销钉285同时穿过锁扣2822上的固定架铰接孔28223和固定架281上的锁扣安装销轴孔28114,将锁扣2822对称铰接在固定架侧板2811上。所述的销轴286同时穿过搭扣2821上的中心孔282141、锁轴孔28211、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安装孔后铰接在固定架凸耳28113上的搭扣安装销轴孔281131上。
如图7a和7c所示,所述的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282’中的电动解扣杆282130分别处于对方缺口282131内,所述的电动解扣杆282130的正下方为电磁铁推杆的盘状驱动凸台28461,所述的搭扣2821和锁扣2822在搭扣复位弹簧2823的作用下,使锁扣2822上的搭扣限位面282211抵靠在搭扣2821的锁扣限位面282142上。在触发电磁铁284失电时,推杆盘状驱动凸台28461埋于固定架281的固定架通孔28121内,搭扣2821的电动解扣杆282130抵靠在固定架横板2812面上。当触发电磁铁284得电时,推杆盘状驱动凸台28461向上顶起伸出固定架通孔28121,从而推动搭扣2821的电动解扣杆282130,使搭扣2821和锁扣2822相互脱离,实现解锁。
如图5、图7a和图7c所示,所述的锁扣装置28的固定架侧板2811上设置安装定位面28115,所述的操作机构的侧板211在输出轴中心孔2111上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的锁扣装置28通过安装定位面28115与侧板211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上侧的开口的定位凸台面2119配合,如图4,并通过固定架侧板2811上的固定凸台面28112实现固定,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凸台面28112的固定孔281121后拧入侧板211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2的动作原理如下:
如图8a所示,开关处于双分位置且操作机构2处于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时:所述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在储能弹簧224弹簧力的作用下,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与第一锁扣件282中的锁扣2822上的锁扣面282221相抵触,使锁扣2822克服自身弹簧力后保持绕其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的趋势,由于锁扣2822另一端的搭扣限位面282211 与搭扣2821上的锁扣限位面282142相抵靠,使得锁扣2822保持静止,由于锁扣2822对搭扣 2821的作用力的方向经过搭扣2821的回转中心,因此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力和机架21的作用下保持不动,使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被锁定在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处。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受到储能弹簧224的拉力作用,绕着回转中心向上抬起,并抵靠在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此时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都处于输出轴23的滑槽2321的上端,使输出轴23保持在中间水平位置,受输出轴23驱动的触头机构停留在第二触头位置,实现开关的双分位置。所述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与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连杆24相连,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当第一驱动电磁铁通电后,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静铁芯 252吸合,当第一驱动电磁铁失电后,在复位弹簧255的作用力,动铁芯251向远离静铁芯252 的方向运动,但是,所述第一弹簧机构22中储能弹簧224对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 223产生的顺时针转动力矩小于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中储能弹簧224对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产生的逆时针转动力矩,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抵靠在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上,并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具有向下(图8a状态位置)的压力,使得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位于下方位置,而此时,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 251、静铁芯252位于分离位置,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2位于上方位置。操作机构2 各活动部件可稳定保持在该位置状态。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如需进行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则其动作过程原理如下:对锁扣装置 28的触发电磁铁284通电而触发电磁铁的动静铁芯吸合,带动推杆2846推动电动解扣杆282130 或通过按压第一锁扣件282中搭扣2821的解扣杆28212,则左侧的搭扣杆28213逆时针转动,当锁扣2822上的搭扣限位面282211失去搭扣2821的限制后,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 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推开锁扣面282221,使锁扣2822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上连杆221解锁并绕着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的一端从输出轴23 的滑槽2321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从而带动下连杆222和输出轴23一起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最终,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上,使上连杆221 和下连杆222之间的铰接点通过死点位置(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大致呈180°)形成刚性支撑结构,带动输出轴23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触头机构动作。在此过程中,所述的锁扣2822 解锁后,在自身弹簧力作用下,产生顺时针转动的力,其锁扣杆28222的限位端面282222抵靠在上连杆221的滑动限位面22113上。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由于与输出轴23 之间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使第一弹簧机构22侧合闸时,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 能在输出轴23的滑槽2321内相应滑动,使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和上连杆221 保持不动,同时,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各连杆在储能弹簧224的作用下保持在原位置,如图 8b。