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词汇教学与“四会”技能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钟妩旸[1](2021)在《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的使用现状及建议 ——以H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学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教科书作为教师教学的媒介,是实施新课程的载体,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教科书版本的多元化,教师传统单一的教科书使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需求。面对教科书版本的多样化、英语课程标准中教科书使用要求的不断更新、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的现实情况,当今小学英语教师要如何做到合理使用教科书呢?本文以教科书使用为切入点,认真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确定教科书的内容构成、内容深度、单元栏目板块三个教科书分析维度,选取所在实习学校的英语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以及课堂教学观察搜集资料,对该校英语教师三年级英语教科书使用现状加以分析,通过分析发现H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教科书使用现象中存在仅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词汇和语法教学方式单一、单元教学形式创新性不足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的使用从教师自身方面、加强教科书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教学方面以及创新使用教科书三个方面提出有效建议。
蔡春玲[2](2021)在《初中英语词汇感知能力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以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新版《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初中生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结束时掌握并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对于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要求是200-300个。课标要求:学生不但要记忆词汇,同时也要学会如何运用词汇。然而,词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许多英语教师忽视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教授,使词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只会机械记忆一些单词。最后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词汇的兴趣,词汇教学也变得收效甚微。面临这种词汇教学现状,笔者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对于词汇的感知记忆能力做了该项实证研究。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天津市对初中生英语的评价模式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将词汇的“音形义”相结合进行了词汇感知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该研究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1)词的音,形,义的结合学习对学生的词汇感知能力有所提升吗?2)词的音,形,义的结合学习对于词的应用方面有促进作用吗?3)词的音,形,义的结合学习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动机有所改善吗?笔者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七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实行新的词汇教学模式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同时实行传统词汇教学模式的班级作为控制班。研究工具为测试和访谈。测试分为以下几项:实验前测,实验后分项测试和实验后综合测试。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核算和分析。研究结果和启示如下:(1)词汇的语音,形态结构和语义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的。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音形义”的结合对于改善语言运用能力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2)词汇的音形义相结合的感知能力培养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词汇的感知记忆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所改善。(3)语言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知识从有据可循开始。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对规律性不太强的零碎性的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归纳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通过一系列理据性的总结逐渐的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一些规律,由浅入深,学习效果会更好。(4)词汇的发音,形态结构和语义之间的联系很密切,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将词汇的“音形义”相结合讲解学习。最后,笔者希望这项探究可以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种合适的模式同时也可以为面临同样教学问题的学校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升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张恬[3](2021)在《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有利于改变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碎片化的现状,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落实。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课时计划存在一定难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重塑、范式应用、评价革新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本研究中主要采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及应用的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对单元整体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运用英语学科英语素养、建构主义理论、整体语言学理论进行分析。其次发放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探寻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单元整体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然而,目前在单元整体设计中,存在教师缺乏整体性的教材观和目标意识的问题;在单元教学实施中,存在内容缺乏任务相关性、评价缺乏有效性等问题。而根据对问题的剖析,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建议是:第一,树立整体的教材观,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材料等资源的作用;第二,树立多元目标意识,关注学生的“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养,注重对学生系统整体思维的培养;第三,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等维度进行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与实效性。
