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跃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活跃,基因,表面活性剂,根瘤菌,条件,添加物。
活跃链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莫秋燕,宋元达[1](2016)在《过表达根瘤血红蛋白基因对活跃链霉菌那西肽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过表达根瘤血红蛋白基因改善活跃链霉菌的溶氧表达,以提高那西肽的产量。[方法]通过全基因组合成的方法得到根瘤菌血红蛋白基因(sm),连接到整合型质粒p IB139上,构建表达载体p IB139-sm。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结合转移的方法将sm基因整合到活跃链霉菌基因组上,通过PCR验证各转化子目的片段已整合到活跃链霉菌基因组上,并进行大量筛选得到重组菌株。[结果]经SDS-PAGE和CO结合差示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均已成功表达且具有相应的蛋白活性。摇瓶培养结果显示,Smf Hb表达对菌体生长和那西肽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过表达Smf Hb的重组菌株那西肽产量达1 245.7μg/m L,比原始菌株提高39.6%。[结论]过表达sm基因提高那西肽产量的作用优于vhb。(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4期)
赵世光,华骏,杨帆,李德才,薛正莲[2](2015)在《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pH分段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p H分段控制策略提升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的发酵效价。方法基于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基础代谢过程中的生物量、那西肽效价、糖、氨基氮以及p H值进行动态分析,以不同的单一p H值对发酵过程进行恒定控制,考察活跃链霉菌的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那西肽合成的动态变化规律,来确定p H分段控制策略。结果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代谢过程中p H呈S形波动变化,菌体生长与那西肽合成的相对p H值有所不同。发酵过程恒定控制p H6.5模式下,活跃链霉菌具有最大的比生长速率,恒定控制p H7.5模式下那西肽合成效价最高。以C_6H_(12)O_6/NH_3·H_2O补料方式进行p H分段控制,那西肽的合成能力比采用酸碱补料及生理酸碱性物质补料的控制模式强,发酵单位高。结论以C_6H_(12)O_6/NH_3·H_2O模式进行补料,在0~72h时恒定控制p H6.5,此后恒定控制p H7.5,那西肽效价较未控制模式下提高了25.58%。(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李德才[3](2015)在《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那西肽是由活跃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含硫多肽类抗生素,通过调节动物肠道有害菌群,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与其它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相比,具有用量少、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毒性小、无污染等特点。随着市场对那西肽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生物发酵法存在发酵水平低、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特点,供求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提升那西肽发酵效价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在表面活性剂、化学添加物和pH分段控制策略指导下,对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提升其发酵单位。采用单因素实验及多因素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考察活跃链霉菌发酵过程中那西肽效价、菌丝体生物量、pH、总糖、还原糖和氨基氮等代谢指标;研究外源添加物对其发酵过程的影响,获得表面活性剂和添加物的最优添加条件;在3L发酵罐的水平上,以pH两阶段控制策略提升那西肽产量。在那西肽发酵过程控制领域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表面活性剂对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的影响比较Triton X-100、CaCl2、DMSO、山梨醇、SDS、Tween-80、 CTAB等表面活性剂对活跃链霉菌发酵产那西肽的促进效果。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浓度和加入时间对那西肽效价的差异性;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优选活性剂的添加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多种表面活性剂对那西肽产量的影响整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面活性剂依其类型及加入时机的不同,对那西肽产量的影响表现出组间类型差异性及组内时间相关性,DMSO、CaCl2、Triton X-100在低浓度范围内对那西肽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分别在24h、24h和48h以DMSO 0.808mg/mL、CaCl2 0.799mg/mL和Triton X-100 0.574mg/mL的浓度为最佳添加浓度,该条件下那西肽效价达到931.493 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32.63%。