优选地,在8b所示的位置上输出臂232与下连杆222之间的夹角(朝对驱动电磁铁25的夹角)为75°~80°,使得触头机构对下连杆222的反作用力的一个分力经过输出轴23的转动中心(该力使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销轴226保持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转动中心的一端)、另一个分力经过上连杆221、下连杆222的铰接轴。在到达第一触头合闸位置时,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下连杆限位轴2122作用于对应的下连杆222的下连杆横板2222,将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轴销226限位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23转动中心的一端,从而保证了第一触头位置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当锁扣装置的触发电磁铁284失电或解扣杆28212上的按压力撤消后,左侧的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其限位凸台28214的下底面抵靠在限位端面2822111上,保证了其后续分闸动作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对于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在储能弹簧224的拉力和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的作用下保持在与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时刻的相同位置,从而将第二锁扣件282’的锁扣2822保持不动,因此,即使触发电磁铁284通电或者按压第二锁扣件282’的解扣杆28212,第二锁扣件282’的锁扣2822与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仍保持锁定状态,第二锁扣件282’保持在原位。在第一弹簧机构合闸状态下,由于第一驱动电磁铁25得电动作,动静铁芯吸合后,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切断动作电源后,在复位弹簧255的作用力,动铁芯251向远离静铁芯252的方向运动,但是,如图8b,在第一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的拉力作用下,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 抵靠在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上,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抵靠在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 上,并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具有向下(图8b状态位置)的压力,使得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位于下方位置,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连杆24的作用保持不动,在第二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拉力作用下,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 221抵靠在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静铁芯252位于分离位置,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2位于上方位置,整个操作机构2保持在第一弹簧机构合闸状态。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当第二驱动电磁铁25’通电时,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 向下运动,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通过电磁铁连杆258带动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和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连杆24组成平行四连形结构,因此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随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一起顺时针转动。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 开始合闸储能,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分闸储能,当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储能弹簧224两端与上连杆221回转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如图8c。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的一端从输出轴23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从而带动下连杆 222和输出轴23一起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第一锁扣件282中的锁扣2822的锁扣杆28222的限位端面282222会一直沿着上连杆221外圆周上的滑动限位面22113滑动。最终,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完成分闸。此时,锁扣2822 在自身弹簧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从上连杆211的滑动限位面22113滑入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上,锁扣2822的限位端面2822111从限位凸台28214的底面上滑开,解除对搭扣杆28213的限定,使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直至其电动解扣杆 282130抵靠在固定板横板2812上,从而实现第一锁扣件282自动复位。此时,第二弹簧机构 22’的储能弹簧224刚好跨过死点位置,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如图8d,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在储能弹簧224力的作用下,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与第二锁扣件 282’中的锁扣2822上的锁扣面282221相抵触,使锁扣2822克服自身弹簧力后保持绕着回转中心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由于锁扣2822另一端限位面与搭扣2821上的锁扣限位面282142 相抵靠,且该力的方向经过搭扣2821的回转中心,因此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动,使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锁定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处,完成第二弹簧机构 22’合闸储能。