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半横切论文_陈斌,武庚,黄喆,王一更,韩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髓半横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脊髓,损伤,横切,模型,大鼠,细胞,恒河。

脊髓半横切论文文献综述

陈斌,武庚,黄喆,王一更,韩旭[1](2015)在《大鼠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切割损伤模型,为临床脊髓不同平面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组(A组,n=15)、脊髓全横切组(B组,n=15)和假手术组(C组,n=15)。术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活动、进食水、排尿排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和死亡情况,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大鼠行为学功能。结果术后A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减少,53.33%大鼠出现尿潴留,40.00%大鼠于术后1~4周死亡;B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明显减少,66.67%大鼠出现尿潴留,60.00%大鼠于术后1~4周死亡;C组大鼠活动、进食水量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检测显示,A、B组均低于C组(P<0.05),而这些评价指标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结论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大鼠尿潴留及死亡率低,行为学评价与脊髓全横切损伤模型类似,适于脊髓不同平面双侧损伤修复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黄鹏,余瑛,王永堂,鲁秀敏,曾琳[2](2011)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神经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组和T10段脊髓半切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及足迹法检测其脊髓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其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记录N1及P1波潜伏期。结果:损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显着低于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P<0.01),且足迹法检测结果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SEP和MEP潜伏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相关机制及药物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林斌珍,刘文革[3](2010)在《大鼠T_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饲养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SD大鼠T7脊髓半横切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治疗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脊髓损伤组,每组12只。SCI组咬除T6~8棘突及相应椎板,暴露相应脊髓,定量切除T7右半侧脊髓组织;对照组仅切除相应椎板。术后行人工排尿、排便等护理,于3d、7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检测,并取T7脊髓行组织学观察。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半切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低于8分;术后3d及7d损伤组检测不到SEP,而对照组潜伏期轻度延长及波幅轻度下降;脊髓形态学观察显示该方法达到脊髓半横切要求;术后SCI组大鼠无死亡。结论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建立成功,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提高模型大鼠的生存率。(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白抚生,王振宇,方秀斌,Joseph,D.Etlinger,Richard,J.Zeman[4](2008)在《Clenbuterol,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促进成年大鼠脊髓半横切后红核脊髓束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lenbuterol对于促进脊髓半横切(SCI)后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功效。方法成年Wistar大鼠(n=10-12)接受硬脊膜内的第7颈段脊髓单侧半横切显微手术。Clenbuterol以9 mg/L的剂量加入饮用水中,而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治疗。采用Cylinder试验和患肢抓力试验观察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行为学观察期(6周)结束后,大鼠接受第二胸段脊髓处椎板切开术,4%Fluorogold微量注射进入红核脊髓束,一周后被处死。结果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从SCI后第3周开始,Clenbuterol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肢抓力:403.45±19.82g vs 335.13±13.48g,p<0.05);在Cylinder试验中,双侧前肢共同使用触壁的百分比,Clenbuterol组显着高于对照组(43.39%±5.85%vs 19.42%±6.61%,p<0.05)。Clenbuterol治疗显着地降低了SCI后继发性组织损伤,提高了pCREB阳性细胞核在整个SCI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Clenbuterol显着地促进了红核脊髓束轴突的再生。结论脊髓损伤后,Clenbuterol可促进离断的轴突再生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8年01期)

