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军长征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颁布了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一布告中提出了民族政策及其思想。新中国建立以后,朱德分别就以新疆和西藏为代表的民族地区以及山区政策进行了思考并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些思考和指示是朱德民族政策及其思想的正式形成,为后来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德民族政策思想包括民族解放政策、尊重少数民族宗教和风俗习惯政策、群众路线政策、民族团结与统一战线政策、民族自治政策等内容。今天,朱德民族政策思想对维护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仍然有着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并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基础。
关键词:朱德;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
八十年前,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撤退和转移。红军长征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颁布了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一布告中提出了民族政策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在一系列讲话与研究报告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民族政策思想。本文基于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红军长征时期朱德的民族政策思想,认为在当前党中央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号召下,朱德的民族政策思想对维护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仍然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并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基础。
一、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提出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西部彝族地区。5月21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从冕宁县泸沽分兵两路:主力经彝族地区冕宁县和县境大桥、拖乌等地向石棉县安顺场北进,强渡大渡河;佯攻部队经越嶲县(今越西县)向大树堡(今属石棉县)、富林(今汉源县城)前进,以吸引、迷惑和钳制通往雅安大道上正面的敌人。5月22日,朱德在冕宁彝、汉群众大会上讲话,说彝、汉是一家,穷人要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才能翻身过好日子。在大会上成立冕宁革命委员会,李井泉任主席。同时,朱德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一布告中正式提出了民族政策。
适时适度浇水,勿使田间受旱,可减轻红蜘蛛危害;加强巡查及时施药,把红蜘蛛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药剂可选20%双甲脒乳油1500~2000倍液,或75%克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45%超微硫磺胶悬剂400倍液,或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或5%唑螨酯(霸螨灵)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5%倍乐霸(三唑锡)可湿粉10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长征万里,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红军总司令 朱德[1]
从上述“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布告的核心内容就是民族政策;其次,虽然这一民族政策主要针对彝族,但是却具有广泛的普遍意义,也适用于其他少数民族。红军布告中的“彝人”不仅仅指今天的彝族,在当时应该是红军长征沿线包括彝族在内的中国西南,特别是四川省西部的各少数民族,因此布告指出其内容要“广播西蜀”。
朱德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1)民族解放政策。布告在第一句就明确提出了要解放一切弱小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平民都是骨肉兄弟。(2)尊重少数民族宗教和风俗习惯政策。布告控诉了反动军阀对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欺压,明确提出红军尊重彝人的风俗。(3)群众路线政策。布告向彝族群众宣传红军军纪严明,不会拿群众的一丝一粟。同时红军向群众购买粮食等物品时,一定会严格公平买卖,按照应有价格付钱。(4)民族团结与统一战线政策。布告中提出希望与彝族等少数民族团结起来,一起共同反对和打败反动军阀。(5)民族自治政策。布告中明确提出了要设立彝人政府这一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实现彝族管理彝族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
5月24日,中央红军在彝族协助下,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抵达大渡河南岸安顺场。[2]
朱德民族政策思想虽然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针对具体地域、针对具体民族提出的一项民族政策,但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的不断胜利奠定了基础。
岩矿石标本电性参数的测量,是为了了解矿体与围岩电性(电阻率、极化率)的差异,为矿区使用地球物理勘查手段提供前提条件,也是成果解释的物理基础。实践表明,合理的测量和利用电性参数,可以提高激电成果的解释水准和地质效果[1]。
朱德在川西彝族地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过程中,积累了统一战线工作的经验,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包括开明土司、普通群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和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铸成了红军与少数民族相互信任与支持的紧密关系,使红军与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局面得以坚持和发展,直至取得万里长征的全面胜利。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统战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1 成立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为加强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院感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具体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履行卫生部规定的管理职责。