毛蓉晨[4](2021)在《英文歌曲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因此,国家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倡多学科融合,在划分不同学科的同时又淡化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以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英文歌曲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契合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方面;其次,歌曲具有趣味性和音乐特色,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英文歌曲在英语课堂的运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音乐学科的有机融合,以求学生获得更多维的发展。本研究选择英文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英文歌曲对小学生英语课堂的实际影响这一方向进行深入探究。笔者先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文歌曲的要求为依据,划分五个维度,编制教师和学生问卷,对英文歌曲在小学中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和调查。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参照,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和课文主题思想;并结合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程度,精心选取英文歌曲,设计英文歌曲教学活动,并进行进行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最后,笔者以两个五年级班级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以求探究英文歌曲对小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研究主要结论:一是师生问卷发现:教师认为英文歌曲对于小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作用是均衡的;而小学生认为英文歌曲的作用对五个维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对文化意识的作用是微弱的。二是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的的问题,笔者对教材内容和歌曲内容进行剖析,发现歌曲中存在的内容和知识是丰富的:大量的语言块、多样的语境、生动的情感、各种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和背景等等。三是对英文歌曲的实际运用,探究其对小学生的影响:首先是对听力的影响;其次是对说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语调方面;最后是对文化知识的影响,丰富小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以及思考中西文化的异同。此外,英文歌曲对小学生还有隐性影响,如:审美能力等。本研究的调查和实验对象受区域限制,取样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实践案例可能不具有推广性。但是,本研究期望通过实验和教学案例,能为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带来新的探索,能为人们思考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师生互动的英语课堂形式,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徐斌彬[5](2020)在《提升初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注意力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保证,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注意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词汇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学生注意力调查现状入手,结合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本研究以Schmidt“注意假设”为理论依据,采用个案研究法,以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七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辅助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强化注意力的训练,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参考布鲁姆(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课堂上使用“注意假设”理论的重复率、突显性和任务要求3个可控因素调动学生的注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而对照班则按照调查问卷结果实施常规词汇教学。在课时量和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学生测试了解学习效果以及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首先考察的是频率及感知突显性对学生注意力是否有影响,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上册Unit 2。研究者在实验班采取形式多样的能够引起突显性的做法,多种做法突出词汇的重复频率;对照班则采取自学、领读、讲解、运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单元学习结束后,利用自测试卷进行词汇学习检测,对测试成绩进行SPSS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班平均成绩59.45分,对照班平均成绩53.38分,两个班成绩符合正态分布,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从平均分看实验班学习效果要优于对照班,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班。其次,也考察了任务要求清晰程度是否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并改善其输出情况,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上册Unit 3。实验班授课过程中,无论在预习环节还是在课堂讲授中,研究者都将学习任务明确告诉学生,给予方法指导,形成学习期待和学习路径。对照班则是结合教材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告诉学生本节课有哪些任务,分别是什么。单元学习结束后,利用自测试卷进行词汇学习检测,利用SPSS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班平均成绩64分,对照班平均成绩58分,符合正态分布,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从平均分看实验班学习效果要优于对照班,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班。