实验对响应面优化条件进行摇瓶验证,3组平行实验得到平均效价为1147.502μg/mL,比孔板优化后效价提高了23.19%。说明表面活性剂应用到500mL摇瓶放大具有可行性。(2)基于添加物调控策略提升那西肽发酵效价以单因素实验考察化学添加物对那西肽发酵效价的影响,研究其各自的较优添加水平及添加时间。研究表明,供试添加物均不同程度提升那西肽发酵水平,提升效果依次为EDTA>硫酸锰>硝酸铈>橄榄油>硝酸镧>壳聚糖>制霉素。综合单因素实验结果,以那西肽效价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硫酸锰、硝酸镧、硝酸铈的添加浓度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在发酵24h、96h及96h分别添加9.27μg/L硫酸锰、75.15μmol/L硝酸铈及0.90mmol/L硝酸铈,那西肽发酵效价达到948.08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35.00%。实验对添加物添加条件进行摇瓶验证,3组平行实验得到平均效价为1157.836μg/mL,比孔板中优化后效价提高了22.12%。(3)pH分段控制提升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效价基于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基础代谢过程中生物量、那西肽效价、糖、氨基氮、pH值的动态分析,以不同的单一pH值对发酵过程进行恒定控制,考察活跃链霉菌的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那西肽合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确定pH两阶段分段控制策略。表明,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代谢过程中pH呈S形波动变化,菌体生长和那西肽合成对应不同的pH值。发酵过程pH6.5恒定控制模式下,活跃链霉菌具有最大比生长速率,pH7.5恒定控制模式下那西肽合成效价最高。以C6H12O6/NH3·H2O补料方式进行pH两阶段控制,那西肽合成能力高于酸碱补料及生理酸碱性物质补料控制。以C6H12O6/NH3·H2O补料方式,在0-72h时恒定控制pH6.5,此后恒定控制pH7.5,那西肽效价较未控制模式下提高了25.58%。pH分段控制结合添加物调控,3L发酵罐中那西肽效价达到1294.703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32.21%。(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5-06-08)
赵世光,李德才,薛正莲,吴安宁,周扬[4](2015)在《表面活性剂对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Triton X-100、Ca Cl2、DMSO、山梨醇、SDS、Tween-80、CTAB等表面活性剂对活跃链霉菌发酵产那西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活跃链霉菌的基础代谢以及表面活性剂加入时间对那西肽效价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表面活性剂添加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基础代谢研究表明,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合成相对滞后于菌体生长。多种表面活性剂均显着影响那西肽的生物合成,整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面活性剂依其类型及加入时机的不同,对那西肽产量的影响表现出组间类型差异性及组内时间依赖性。结论 DMSO、Ca Cl2、Triton X-100在低浓度范围内对那西肽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分别在24、24和48h以DMSO 0.808mg/m L、Ca Cl2 0.799mg/m L和Triton X-100 0.574mg/m L的浓度为最佳添加浓度,该条件下那西肽效价达到931.493μg/m L,比优化前提高了7.73%。(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周扬,薛正莲,秦艳飞,赵世光,刘艳[5](2015)在《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XW产那西肽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24孔板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活跃链霉菌XW 24孔板发酵产那西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种子培养基装液量2.55 m L,发酵培养基装液量0.93m L,发酵时间121h。结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24孔板发酵产那西肽的效价达到882.25μg/m L,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较接近,吻合度较高,较初始效价675.63μg/m L提高了30.58%。研究结果表明24孔板发酵与摇瓶发酵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883。(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夏俊,薛正莲,王洲,项驷文[6](2013)在《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固体斜面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活跃链霉菌36#摇瓶发酵合成那西肽的固体斜面培养条件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固体斜面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合成那西肽的活跃链霉菌36#的固体斜面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为7.8,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3d,冷藏时间为0~3周,那西肽产量可达936mg/L。