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卡固装置论文和设计-汪鹏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卡固装置,包括外套管和塞芯,外套管包括相对侧的壁面为平面梯形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侧壁和连接两侧壁同侧的圆弧侧壁,圆弧侧壁的曲率中心位于管腔内,圆弧侧壁沿管长方向为等曲率形状,侧壁沿管长方向一端宽度大、一端宽度小;塞芯边缘布置有半圆弧形槽,半圆弧形槽沿收口状U形轮廓布置且槽口外置,半圆弧形槽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之间的夹角吻合,半圆弧形槽与圆弧侧壁围成的圆形管区域用于约束固定缆绳。上述方案将缆绳约束在半圆弧形槽与圆弧侧壁围成的圆形管区域内,避免缆绳固定端与电源连接处受到拉力,且缆绳在圆形管区域内受力均匀,不会对缆绳造成损伤,拆卸简单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缆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0)和插置于外套管(10)管腔内的塞芯(20),外套管(10)包括相对侧的壁面为平面梯形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侧壁(11)和连接两侧壁(11)同侧的圆弧侧壁(12),圆弧侧壁(12)的曲率中心位于管腔内,所述的圆弧侧壁(12)沿管长方向为等曲率形状,侧壁(11)沿管长方向一端宽度大、一端宽度小;所述的塞芯(20)边缘布置有半圆弧形槽(21),所述的半圆弧形槽(21)沿收口状的U形轮廓布置且槽口外置,半圆弧形槽(21)的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12)之间的夹角吻合,所述的半圆弧形槽(21)与圆弧侧壁(12)围成的圆形管区域用于约束固定缆绳A。

设计方案

1.一种电缆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0)和插置于外套管(10)管腔内的塞芯(20),外套管(10)包括相对侧的壁面为平面梯形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侧壁(11)和连接两侧壁(11)同侧的圆弧侧壁(12),圆弧侧壁(12)的曲率中心位于管腔内,所述的圆弧侧壁(12)沿管长方向为等曲率形状,侧壁(11)沿管长方向一端宽度大、一端宽度小;所述的塞芯(20)边缘布置有半圆弧形槽(21),所述的半圆弧形槽(21)沿收口状的U形轮廓布置且槽口外置,半圆弧形槽(21)的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12)之间的夹角吻合,所述的半圆弧形槽(21)与圆弧侧壁(12)围成的圆形管区域用于约束固定缆绳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0)的两端管口处设置有外置翻边(13),吊耳(14)贯穿外套管(10)两端的外置翻边(13)且与外套管(10)的外周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卡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芯(20)收口状的U形区域内设置有加强板(22),加强板(22)的板边与半圆弧形槽(21)的槽底背面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移动电缆的卡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铲运机工作时,需要通过电缆连接外接电源提供动力,电缆的一端作为固定端与外接电源连接,另一端绕设在电动铲运机机架上的卷缆盘上。电动铲运机在场内运动时,通过卷缆盘来收放电缆,由于电动铲运机需要不断的在场内运动,收放电缆的动作十分频繁,使得电缆固定端需要承受很大拉力,容易造成电缆与外接电源脱落,影响电动铲运机的正常工作。常用的办法是利用普通钢丝绳将电缆固定端缠绕固定在周边的构筑物上,但随着电缆的不断摆动,钢丝绳会勒紧电缆,容易导致电缆损伤,且电缆被勒紧后造成钢丝绳拆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电缆卡固装置,确保电缆受拉时其固定端与电源连接紧固,同时保护电缆不受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卡固装置,包括外套管和插置于外套管管腔内的塞芯,外套管包括相对侧的壁面为平面梯形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侧壁和连接两侧壁同侧的圆弧侧壁,圆弧侧壁的曲率中心位于管腔内,所述的圆弧侧壁沿管长方向为等曲率形状,侧壁沿管长方向一端宽度大、一端宽度小;所述的塞芯边缘布置有半圆弧形槽,所述的半圆弧形槽沿收口状的U形轮廓布置且槽口外置,半圆弧形槽的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之间的夹角吻合,所述的半圆弧形槽与圆弧侧壁围成的圆形管区域用于约束固定缆绳。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套管和塞芯的配合,将缆绳约束在半圆弧形槽与圆弧侧壁围成的圆形管区域内,由于半圆弧形槽的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之间的夹角吻合,圆形管区域在管长方向上的内径相等,使得缆绳在圆形管区域内受力均匀,不会对缆绳造成损伤;此外,当缆绳受到拉力时,会使塞芯向外套管的小管口端运动,导致圆形管区域内径逐渐减小,使得缆绳被约束的越来越紧,不会出现缆绳与电源脱落的现象,当需要取出缆绳时,只需要从外套管的小管口端将塞芯顶出,使得圆形管区域的内径大于缆绳的外径,就可轻松的取出缆绳,拆卸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电缆卡固装置,包括外套管10和插置于外套管10管腔内的塞芯20,外套管10包括相对侧的壁面为平面梯形且彼此平行布置的侧壁11和连接两侧壁11同侧的圆弧侧壁12,圆弧侧壁12的曲率中心位于管腔内,所述的圆弧侧壁12沿管长方向为等曲率形状,侧壁11沿管长方向一端宽度大、一端宽度小;所述的塞芯20边缘布置有半圆弧形槽21,所述的半圆弧形槽21沿收口状的U形轮廓布置且槽口外置,半圆弧形槽21的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12之间的夹角吻合,所述的半圆弧形槽21与圆弧侧壁12围成的圆形管区域用于约束固定缆绳A。