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关注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的初中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上要提出明确任务,关注学习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习材料的突显,增加重复次数等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和运用语言,同时也要优化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徐小培[6](2020)在《系统综合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读写学习中,我国学生受汉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往往照搬汉字或汉语拼音的学习模式,拼读拼写错误较多,且无法独立阅读。反观国外,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开展了种类繁多的自然拼读项目教学,以系统综合拼读为主。近几年,国内英语教育界呼吁在英语教学小学阶段大力加强学生的拼读能力和音素意识的培养。我国正处于自然拼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很多一线教师对于种类繁多的自然拼读法难以取舍。在国外卓有成效的系统综合拼读是否适用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这种方法能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单词拼读、拼写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综合拼读法教学应用效果。实验选取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实验班,开展每周三次的系统综合拼读教学;一个作为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方式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班以及对照班进行了前测分析,发现两个班级学生拼读、拼写和阅读能力上均没有显着差异。经过16周的教学后,再次对两个班进行拼读、拼写和阅读能力测试,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班。利用SPSS 24软件对两班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班在拼读、拼写和阅读理解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结果充分表明系统综合拼读教学能够显着提高小学生的单词拼读、拼写和阅读能力。建立在小单元的音形对应教学之上的系统综合拼读帮助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对陌生单词和文本进行解码,完成独立阅读。
于沁平[7](2020)在《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泰国学校将汉语列入到课程计划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泰国学校加入到中国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中来。目前国家汉办每年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超过1600人次,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呈现整体繁荣的势态。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泰国的汉语教育已经颇具规模。尤其是泰国的中小学,有着较为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在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测试与评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笔者作为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任教于曼谷侨光中学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根据两年的汉语教学真实经历,以侨光中学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针对这所自2000年开始开展汉语教学的学校进行了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该校的汉语教学发展历史及汉语教学现状进行了介绍及分析,并对该校在汉语教学的课堂管理、考核与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本文希望通过对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现状的介绍,丰富汉语教育者对泰国学校汉语教学发展状况的了解,为以后将在泰国进行汉语推广工作的教师提供参考;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泰国其他刚刚开展汉语教学或在汉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的学校提供帮助。
罗琴秋[8](2020)在《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与香港朗文版语言知识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发展技能的中心内容。小学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内容载体,不仅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输入来源,而且也是课程标准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随着一本多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质量方面的短板,尤其是教材语言知识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欠合理的问题。表现为:多个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语言选材标准偏低,其教材内容丰富性有余知识性不足、语言知识繁简矛盾明显、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数量倾斜、教材内容偏离真实语境和情境价值理念本土化。即语言知识编排存在的有无、繁简、多少、真假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英语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而且难以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无益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和英语能力素养的形成。再者,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以考试和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的方式在英语教学评价中仍然占据着重要位置,且语言知识仍然是试题内容结构和测试能力的基础。因而,对于语言知识内容适切性的研究仍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和香港朗文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语言知识进行文本分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意义等相关情况,对国内外教材研究的现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并选定了教育学、语言学等相关知识作为论文的理论支撑。第二章至第五章依托理论知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以小学英语教材语言知识为研究切入点,重点对两套教材的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和功能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呈现这五个内容要素在知识编排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最后一部分对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整理出两套教材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分析产生异同点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朗文教材语言知识编排的优点,向内地小学英语教材编写提出如下可行性建议:语音知识要淡化机械拼读重视超音段音位知识的情感体验、词汇呈现方式要实现由“词”到“词群”的分类整合、语法点呈现顺序要有利于意义练习和交际练习、话题内容体现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价值内涵、重视语言意动功能和情感功能。
