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收调制器论文-税奇军,唐炳华

电吸收调制器论文-税奇军,唐炳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吸收调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宽带信号,电吸收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功率谱密度

电吸收调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税奇军,唐炳华[1](2017)在《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超宽带信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全光方法产生超宽带信号的特点,采用电吸收调制器作为核心器件搭建了一种产生超宽带信号的全光分析系统.通过对系统物理模型的理论和仿真分析发现:在中心波长附近±1nm范围内,随着波长每增加1nm,脉冲展宽时间近似为93.5ps;对四个激光器输出的信号采用不同的耦合方式分别进入电吸收调制器,在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产生了半高宽度近似为39ps、最大功率谱密度为-48.6dBm/MHz的doublet脉冲和半高宽度近似为42ps、最大功率谱密度为-51.3dBm/MHz的高斯函数叁阶导超宽带脉冲.(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敏睿[2](2017)在《大面积电吸收和电光调制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调制器技术和高速摄影技术总是在相互促进中发展。近年来,各类新型大面积光调制器件在超快诊断、叁维成像、激光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受人瞩目的发展,为高速成像系统在红外波段上的拓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总结美国海军实验室、3DV公司、瑞典国防研究所、叁星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光州科学技术学院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针对大面积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Quantum Confined Stark Effect)电吸收光调制器(EAM,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应用于距离测量开展研究工作,并对器件主要参数进行系统的设计、评价和优化工作。由于目前这类大面积光调制器件的消光比普遍<10dB,较线性电光晶体低的多,并不适合做光开关应用。因此,本文在高消光比光开关阵列研制中仍然采用大面积线性电光晶体。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建立了基于QCSE EAM回波调制的测距系统理论模型,推导了距离测量值的标准差方程。定量分析了光调制器时间常数、电吸收率、消光比等器件主要参数以及回波调制信号延迟精度对测距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更大的回波调制深度有助于测距精度的改善;当回波调制信号定时精度较差时,测距精度将难以通过提高光子散粒噪声信噪比的措施改善。采用传输矩阵法对具有单光学谐振腔和多光学谐振腔结构的大面积QCSE EAM的工作波长、电吸收率、消光比、光调制谱宽和光调制视角等主要参数进行系统地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光学腔和前反射镜结构优化,使反射型QCSE EAM电吸收率超过50%的光调制视角提升至50°以上,光调制光谱宽提升至7.3nm。为评价大面积QCSE EAM的偏振特性和金属电极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平面波谱的光学成像系统矢量模型,验证了该模型与Debye矢量衍射积分的一致性。对平面光学元件引入的正交偏振态(s光、p光)的振幅和相位传输差异对调制传递函数不同频率范围内贡献不同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膜系优化了器件偏振特性,使耦合QCSE EAM光学成像系统的MTF显着提升。计算了不同结构参数下,金属电极对MTF的影响程度。定量分析了入射角对线性电光晶体纵向调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散射介质和短波长锥光干涉的光学对准方案,设计并研制了用于高消光比光开关阵列的光纤准直器,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九通道光纤阵列光开关的最大消光比大于50dB。(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期刊2017-04-01)

赵家美,孙长征,熊兵,王健,罗毅[3](2017)在《4×25 Gb/s电吸收调制器与DFB激光器集成光源阵列封装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应用于4×25Gb/s电吸收调制器与DFB激光器集成光源阵列的微波传输线进行了设计。通过有限元法仿真,确定其最优结构。经优化后,采用引脚封装的多路传输线在30GHz以内的传输损耗低于0.5dB,反射系数低于-13dB,并有效抑制了相邻信道间的串扰。对集成光源阵列的封装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合理高效的封装方案。(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7年01期)

周锋,金晓峰[4](2016)在《全光纤结构的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石墨烯优越的光学性能,构建了基于全光纤结构的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设计了调制器的结构,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双重研究。首先,根据石墨烯的光学可调特性研究了其化学势和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接着,基于全光纤结构设计了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并分析了它的整体有效折射率和化学势的变化关系。对提出的光纤石墨烯调制器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半导体电吸收调制器进行对比,实现了一个全光纤结构的石墨烯调制器。对实现的调制器进行了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仿真的四层石墨烯的全光纤电吸收调制器的调制效率可以达到0.233dB/mm,在12.9mm的长度上可实现0.2V的摆动电压。实验测试验证了提出的全光纤石墨烯调制器的可行性;但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其半波电压约为120V,3dB调制器带宽为100 MHz。与传统石墨烯波导调制器相比,提出的调制器显示了半波电压小,调制效率高,尺寸小,同时具有低的插入损耗低等优势,适合在未来全光纤RoF系统应用。(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冯素春,范依依,陈晓燕,谢倩,任文华[5](2016)在《基于级联电吸收调制器和相位调制器的多载波光源发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电吸收调制器(EAM)和相位调制器(PM)的多载波光源发生器方案。对比分析了基于单个EAM级联PM的多载波光源发生器与基于两个EAM级联PM的多载波光源发生器产生的多载波光源,利用基于两个EAM级联PM的多载波光源发生器实现了频率间隔为15GHz、平坦度在0.1dB范围内的19个子载波的多载波光源。同时研究了EAM的调制指数和啁啾因子、PM的驱动信号幅度以及调制器驱动信号的相位差等参数对产生多载波光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6年11期)