与原工艺相比较,那西肽的产量增加了13.8%。结论通过活跃链霉菌固体斜面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活跃链霉菌摇瓶发酵合成那西肽的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夏俊,薛正莲,赵世光[7](2013)在《培养条件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活跃链霉菌36#摇瓶发酵合成那西肽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种龄、接种量、初始pH、溶氧和温度对那西肽产量、菌体干重、糖利用率、基于菌体干重得率与基于菌体糖耗得率总体表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最后,在种龄40h、接种量5%、初始pH6.5、溶氧8%、28℃的优化条件下,那西肽产量达到1 194mg/L.与原工艺相比较,那西肽的产量增加了29.3%.(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秦汉俊,黄训端,袁莉,刘瑞华,朱林[8](2012)在《糖多孢红霉菌bldD基因提高活跃链霉菌诺西肽产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糖多孢红霉菌bldD基因转入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s)N-H,探讨其对诺西肽产量的影响。方法将bldD基因连接到链霉菌整合型表达载体pZMW上构建pZMW-bldD质粒,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pZMW-bldD及对照质粒pZMW-vgb分别导入活跃链霉菌,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试验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发酵液中诺西肽产量。结果成功构建了活跃链霉菌N-H/pZMW-bldD工程菌株及对照菌株N-H/pZMW-vgb。与出发菌株N-H相比,N-H/pZMW-bldD菌株诺西肽产量提高了68%;与对照菌株N-H/pZMW-vgb相比,N-H/pZMW-bldD菌株诺西肽产量提高了19%。结论在活跃链霉菌中导入糖多孢红霉菌bldD基因可以提高诺西肽产量,其作用效果较vgb基因更为明显,说明bldD基因对抗生素产量的提高具有广谱性。(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2年11期)
田晓垚,李丹,陈光,田威,何建勇[9](2012)在《活跃链霉菌nshA基因失活对那西肽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活跃链霉菌那西肽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nshA基因进行内部片段缺失,考察其对那西肽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重迭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的方法失活nshA基因,并构建具有接合转移功能的大肠杆菌-链霉菌重组质粒pSH03,通过接合转移将重组质粒pSH03导入到活跃链霉菌细胞内,并通过同源交换形成活跃链霉菌基因组上的nshA基因失活。采用摇瓶进行发酵,采用HPLC的方法检测发酵液中诺西肽的含量。结果重组菌株的那西肽发酵产量较对照菌株有明显提高。结论 nshA基因对那西肽的生物合成有负调节作用,该基因的失活,有利于那西肽生物合成酶结构基因的表达,使诺西肽的产量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秦汉俊[10](2012)在《vgb基因和bldD基因在活跃链霉菌中的过表达及其对诺西肽产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诺西肽(Nosiheptide, Nos)又称那西肽,是由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s)产生的一种含硫多肽类抗生素,与盐屋霉素、微球菌素、高硫青霉素、硫链丝菌肽及GE2270A等同属于硫肽类抗生素。它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最低抑制浓度仅为8ng/mL,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及少量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诺西肽具有毒副作用低,抑菌活性高及无残留等优点,已被开发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促进禽畜的生长以及疾病的预防控制等领域,但产量较低一直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主要通过表达外源基因来提高诺西肽的产量,但是产量较低一直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主要通过表达外源基因来提高诺西肽的产量。血红蛋白是一种能与O2进行可逆性地结合,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的球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 (VHb)是存在于透明颤菌属的血红蛋白,当O2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被大量诱导表达,以满足贫氧条件下对氧气的需求。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发现表达VHb的vgb基因不仅能够在大肠杆菌中稳定存在和表达,而且还可以在真菌、假单胞菌、链霉菌等中成功表达,能显着提高α-淀粉酶、放线紫红素、红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bld基因家族是链霉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基因,目前已确定其成员包括bldA、 bldB、bldC、bldD、bldH及bldK等,其中bldD基因对形态分化及抗生素的形成的调控作用较为明显。