安蕾[9](2020)在《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策略及方法探究 ——以包头市M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有突出的作用,正确认读单词和拼读单词,能提高阅读的流利度和文章的理解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记忆单词上存在较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方法地记忆单词。自然拼读法(Phonics),它能帮助学生建立字母与字母组合的音形对应关系,使学生能够根据拼读规则,拼读单词记忆单词。自然拼读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在21世纪初被引入大陆,而内蒙地区是在2013年开始有涉及,由于缺少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老师们对自然拼读法的理解有差异,在课堂上的运用效果也各不相同,那么找到自然拼读法用于课堂教学时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将为优化自然拼读课堂指明方向。因此本文在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对教师进行访谈中发现,在教师方面存在对自然拼读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对教材的整合和再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自然拼读课的兴趣不高,也很少利用自然拼读规则记忆词汇。因此笔者基于自然拼读课堂的影响因素,探索寻找应用于小学英语自然拼读课堂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是什么,以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学生“read to learn”。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英语自然拼读课堂上,要探究如何运用教学策略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及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探究,总结出情境教学策略、趣味教学策略等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班在单词认读、单词拼写和阅读流利度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班。
杨佳[10](2020)在《多元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听力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自单独设课后,获得了长足发展。听力课程被愈加重视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听力动机的应试倾向、训练过程的模式化、听力教学策略的相对缺乏和课程形式的较为单一等。特别是教师过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力学习的结果上,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技能和情感被忽略。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多元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汉语听力的学习与发展。评价既是价值判断的结果,也是价值判断的过程,贯穿听力教学始终。以布卢姆的教学评价观为理论基础,评价根据其目的和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本文中多元评价指在评价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时,综合运用上述三种评价方式。基本的评价手段有:课堂观察、作业测试、先前成绩诊断、档案评价、访谈等。研究尝试从听力教学现状出发,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不回避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以评促学”,提高听力教学效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适于在情感因素和技能领域呈现评价结果,发挥诊断、鼓励、促进的作用;总结性评价用于在认知领域呈现量化的评价结果,以进行区分优劣和等级评定。综合运用多元评价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最大化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论文绪论部分在系统梳理现有听力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介绍了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论述了诊断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阐明诊断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评价方案,通过案例的实际操作描述诊断性评价模型“收集信息——解释信息并诊断——评价学习者学习状态/诊断学习者学习障碍”在教学中的运作。第二章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了以“单元目标——实施前测——反馈训练——实施后测”为评价模型的研究方案。利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探究以听力测试、档案袋评价、自我总结为主要手段的总结性评价的应用。重点对期末听力测试的命题、试卷及成绩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促进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
二、英语词汇教学与“四会”技能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词汇教学与“四会”技能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的使用现状及建议 ——以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基于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 |
(二)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方案的调整 |
(三)基于现实中教科书使用的需要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教科书 |
(二)教科书的使用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一)研究内容的选择 |
(二)研究内容选择的依据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访谈法 |
(四)观察法 |
五、研究过程 |
第三章 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分析 |
一、教科书的内容构成 |
(一)听说内容比较丰富 |
(二)口语话题范围广 |
二、教科书的内容深度 |
(一)词汇量较大 |
(二)语法种类多 |
三、教科书的单元栏目板块 |
(一)栏目板块类型多样 |
(二)内容全面综合 |
第四章 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的使用现状分析 |
