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描写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明律,量词,策略,规定性,主语,儿童文学,文学。
描写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蕾[1](2019)在《《二马》中文化词汇英译策略的描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研究小说《二马》中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手动提取原文中的汉语文化词汇及其译本中对应的"翻译",形成平行语对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译者使用到了八种翻译方法,总体上倾向于采用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选择主要受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内语境的制约。此外,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化词汇的英译。(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思永[2](2019)在《刘宓庆译学思想中的描写观——兼谈翻译理论的描写性与规定性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宓庆的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仍笔耕不辍,是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界的常青树。在近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描写观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本文从历时性视角对他的描写观进行了述评,指出他的描写观经历了从语言学描写观向语言哲学描写观的转向,并在此话题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翻译理论的描写性和规定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远天[3](2018)在《叶君健儿童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君健作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在翻译、创作、翻译理论及文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巨大了的成就。但是对叶君健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学界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本文拟对叶君健的儿童文学翻译进行描写性研究,采用多元系统理论的描写性翻译方法从历时的角度对《叶君健全集》第十卷《儿童文学翻译卷》中的不同文本翻译的主题以及翻译重点、翻译中采取的策略(直译或转译)等进行多视角的描写,以期对叶君健儿童文学翻译有一个全方位的勾勒和把握。(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曹雪[4](2018)在《浅析汉语中的描写性量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的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其它语系语言的特点之一,相对于印欧语系中英语里的量词"a,an,the"要丰富许多。并且其使用广泛,应用性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量词在汉语整个词汇系统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量词作为一个表示计算的单位,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同时下分的分支也有很多,然而本文主要究于其中一点进行分析,分析汉语中的描写性量词和其使用特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5期)
严瑾,彭发胜[5](2017)在《《海上花列传》描写性语篇英译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主语驱动原则为视角,分析了《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中叁类描写性散文语篇,认为其中肖像描写和场面描写的英译以主语更替为主要特征,环境描写的英译以主语稳定为主要特征;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英译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空缺型主语。由此可知,汉语描写性散文在英译时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表现为主语的稳定性和主语更替的有序性,以实现连贯的语篇目标和流畅的文体效果。(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肖涵[6](2017)在《《大明律》英译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明律乃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法典之一,对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家庭、礼仪及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其英译本于2005年面世。目前学界对中国典籍英译之研究可谓不胜枚举,然而与大明律英译本相关的研究则凤毛麟角,遑论从描写翻译学视角进行的探究。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大多对词汇翻译、文学典籍的艺术性及译本对比进行探讨,鲜有学者采用回顾性和描写性的方法对法律典籍进行研究。本文从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视角,对《大明律》英译本的译者是如何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以实现其翻译目的、权利话语对翻译策略究竟具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读者对《大明律》英译本的接受度如何等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Jiang Yonglin的英译本语言流畅,可读性强,符合目标语的表述规范,因而该翻译作品具有可接受性;同时,Jiang Yonglin却反对完全同化,在目的语文化中引进了新的术语。该异化策略的使用无疑凸显出其翻译作品的充分性;此外,由于翻译策略通常反映其翻译目的并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而Jiang Yonglin的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相当受欢迎,足以彰显其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有效性。概言之,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会影响翻译产品在接受语系统中的地位;同时,翻译策略不可避免地会促使其翻译目的实现。本研究基于描写性翻译研究理论,分析《大明律》英译本。将该译本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理论上可拓宽描写性翻译研究的范围;而借助于权利话语分析翻译策略与翻译目的互动关系,对中国法律典籍的英译亦有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09)
肖涵,王建[7](2017)在《法律文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以《大明律》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明律》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Jiang Yonglin为实现其文化交流之目的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删有度、直译或顺译、深度翻译,从而使得该译本誉满全球。(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雪玲[8](2017)在《《洛丽塔》——汉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入了描写性翻译批评方法论,且基于多元系统理论这一视角,介绍了它的内容和批评方法 ,并从全新的视角对从改革开放至今产生的20多种汉译本的《洛丽塔》进行历时性描述的与研究。本文力图阐明以下要点:一、翻译行为直接受译入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控制。二、《洛丽塔》汉译本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功能。叁、为了发展完整的翻译批评系统,进而推动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不仅要用运定性翻译批评研究方法而且还要应用描写性翻译批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5期)
杨晓玲[9](2016)在《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翻译文学是文学中重要的分支。翻译文学的位置是由目标语文学的特征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中心"和"边缘"两种形态,同时,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的选择。本文将运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去分析1949年到1966年的英美文学汉译,希望把握汉译的特点和原因,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6-12-24)
尹穗琼[10](2016)在《1922年雪莱诗歌翻译描写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南士、周作人和郑振铎同于1922年发表了五首雪莱译诗。在描写翻译学框架内对该翻译事件的描写性分析,再现了当时制约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重建翻译常规如下:初始常规层面,译诗出现了倾向目的语和源语的两极分化;基本常规层面,翻译选材方面的文学功利性和诗学影响性平分秋色;操作规范层面,诗译篇章结构和语言风格大相径庭,欧化语言崭露头角。这和当时我国新诗旧已破、新未立的背景、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译者诗歌翻译观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描写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宓庆的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仍笔耕不辍,是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界的常青树。在近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描写观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本文从历时性视角对他的描写观进行了述评,指出他的描写观经历了从语言学描写观向语言哲学描写观的转向,并在此话题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翻译理论的描写性和规定性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描写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陈蕾.《二马》中文化词汇英译策略的描写性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张思永.刘宓庆译学思想中的描写观——兼谈翻译理论的描写性与规定性之关系[J].外文研究.2019
[3].李远天.叶君健儿童文学翻译的描写性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4].曹雪.浅析汉语中的描写性量词[J].青年文学家.2018
[5].严瑾,彭发胜.《海上花列传》描写性语篇英译特征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肖涵.《大明律》英译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
[7].肖涵,王建.法律文本的描写性翻译研究——以《大明律》英译本为例[J].职大学报.2017
[8].王雪玲.《洛丽塔》——汉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7
[9].杨晓玲.英美文学理论汉译的描写性研究[C].“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10].尹穗琼.1922年雪莱诗歌翻译描写性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