在天蓝色链霉菌中敲除bldD基因后,突变体由于缺少气生菌丝表现出“光秃”表型,而且所产生的放线菌紫素、十一烷基灵菌红素、钙依赖的抗生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糖多孢红霉菌中敲除该基因后,红霉素的合成能力会大大下降,且在糖多孢红霉菌中过表达bldD基因可以明显提高红霉素的产量。本研究首先对S. actuosus的孢子种进行稀释涂板,挑取不同的克隆分别发酵,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诺西肽的产量,进而筛选出良好的出发菌株。然后利用PEG的介导作用将表达性载体pZM, pZM-vg6, pZMW和pZMW-vgb分别转化到S. actuosus的原生质体中,成功构建了S. actuosus/pZM, S. actuosus/pZM-vgb, S. actuosus/pZMW及S. actuosuslpZMW-vgb四种工程菌株。将S. actuosus出发菌株及相应工程菌株同时接到SFM大斜面上进行活化,然后转接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分析及分光光度计法对其诺西肽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在S.actuosus中整合型表达vgb基因可以使诺西肽的产量提高50%。本研究还首次将链霉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基因bldD成功地转化到S.actuosus中,构建S. actuosus/pZMW-bldD,利用同样的检测手段对S. actuosus出发菌株及S. actuosus/pZMW-bldD菌株中的诺西肽进行测定,发现bldD基因可以稳定地整合到S. actuosus中,并且发现过表达bldD基因可以将诺西肽的产量提高68%。本研究通过增加vgb基因及bldD基因拷贝数,将vgb基因及bldD基因分别转入到S. actuosus中来研究这两个基因对诺西肽产量的影响,并成功获得产诺西肽的高产菌株:S. actuosus/pZMW-vgb和S. actuosus/pZMW-bldD。本研究不仅为通过研究调控基因来提高诺西肽产量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过表达bldD基因来提高其他抗生素的产量开拓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04-01)
活跃链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p H分段控制策略提升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的发酵效价。方法基于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基础代谢过程中的生物量、那西肽效价、糖、氨基氮以及p H值进行动态分析,以不同的单一p H值对发酵过程进行恒定控制,考察活跃链霉菌的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那西肽合成的动态变化规律,来确定p H分段控制策略。结果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代谢过程中p H呈S形波动变化,菌体生长与那西肽合成的相对p H值有所不同。发酵过程恒定控制p H6.5模式下,活跃链霉菌具有最大的比生长速率,恒定控制p H7.5模式下那西肽合成效价最高。以C_6H_(12)O_6/NH_3·H_2O补料方式进行p H分段控制,那西肽的合成能力比采用酸碱补料及生理酸碱性物质补料的控制模式强,发酵单位高。结论以C_6H_(12)O_6/NH_3·H_2O模式进行补料,在0~72h时恒定控制p H6.5,此后恒定控制p H7.5,那西肽效价较未控制模式下提高了25.5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跃链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莫秋燕,宋元达.过表达根瘤血红蛋白基因对活跃链霉菌那西肽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
[2].赵世光,华骏,杨帆,李德才,薛正莲.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pH分段控制策略[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3].李德才.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过程优化控制[D].安徽工程大学.2015
[4].赵世光,李德才,薛正莲,吴安宁,周扬.表面活性剂对活跃链霉菌产那西肽发酵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5].周扬,薛正莲,秦艳飞,赵世光,刘艳.24孔板培养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条件的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6].夏俊,薛正莲,王洲,项驷文.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固体斜面培养条件优化[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
[7].夏俊,薛正莲,赵世光.培养条件对活跃链霉菌合成那西肽的影响[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
[8].秦汉俊,黄训端,袁莉,刘瑞华,朱林.糖多孢红霉菌bldD基因提高活跃链霉菌诺西肽产量的研究[J].军事医学.2012
[9].田晓垚,李丹,陈光,田威,何建勇.活跃链霉菌nshA基因失活对那西肽发酵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
[10].秦汉俊.vgb基因和bldD基因在活跃链霉菌中的过表达及其对诺西肽产量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