此时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 都处于输出轴23滑槽的上端,使输出轴23保持在中间水平位置,实现机构的双分位置,此时,操作机构2位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对应第二弹簧机构22’侧的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对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进行限位,同时对应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对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进行限位。第二驱动电磁铁25’下拉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同时,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电磁铁连杆258拉动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向上运动。在如图8b至图8d的第一弹簧机构22 从合闸到分闸过程中,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下连杆限位轴2122作用于对应的下连杆222 的下连杆横板2222,将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轴销226限位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23转动中心的一端,使得下连杆在开关分闸过程中,下连杆222与输出轴铰接的输出轴销轴226一直处于输出轴滑槽内侧,直到分闸到位后才从滑槽内侧滑出,使得触头分闸速度更快。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如要使第二电源合闸,则进行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到达如图8e 位置,此时操作机构2位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位置,对应第二弹簧机构22’侧的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对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进行限位,同时对应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对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进行限位。其动作原理过程与第一弹簧22 合闸原理一致。在到达第二触头合闸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弹簧机构22’侧的下连杆限位轴2122 作用于对应的下连杆222的下连杆横板2222,将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轴销226限位在滑槽2321 的靠近输出轴23转动中心的一端,从而保证了第二触头位置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
如图8d,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的状态下,如要进行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则需先转换机构储能弹簧224的储能状态,其动作原理如下: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通电,第一驱动电磁铁 25的动铁芯25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一起绕着各自的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合闸储能,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分闸储能,当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后,由于第一锁扣件282的锁扣面282221的作用,限制了上连杆221的转动,因此,第一弹簧机构22 的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均保持原位不变。第二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后,由于上连杆限位凸台2114的存在,其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也均保持原位不变。则上述过程正好完成了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的转换。
如图8b和8e中,所述的动铁芯固定支架257的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在下连杆222从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运动时,通过下连杆横板2222与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的撞击,使下连杆222的输出轴销轴226在运动起始阶段从输出轴23的滑槽2321的最外侧滑到最内侧,从而保证机构动作的正确。
本实用新型的三位置开关能变成两位置开关,如下:
在上述三位开关操作机构上拆除锁扣装置28。如图9a所示,机构初始位置处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状态,当第一弹簧机构22需进行合闸时,则第一驱动电磁铁25通电,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向下运动,从而通过连杆24带动第一、第二弹簧机构22、22’的合分闸杠杆223一起绕着各自的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合闸储能,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分闸储能。当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 224跨过死点位置,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绕着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同时下连杆222带动输出轴23逆时针转动,当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时,实现第二弹簧机构22’分闸。此时,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刚好跨过死点位置,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 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绕着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的一端从输出轴23滑槽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从而带动下连杆222和输出轴23一起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最终,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上,完成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如图9b所示。第一驱动电磁铁25下拉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同时,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电磁铁连杆258拉动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的向上运动。在实际动作过程中,第一弹簧机构22分闸过程中和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分闸过程中,两侧的输出轴销轴226在输出轴23的两个滑槽2321的运动和两侧弹簧机构带动输出轴23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如要进行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其动作原理过程与第一弹簧机构22 合闸原理一致。
