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场人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尚任,《桃花扇》,人物出场
出场人物论文文献综述
许畅[1](2019)在《当你以为它只谈花前月下——浅析《桃花扇》叁类人物的出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所创作的传奇剧本,问世叁百余年来长盛不衰。本文将剧作《桃花扇》中的人物分为主要人物、枢纽人物、反面人物叁类,依次对人物的出场方式进行分析评价,在分析中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并且从中窥探作者孔尚任的欲言又止和《桃花扇》意愿表现的主题。(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4期)
顾欣桐[2](2019)在《简述戏剧重要人物的出场及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人物的出场即为人物的第一次上场,将会使观众形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第一感受,甚至获得对人物未来命运走向进行预测的基础印象。人物的出场不仅关乎演出的整体性、风格样式的统一、节奏气氛的调整等诸多问题,对于刻画人物,更可以有入木叁分的功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捕捉到人物特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文章结合对经典剧目的分析研究,对该命题进行梳理。(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喻宝春[3](2019)在《让人物精彩登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场”本指演员登台(表演)或运动员进入场地(参加竞赛或表演),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出场”,就是人物亮相,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它好像早晨森林中响起的第一声鸟鸣,划破了沉寂,引起入林者的注意,使你非顺着声音窥视(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01-25)
李蕊蛟[4](2019)在《《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对比——以人物的初次出场描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主要女性人物出场描写的梳理,对其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分析了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以描写手法为核心的人物形象研究做出了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1期)
储晨[5](2018)在《人教版教材整合之人物出场方式教学摭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语文教学流派纷呈,虽有差异,但都有共识地将语文课程定义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且,最新的高考考纲也增加了阅读文本的考查,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有目标整合意识,敢于尝试创新,重新合理地利用教材,在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阅读的同时,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急迫的要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叁第一单元开始学习中外小说。单元导读中做了这样的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把握人物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月刊》期刊2018年10期)
谢志强[6](2018)在《怎么写不出场的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不出场、不露面,我们却能看到那个人物"在场",那个人物的形象。教科书里,是指侧面描写的手法。但是,侧面描写这个概念包含了对"在场"人物。刚才,有人提出了,我认为,还是暂时抛开预定的概念,我们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怎么写不出场的人物。再缩小范围,是微型小说怎么写不出场的人物。当然,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都有这方面的先例。比如,《简·爱》那个始终没出场的人物,我们可以感到她处处"在场",她左右着"在(本文来源于《微型小说选刊》期刊2018年19期)
戚世隽[7](2018)在《元杂剧武戏排场形态研究——兼谈《单刀会》的人物出场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单刀会》为例,分析剧中作为主要英雄人物的关羽的出场问题,进而讨论元杂剧武戏排场形态的特点,指出在舞台表现力不足的情况下,杂剧作家关注的并不是人物的塑造,而是如何将故事推进,元杂剧武戏结构上的特点即由此而来。(本文来源于《戏曲与俗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李青青[8](2018)在《探析《呐喊》《彷徨》人物出场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小说研究在广度上或深度上都已取得显着成就,但是其小说中人物出场尚未得到重视。通过对《呐喊》《彷徨》人物出场方式的总结、出场地点的分析,并与中国传统小说人物出场相比较,探讨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出场艺术,从而揭示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之贡献。(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8年06期)
杨雯潇[9](2018)在《论井上靖的《敦煌》》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上靖是日本文坛着名的小说家、评论家、诗人。生于明治四十年,去世于平成叁年,井上靖的生涯纵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和平成四个时代。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新闻小说、历史小说和自传小说几类。在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当中,以西域为题材的小说占很大比重。这一系列的西域题材小说被称为“西域物”。其中,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敦煌》与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楼兰》一同在1960年获得首届每日艺术奖,其发表有力推动了日本“敦煌热”。小说《敦煌》在1960年就被菊田一夫改成剧本,拍成了电视剧。1988年,由中日两国联合拍摄的电影《敦煌》上映更是将日本的“敦煌热”推向高潮。在日本,以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有松冈让的《敦煌物语》(1937年)和中野美代子的《敦煌》(1957年),它们都是以西域探险经过本身为题材而进行的小说创作。