通过朱德民族政策的执行和实施,彝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表现出了对红军高度的支持和帮助。万里长征胜利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则是各民族团结战斗、争取共同胜利的坚强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长征期间,红军通过在民族地区制定和实践具体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许多来自基层的成功成果和失败教训,这为后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形成
朱德民族政策及其思想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新中国建立以后,朱德分别就以新疆和西藏为代表的民族地区政策进行了思考并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些思考和指示,是朱德民族政策及其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为后来党和政府在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3月25日,朱德在接见西南各民族参观团时,指出:“我们要在一切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地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揭露帝国主义破坏我国各民族团结的阴谋诡计。要在一切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中,普遍地树立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观念。发展生产,是各少数民族在得到政治上的平等以后,继续向前发展,使自己逐渐脱离落后境地的关键。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逐步地做,努力去做”。[2]上述讲话,集中反映了朱德民族政策及其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具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治疆政策思想、治藏政策思想和山区建设政策思想三个方面。
(一)朱德的治疆政策思想
1950年9月14日,朱德在给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第一兵团兼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的复信中,做出了“关于新疆工作几个问题的答复”的重要指示。在这一指示中,朱德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加强新疆民族团结、促进新疆建设生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治理新疆的民族政策,其核心思想是“建设新的新疆即是建设新的中国”。[3]
1.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虽然朱德当时远在北京,却对新疆的局势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朱德把当时新疆的不稳定因素分为了“乌斯满政治土匪”、“胡赛音哈力伯克等部落土匪”、被土匪欺骗裹挟的部分“哈萨克叛乱牧民”等当时破坏新疆安定团结的“三股势力”,并根据不同势力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肃清”“清抚兼施”“招抚”三种不同的具体应对方针和策略。
针对乌斯满政治土匪,朱德提出要彻底“肃清”。朱德指出“乌斯满本人未就擒,他是有美、英帝国主义及蒋匪的后方支持的政治土匪,望注意肃清他,以免后患”。针对胡赛音哈力伯克等部落土匪,朱德认为要“清抚兼施”。朱德指出“至于新、青、藏边之胡赛音、哈力伯克等部落匪首,应清抚兼施,既加以威力,又加以扶助其生产事业,使其生活改善,以通有无,才能彼此友善相处,才不致再为匪,也不致为美、英、蒋匪有机可利用”。针对被土匪欺骗裹挟的部分哈萨克叛乱牧民,朱德要求进行“招抚”。朱德指出:“哈族招抚,转变他们的生活,由畜牧业转为农业,安定下来,才不能再为匪利用,望大加改造。”
从滑翔翼两侧固定的琉璃视后镜中,他看到紧跟在身后的是青萝。这个向来争强好胜的女孩,在这样隆重的赛事上,自是不可能不拿出全力。而且,女孩也有很强的实力,她在年轻一辈中的强横,并不仅仅是仗着她母亲的族长身份,她自身也有足够强横的资本。
2.加强新疆民族团结
朱德非常注重新疆的民族团结问题,并将民族团结视为最基本的民族政策。朱德指出“最基本的还是要民族团结友爱,文化提高,生活大家都改善,工、农、畜牧业向前发展,交通运输业每日有改善,才能彻底肃清土匪”。
3.促进新疆建设生产
朱德着重从农业、工业、进出口贸易、运输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出发,强调促进新疆的建设生产。
惠州海事局按照陈毕伍局长的指示要求,主动弘扬“三种”精神,积极践行“六讲”要求,由钟振斌局长亲自领衔、分管领导栗茂峰副局长具体负责,组建了“南海油气平台海事监管工作室”,选定全局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成立了攻关小组,扎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在《南海东部油气平台海事监管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力争形成《南海东部油气平台海事监管指南》,为推动海上油气平台海事监管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周家喜是下车湾资历最老的渔民之一,祖祖辈辈都靠打渔为生。周家喜等207户专业渔民从此失了业,离开这片赖以生存的水域,他有些不舍,也曾想过从事其他工作,但最终还是放不下这湾清水。
在工业方面,朱德要求制定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朱德认为新疆的发展要迅速从农业转为工业,他指出“要以农业作先导转为工业化才能建立起大家务”。
春天,一颗颗种子随手扔下,生根、发芽、长叶,精心料理,浇水施肥,理所当然会生长出各式各样的蔬菜。英老是这样想:子宫和菜地都是属于女人的,一个为男人传宗接代,一个需要女人辛辛苦苦耕耘一辈子。年复一年,菜地照常绿意葱葱,生机勃勃,而子宫就不一样了,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它一天天走向衰老。更可怕的是,一头凶猛的野兽鲁莽地钻入了英衰老而脆弱的子宫,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她。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朱德强调要加大力度出口创汇。朱德指出要“多做能出口的商品,如麻、棉或有色金属的开采或做本地工业原料产品,比较种粮食更有利益,更能换取外汇”。
在运输业方面,朱德着重强调了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再生产发展两个方面。在维稳方面,朱德指出“新疆地大人少,土匪易产难清,除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外,还须要控制交通工具,朝发夕至,使匪有所畏惧而不敢横行”。在发展方面,朱德指出“运输业发展,各种物资均可变为资本基金,可转为再生产的工具”。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民族地区产业开发战略的实施,当地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开发也给当地带来了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发生了一些因为开发而引起的事件,有些甚至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公众事件,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二)朱德的治藏政策思想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既要打通对内对外联系的“大通道”,也要畅通与“大通道”联系的“静脉”“毛细血管”。