一、教师运用教科书开展听、说教学情况 |
(一)听说内容教学情况 |
(二)话题词汇教学情况 |
二、教师运用教科书开展口语话题、语法教学情况 |
(一)口语话题教学情况 |
(二)语法教学情况 |
三、教师运用教科书开展单元教学活动情况 |
(一)依据单独栏目板块教学的情况 |
(二)依据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教学的情况 |
第五章 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教学使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教科书使用存在的问题 |
(一)仅选取部分教科书内容展开教学 |
(二)词汇、语法教学形式单一 |
(三)单元教学形式创新性不足 |
二、教科书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科书的使用未能有效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传统应试惯性的束缚 |
(三)教师对教科书使用的固化 |
第六章 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使用建议 |
一、提高对教科书的理解和认识 |
(一)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把握教科书指导思想 |
(二)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更新教科书使用观念 |
(三)丰富各学科知识,加强跨国文化背景知识 |
二、加强教科书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教学 |
(一)强化语音教学,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语法教学 |
三、创新使用教科书开展教学 |
(一)整合教学资源,实现由“教教科书”向“学教科书”的转变 |
(二)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科学地使用教科书 |
(三)注重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的科学处理 |
(四)通过对教科书的二度加工,体现教学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
结语 |
附录一: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教师使用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二:课堂观察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初中英语词汇感知能力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以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内外关于语感的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词汇形义关系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研究总结 |
2.2.1 国内外主要研究观点 |
2.2.2 存在的问题 |
2.2.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 |
3.1 语言感知力的界定 |
3.2 语言感知力的分类 |
3.2.1 语音感知力 |
3.2.2 形态结构感知力 |
3.2.3 句法功能感知力 |
3.2.4 形义理据关系感知力 |
3.3 理论基础 |
3.3.1 图式理论 |
3.3.2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
3.4 初中英语词汇感知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
3.4.1 语音感知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
3.4.2 形态结构感知能力培养模式建构 |
3.4.3 句法功能感知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
3.4.4 形义理据关系感知力培养模式构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实验前卷----词汇量水平测试卷 |
4.3.2 实验后测卷 |
4.3.3 访谈提纲 |
4.4 研究过程 |
4.4.1 选题阶段 |
4.4.2 实验的实施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被试的词汇量水平数据分析 |
5.2 音形义相结合的词汇教学模式下测试结果分析 |
5.3 实验后综合性测试结果数据分析 |
5.4 访谈结果的分析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词汇量水平测试卷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要求聚焦学科素养的提升 |
1.1.2 改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碎片化的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相关理论梳理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单元整体教学 |
2.1.2 教学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整体语言学 |
第3章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剖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测量工具的设计 |
3.3.1 研究工具 |
3.3.2 问卷的设计 |
3.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4 调查过程 |
3.4.1 发放并回收问卷 |
3.4.2 收集并整理观察资料 |
3.5 调查研究结果与描述 |
3.5.1 问卷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3.5.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
3.5.3 单元整体教学现状 |
3.5.4 调查研究结果与描述 |
3.6 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
1.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设计与实施呈现碎片化 |
2.教师课程意识不足,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流于形式 |
3.7 单元整体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7.1 学校与家长的评价理念不当 |
3.7.2 教师接受到的专业组织支持较弱 |
3.7.3 教师单元整体教学的能力不够 |
第4章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
4.1 紧扣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要素 |
4.2 树立整体性的课程意识,运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
4.2.1 明晰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 |
4.2.2 明确整体结构,转变教学方式 |
4.2.3 分析学生学情,注重因材施教 |
4.3 基于小学英语教学实例,掌握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原则与方式 |
4.3.1 译林版三年级上册“Would you like a pie?”课例的教学实施原则与方式 |
4.3.2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Famous People”课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原则与方式 |
4.4 优化教研组的运行机制,建构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体系 |
4.4.1 为教师提供研修的平台,提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