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具有四个位置: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开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此时对应开关双分位置,接下来只要通过触发第一弹簧机构22对应的第一锁扣件282就可使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此时对应开关双分位置,接下来只要通过触发第二弹簧机构22’对应的第二锁扣件282’就可使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开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
以上为操作机构2的结构描述和工作过程的介绍,下面介绍外壳1,如图10a~22d。
如图10a、10b、10c所示,所述的外壳1包括罩壳11、面盖12、按钮联锁装置、档位拨杆15、挂锁板16、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所述的按钮联锁装置包括按钮、滑板14。本实施例中的按钮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按钮,分别位于左侧的第一合闸按钮13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合闸按钮13’,用于按压锁扣装置28继而触发储能装置动作,最终实现触头机构的合\/分闸。
在外壳1上,具有开关位置指示(第一电源合闸、第二电源合闸、双分,未示出)、操作机构合闸就绪位置指示(第一储能机构合闸就绪126、第二储能机构合闸就绪126’)、用于手动操作合闸的按钮(当储能机构显示合闸就绪后按压按钮,该侧电源合闸)及手动操作孔(手动进行储能机构的储能到达合闸就绪位置)、“手动”“自动”“锁定”三种模式的选择、在开关双分位置的锁定(可挂锁)。
如图10a、10c和图11b所示,所述的外壳1一侧的底面上设置有信号端子孔1122、搬运口 1123,所述的信号端子孔1122用于安装信号端子接口11221,所述的外壳1的底部和侧部分别设有用于与操作机构2的安装机架21相配合的限位凸台1120和限位筋1121。所述的外壳1呈底部和一侧开口状,底部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底座4配合,一侧开口由操作机构2的安装机架21 的侧板211进行封闭,如图3a所示。
如图10c和图13所示,外壳1的顶部构成有罩壳11,该罩壳11面向开关的操作者,操作者对开关状态的读取,对开关的操作均可通过该罩壳11上进行,所述的按钮安装在罩壳11的按钮安装座1109内,按钮上设有驱动操作机构2动作的按钮驱动杆132,所述的按钮驱动杆132 伸出按钮安装座1109上的按钮孔11091。所述的按钮驱动杆132上安装有按钮复位弹簧131,其一端抵靠在按钮内部,另一端抵靠在按钮安装座1109上。当第一弹簧机构22或第二弹簧机构22’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用户可以在罩壳11上读出,此时按压合闸就绪对应的第一合闸按钮13或第二合闸按钮13’,该按钮驱动杆132推动锁扣装置28中对应的搭扣2821的解扣杆 28212。所述的罩壳11上的按钮安装座1109在朝对滑板14位置的一侧还延设有按钮限位槽 11092,该槽的底面与按钮限位凸台134下表面配合,对向下按压按钮的行程作限位。
如图10c、图11a和图14所示,所述的滑板14安装在所述罩壳11的滑板凸台面1101上,所述的滑板14设置有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滑板导向槽141,所述的罩壳11上对应设置有与滑动导向槽141相配的三个滑板导向柱1102,所述的滑板导向柱1102与滑动导向槽141之间设置有滑板滚子1108。所述滑板14面向档位拨杆15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面142,所述的配合面 142包括第一驱动端面1421、第二驱动端面1422、第三驱动端面1423和第四驱动端面1424。所述滑板14的复位弹簧安装孔149和罩壳11的复位弹簧安装孔1110中容置有复位弹簧144,所述的复位弹簧144的一端挂靠在滑板14的挂孔145上,另一端挂靠在罩壳11的复位弹簧挂孔1105上。所述的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其配合面142抵靠在档位拨杆15上。
如图10c、图11a和图15a所示,所述的档位拨杆15安装在滑板14上方,档位拨杆15上的拨杆导向槽1501抵靠与罩壳11上的拨杆导向筋1103,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1502插入罩壳11的拨杆导向槽1104内,从而使档位拨杆15能顺着拨杆导向筋1103来回滑动,不会发生偏转。所述的档位拨杆15的导向柱1502用于驱动滑板14上的配合面142,在驱动柱1502上套设有驱动柱滚子1511。所述的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其配合面142抵靠在驱动柱滚子1511上。在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外侧设置有半圆形支撑凸台1503。
如图10c、图11a和图16所示,所述的挂锁板16通过销轴1610枢置安装在罩壳11上的挂锁板安装孔1106内,其安装面1606抵靠在罩壳11的挂锁板安装面1114上,所述的销轴1610 分别穿过罩壳11上的挂锁板安装销轴孔1107和挂锁板16上的安装铰接孔1601后,将挂锁板 16铰接在罩壳11上,在罩壳11的挂锁板安装销轴孔1107外侧形成有同心圆弧面,挂锁板16 可沿着该圆弧面进行翻转。所述挂锁板16与罩壳11之间还设置有挂锁复位弹簧1602,所述的挂锁复位弹簧1602安装在罩壳11内侧,其一端挂靠在挂锁板16的复位弹簧挂孔1603上,另一端挂靠在罩壳11上。
如图10a、10b、10c、图12、图13和图15b所示,所述的面盖12通过螺钉安装在罩壳11上方,面盖12上的导向柱限位孔122套装在罩壳11的滑板导向柱1102上。所述面盖12上开设有挂锁板安装孔121、拨杆滑动孔129、按钮腔125、手动操作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使挂锁板16、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手动操作杆27分别容设在挂锁板安装孔121、拨杆滑动孔129、按钮腔125、手动操作孔127。面盖12上的滑板限位筋128、档位拨杆限位筋123分别对滑板14、档位拨杆15实现限位。所述按钮在按钮复位弹簧131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其上限位凸台面135 抵靠在面盖12的按钮上限位面124上。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2包括用于指示在操作机构2的驱动电磁铁驱动弹簧机构储能完成的指示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指示件通过对应的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即对第一弹簧机构22到达合闸就绪位置进行指示)或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对第二弹簧机构22’到达合闸就绪位置进行指示)在面盖12上显示出来。
如图11a和图15a所示,所述的罩壳11沿档位拨杆15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档位拨杆15的档位槽1509相配的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和档位拨杆第二限定凸台1116,实现档位拨杆15档位操作。