1.巩固西藏国防建设
由于西藏特殊的战略地位,朱德非常重视西藏的国防建设。朱德认为进军西藏对国防意义重大,指出“进军西藏,巩固国防,是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朱德要求解放军将士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做好行军的准备工作,衣食住行件件都计算得很周到”。针对西藏的高原地理环境,朱德要求进藏解放军将士“不怕困难,不怕险阻,管你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我们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人民解放军通不过的道路”,“要发扬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保持人民解放军纪律优良的传统”。朱德指出解放军有长期在西藏巩固国防的使命和自力更生的准备,因此进藏解放军“要有长期建军的思想,练好武艺,保卫国防,搞好生产,保证给养。我们是一支战斗的大军,又是生产大军”。
2.加强西藏民族团结
朱德非常重视西藏的民族团结工作,尤其是对进藏解放军将士提出了语言和民族习惯的两个具体要求,为后来西藏形成长期民族团结的格局奠定了基础。朱德指出“帮助西藏人民是最光荣的,要尊重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学会藏语,并且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藏族同胞亲密相处”。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习近平指出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5年伊始,习近平在考察云南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就是搞好民族团结,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着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针对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朱德提出要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朱德希望进藏解放军将士“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大家动脑筋,大家出主意,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同时要“学会和自然作斗争的本领,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多种粮食,多养牛羊,用我们辛勤的劳动逐步把高原变成沃土”。
(三)朱德的山区建设政策思想
1957年11月18日,朱德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的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上做了“必须重视和加强山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在这一讲话中,朱德反复强调了山区的发展,多次提及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广西和海南等民族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山区涵盖和包括了民族地区,因此可以把朱德的山区建设政策思想理解为其民族政策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在这一讲话中,朱德从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山区的建设发展、山区交通运输的发展、山区的综合发展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山区的政策,核心思想是“山区的建设发展”。[5]
1.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朱德指出:“山区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都分别占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因为山区有无穷的自然财富,不仅有山林竹木、山货药材等产品,而且有各种各样丰富的矿藏。”从上述讲话内容可以看出,朱德对山区特点的认识和民族地区基本一致。
除了对整个山区的资源进行宏观的论述以外,朱德还分别谈到了几个民族地区和省份:针对海南岛,朱德指出“那里的山区属于热带,山上有经济价值极高的林木和藤条,有茂密的灌木林,山脚下有一人多高的野草……其他象咖啡、可可、橡胶、椰子等热带作物,应有尽有。在农作物方面,一年能收获好几季,三九天还能插秧。在矿产方面,有品位极高的铁矿,还有水晶矿”;针对云南、广西和贵州,朱德指出“广西、贵州和云南这几个省,都有很好的山区。这些地方都属于亚热带,凡海南岛能够生长的东西,这里大部分也能够生长。这些地方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针对青海、西藏和新疆,朱德指出“青海、西藏、新疆有些山区虽然长年积雪,不长树木,但是许多稀有矿产都出在那里”。
2.山区的建设发展
朱德特别强调了山区建设的目标,他指出:“山区的建设方向,应该是从山区原来的自给自足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统一经济的一部分,同全国经济相交流。山区的建设发展起来了,山区的富源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贡献给全国的建设事业,这正是我们建设山区的远大目标”。
如何实现山区建设的目标,朱德认为要对山区的经济进行综合发展。他指出:“发展山区的经济,当然不限于农、林、牧和土特产,而且还包括采矿业和小型工业,特别是加工业发展前途很大,如酿酒、榨油、碾米、磨粉、制药材以及可以就地取材的工业,乃至化学纤维工业等。”
3.山区交通运输的发展
朱德非常重视山区的交通运输,认为山区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对当地,而且对全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朱德指出:“改善山区的交通运输,对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山区,对利用山区的富源支援全国都有重大的意义。”
针对山区交通运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例如河流航运,朱德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指示:“山区河流很多,如何利用河流来发展交通运输,交通部门应当好好研究一下。”朱德特别强调有关部门不要把河运管得太死,要允许老百姓的木船和木排载货水运,这样才有利于物资交流。
不仅是具体问题,甚至一些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中出现的细节问题,朱德也做了仔细的研究。例如针对西藏交通运输中出现的相向运输的浪费现象,朱德指出:“在山区的运输中,要尽力避免相向运输的浪费现象。康藏公路上的回头车,常常是空的,不懂得带一点回头货。其实西藏产硼砂,三千元一吨,很值钱,如果带出一些来,无论对国家建设或对地方经济都是有利的。”
4.山区的综合发展模式
依认知与实践过程论,一般组织内的知识,总是围绕其业务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断交互,最终呈现螺旋上升的运动趋势。包括4个过程:
