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苗[1](2013)在《Ca-Mg-K-Cl-H2O盐溶液体系中硫酸钙的结晶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脱硫石膏作为烟气脱硫工艺的工业废渣,其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进行常压盐溶液改性转化为α型半水石膏是实现对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措施。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α型半水石膏在盐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介稳区和诱导期数据,为研究二水硫酸钙转化为α型半水石膏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奠定基础,从工业生产角度来讲对该转化过程有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8098℃的温度变化范围内,α型半水石膏在CaCl2-MgCl2-KCl盐溶液体系和纯水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平衡时间。通过和相同条件下二水硫酸钙的溶解度做对比,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二水硫酸钙转化为α型半水石膏的机理。结果表明,α型半水石膏在高温区间内(9098℃)所需的溶解平衡时间远远小于低温(8085℃)时所需的溶解平衡时间,且影响α型半水石膏在所研究的盐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溶液的种类和浓度。在CaCl2、MgCl2、KCl溶液中影响α型半水石膏溶解度的因素依次为Ca2+的同离子效应,Mg2+的缔合效应和KCl的盐效应,同离子效应抑制α型半水石膏的溶解过程,减小了α型半水石膏的溶解度,后两种则增大了α型半水石膏的溶解度。在混合盐溶液中,三种效应共同作用,但同离子效应的主导作用导致α型半水石膏的溶解度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浓度为2230%的复合盐溶液中,采用反应结晶法测定了硫酸钙在CaCl2-MgCl2-KCl复合盐溶液体系中的介稳区和诱导期,与经典成核理论相结合,计算了硫酸钙在复合盐溶液中的固液界面张力和成核速率。结果表明,影响介稳区宽度的主要因素为复合盐溶液的浓度,在高浓度复合盐溶液中介稳区宽度变窄;影响硫酸钙成核诱导期、固液界面张力和成核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溶液的过饱和系数(1.43.8),盐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硫酸钙的成核诱导期和固液界面张力随过饱和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成核速率的变化情况和前面两者相反。在较高温度和较低过饱和度的盐溶液体系中生成的α型半水石膏的晶体形态趋向于理想的短柱状,且分布比较均匀。
陈巧力[2](2012)在《L-色氨酸结晶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L-色氨酸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针对目前L-色氨酸产品存在纯度低、流动性差、晶习不完美等问题,本文对L-色氨酸的结晶分离纯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工程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对L-色氨酸进行了晶体形态学研究。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解析,确定了L-色氨酸的晶体结构,包括晶胞参数、所属晶系和空间群。采用BFDH、AE模型预测了L-色氨酸的晶习,通过与实验产品的对比,分析了晶体结构与晶面生长速率、晶习之间的关系。另外,考察了溶剂、冷却速率、结晶终温等因素对晶体形态的影响。采用动态法分别测定了L-色氨酸在纯水、不同pH值水溶液、甲醇-水、乙醇-水、正丙醇-水溶剂中的溶解度,建立了溶解度模型,并分析了溶剂的物化性质与溶解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测定了L-色氨酸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介稳区宽度,以便为结晶过程中成核的控制提供依据。运用荧光检测手段研究了L-色氨酸成核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L-色氨酸溶液的基本荧光性质,包括荧光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荧光寿命的特征和成分以及溶剂、温度、pH和浓度对荧光强度和寿命的影响。针对高浓度情况下L-色氨酸荧光发生猝灭的特性,分析了其猝灭机理。测定了L-色氨酸成核过程中荧光强度、荧光寿命、光散射强度、荧光各向异性的变化,结合L-色氨酸的猝灭机制判断出成核过程中L-色氨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实验结果与经典成核理论进行了比照。另外,以头孢哌酮钠为研究体系,对荧光法研究成核过程这一检测手段的可靠性进行了再次验证。采用激光法测定了L-色氨酸在上述不同溶剂中的结晶诱导期,揭示了L-色氨酸的成核和生长机理。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粒子成像仪(PVM)、马尔文粒度分析仪(Malvern Mastersize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在线和离线分析手段对L-色氨酸结晶过程中的聚结、破碎、老化等二次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在L-色氨酸晶体形态学、结晶热力学、成核和生长机理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筛选出了最佳溶剂体系和结晶工艺。通过考察不同操作参数对结晶产品的影响,最终确定了L-色氨酸结晶的优化操作时间表。与厂家产品相比,优化操作条件下得到的L-色氨酸产品纯度达到98%以上;主粒度增大至原来的3倍,晶习完美;从而使得产品聚结程度下降、流动性改善。以上有关研究内容尚未见文献报道。