具体实施时,半圆弧形槽21与两圆弧侧壁12围成的两个圆形管区域整体呈八字形布置,缆绳A的一端绕设在电动铲运机机架上的卷缆盘上,缆绳A的另一端自一侧的圆形管区域收口端穿入、自另一侧的圆形管区域收口端穿出后再与电源连接,这样缆绳A就被约束在圆形管区域内。由于半圆弧形槽的相对边之间的夹角与两圆弧侧壁之间的夹角吻合,圆形管区域在管长方向上的内径相等,使得缆绳在圆形管区域内受到径向方向上的约束力且各部位受力均匀,不会对缆绳造成损伤。此外,当电动铲运机在场内运动时,缆绳A受到拉力作用,会使塞芯20向外套管10的小管口端运动,导致圆形管区域的内径逐渐减小,使得缆绳A被约束的越来越紧,不会出现缆绳A与电源脱落的现象;当需要解除约束取出缆绳A时,只需要从外套管10的小管口端将塞芯20顶出,使得圆形管区域的内径大于缆绳A的外径,就可轻松的取出缆绳,拆卸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10的两端管口处设置有外置翻边13,吊耳14贯穿外套管10两端的外置翻边13且与外套管10的外周壁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将吊耳14贯穿外套管10两端的外置翻边13,确保吊耳14与外套管10连接的牢固性,再通过钢丝绳将吊耳14捆绑在周边构筑物上,用于固定该卡固装置,以防止电动铲运机工作时该卡固装置随电缆一起运动。优选的,吊耳14焊接在外套管10的一侧的圆弧侧壁12的外壁上,这样吊耳14就不会与塞芯20发生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塞芯20收口状的U形区域内设置有加强板22,加强板22的板边与半圆弧形槽21的槽底背面固定连接。加强板22的设置使得塞芯20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强,有效防止缆绳A受到拉力作用造成半圆弧形槽21向U形区域内侧收拢变形。

设计图

电缆卡固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447.0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685045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65H75/04

专利分类号:B65H75/04

范畴分类:申请人: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4061 安徽省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翠湖三路西段1660号

发明人:汪鹏程;胡智君;卓义;王宝生;唐少兵;章周;朱爱民;佘千根;徐尚斌

第一发明人:汪鹏程

当前权利人: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汤茂盛

代理机构:34109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电缆卡固装置论文和设计-汪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