应该如何建设山区,朱德提出了包括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当地群众等各利益相关者综合发展的模式,具有超前的意识,时至今日也仍然有借鉴意义。朱德指出:“建设山区不仅是农业部门的任务,也是工业、商业、财政、税收、文教、科学、卫生等各部门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做一系列的工作。各部门都要加强整体观念,把支援山区建设的工作认真重视起来,真正依靠广大群众建设山区。这样,山区的建设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大大地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现实意义
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为今天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挖掘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时代价值,对当前民族地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国家民族工作与治藏治疆两个层面。
(一)朱德民族政策思想对国家民族工作的现实意义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与习近平的讲话为当前国家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通过学习与领会习近平的讲话精神,可以发现朱德民族政策思想对当前国家的民族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德民族政策思想提出了包括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当地群众等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至今仍然对开展民族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应该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政组织的能力,支持基层党政组织开展民族工作,形成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机制。民族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暂时的稳定,而是实现文化、环境和经济并重的可持续综合发展,更是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提高的长期过程。
3.促进西藏生产发展
无论在红军长征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民族政策思想都非常强调民族团结。今天,在中国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朱德的民族政策思想,以及这一政策在万里长征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红军与各少数民族相互帮助的史实和事迹,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历史、精神和文化的基础。
单纯CRC组,在男性≤60岁、61~70岁和≥71岁时,IGF-1联合CEA对CRC早期患者(A期和B期)筛查灵敏度分别为67.1%、65.7%和60.4%。合并组,在男性≤60岁、61~70岁和≥71岁时,IGF-1联合CEA对CRC早期患者(A期和B期)筛查灵敏度分别为71.2%、68.4%和61.3%。筛查灵敏度较CEA单独检测提高。
2.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生态文明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优势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推动产业结构上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把旅游业做成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朱德强调工程质量要有百年大计。朱德指出“修建工程及建筑材料的制造,是建立家务的重要事业,建立房屋也要长期打算,每所房屋要能管几十年、一百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民族政策思想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产业建设,强调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实现经济发展。未来,应该继承和发扬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中因地制宜的产业建设思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要求下,发挥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对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实现我国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3. 民族地区交通与“一带一路”倡议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人民解放军按照协议进军西藏。朱德做了“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重要指示。在这一指示中,朱德从巩固西藏国防建设、加强西藏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生产发展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治理西藏的民族政策,核心思想是“巩固国防”。[4]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强调设施联通,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针对国内西北与西南的民族地区,《愿景与行动》特别强调了交通运输建设,例如在西北地区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西南地区要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等。
在农业方面,朱德提出要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朱德肯定了部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指出“以后要善于使用机器为人类服务,(新疆)地广人稀的优越条件,可以利用。你们生产的物资除供给自己再生产使用外,应以与苏联交换机器为主”。“你们今年工具不好,也凭劳力做出一些成绩。如明年增加可用的、很好的工具,将中国内地的农具或苏联农具加以改善,明年再生产就费力少而成功大。”
1.3.4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指患者恢复自主排便的时间;腹部症状消失时间指腹痛腹胀症状消失的时间。
朱德民族政策思想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特别针对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以及云南、广西等山区,认为交通运输建设不仅可以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还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与今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非常契合。因此,今天应该借鉴与汲取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中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思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与行动下,大力开展边疆民族地区“国际大通道”的交通运输建设。