张锋[3](2011)在《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治疗骨肉瘤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是一种特异的多靶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具有抑制人内皮细胞的迁移的作用,能特异性强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而对正常组织和结构无影响。恩度(Endostar)是一种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通过在Endostatin氨基末端增加9个氨基序列(MGGSHHHHH),从而简化了蛋白纯化程序、有效增加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并可水溶性应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磷酸钙骨水泥(CPC)是目前唯一能自行固化并产生骨再生效果的骨骼修复材料,同时由于其固化条件温和,以及内部存在的孔隙结构,成为良好的药物载体。本研究构建恩度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缓释微球,并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相复合,研究复合后复合骨水泥的理化性质、药物体外缓释、缓释后的生物学活性和应用于荷骨肉瘤裸鼠体内对骨肉瘤生长抑制情况。研究方法:利用乳化溶剂挥发法(w/o/o)制备出相应粒径的恩度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形态以及粒径分布,并研究了该方法制备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优选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处方以制备微球;将恩度PLGA缓释微球分别以5%、8%、10%的质量百分比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检测复合物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孔隙率及微结构的改变等理化性质,研究不同质量配比的载药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后是否对骨水泥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体外测定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药物缓释情况,并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Sc)增殖抑制试验(MTT)法检测缓释后的药物活性;将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植入荷骨肉瘤裸鼠模型,并进行对照实验,明确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对裸鼠骨肉瘤的治疗作用。结果:1、选用PLGA微球作为药物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恩度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同时,该法制备的缓释微球的初始突释较小,前期释放较快,后期稳定,且缓慢溶蚀释放为其主释药过程,时间可达3周以上,能够满足骨肿瘤病灶清除后缺损修复中抗肿瘤药物局部持续释放要求。2、CPC作为一种理想的提供局部负荷力学重建与药物缓释的载体,其理化特性可能随着加入药物的量而改变。不同配比的恩度PLGA缓释微球对磷酸钙骨水泥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孔隙率均有影响,三者的关系是统一的。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固化时间及材料性能产生负面的影响;5%、8%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固化时间及材料性能无显着改变。3、以CPC为载体的药物缓释体系可以达到药物缓释过程可控、局部药物高效、稳定、长期释放的目的。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是一种集骨修复和药物治疗于一体的较理想的新型功能人工骨,作为Endostar的控释载体,该体系能有效缓释具有生物活性的Endostar超过28天,且突释较小。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缓释液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可有效抑制HUVECs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4、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在体内可抑制骨肉瘤移植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恩度可望作为骨肉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结论: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可将rh-endostatin制备成缓释微球。较低质量百分比(5%以下)PLGA包裹的rh-endostatin缓释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CPC固化及材料性能未产生负面的影响,CPC的凝结时间无明显延长,抗压强度无明显改变。rh-endostatin缓释后各组CPC的抗压强度无明显降低,rh-endostatin从骨水泥中的缓释情况与其从缓释微球中缓释相近,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含有rh-endostatin的缓释液可有效抑制HUVECs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浓度越高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越大,具有剂量依赖抑制关系。rh-endostatin/PLGA微球复合CPC骨水泥具有较好的抑制裸鼠骨肉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能应用于骨肉瘤的局部治疗,本研究将对载药CPC的临床应用一定的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创新点:首次合成抗新生血管形成药物(恩度,Endostar)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既具有骨肉瘤术中的重建作用,同时也具有持久的局部缓释抗肿瘤作用。不仅能用于脊柱肿瘤术中重建,同时也能应用于四肢肿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后期其他研究奠定了基础。