4.4.2 优化系统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评”一致性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南通市小学英语基于单元整体设计使用调查情况表 |
附录2 崇川区五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
附录3 崇川区五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
致谢 |
(4)英文歌曲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新的要求 |
三、深化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与价值 |
三、实际意义与价值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英文歌曲的国内外研究 |
二、关于小学英文歌曲的国内外研究 |
三、关于英文歌曲中的美学及其国内外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英文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一、针对教师 |
二、针对学生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三节 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师生问卷数据收集 |
第四节 调查结果 |
一、教师层面 |
二、学生层面 |
第二章 英文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英文歌曲的教学目的 |
一、帮助学生语言知识的记忆 |
二、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 |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
第二节 英文歌曲及教材的内容分析 |
一、英文歌曲的内容分析 |
二、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 |
第三节 英文歌曲教学的设计理念 |
一、密切联系教材及相关内容,促进英文歌曲教学效用 |
二、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文歌曲教学中的培养 |
三、善用美学情思,贯穿英文歌曲教学 |
四、巧设歌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
五、挖掘歌曲潜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第四节 英文歌曲教学的实践案例 |
一、In Front Of,Behind,Between歌曲教学 |
二、Make New Friends歌曲教学 |
三、Animals,Animals歌曲教学 |
四、Hobbies歌曲教学 |
五、Goodbye Song歌曲教学(节选) |
六、Jobs Song歌曲教学(节选) |
七、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歌曲教学(节选) |
八、Weekend Song(节选)歌曲教学 |
九、Jingle Bells歌曲教学 |
十、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歌曲教学 |
第三章 英文歌曲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步骤 |
第二节 研究变量 |
一、自变量 |
二、控制变量 |
三、因变量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一、前测 |
二、实验研究 |
三、后测 |
第五节 研究结果及效果分析 |
一、实验前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二、实验后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三、前后测中实验组得分分析 |
四、前后测中对照组得分分析 |
五、实验后学生访谈记录 |
六、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英文歌曲能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 |
二、英文歌曲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
第二节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引发的思考 |
一、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二、本研究的改进意见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问卷 |
附录B 学生问卷 |
附录C 实验前语音知识和文化测试题 |
附录D 实验后语音知识和文化测试题 |
附录E 英文歌曲教学实录 |
致谢 |
(5)提升初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注意力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注意 |
2.1.1 注意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2.1.2 注意假设的研究与应用 |
2.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研究与运用 |
2.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2.4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2 注意假设理论 |
3.3 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方法 |
4.3.1 受试学校及英语教学现状 |
4.3.2 受试学生 |
4.3.3 受试材料 |
4.3.4 实验过程 |
4.4 频率及感知突显性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实验 |
4.4.1 确定学习目标 |
4.4.2 实验班教学过程 |
4.4.3 对照班教学过程 |
4.5 任务要求清晰度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实验 |
4.5.1 确定学习目标 |
4.5.2 实验班教学过程 |
4.5.3 对照班教学过程 |
4.6 小结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
5.2 学生调查问卷(前测)分析 |
5.3 Unit2测试结果分析 |
5.4 Unit3测试结果分析 |
5.5 学生调查问卷(后测)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学生课堂注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 B 关于学生课堂注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 C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 |
附录 D 七年级上册Unit2、Unit3 词汇列表和教案 |
附录 E 大通县小学毕业英语水平测试卷 |
附录 F 七年级上册Unit2词汇测试卷 |
附录 G 七年级上册Unit3词汇测试卷 |
附录 H 七年级上册Unit2,Unit3 词汇测试成绩表 |
致谢 |
(6)系统综合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亟待提高 |
1.1.2 针对早期读写问题的有效干预 |
1.1.3 国内自然拼读教学的乱象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自然拼读(Phonics) |
2.1.1 自然拼读的定义 |
2.1.2 自然拼读的分类 |
2.2 系统综合拼读法(Systematic Synthetic Phonics) |
2.3 常见的系统综合拼读项目 |
2.4 系统综合拼读的相关理论 |
2.4.1 音形对应 |
2.4.2 音素意识 |
2.4.3 读词能力发展理论 |
2.4.4 拼写能力发展理论 |
2.4.5 简单阅读观 |
2.5 系统综合拼读的教学实验 |
2.5.1 系统综合拼读与词汇读写能力 |
2.5.2 系统综合拼读与英语阅读 |
2.5.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拼读测试 |
3.3.2 单词拼写测试 |
3.3.3 英语阅读理解测试 |
3.3.4 英语解码能力测试 |
3.3.5 语言理解测试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数据差异性分析 |