4. 民族工作格局与基层党政组织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度。
1. 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二)朱德民族政策思想对治藏治疆工作的现实意义
1. 朱德治藏政策思想与“治藏方略”
2015年8月24日至25日,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治藏方略”。习近平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要把治藏方略与朱德民族政策思想针对西藏治理与发展的思路结合起来,具体在群众路线精神和巩固国防建设两个部分开展工作。
首先,弘扬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中的群众路线精神,加强对藏区基层农村的传统社会管理机制、习惯法与村规民约的调研和分析。以藏区基层农村为基础,把维护和促进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与国家统一等宏观概念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发挥当地藏族群众的积极性,并让基层农村参与到当地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来。未来在涉及藏区安定和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发挥当地群众和传统社会管理机制的作用,了解基层藏族村民的愿望和意见,从而在根本上实现藏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基层农村的传统社会管理机制、习惯法与村规民约可以在维护藏区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地藏族群众应该参与到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得政策的制定更接地气、政策的实施更为有效。因此,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中群众路线精神为未来我国涉藏与治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条探索的道路和模式。
其次,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中的巩固西藏国防建设,对维护西藏边境地区安全、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国西藏边境地区在国防安全上还有着种种问题,巩固西藏国防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还与西藏的社会稳定紧密相关,未来要进一步发扬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继续进行巩固西藏国防的建设。
2. 朱德治疆政策思想与新疆工作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的指导下,要把新疆工作与朱德民族政策思想针对新疆治理与发展的思路结合起来,具体在统一战线思路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两个部分开展工作。
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朱德民族政策思想的统一战线思路,加强对当前新疆社会各阶层利益相关者的统战工作,形成包括基层党政机构、社区群众、宗教人士等各利益群体的社会稳定和发展机制。基于统一战线思路的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关注当地不同利益相关者就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观点、态度和看法,支持包括地方政府官员、社区群众、宗教人士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就他们关注的相关问题发表意见并发挥作用,让各利益相关者基于他们各自的背景,在实际工作中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行动中来。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不仅在于维护社会暂时的稳定,而是实现文化、环境和经济并重的可持续综合发展,更是一个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提高的长期过程。基于统一战线思路的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注重的是有持续性的长期效果,而不是短期的简单举措。综上所述,促进当地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是继承和发扬朱德治疆政策思想中统一战线思路的目标。
我县共有种子批发商26家,零售商270余家,他们近几年引进推广许多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布点试种,逐渐推广适宜我县种植的耐密型玉米品种。广大农民通过观摩,对表现好的耐密型玉米品种开始种植,逐步提高对耐密型品种的认识。从2006年至2012年,累计推广耐密型玉米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4.7余万hm2。
其次,要借鉴朱德治疆政策思想中对当时破坏新疆安定团结的旧“三股势力”的具体应对方针和策略,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新的“三股势力”,根据不同势力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厉的铁腕打击措施,保持高压态势,绝不姑息。
结 论
朱德民族政策思想对维护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稳定和发展仍然有着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并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基础。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青年一代,无论从事的行业如何,我们都要铭记红军的长征精神,传承朱德的民族政策思想,要把长征精神与朱德民族政策思想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落到实处,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过去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高校学生大数为九零后,思维活跃、性格叛逆、耐受力差,使得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在实现“中国梦”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下,继承和发扬朱德“敢为天下先”的革命思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护国运动、红军长征到新中国的建设,从军事思想到民族政策,朱德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思想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敢为天下先”。纵观朱德同志的一生,他总是站在时代的浪尖,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敢于不断探索和求真,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思想包含着勇于创新、锐意进取、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等内容。今天,我们青年一代,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要敢于锐意创新、积极进取,以实践行动来继承并发扬朱德同志“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要结合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继承和发扬朱德民族政策思想。
