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美顾海平邓艳莉高梅司徒成云刘红权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0028)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096-02
【关键词】时辰疗法穴位敷贴针刺中风偏瘫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生活方式、环境的影响,疾病谱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中风导致的偏瘫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高达60%~80%,绝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收到严重影响,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而促进中风偏瘫的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医务人员及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我科采用时辰疗法配合穴位敷贴与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45例,同时取45例做对照,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90例均为我院2009年~201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年龄在54~86岁之间,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3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7岁,均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起病时间在2周以内,并经颅脑CT扫描或MRI确诊,全部病例对敷贴药不过敏;两组均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型,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缺血性卒中诊疗指南给予相应处理。
2.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敷贴,将中药方桃仁、红花、赤勺、牙皂、细辛、桂枝、丹皮各20g干粉粉碎,研成细末,调成糊状,贴敷于穴。上肢取:商阳、八邪、劳宫、合谷、阳溪、通里、曲池、尺泽、肩髃等;下肢取:侠溪、太冲、商丘、丰隆、足三里、阳陵泉、伏兔、环跳等;头面部取穴:百会、凤池、人中;每日一贴,十天为一疗程。针刺使用体针取穴,根据中医理论,风病多在阳经,故取穴以阳经为主,针刺时避开贴敷药穴位;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对照组除不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穴位贴敷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
3.疗效分析
3.1疗效评定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医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来确定疗效分级;
3.2疗效标准:痊愈:患者偏瘫基本消失,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肌力恢复至Ⅳ~Ⅴ级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患者偏瘫等症明显改善,能行走,肌力恢复2级以上,病残程度为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患者偏瘫恢复有进步,肌力恢复1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等症状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
3.3两组疗效比较如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05,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X2=4.4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副作用,无疱疹、瘙痒等不良反应。
4.讨论
偏瘫是瘀血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的最常见类型,多由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上逆、痰阻窍络而成。病人常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治疗中,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的日、时干支,然后结合人体十二经脉的流行和井、荥、输、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顺次开穴,敷贴以活血通络为主的中药,从而起到推动经气,促使气血流通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实验已证实,脏腑经脉气血流注及人体的体温、血压、血糖、基础代谢率等随时间不同,也同样表现出多种节律性变化,就如人体的体温,一日之中有最高值和最低值,清晨最低,黄昏最高,二十四小时有1℃的变化。根据子午流注学说观点解释,这种节律性变化是气血在不同时间流注于不同经络、不同部位的反应。人体经络的气血流注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着盛衰开阖的变化,把握时机,按时取穴,从而达到协调人体与自然节律,维持气血阴阳之平衡,达到通经愈病目的。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古已有之,现在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针刺对血液流变学影响,针刺阳经穴可调气活血,营养四肢、补其阳明、化其痰湿,预防肢体萎缩,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又可发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之效用,促使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两者配合,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按时穴位敷贴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捧玉,白炜炜,王桂玲,等.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近期康复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8(6):340-314.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石学敏针灸治疗学1998.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