高培瑞[6](2016)在《利用电吸收调制器进行光信号波分复用到时分复用的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光多波长变换是实现光WDM网络互用和升级的重要技术之一,电吸收调制器在全光多波长变换中有着较宽的转换带宽,较快的响应速率,以及有效抑制噪声能力的特点。本文完成了利用电吸收调制器进行光信号波分复用(WDM)到时分复用(TDM)变换的实验研究,课题来自天津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2JCZDJC20700)。实验中使用了一个波长变化范围很宽(1530nm-1580nm)的多波长光源作为信号光,并在一定的转换效率范围内进行了约50nm宽度的波长变换实验,将信号转换到1550nm的波长上。通过五组不同波长的多波长光的转换实验,得出在利用电吸收调制器进行波长转换中,短波长的光比长波长的光转换效果更好的结论;接着,我们还利用光纤色散延时,将多波长信号光在时间域上延时区分开,然后进行了波长变换。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点:1.介绍了用于全光波长变换技术中的五类器件及各自工作原理,并重点对利用电吸收调制器实现多波长变换的性能做了分析,简要概述了相关工作的进展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2.对电吸收调制器的吸收光过程以及波长变换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测试了它的静态吸收曲线。3.建立了一套实验系统,包括多波长光源设计、光信号脉冲的产生、多波长光信号延时、电吸收调制器波长变换等单元。信号光波长在1530nm-1580nm的变化范围内进行了波长转换实验,得到五组不同波长的多波长光转换实验结果,以及一组脉宽较窄的多波长光延时转换的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税奇军,唐炳华,董赛鹰[7](2016)在《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ROF系统信号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系统传输容量和传输带宽的增加,光载毫米波系统结合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的各自优点能够满足未来通信系统的需求。传统的利用光学方法产生毫米波信号包括直接调制、光外差以及外部调制,但是这些方法使信号在光纤中所受色散效应较大,需要精准的电光调制器偏置电压和复杂的激光器,增大了系统成本。搭建了一个由两个激光器、一个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一个电吸收调制器以及两个光电探测器组成的无线光纤通信系统,在接收端产生了40GHz的毫米波信号。在光纤长度为50km时,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小于10-9,而功率代价约为2d Bm。(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6年01期)

