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钢龙骨领域,公开了一种卡式主龙骨,包括截面为U形的主体,所述的主体的两侧面的底部均对称设有小锚状卡位和大锚状卡位,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两侧设有沿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该主龙骨结构稳定,在收到较大的拉力的情况下不容易变形。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卡式主龙骨,包括截面为U形的主体,所述的主体的两侧面的底部均对称设有小锚状卡位和大锚状卡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两侧设有沿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设计方案
1.一种卡式主龙骨,包括截面为U形的主体,所述的主体的两侧面的底部均对称设有小锚状卡位和大锚状卡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两侧设有沿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小锚状卡位、大锚状卡位、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大锚状卡位之间设有两个小锚状卡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小锚状卡位之间的最大间距为X;相邻的大锚状卡位和小锚状卡位之间的间距为Y;Y比X大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中央交替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一腰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圆孔和第二腰形孔;每相邻两个第二腰形孔之间分布四个第二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的侧面上还设有位于大锚状卡位的第三圆孔;所述的第三圆孔高于大锚状卡位且低于第二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式主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的两侧面从上而下间距逐渐增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轻钢龙骨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卡式主龙骨。
背景技术
CN 201610490508.3公开了一种轻钢龙骨吊顶,其包括吊杆、与吊杆固定主龙骨、与主龙骨插接固定的副龙骨及与副龙骨固定的吊顶板;其中,主龙骨为截面呈“U”形条状板,于“U”形开口的两侧等间距的设有凹糟,相邻的凹糟之间设置有船锚形挂钩;副龙骨的截面为“U”形,于“U”形开口方向的两侧分别成型有向其中线方向的折边,折边的自由端分别成型有向“U”形开口方向底部的折弯部。
该方案的主龙骨在受到较大的力的情况下容易变形。
CN 200520061822.7公开了一种天花吊顶卡式主龙骨,包括截面为U形的主体,主体的两侧有序设有用于吊挂副龙骨的大锚状卡位和用于装饰的小锚状卡位,主体的顶部设有吊杆孔, 一端设有装配的凹槽,在主体顶部一端的凹槽内设有插孔,在另一端设有插钩。
可以看到,其凹槽是设计在连接端部的位置,其主要是用于和相邻的主龙骨连接,并且还可以发现,其端部设置的条形孔即插孔是为了和插钩连接的。并且我们通过文件记载可以得知,其小锚状卡位用于装饰,大锚状卡位用于挂副龙骨。其是交替布置的。
其缺点还是在于主龙骨在受到较大的力的情况下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卡式主龙骨,该主龙骨结构稳定,在收到较大的拉力的情况下不容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卡式主龙骨,包括截面为U形的主体,所述的主体的两侧面的底部均对称设有小锚状卡位和大锚状卡位,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两侧设有沿主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所述的加强筋、小锚状卡位、大锚状卡位、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相邻两个大锚状卡位之间设有两个小锚状卡位。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相邻的两个小锚状卡位之间的最大间距为X;相邻的大锚状卡位和小锚状卡位之间的间距为Y;Y比X大10mm。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所述的主体的顶面的中央交替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一腰形孔。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所述的主体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圆孔和第二腰形孔;每相邻两个第二腰形孔之间分布四个第二圆孔。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所述的主体的侧面上还设有位于大锚状卡位的第三圆孔;所述的第三圆孔高于大锚状卡位且低于第二圆孔。
在上述的卡式主龙骨中,所述的主体的两侧面从上而下间距逐渐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主龙骨通过加强筋可以提高主体的顶面的抗拉强度,在长时间使用以及在收到较大拉伸重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结构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3,一种卡式主龙骨,包括截面为U形的主体1,所述的主体1的两侧面2的底部均对称设有小锚状卡位3和大锚状卡位4,所述的主体1的顶面11的两侧设有沿主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5。所述的主体1的两侧面2从上而下间距逐渐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将本卡式主龙骨卡在副龙骨上,副龙骨如CN 201610490508.3所述的副龙骨。由于有小锚状卡位3和大锚状卡位4,因此,当副龙骨的开口宽度变化时,可以选择不同位置的小锚状卡位3和大锚状卡位4进行固定副龙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卡式主龙骨容易变形,因此通过冲压的方式在主体1的顶面11 冲出一个条形的凹部以形成两个沿主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5,其可以明显的提高卡式主龙骨的抗拉强度,提高主龙骨的稳定性,即使副龙骨的分布不均匀,也不会导致整个天花力度分布在副龙骨上的不均匀而产生的个别主龙骨额外受力产生的变形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强筋5、小锚状卡位3、大锚状卡位4、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即通过对于铝合金常用的冲压弯折的方式通过一整块铝板加工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大锚状卡位4之间设有两个小锚状卡位3,相邻的两个小锚状卡位3之间的最大间距为50;相邻的大锚状卡位4和小锚状卡位3之间的间距为60。
这样,副龙骨的开口间距可选的为50mm、60mm以及更宽的选择。
所以本方案的大锚状卡位4、小锚状卡位3的数量、布置的设置导致其作用明显优于CN 200520061822.7公开了一种天花吊顶卡式主龙骨,本方案将小锚状卡位3的装饰功能予以弱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1的顶面11的中央交替设有第一圆孔6和第一腰形孔7,所述的主体1的侧面2上设有第二圆孔8和第二腰形孔9;每相邻两个第二腰形孔9之间分布四个第二圆孔8,所述的主体1的侧面2上还设有位于大锚状卡位4的第三圆孔10;所述的第三圆孔10高于大锚状卡位4且低于第二圆孔8。
第一圆孔6和第一腰形孔7都用于与外设的吊杆连接的,第一圆孔6同背景技术中的圆孔的作用,第一腰形孔主要是用于在副龙骨的开口宽度变化时,可以灵活调整吊杆的位置。
第二腰形孔、第二圆孔8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减重,并且两者形状不同,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提高主体1的侧面2的强度。
第三圆孔10的作用之一用于减重,作用之二是用于提高大锚状卡位4的结构稳定性。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8130.6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80000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E04B9/06
专利分类号:E04B9/06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惠州海加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海加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127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工业区
发明人:张文昌;孙海昭;陶燕华
第一发明人:张文昌
当前权利人:惠州海加绿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
代理人:龚元元
代理机构:44467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