一是继承和发扬朱德“民族团结”的政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支持。在多民族的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妮妮很可怜,6岁失去妈妈后就患上深度自闭症,极少和人讲话。奇怪的是她很喜欢沙莉,沙莉在的时候她很乖地读课文做作业。大学毕业工作后,沙莉一直想辞掉家教工作,但听老师表扬妮妮进步了,她敢当众发言举手读课文了,看到妮妮这样依赖自己。沙莉于心不忍,所以她还经常抽空去看望妮妮,至于孩子的爸爸因工作忙从未多有联络,沙莉从来只和妮妮家的保姆联系。
二是继承和发扬朱德“民族地区产业建设”的政策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也是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进方向。要借鉴朱德“民族地区产业建设”的政策思想,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边疆民族地区选取具有本地优势的生态产业,大力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要在民族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政策,实现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在民族地区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资源产业等,最终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三是继承和发扬朱德“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政策思想,为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互联互通提供支持。要发扬朱德“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政策思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挥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地理位置优势与民族文化宗教优势,支持边疆民族地区率先与沿线国家在设施联通、贸易相通、民心相通等领域实现互联互通的建设。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优势,建设边疆民族地区通往沿线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地理位置优势,鼓励与支持边疆民族地区企业与沿线国家发展贸易、进行投资;发挥民族文化宗教优势,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强教育合作,进一步互派青年留学生,开展包括政府、民间、科研高校在内的各种培训交流活动,最终实现民心相通。
[参考文献]
[1]朱德.中国工农红军布告[C].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朱德自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
[4]朱德.进军西藏,巩固国防[A].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朱德.必须重视和加强山区建设[A].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ZhuDe’sEthnicPolicyandThought
YIN Lun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Kunming 650034,Yunnan,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Zhu D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Red Army, promulgated the famous “Red Army Bulletin”, in which he put forward ethnic policies and idea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Zhu De thought and gav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n the policies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mountainous areas represented by Xinjiang and Tibet respectively. These thoughts symbolized the formal formation of Zhu De’s ethnic policy and thought, which ha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ethnic policy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y include the policy of ethnic liberation, the policy of respecting minority religions and customs, the policy of mass line, the policy of ethnic unity and united front, and the policy of ethnic autonomy. Today, these thoughts still have important and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the unity,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and provides a histor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Keywords:Zhu De; ethnic policy; ethnic unity;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9)02-0112-07
基金项目: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2015HB084);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创新团队
作者简介:尹 仑(1974—),男(白族),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李官〕
标签:朱德论文; 民族政策论文; 思想论文; 新疆论文; 西藏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党史参考资料论文; 《学术探索》2019年第2期论文;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2015HB084)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创新团队论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