宋林萍,许琼,郝秋莲[4](2006)在《哌拉西林钠快速溶解方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加快哌拉西林钠溶解的方法,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111瓶哌拉西林钠随机分为3组各37瓶,A组采用自然溶解,B组采用手工振摇,C组采用振荡器振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药物溶解情况。[结果]A、B、C3组药物完全溶解时间分别为134.8min±22.0min、8.3min±3.0min、7.0min±2.2min。[结论]采用药用振荡器溶解哌拉西林钠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康洁,罗丽红,吴晓华[5](2003)在《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的促溶方法。方法采用36支(1g/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进行试验,将每支分为三等分后分别纳入加温促溶组、机械振荡组、碳酸氢钠促溶组进行溶解试验,比较各组溶解情况。结果从溶解速度来看,机械振荡组最快,碳酸氢钠促溶组其次,加温促溶组最慢,其中仅碳酸氢钠促溶组未出现再凝。结论碳酸氢钠促溶是可行的方法。
二、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Ca-Mg-K-Cl-H2O盐溶液体系中硫酸钙的结晶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立题依据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石膏的简介和分类 |
2.2 α型半水石膏的制备 |
2.2.1 固相蒸压法 |
2.2.2 液相蒸压法 |
2.2.3 折衷法 |
2.2.4 常压盐溶液法 |
2.3 硫酸钙的结晶热力学 |
2.3.1 固液相平衡理论 |
2.3.2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
2.3.3 关于硫酸钙的溶解度研究 |
2.3.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2.3.5 介稳区与过饱和溶液 |
2.4 硫酸钙的结晶动力学 |
2.4.1 结晶成核 |
2.4.2 晶体生长 |
2.4.3 诱导期的理论基础 |
2.4.4 关于硫酸钙的成核生长动力学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
3.1 实验原料 |
3.2 α型半水石膏在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测定 |
3.2.1 实验装置 |
3.2.2 实验步骤 |
3.3 硫酸钙在盐溶液中介稳区和诱导期的实验测定 |
3.3.1 实验装置 |
3.3.2 测定硫酸钙介稳区的实验步骤 |
3.3.3 测定硫酸钙诱导期的实验步骤 |
3.4 分析与测试 |
第四章 α型半水石膏在盐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研究 |
4.1 α型半水石膏溶解平衡时间的确定 |
4.2 α型半水石膏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
4.3 α型半水石膏在Ca-Mg-K-Cl盐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 |
4.3.1 α型半水石膏在CaCl_2溶液中的溶解度 |
4.3.2 α型半水石膏在MgCl_2溶液中的溶解度 |
4.3.3 α型半水石膏在KCl溶液中的溶解度 |
4.3.4 α型半水石膏在复合盐溶液(CaCl_2-MgCl_2-KC_l的质量比为25:5:1)中的溶解度 |
4.3.5 硫酸钙饱和溶液的密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a-Mg-K-Cl-H_2O体系中硫酸钙的成核动力学研究 |
5.1 复合盐溶液中硫酸钙的介稳区宽度的研究 |
5.2 复合盐溶液中硫酸钙的诱导期研究 |
5.2.1 复合盐溶液的过饱和度对诱导期的影响 |
5.2.2 复合盐溶液的浓度对诱导期的影响 |
5.2.3 复合盐溶液的温度对诱导期的影响 |
5.2.4 复合盐溶液中固液界面张力的研究 |
5.3 复合盐溶液中硫酸钙成核速率的研究 |
5.4 沉淀产物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L-色氨酸结晶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L-色氨酸简介 |
1.1.1 L-色氨酸的物化性质 |
1.1.2 L-色氨酸的应用价值 |
1.1.3 L-色氨酸的合成技术 |
1.1.4 L-色氨酸国内外生产现状 |
1.1.5 L-色氨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2 本文研究工作 |
第二章 L-色氨酸晶体形态学研究 |
2.1 文献综述 |
2.1.1 晶体结构 |
2.1.2 晶习 |
2.2 L-色氨酸晶体结构的解析 |
2.2.1 晶体的制备 |
2.2.2 晶体的分析表征 |
2.2.3 晶体结构的解析 |
2.3 L-色氨酸晶习的研究 |
2.3.1 溶剂对晶习的影响 |
2.3.2 冷却速率对晶习的影响 |
2.3.3 结晶终温对晶习的影响 |
2.3.4 晶习预测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色氨酸结晶热力学研究 |
3.1 文献综述 |
3.1.1 固液相平衡测定方法 |
3.1.2 固液相平衡关联理论 |
3.1.3 结晶过程的介稳区 |
3.2 实验研究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L-色氨酸在不同pH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
3.3.2 L-色氨酸在纯水及醇类-水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 |