李维亮,喻春雨,费彬,高迪,顾均[8](2015)在《基于单个电吸收调制器产生超平坦双光梳》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产生频率间隔相同而又平坦的光频梳,基于单个多量子阱电吸收调制器强度调制特性,设计出一种新型超平坦双光梳产生方案。通过在电吸收调制器前置矩形滤波器,精密控制多量子阱电吸收调制器的反向偏置电压与射频驱动信号幅度,滤除频谱的中心谱线后,得到了平坦度为0.01dB的双光梳。利用Optisystem7.0软件进行仿真,其对不同线宽(100kHz、10 MHz和20 MHz)的激光光源均可产生位于中心谱线两侧对称的、带宽均为300 GHz、谱线均为15条、谱线间距均为20GHz以及平坦度可达0.01dB的双光梳。(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张敏睿,贺正权,田进寿,汪韬[9](2015)在《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深度成像系统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电吸收调制器(EAM)的深度成像系统数值模型.为定量描述时序误差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推导了含尺度因子的测量误差公式,分析了光调制器参数、系统噪声和时序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时序误差时,测量值标准偏差与传感器阱中信号电子数的平方根成反比,与阱中背景电子数和信号电子数之比的平方根成正比;采用高调制速度和高消光比的EAM可以提高系统精度;随着时序偏移误差增加,系统精度将迅速下降且难以通过增加传感器阱中信号电子数的方式提升;如要求7 m处单幅深度图像精度小于1 cm,则需要传感器阱深大于等于300 Ke,时序的偏移误差小于等于±200 ps.(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婷婷[10](2015)在《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光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非常关键的器件,它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网络传输的性能。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光调制器不断向着小体积、宽带宽、低损耗方向发展。而传统调制器都有着器件体积大、不容易集成、调制电压高、制备成本高等缺点。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电学、光学特性,例如零带隙结构、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高透光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因此,近年来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电光调制器得到了广泛研究。本论文首先阐述了传统调制器,例如LiNbO3调制器、Si基光调制器以及有机聚合物光调制器的优缺点;介绍了石墨烯的能带结构、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正是由于这些优异的特性,使得石墨烯与光的作用非常强烈,而基于石墨烯的电吸收调制器就具有了体积小、调制器速度快、消光比大以及能耗低等优点。然后本论文介绍了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石墨烯的化学式随外加驱动电压的变化情况以及石墨烯的电导率、介电常数、折射率等参数随化学式的变化情况。接着对不同结构的波导进行了仿真分析,掌握了石墨烯在波导中的位置、石墨烯的层数、隔离介质的材料和厚度对波导折射率的影响,也就是对调制器光吸收能力的影响。其中,将石墨烯水平置于波导下方,调整脊波导和硅覆盖层的高度比例,使石墨烯处于光场最强处,并且采用厚度小、介电常数低的隔离介质,基于这种波导结构的调制器的性能是最优的。最后,本论文基于以上各因素对调制器光吸收能力的影响,在上述最优化波导结构的基础上继续改进,设计了一种四层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其中两层石墨烯置于波导下方,另外两层石墨烯置于波导内部,调整这两部分石墨烯的间距,分析对比不同间距时电吸收调制器的模式功率损耗,得到了一种最优的间距。针对这一种优化的电吸收调制器,对其消光比、调制深度、调制带宽、插入损耗、能量损耗等参数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也证明了本论文设计的四层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具有体积小、消光比大、调制带宽宽、插入损耗小、能量损耗低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电吸收调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调制器技术和高速摄影技术总是在相互促进中发展。近年来,各类新型大面积光调制器件在超快诊断、叁维成像、激光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受人瞩目的发展,为高速成像系统在红外波段上的拓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总结美国海军实验室、3DV公司、瑞典国防研究所、叁星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光州科学技术学院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针对大面积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Quantum Confined Stark Effect)电吸收光调制器(EAM,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应用于距离测量开展研究工作,并对器件主要参数进行系统的设计、评价和优化工作。由于目前这类大面积光调制器件的消光比普遍<10dB,较线性电光晶体低的多,并不适合做光开关应用。因此,本文在高消光比光开关阵列研制中仍然采用大面积线性电光晶体。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建立了基于QCSE EAM回波调制的测距系统理论模型,推导了距离测量值的标准差方程。定量分析了光调制器时间常数、电吸收率、消光比等器件主要参数以及回波调制信号延迟精度对测距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更大的回波调制深度有助于测距精度的改善;当回波调制信号定时精度较差时,测距精度将难以通过提高光子散粒噪声信噪比的措施改善。采用传输矩阵法对具有单光学谐振腔和多光学谐振腔结构的大面积QCSE EAM的工作波长、电吸收率、消光比、光调制谱宽和光调制视角等主要参数进行系统地优化设计研究。通过对光学腔和前反射镜结构优化,使反射型QCSE EAM电吸收率超过50%的光调制视角提升至50°以上,光调制光谱宽提升至7.3nm。为评价大面积QCSE EAM的偏振特性和金属电极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平面波谱的光学成像系统矢量模型,验证了该模型与Debye矢量衍射积分的一致性。对平面光学元件引入的正交偏振态(s光、p光)的振幅和相位传输差异对调制传递函数不同频率范围内贡献不同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膜系优化了器件偏振特性,使耦合QCSE EAM光学成像系统的MTF显着提升。计算了不同结构参数下,金属电极对MTF的影响程度。定量分析了入射角对线性电光晶体纵向调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散射介质和短波长锥光干涉的光学对准方案,设计并研制了用于高消光比光开关阵列的光纤准直器,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九通道光纤阵列光开关的最大消光比大于50d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吸收调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税奇军,唐炳华.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超宽带信号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

[2].张敏睿.大面积电吸收和电光调制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

[3].赵家美,孙长征,熊兵,王健,罗毅.4×25Gb/s电吸收调制器与DFB激光器集成光源阵列封装方案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7

[4].周锋,金晓峰.全光纤结构的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6

[5].冯素春,范依依,陈晓燕,谢倩,任文华.基于级联电吸收调制器和相位调制器的多载波光源发生器设计[J].中国激光.2016

[6].高培瑞.利用电吸收调制器进行光信号波分复用到时分复用的转换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税奇军,唐炳华,董赛鹰.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ROF系统信号传输特性研究[J].微处理机.2016

[8].李维亮,喻春雨,费彬,高迪,顾均.基于单个电吸收调制器产生超平坦双光梳[J].光通信研究.2015

[9].张敏睿,贺正权,田进寿,汪韬.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深度成像系统误差分析[J].光学学报.2015

[10].李婷婷.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的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电吸收调制器论文-税奇军,唐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