4.1.1 词汇拼读前测 |
4.1.2 词汇拼写前测 |
4.1.3 阅读前测 |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数据差异性分析 |
4.2.1 词汇拼读后测 |
4.2.2 词汇拼写后测 |
4.2.3 系统自然拼读教学实验阅读后测 |
4.3 试验后实验班阅读理解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 |
4.4 讨论 |
4.4.1 系统综合拼读教学对学生单词拼读的能力的影响 |
4.4.2 系统综合拼读教学对学生拼写的影响 |
4.4.3 系统综合拼读与学生的阅读理解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系统综合拼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实验前测 |
附录 B 实验后测 |
附录 C 对照班前测、后测成绩 |
附录 D 实验班前测、后测成绩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7)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的汉语教学概况 |
第一节 侨光中学介绍 |
一、创办背景及地理位置 |
二、教育体系及运营模式 |
三、课程设置及生源师资 |
第二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学开展的历史与现状 |
一、历史发展概况 |
二、现阶段发展概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
第一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 |
一、汉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
二、汉语教师的课时量及工作内容 |
第二节 侨光中学汉语课及相关活动情况的调查 |
一、汉语课的设置情况 |
二、汉语课考核的设置情况 |
三、汉语假日营的设置情况 |
四、春节活动的设置情况 |
第三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
一、汉语教材选用基本情况调查 |
二、学生及教师对所用汉语教材的评价 |
第四节 侨光中学汉语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 |
一、汉语课程设计的情况 |
二、汉语课堂教学的形式 |
三、汉语课作业的形式 |
第五节 侨光中学汉语学习者情况的调查 |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
二、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态度情况 |
三、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
四、学生的汉语成绩情况 |
五、学生参与HSK考试的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及不足 |
第一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 |
一、充足的校方支持 |
二、分模块的教学模式 |
三、高标准的工作要求 |
四、良好的沟通反馈 |
五、特色的假日营课程 |
第二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不足 |
一、汉语教师方面存在的不足 |
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 |
三、汉语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 |
四、汉语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 |
五、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存在的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对侨光中学校方的改进建议 |
一、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
二、对汉语教师方面的建议 |
三、对汉语教材方面的建议 |
四、对汉语考核方面的建议 |
第二节 对汉语教师的改进建议 |
一、重视泰语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二、主动了解泰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三、提高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 |
第三节 对提升学生汉语学习效果的建议 |
一、增加有趣的课堂活动 |
二、明确课堂纪律与奖惩制度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 |
附录2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泰文版) |
致谢 |
(8)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与香港朗文版语言知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概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方法 |
5. 研究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界定 |
2. 国外研究综述 |
3.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论文依据 |
1. 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达标性 |
2. 课程观与教材编写的价值取向 |
3. 内容组织理论与教材编写的组织性 |
4.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
一、语音知识的比较 |
(一) 语音概述和目标 |
1. 语音和英语语音 |
2. 课标与指引的语音目标 |
3. 语音知识的分布 |
(二) 音段音位知识的比较 |
1. 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形式 |
2. 元音和辅音知识的差异 |
(三) 超音段音位知识的比较 |
1. 超音段音位知识的分布和类别 |
2. 超音段音位知识的功能价值 |
(四) 语音编排的共有特征与差异性 |
1. 共有特征 |
2. 差异性 |
二、词汇知识的比较 |
(一) 词汇概述与目标 |
1. 词汇概念 |
2. 课标与指引的词汇目标 |
(二) 词汇的呈现形式 |
1. 附录词表与文中重点词汇的呈现方式 |
2. 附录词表与文中单词的呈现特点 |
(三) 词汇的数量 |
1. 单词总量 |
2. 重点词数量 |
(四) 词汇的类型 |
1. 词汇类别的数量与内容 |
2. 词汇类型的编排特征 |
三、语法知识的比较 |
(一) 语法概述与目标 |
1. 语法概念 |
2. 课标与指引的语法目标 |
(二) 词法内容与特征 |
1. 语法内容的分布 |
2. 语法项目的特征 |
(三) 词法比较——以动词时态为例 |
1. 动词时态的内容与分布 |
2. 特征异同 |
(四) 句法比较——以特殊疑问句为例 |
1. 特殊疑问句的内容与分布 |
2. 特征异同 |
四、话题和功能 |
(一) 话题 |
1. 话题概述与目标 |
2. 话题选材范围与分布 |
3. 话题的量 |
4. 话题的质 |
(二) 功能 |
1. 功能概述与目标 |
2. 功能内容的分布 |
3. 功能类别的数量和特征 |
4. 语言功能的偏重性 |
(三) 小结 |
五、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
1. 异同点 |
2. 异同点的原因分析 |
(二) 建议 |
1. 加强教材语音环境的渲染,整合纸质化和数字化的语音资源 |
2. 重视教材词汇的聚类性,增设助读系统促进可视化和多样化 |
3. 调整教材语法呈现顺序,编排弹性化练习 |
4. 提升话题的质量和价值,体现文化性和时代性 |
5. 突出功能意念的通用性,兼顾情感性和娱乐性 |
(三)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之处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策略及方法探究 ——以包头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对内蒙古地区自然拼读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
1.2.2 探索内蒙古地区自然拼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自然拼读法 |