3.3.3 L-色氨酸在纯水中及醇类-水二元溶剂体系中的的介稳区 |
3.3.4 结晶热的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核过程中L-色氨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4.1 文献综述 |
4.1.1 荧光产生的微观机制 |
4.1.2 荧光特性参数介绍 |
4.1.3 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 |
4.1.4 荧光测定的方法 |
4.1.5 荧光测定的仪器 |
4.2 L-色氨酸溶液的基本荧光性质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2.2 实验测定方法 |
4.2.3 结果与讨论 |
4.3 L-色氨酸荧光猝灭机理分析 |
4.3.1 实验测定方法 |
4.3.2 猝灭剂分子的确定 |
4.3.3 猝灭类型的鉴别 |
4.4 L-色氨酸成核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4.4.1 实验测定方法 |
4.4.2 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荧光法研究成核过程的可靠性验证 |
5.1 头孢哌酮钠简介 |
5.2 头孢哌酮钠的溶解度和介稳区 |
5.2.1 实验试剂 |
5.2.2 实验测定方法 |
5.2.3 结果与讨论 |
5.3 头孢哌酮钠成核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5.3.1 实验仪器 |
5.3.2 实验测定方法 |
5.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L-色氨酸结晶过程分析 |
6.1 文献综述 |
6.1.1 成核 |
6.1.2 晶体生长 |
6.1.3 诱导期法对成核和晶体生长模式的判定 |
6.1.4 结晶中的二次过程 |
6.2 实验研究 |
6.2.1 药品与仪器设备 |
6.2.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3.1 晶体的成核与生长机理 |
6.3.2 晶体的聚结与破碎 |
6.3.3 晶体粒子的老化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L-色氨酸结晶工艺优化 |
7.1 文献综述 |
7.1.1 L-色氨酸的分离工艺 |
7.1.2 结晶产品的粒度分析 |
7.2 实验部分 |
7.2.1 实验试剂与装置 |
7.2.2 实验步骤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溶剂体系和结晶方式的选择 |
7.3.2 晶种的影响 |
7.3.3 搅拌强度的影响 |
7.3.4 冷却速率的影响 |
7.3.5 母液浓度的影响 |
7.3.6 养晶时间的影响 |
7.3.7 终点温度的影响 |
7.4 最佳操作条件表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论文创新点 |
8.3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
附录A 符号说明 |
附录B L-色氨酸的溶解度和诱导期数据 |
附录C 不同温度下L-色氨酸溶液的荧光强度 |
附录D 不同温度下L-色氨酸溶液的荧光寿命 |
致谢 |
(3)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治疗骨肉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恩度PLGA 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
前言 |
仪器与材料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小结和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本部分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恩度PLGA 缓释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体外实验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本部分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恩度PLGA 缓释微球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体内抗骨肉瘤动物 |
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本部分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哌拉西林钠快速溶解方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5)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评价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溶解时间比较见表1~2 |
2.2 各组再凝情况 |
3 讨论 |
3.1机械振荡法及碳酸氢钠促溶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
3.2碳酸氢钠可防止头孢哌酮钠再凝 |
四、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Ca-Mg-K-Cl-H2O盐溶液体系中硫酸钙的结晶过程[D]. 王可苗.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4)
- [2]L-色氨酸结晶过程研究[D]. 陈巧力. 天津大学, 2012(07)
- [3]恩度PLGA缓释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治疗骨肉瘤实验研究[D]. 张锋.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 [4]哌拉西林钠快速溶解方法的临床研究[J]. 宋林萍,许琼,郝秋莲.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11)
- [5]头孢哌酮钠促溶方法对比研究[J]. 康洁,罗丽红,吴晓华. 南方护理学报,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