如图10c、图11a和图17所示,所述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从罩壳11内侧安装到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安装孔1115内,其与罩壳1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171,所述的复位弹簧 171一端挂靠在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上的复位弹簧挂孔175,另一端挂靠在罩壳11。所述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驱动面173在复位弹簧171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抵靠在档位拨杆 15上。
如图3a、图3b、图10a、10b、图11b、图15a、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的操作机构2还包括输出轴关联件29,所述的输出轴关联件29包括凸轮291和中间位置联锁杆292,所述的凸轮291通过其中心位置的主轴孔2911套设在输出轴23上,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安装在罩壳11上的中间位置联锁杆安装孔1119中。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具有输出轴导向孔 2923和锁扣装置固定轴导向孔2924,分别套设在输出轴23和操作机构侧板211上的用于固定锁扣装置28的定位轴2118上,使得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可以沿机架侧板211滑动。所述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与操作机构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93,所述的复位弹簧293一端挂置在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的弹簧挂置杆2921,另一端挂置在安装机架侧板211上的锁扣装置28的定位轴2118上,在该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使得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限位凸台2922始终保持向档位拨杆15的抵靠趋势。当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凸轮291上的凸轮缺口2912朝上,解除了凸轮291的轮廓面对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弹簧挂置杆2921(也作弹簧挂点)的止挡,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弹簧挂置杆2921(作为与凸轮缺口2912配合的凸起用)可以运动到缺口中,如图3b,从而解除了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的限位凸台2922 对档位拨杆15的底部延设的第一驱动凸台面1507的止挡,使得档位拨杆15可以被滑动到“挂锁”位置。
动作过程:
如图14、图15a、15b、图16和图20a、20b所示,当档位拨杆15处于最上端时,所述罩壳11的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刚好落入档位拨杆15的第一档位槽15091内,从而将档位拨杆15限定在自动档。所述的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其第一驱动端面1421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驱动柱滚子1511上,滑板14处于左侧第一位置上,所述的手动操动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分别被滑板14上对应的手动操作孔遮盖面148、第一指示窗口遮盖面147、第二指示窗口遮盖面147’所遮挡,无法实现手动操作和合闸就绪指示。所述滑板14上的解锁缺口146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上的按钮限位凸台134相互错开,滑板14处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下方,从而使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被锁定,无法按压。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挂锁板限位面 1505处于所述挂锁板锁定凸台1608下方,因此使得挂锁板16无法绕着铰接点旋转。此时,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在自身复位弹簧171的作用下,其驱动面173抵触在所述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上,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处于最上端,信号开关3的手自动信号微动开关31处于断开状态,向控制器输送自动操作信号。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穿过罩壳中间位置联锁杆安装孔1119后,在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其限位凸台2922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 上,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处于最上端。此时,自动转换开关开关处于自动状态。
当开关需手动操作时,手动向下拨动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第一档位槽15091推动所述罩壳11上的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促使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产生弹性变形,当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滑出第一档位槽15091后到达手动档时,所述的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弹性恢复,档位拨杆15的滑动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的第二档位面1192被限定在档位拨杆第一限定凸台1113和档位拨杆第二限定凸台1116之间,从而将档位拨杆15限定在手动档,如图21a、21b。在档位拨杆15从自动档滑动到手动档的过程中,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由第一驱动端面1421与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接触转换至第二驱动端面1422与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接触,从而使滑板14从外壳 1的最左端第一位置滑动向最右端第二位置滑动,当驱动柱滚子1511滑动至第二驱动端面1422 与第三驱动端面1423之间的拐点1420上时,滑板14滑动至外壳1的最右端第二位置上,露出罩壳上的手动操动孔1118、第一、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7、1117’。当滑板14处于最右端第二位置时,所述滑板14上的两个解锁缺口146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上的按钮限位凸台134刚好对齐,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被解锁,可通过手动按压第一合闸按钮13或第二合闸按钮13’来实现开关的合闸操作。在档位拨杆15从自动档滑动到手动档的过程中,档杆拨杆的第一驱动凸台面1507开始接触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上的驱动面 173,并在克服复位弹簧171的弹簧力后推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向下滑动,驱动信号开关3的手自动信号微动开关31动作,使控制器转换至手动操作,最终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驱动面173在复位弹簧171的作用下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第一驱动凸台面1507上。