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长度,砌体,结构,局部,垫块,静力,砖石。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1](2014)在《梁端在砌体上的有效支承长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得出了梁端在砌体上的有效支承长度公式,该公式是假定矩形截面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挠度L/m时得到a0的一般计算公式。若荷载形式及挠度不同就可按本法去直接求解相应的a0值,同时也与规范公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由于规范采用的是经验公式,计算参数少,试验数量也有限,其结果只有部分数据与本公式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4年S1期)
唐岱新,姜洪斌,吕红军[2](2000)在《梁端垫块局压应力分布及有效支承长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规范中未给出梁端刚性垫块上的有效支承长度计算方法,通过试验方法测定了梁端刚性垫块上、下表面局压应力分布,从而给出了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公式。又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梁端垫块上的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并验算常用进深的有效支承长度,分析得出其简化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杨卫忠,王非,雷雨[3](2000)在《支承于砌体上的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了考虑砌体局部受压特点的支承于砌体上的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计算模式;同时,利用平截面假定,得到有效支承长度的简化计算模式.根据已有试验结果,建立了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公式,该公式避免了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相应公式的不足,并能考虑上部荷载的影响,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00年08期)
张博文[4](2000)在《砖砌体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砌体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计算公式,与现行砌体结构根据(GBJ3—88)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结论吻合较好,有效支承长度并计算公式以及梁变为伸臂截面梁时公式的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00年03期)
温克刚[5](2000)在《砖砌体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推导出砖砌体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计算公式,还给出了考虑砖砌体受压应力一应变(σ──ε)全曲线时的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公式以及梁变为伸臂变截面梁时公式的运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张望喜,梁建国[6](2000)在《再论砖混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推导出砖砌体结构中考虑墙体弯曲时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 88)的计算公式相比较 ,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00年01期)
汪恒在[7](1986)在《砌体上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公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第21条规定:当梁直接支承在砌体上时,梁端有效支承长度可按公式(6)计算;又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梁,可近似地按公式(7)计算。按前式计算较繁,按后式计算虽简单,但有时误差大(详见本文算例),且偏(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1986年02期)
汪恒在[8](1985)在《计算厂房砖墙上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砖石结构设计规范(GBJ3-73)第21条规定:当梁直接支承在砌体上时,梁端有效支承长度可按公式(6)计算;又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梁,可近似地按公式(7)计算。按前式计算较繁,按后式计算虽然简单,但有时误差很大(详见本文算例),且偏于不安全。为此,笔者推导出了一个计算准确又简单的实用公式,简介如下; 对支承在砌体上的大梁、梁端有效支承长度可(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1985年10期)
唐岱新,王广才,张景吉[9](1984)在《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现行规范梁端有效支承长度α_c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根据试验提出了新的更符合实际的α_c计算公式。并研究了使用荷载和上部荷载作用下α_c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84年03期)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规范中未给出梁端刚性垫块上的有效支承长度计算方法,通过试验方法测定了梁端刚性垫块上、下表面局压应力分布,从而给出了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公式。又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梁端垫块上的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并验算常用进深的有效支承长度,分析得出其简化计算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梁端在砌体上的有效支承长度的研究[J].工业建筑.2014
[2].唐岱新,姜洪斌,吕红军.梁端垫块局压应力分布及有效支承长度测定[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
[3].杨卫忠,王非,雷雨.支承于砌体上的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计算[J].建筑结构.2000
[4].张博文.砖砌体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探讨[J].中外建筑.2000
[5].温克刚.砖砌体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探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6].张望喜,梁建国.再论砖混结构中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
[7].汪恒在.砌体上梁端有效支承长度计算公式的改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6
[8].汪恒在.计算厂房砖墙上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新方法[J].工业建筑.1985
[9].唐岱新,王广才,张景吉.梁端有效支承长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