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青岛266100
摘要:课程改革如今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政策科学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这方面成果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了政策科学课程改革在课程价值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方面主要趋势,以及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策科学课程改革趋势价值体系融合结构优化内容更新ReflectionontheCurriculumreformofthePublicPolicy
YangZhenjiaoXuWenyan
Abstract:Asthecurriculumreformbecomingageneratrendinthedevelopment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publicpolicyhasobtainedremarkableachievementsinthisareaasacorecurriculumofpublicutilitymanagement.Inthispaperwewillintroducessomethingaboutitsmaintrendsonthevaluesystem、structureandcontentofthecurriculumduringthereform,alongwiththeimportantroleofimprovingthequalityofstudentsandeducation.
Keyword:CurriculumreformofthePublicPolicyTrendsIntegrationofvaluesystemStructuraloptimizationContentupdate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59-02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都把课程改革列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因素,我国也顺应国际潮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对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学校内部改革的深入和各项机制的转换以及社会对创新人才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的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政策科学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和主要内容,也顺应时势,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等各方面的改革。
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分析)是二战后在西方首先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个新课程领域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该课程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和政治学学科最有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之一。①政策科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财政学、人口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②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改革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政策科学与其它课程相比,具有更为广泛的研究框架,它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术为中心的知识产生与传授方式,围绕政策问题的解决整合来自于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强调以行动取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2.政策科学课程改革主要趋势
课程本质是学生主体在学校生活中与文化的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学生选择、吸取、消化并创新文化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政策科学课程改革的本质是社会文化、学校和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政策教育中的一种反映。③当前我国高校政策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2.1课程设置在价值体系上的整体融合。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价值观。由于二者一开始就存在着冲突和对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彼此的矛盾运动中此长彼消,表现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轮流坐庄”。在大学课程设置上,人们意识到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又要使人得到发展。在实践中,为了避免简单的尊崇一种价值取向而排斥另一种的做法,设置者在进行课程编制时,往往把学科或知识体系作为课程设置主要的或唯一的依据,片面强调课程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对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很少顾及。这种课程缺乏灵活性,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素质的要求相背。④
当前的政策科学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上,一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选择,也不再置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于不顾,单向的追求公共政策学科体系的严密和完整,而是充分地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以公平、效率、民主、秩序为价值取向,追求学生、社会、学科之间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其整体价值的融合。⑤主要体现为在课程设置中,优化组织教学内容,使之互相补充,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它以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前沿问题为基本内容,着重于定量分析和工程技术的嵌入,结合世界主要国家有关公共政策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进行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等全过程的比较分析与批判,并通过相关实证案例的调研与制作,对国家重大政策特别是能源政策进行全方位解剖。
2.2课程结构的优化整合。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基本上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几十年来几经调整、变化,仍未脱旧套,它与专才教育相联系,形成了结构严密的体系。
按课程的环节分,有理论课与实践课。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脱胎于苏联,具有专才教育的特点。由于我国传统重理论、轻技艺,加上中国人长于理论思辩、短于实践验证,在重实践这一点上,我国高校不仅比苏联逊色许多,而且是完全走了另一极端——重理论轻实践。表现在课程结构上,理论性课程占了绝对优势,实践性课程占的比重小,而且有日渐压缩之势。⑥我国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极差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因此,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也是新一轮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政策科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尤其重视学生的政策实践环节,并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力度,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能力。结合所讲授的相关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或见习活动;利用寒署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调查;大力推行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力求在保留传统的理论讲授优势基础上,全面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辩论会和角色扮演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技术,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课程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学习政策经验,增强政策科学课程的现实性;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及调研工作,从中得到分析和解决实际政策问题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的训练,这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能力,因而广受欢迎。⑦
2.3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是通过教材更新来实现的,对教材的观念和处置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在传统上,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观念是“教教材”和“学教材”,这是狭隘的教材观,不应把教材看成课堂教学中的唯一资源和学生认知的唯一途径。现在要倡导“用教材教”、“用教材学”的新教材观。只有这种新教材观,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在课堂上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生作用的课程应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及其过程5个因素的整合,从而对学生发挥全面、有效的影响作用。⑧
在这方面我国政策科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教材编审委员会经过多次调查、研究、讨论,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对我国高校教材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编审和更新。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正式立项221个大项目,已投入总经费2000多万元,形成了近60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截止2000年底,出版了近600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⑨这一计划的持续深入使高校政策科学教材陈旧的状况有所改观,众多高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遵循如下三个原则: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论作为指导;第二,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第三,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并注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⑩
政策科学课程内容更新的本质是其课程的现代化,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增强。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陈旧率越来越高。所以在课程编制中,要及时删去那些陈旧的过时的政策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政府政策改革的最新成果。如前所述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出版,即为这一工程的主要内容。二是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当前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求政策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在课程的选择上,注重对西方政策、国情文化的介绍。三是课程内容的多元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信息量急剧增长,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改变单向的思维方式,走向多元化,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努力获取更高的掌握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分析技术,并学会将这些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提高公共政策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3.结语
政策科学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公共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政策观念,切实掌握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公共政策的基本能力,为进一步掌握从事政策分析和实际政策工作的系统化理论和完备的技术手段打下基础。
通过以上所介绍的政策科学课程价值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诸方面的不断改革,政策科学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它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现行政策,掌握公共政策决策、执行、评估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和科学方法,培养其政策理论水平及应对政策问题的务实能力,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同时,政策科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持续性、长久性、发展性的事务,需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创新。注释
①陈振明.政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Z].http://210.34.5.127/zckx/DOC/biaoge.doc
②张凤凉.《公共政策导论》教学方案[Z].http://218.19.140.210/education/jxfa/xzgl/ggzc.doc
③彭虹斌.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本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
④张绍翔、车海云.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⑤柳青.浅析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Z].http://www.studa.net/gonggong/070124/14311799.html
⑥张绍翔、车海云.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⑦陈振明.政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Z].http://210.34.5.127/zckx/DOC/biaoge.doc
⑧张庆守.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30卷第1期
⑨张绍翔、车海云.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⑩陈振明.政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Z].http://210.34.5.127/zckx/DOC/biaoge.doc
张绍翔,车海云.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陈庆云.《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Z].http://61.134.127.126/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3518
陈庆云.《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Z].http://61.134.127.126/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3518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Z].http://210.34.5.127/zckx/DOC/biaoge.doc
[2]张凤凉.《公共政策导论》教学方案[Z].http://218.19.140.210/education/jxfa/xzgl/ggzc.doc
[3]彭虹斌.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本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2期
[4]张绍翔、车海云.论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
[5]柳青.浅析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Z].http://www.studa.net/gonggong/070124/14311799.html
[6]张庆守.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30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