2.1.2 语音教学 |
2.1.3 词汇教学 |
2.1.4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2.2.2 语言迁移学说 |
2.2.3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
2.3 自然拼读法相关研究 |
2.3.1 自然拼读法的功能研究 |
2.3.2 自然拼读法的规则研究 |
2.3.3 自然拼读法的教材研究 |
2.3.4 自然拼读法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
2.4 自然拼读课堂教学策略提出的依据 |
2.4.1 情境认知理论 |
2.4.2 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
2.4.3 小学生对游戏、英文绘本和chant的喜好 |
2.4.4 语音意识的作用 |
2.4.5 新课程标准的导向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研究流程 |
3.4.2 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策略方法对比 |
第四章 自然拼读在语音教学中的影响因素 |
4.1 教师方面 |
4.1.1 在自然拼读板块功能认识上:认识不到位 |
4.1.2 在自然拼读板块规则教授上:目标定位不准 |
4.1.3 在自然拼读板块教材使用上:整合与再创能力不足 |
4.1.4 在自然拼读板块教学策略运用上:教学方法单一,载体利用有限 |
4.2 学生方面 |
4.2.1 在自然拼读课的表现:兴趣不足 |
4.2.2 在自然拼读规则学习上:缺少拼读过程 |
4.2.3 在自然拼读规则使用上:使用频率低 |
第五章 自然拼读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 |
5.1 自然拼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
5.1.1 情境教学策略 |
5.1.2 游戏教学策略 |
5.1.3 学以致用教学策略 |
5.1.4 归纳拓展教学策略 |
5.1.5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
5.1.6 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
5.2 自然拼读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6.1 对照班前测与实验班前测结果与分析 |
6.2 对照班前测和后测结果与分析 |
6.3 实验班前测和后测结果与分析 |
6.4 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结果与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小学英语自然拼读课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小学英语自然拼读课堂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认读测试卷(前测) |
附录五 拼写测试卷(前测) |
附录六 认读测试卷(后测) |
附录七 拼写测试卷(后测) |
附录八 阅读理解测试卷(前测) |
附录九 阅读理解测试卷(后测) |
致谢 |
(10)多元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汉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 |
(二)多元评价的内涵 |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诊断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诊断性评价理论内涵 |
一、诊断性评价的概念 |
二、诊断性评价的目的 |
三、诊断性评价的方法 |
第二节 诊断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实践 |
一、诊断性评价模型设计 |
二、诊断性评价应用于学生先前学情分析 |
三、诊断性评价应用于学生学习障碍分析 |
第三节 诊断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堂的应用分析 |
一、诊断性评价操作模型的应用分析 |
二、诊断性评价应用于分析先前学习状况 |
三.诊断性评价应用于分析学生学习障碍 |
第二章 形成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内涵 |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和发展 |
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
三、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
四、形成性评价要素研究 |
第二节 形成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实践 |
一、形成性评价操作模型设计 |
二、设定单元学习目标 |
三、前测案例分析 |
四、反馈矫正训练 |
五、后测案例分析 |
第三节 形成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反思 |
一、对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思 |
二、对评价模型应用的反思 |
三、对实行原则的反思 |
第三章 总结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总结性评价的理论内涵 |
一、总结性评价的概念 |
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 |
三、总结性评价的原则 |
第二节 总结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实践 |
一、档案袋评价的应用 |
二、学期自我总结报告 |
三、期末听力测试 |
第三节 总结性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课堂的教学反思 |
一、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
二、对评价对象的反思 |
三、对命题过程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英语词汇教学与“四会”技能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牛津版小学英语三年级教科书的使用现状及建议 ——以H小学为例[D]. 钟妩旸.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2]初中英语词汇感知能力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以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为例[D]. 蔡春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张恬.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9)
- [4]英文歌曲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D]. 毛蓉晨. 喀什大学, 2021(07)
- [5]提升初中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注意力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教学实验[D]. 徐斌彬. 西南大学, 2020(05)
- [6]系统综合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小培.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调查报告[D]. 于沁平.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8]小学英语教材人教版与香港朗文版语言知识的比较研究[D]. 罗琴秋.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策略及方法探究 ——以包头市M小学为例[D]. 安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多元评价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佳. 兰州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