在档位拨杆 15从自动档滑动到手动档的过程中,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在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其限位凸台2922仍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上,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挂锁板限位面1505 仍处于所述挂锁板锁定凸台1608下方。此时,开关处于手动状态,通过手动操作杆27实现对开关进行合分闸操作,或根据面盖12上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或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 126’显示的操作机构2的第一、第二弹簧机构驱动电磁铁储能完成的指示件的情况选择按压对应的第一合闸按钮13或第二合闸按钮13’实现对开关进行合闸操作。
当开关处于中间双分位置时,如图3b所示,开关可从手动档切换至隔离档,手动向下拨动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第二档位面15092推开所述罩壳11上的档位拨杆第二限定凸台1116,促使档位拨杆第二限定凸台1116产生弹性变形,当档位拨杆15处于隔离档时,所述的档位拨杆第二限定凸台1116弹性恢复,卡入档位拨杆15的第三档位槽15093 内,从而将档位拨杆15限定在隔离档。如图22a、22b所示,在档位拨杆15从手动档滑动到隔离档的过程中,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驱动滑板14的第三驱动端面1423,推动滑板14沿着导向槽141与外壳1之间的滑板滚子1108向左滑动,当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滑动到第四驱动端面1424时,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抵靠驱动柱滚子1511上,滑板14被限定在最左端,所述滑板14上的手动操作孔遮盖面148、第一指示窗口遮盖面147、第二指示窗口遮盖面147’遮挡手动操作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和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无法实现手动操作。在档位拨杆15从手动档滑动到隔离档的过程中,手自动信号驱动开关17在复位弹簧171的作用下仍抵靠在档位拨杆下限位面1510上,同时档杆拨杆的第二驱动凸台面1508开始接触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的限位凸台2922,并在克服复位弹簧293 的弹簧力后推动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向下滑动,插入凸轮191的挂锁板限位面1912中,对操作机构2进行隔离锁定,最终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限位凸台2922在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第二驱动凸台面1508上。此时,所述滑板14上的解锁缺口146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上的按钮限位凸台134相互错开,滑板14处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下方,从而使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被锁定,无法按压。此时,如图22c所示,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限位缺口1506与所述挂锁板锁定凸台1608相对齐,当按压挂锁板16的翻转端1609时,挂锁板16克服挂锁复位弹簧1602的弹簧力后绕着铰接点旋转,直至挂锁板16上的挂锁限位面1607与罩壳11相抵触,此时,挂锁板16另一端为挂锁端1605上的挂锁孔1604露出面盖12,可通过安装锁具实现隔离挂锁,防止非操作人员操作。如图22d所示,当挂锁板16处于翻转锁定状态时,挂锁板16上的锁定凸台1608处于档位拨杆 15的限位缺口1506中,使得档位拨杆15锁定在隔离位置上,无法操作。当挂锁板16上的锁被撤消后,挂锁板16在挂锁复位弹簧1602的弹簧力的作用下翻转,并抵靠在罩壳11的挂锁板安装面121上,此时挂锁板16上的挂锁板锁定凸台1608处于档位拨杆15的限位缺口1506上方,在开关高度方向上(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运动方向),挂锁板锁定凸台1608处于挂锁板限位面1505上方,档位拨杆15可被拨动。
所述的按钮的联锁装置涉及外壳1上对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联锁,即档位拨杆15、滑板14和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之间的联锁如上描述,另外,操作机构2中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也通过其中的合分闸杠杆223的顶板2233分别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配合,实现操作机构2对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联锁,具体如下:在手动驱动上述手动操作杆27或电动模式下由驱动第一电源 (图3b的左侧)的第一驱动电磁铁25驱动第一弹簧装置完成储能动作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开关如图2所示的左侧的合闸就绪按钮显示合闸就绪,如图3b所示,左侧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顶板2233与第一合闸按钮13的运动方向错开,从而允许,第一合闸按钮13 对锁扣装置28(触发装置)的第一锁扣件282的解扣杆28212进行按压,使得第一电源侧机构动作,带动第一电源侧动静触头合闸,而位于右侧的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顶板2233在第二合闸按钮13’的运动轨迹上,止挡第二合闸按钮13’对锁扣装置28的第二锁扣件282’的解扣杆28212的动作(由于合分闸杠杆223在对应按钮腔125的位置开设有顶板开口22331,此时,第二合闸按钮13’的按钮腔125的底部位于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顶板开口22331内,这样的设计,缩短了合闸按钮触发锁扣装置的有效运动行程,有利于降低开关高度,实现开关小型化)。由此,壳体1上的按钮联锁装置实质上是保证了只有在手动情况下,才能对按钮进行按压,而开关上的按钮联锁是保证只有已经到达合闸就绪位置的弹簧机构的那一侧的该侧的按钮才能被允许按压,即只有就绪后才能按压按钮,保证了开关按钮的正确操作。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2443.5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071152U
授权时间:20190705
主分类号:H01H 3/22
专利分类号:H01H3/22;H01H13/62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第一申请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申请人地址: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工业园一区建业路8号
发明人:顾怡文;沈惠新;丁晓辉
第一发明人:顾怡文
当前权利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代理人:何艳;王晓霞
代理机构:32113
代理机构编号: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