不同于此的是,井上靖的《敦煌》则是通过参照大量历史资料,以想象构筑起埋藏佛经的宏大叙事,是井上靖历史小说创作探索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力作。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版本对比等方法,以探讨小说《敦煌》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结合井上靖的个人经历探讨井上靖的创作方法,概括小说《敦煌》的创作特征。第一章结合相关资料回顾井上靖创作小说《敦煌》的过程,指出这部小说对于井上靖本人来说也是一篇重要的作品。第二章结合井上靖创作时所参照的资料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第一节分析主人公赵行德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赵行德由一介儒生转为奔赴西夏的游历者,途中成为西夏军的一名士兵,到最后承担起保护万卷佛经的职责,可以说整篇小说中,主人公的角色变化串起了整个故事。虽然赵行德是虚构的人物,但是井上靖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参照了大量的与当时敦煌状况相关的论文和历史资料。结合所参照的历史资料和作者自身的经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梳理指出在对敦煌藏经洞由来进行推测时,井上靖试图借助这一虚构人物的行动轨迹来还原当时敦煌的历史,还原敦煌一带佛教文化状况。小说中李元昊、曹贤顺、曹延惠等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和朱王礼、尉迟光、回鹘王女等虚构人物对井上靖构筑起藏经洞由来这一故事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二节围绕对待文字的态度分析李元昊和朱王礼两个人物形象。同时,以此为对照指出主人公赵行德的文人特质;分析于阗商人尉迟光的人物形象,指出这一人物在承担起藏经结果实现的同时,还展现着当时于阗和沙州之间的关系,体现着井上靖对西域文化的理解;结合井上靖在随笔中提到的有关历史小说人物塑造的论述和他所参照的论文中有关沙州城特征的论述,指出《敦煌》中出场人物的象征性。整理小说中的重要事件的展开,对小说中“尊重历史”的部分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井上靖的创作姿态。第叁章分析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本论文中将连载于1959年《群像》杂志上的版本作为初稿,将1959年11月出版的单行本作为初刊进行比对,整理出123个改动之处。第一节中概述初稿和初刊的改动状况,对这些改动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第二节具体分析改动比重最大的人物描写相关的部分。这些改动主要集中于小说主人公放弃科举之路,奔赴西夏的动机和对西夏民族的认识方面。结合作家日记中的相关记录和当时作者所参照学者的历史观点,试图分析作品改动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及原因。擅长于宋史领域研究的宫崎市定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曾提出与“中原文明”相对的“朴素民族”概念,宋朝便是周边“朴素民族”和中原文明不断交流的时代。“朴素民族”在吸收中原文明的同时又看透中原文明的弱点,自觉保持本民族的优点,创制本民族的文字和制度等等。这些观点的存在使井上靖对西夏民族的认识的改动成为可能。不过,在小说当中,井上靖关注的并不局限于西夏这一民族,在一系列的战争当中他也意识到朴素民族中残暴的一面,关注着其他民族的命运。两个版本的改动进一步凸显井上靖对“民族”“战争”“文化”的关注,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或许与其短暂的从军经历密切相关。第四章第一节参照宫崎润一对井上靖从军经历的考察,结合井上靖在战时、战后所发表的纪念战争中死去的友人的散文诗以及于2009年公开的井上靖从军日记中的相关记录,指出“战争”在井上靖文学中的影响。对于战后登上文坛的井上靖来说,历史小说和虚构的方法成为一种反思战争的途径。特别是他的西域题材历史小说当中,经常会涉及战争场面的书写。在这些书写当中,井上靖还结合当时日本人所熟知的人物表达着自己的思考——战火当中保存下的文化之力能够超越战争,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战争的一种救赎。战后,井上靖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日中友好文化交流。第二节,结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列举出《敦煌》创作前后,由井上靖等人发起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所参与组织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亦主要集中于这个时期,且重要的作品大都以文化交流为背景,这种时代氛围也为他思考“民族”“文化”等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3-15)
孙丽华[10](2017)在《未出场的出场——《林黛玉进贾府》贾赦、贾政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红楼梦》一书为面,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点,借林黛玉的一双俊眼,细细探究了《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贾赦、贾政两个人物形象。作为贾家的长子,贾赦生活上讲求精致、喜好女色,对待亲情冷漠;作为贾家当家人,贾政虽勤于政务,但并不通俗务,在贾家大厦将倾之际,他亦无力独撑。(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Z2期)
出场人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戏剧人物的出场即为人物的第一次上场,将会使观众形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第一感受,甚至获得对人物未来命运走向进行预测的基础印象。人物的出场不仅关乎演出的整体性、风格样式的统一、节奏气氛的调整等诸多问题,对于刻画人物,更可以有入木叁分的功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捕捉到人物特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文章结合对经典剧目的分析研究,对该命题进行梳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场人物论文参考文献
[1].许畅.当你以为它只谈花前月下——浅析《桃花扇》叁类人物的出场[J].作家天地.2019
[2].顾欣桐.简述戏剧重要人物的出场及其作用[J].艺术教育.2019
[3].喻宝春.让人物精彩登场[N].语言文字报.2019
[4].李蕊蛟.《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对比——以人物的初次出场描写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9
[5].储晨.人教版教材整合之人物出场方式教学摭谈[J].语文月刊.2018
[6].谢志强.怎么写不出场的人物[J].微型小说选刊.2018
[7].戚世隽.元杂剧武戏排场形态研究——兼谈《单刀会》的人物出场问题[J].戏曲与俗文学研究.2018
[8].李青青.探析《呐喊》《彷徨》人物出场艺术[J].大观(论坛).2018
[9].杨雯潇.论井上靖的《敦煌》[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10].孙丽华.未出场的出场——《林黛玉进贾府》贾赦、贾政人物形象分析[J].文教资料.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