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论文和设计-吴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的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开口,所述斜杆的末端通过第二销轴转动相连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右端固接有卡板,所述斜杆的内部加工有滑槽,所述铁架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横杆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有螺母。该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通过螺栓与铁架的螺纹相连、斜杆和横杆的转动相连,使得螺栓与横杆紧密贴合时可改变卡杆在滑槽中的位置,进而加大卡板与竖板的贴合位置,对卡板位置逐渐外扩使得竖板受力面积增大且竖板受力均匀,对竖板的固定起到增强的作用,该装置可根据使用者需求扩大模板的受力面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包括竖板(1),所述竖板(1)的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开口(2),所述开口(2)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3),所述横杆(3)的正面左侧通过第一销轴(4)转动连接有斜杆(5),所述斜杆(5)的末端通过第二销轴(6)转动相连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右端固接有卡板(8),所述斜杆(5)的内部加工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卡杆(11),所述卡杆(11)的后端面固接有铁架(12),所述铁架(12)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栓(13),所述螺栓(13)的外壁左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套(14),所述横杆(3)的外壁右侧套接有圆片(16),所述横杆(3)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有螺母(17)。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包括竖板(1),所述竖板(1)的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开口(2),所述开口(2)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3),所述横杆(3)的正面左侧通过第一销轴(4)转动连接有斜杆(5),所述斜杆(5)的末端通过第二销轴(6)转动相连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右端固接有卡板(8),所述斜杆(5)的内部加工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卡杆(11),所述卡杆(11)的后端面固接有铁架(12),所述铁架(12)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栓(13),所述螺栓(13)的外壁左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套(14),所述横杆(3)的外壁右侧套接有圆片(16),所述横杆(3)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有螺母(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7)的正面上方加工有第一凹槽(18),所述第一凹槽(18)的内壁通过第三销轴(20)转动相连有圆杆(19),所述圆杆(19)的顶部左侧加工有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的内壁通过第四销轴(22)转动相连有短杆(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8)的右端固接有橡胶垫(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13)的外壁套接有垫片(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19)的外壁右侧固接有橡胶圈(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23)的外壁固接有第二橡胶套(2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应用也更加广泛,传统模板加固基本上采用对拉螺杆与板面或柱头钢筋焊接,埋设方法基本采用直埋或者分段部分直埋螺栓,传统的模板加固对拉装置无法实现对加固面积的改变,增加了模板受力不均匀的概率,进而使得固定效果不佳,影响工程进度,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的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正面左侧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末端通过第二销轴转动相连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右端固接有卡板,所述斜杆的内部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卡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后端面固接有铁架,所述铁架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壁左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套,所述横杆的外壁右侧套接有圆片,所述横杆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有螺母。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正面上方加工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通过第三销轴转动相连有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左侧加工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通过第四销轴转动相连有短杆。

优选的,所述卡板的右端固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螺栓的外壁套接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外壁右侧固接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短杆的外壁固接有第二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通过滑槽的内壁与卡杆的外壁滑动卡接,使得卡杆能够在受力时沿着滑槽方向滑动,通过螺栓与铁架的螺纹相连、斜杆和横杆的转动相连,使得螺栓与横杆紧密贴合时可改变卡杆在滑槽中的位置,进而加大卡板与竖板的贴合位置,对卡板位置逐渐外扩使得竖板受力面积增大且竖板受力均匀,对竖板的固定起到增强的作用,该装置可根据使用者需求扩大模板的受力面积,固定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铁架、螺栓和横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圆杆、第一凹槽和螺母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竖板,2、开口,3、横杆,4、第一销轴,5、斜杆,6、第二销轴,7、支架,8、卡板,9、橡胶垫,10、滑槽,11、卡杆,12、铁架,13、螺栓,14、第一橡胶套,15、垫片,16、圆片,17、螺母,18、第一凹槽,19、圆杆,20、第三销轴,21、第二凹槽,22、第四销轴,23、短杆,24、橡胶圈,25、第二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包括竖板1,竖板1的左右两端均加工有开口2,开口2为圆形通孔,且内径略大于横杆3,开口2的内壁间隙配合有横杆3,横杆3的右侧加工有螺纹,横杆3的正面左侧通过第一销轴4转动连接有斜杆5,第一销轴4使得斜杆5在受力时倾斜角度可调节,斜杆5的末端通过第二销轴6转动相连有支架7,支架7的右端固接有卡板8,卡板8对竖板1起到固定作用,卡板8的右端固接有橡胶垫9,橡胶垫9使得卡板8的外壁摩擦力增大,斜杆5的内部加工有滑槽10,滑槽10贯穿斜杆5,滑槽1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卡杆11,滑槽10使得卡杆11在受力时能够自由滑动,卡杆11的后端面固接有铁架12,铁架12的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栓13,螺栓13的外壁左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套14,第一橡胶套14用于加大螺栓13外壁的摩擦,便于使用者拧动螺栓13,螺栓13的外壁套接有垫片15,垫片15用于保护铁架12的外壁,避免因拧动力度过大增大铁架12外壁的磨损,横杆3的外壁右侧套接有圆片16,圆片16用于增大竖板1的受力面积,横杆3的外壁右侧螺纹相连有螺母17,螺母17的正面上方加工有第一凹槽18,第一凹槽18为方形凹槽,第一凹槽18的内壁通过第三销轴20转动相连有圆杆19,圆杆19的直径小于第一凹槽18的加工深度,圆杆19的外壁右侧固接有橡胶圈24,橡胶圈24用于加大圆杆19外壁与第一凹槽18内壁的摩擦,避免圆杆19在不受力时来回转动,圆杆19的顶部左侧加工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的内壁通过第四销轴22转动相连有短杆23,短杆23的右端略高于第二凹槽21的加工深度,方便使用者拿出,短杆23的外壁固接有第二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5用于增大短杆23外壁与第二凹槽21内壁的摩擦。

首先将横杆3穿过位于竖板1中心的开口4,通过横杆3的右侧与螺母17的螺纹连接,拧动螺母17便可使得横杆3向右运动,通过第一凹槽18通过第三销轴20与圆杆19的转动连接,拉动圆杆19,使得圆杆19从纵向状态以第三销轴20为中心转动至横向状态,再拉动短杆23,使得短杆23以第四销轴22为中心从水平状态转动至竖直状态,拧动短杆23,使得螺母17转动,带动圆片16向左运动,当螺母17转动至右侧竖板1的右端且紧密贴合时,横杆3向右运动,拧动螺栓13,使得螺栓13右端与横杆3的左端紧密贴合,横杆3的左侧通过第一销轴4与斜杆5转动连接,再通过滑槽10的内壁与卡杆11的外壁滑动卡接,使得斜杆3与横杆3的角度增大,进而改变卡板8与竖板1的贴合位置,当使用者根据要求将卡板8调节至合适位置时,拧紧螺母17,使得左右两侧的竖板1的外端受力,进而达到加固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0823.2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339619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E04G 17/06

专利分类号:E04G17/06;E04G17/065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吴瑛;李小江;台换;李有会;王璞

第一申请人:吴瑛

申请人地址:466700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关回族镇淮周路025号

发明人:吴瑛;李小江;台换;李有会;王璞

第一发明人:吴瑛

当前权利人:吴瑛;李小江;台换;李有会;王璞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加固对拉装置论文和设计-吴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