查(韦华)光,郭晓明,王星星[5](2006)在《实验性恒河猴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脊髓半侧横切的方法建立灵长类恒河猴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用于神经再生的研究。方法 5只成年恒河猴称重麻醉后,颈部后正中切口显露C3-5脊髓,于C4用虹膜刀切开脊髓左半侧0.5cm,通过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监测,确保波形改变并观察恒河猴术后24h、7d肢体运动功能和SSEP变化。结果术后24h、7d同侧肢体瘫痪,肢体运动评分由术前的5分降到1分,SSEP显示术前潜伏期(15.88±2.53)毫秒,术后24h(22.26±4.12)毫秒;7d(23.12±3.92)毫秒延长明显(P<0.01),波幅术前(11.92±5.48)μV,术后24h(5.34±3.04) μV,7d(5.78±2.98)μV,降低明显(P<0.01)。结论恒河猴麻醉后用虹膜刀脊髓半横切能损伤皮质脊髓束,引起肢体瘫痪,结果稳定可靠,操作较为简便,可建立脊髓半侧横切损伤动物模型,重复性较好,为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实验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马海涵[6](2003)在《新生大鼠半横切脊髓内胚胎脊髓移植后大脑皮层cDNA差示文库构建及部分相关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提供适当条件后损伤的CNS能够再生,轴突的再生是由神经元固有的特性和其所处的环境暗示(environmental cues)共同决定的。 影响CNS再生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是指与CNS神经元轴突中断有关的基因表达,外在因素是指CNS中抑制轴突再生的分子和/或物理屏障。影响轴突生长外在因素也能通过诱导内在的神经基因的表达变化而发挥作用。实验证明直接给予损伤神经元胞体营养因子处理可逆转细胞萎缩,增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Tα-1微管蛋白(Tα-1 tubulin) mRNA表达,促进轴突再生。内在因素方面,CNS神经元在轴突中断后基因表达在数量及种类上与PNS明显不同,寻找并增强再生相关基因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以促进CNS损伤后轴突再生和/或出芽的反应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新生大鼠CNS的再生能力强于成年大鼠,而应用胚胎脊髓移植处理脊髓损伤后的新生大鼠,与未处理的新生大鼠有更强的再生能力。提示,接受胚胎脊髓移植后,可能刺激新生大鼠的神经元表达功能更有意义的再生相关基因。为了探索胚胎脊髓移植后新生大鼠再生过程中皮层神经元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相关的再生机制及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课题采用新生大鼠脊髓半横切模型,并即刻局部移植胚胎脊髓,结合SMART技术和SSH方法构建再生相关基因差异显示文库,并对验证为阳性的EST片段进行测序、克隆及同源性分析,另外,对一条可能与再生相关的新基因进行电子克隆、初步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证明,其在CNS轴突再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实验建立了新生1-2天大鼠双侧脊髓半横切及单侧胚胎脊髓移植的模型,该模型能客观反映皮质脊髓束对肢体运动功能单侧和交叉支配的结构特点,易于功能观察,致伤因素单一,致伤条件一致,可实现同一动物体内双侧对比,是一种稳定、重复性良好的再生研究模型。2.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到,胚胎脊髓移植后5天损伤脊髓GAP-43mRNA强<WP=10>烈表达,提示选择该时间窗观察再生相关基因表达是可行的。同时,与未损伤组及未移植组相比,移植组GAP-43mRNA的表达显着增强,表明我们建立的实验模型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3.用SMART和SSH相结合的办法构建了新生大鼠脊髓损伤及胚胎脊髓移植后5天皮层神经元cDNA差异显示文库。分析文库中的基因,发现新生大鼠脊髓损伤胚胎脊髓移植后第5天,基因表达变化范围广泛,包括与细胞能量和蛋白合成代谢、细胞增殖活动、促进细胞迁移及细胞生长的诱导调控、细胞生物氧化和磷酸化作用等有关基因。表明脊髓损伤后再生过程由ERK/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通路等多种信号转导系统参与,并涉及多种生物化学作用。4.我们在GenBank中成功注册了25个新EST序列。5.用Northern blot 检测H3(CA854305)变化,实验显示新生大鼠脊髓损伤后5天,给予胚胎脊髓移植组对侧大脑皮层中的H3表达,与未移植组和未损伤组有显着性差异,移植组强于未移植组,未移植组强于未损伤组;提示H3可能与再生关系密切。分析该基因定位于大鼠第8号染色体q31。电子克隆获得最大长度1635bp,最大开放阅读框位于49-591bp,结构分析符合Cozak规则。6.用RT-PCR试验初步验证了最大开放阅读框的序列,对推测翻译的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P,证明与人类N-乙酰氨基葡萄糖-6-0-磺基转移酶具有高度相似性(98%)。分析该蛋白一级、二级和叁级结构,并结合该蛋白结构上存在的蛋白酶作用位点,我们认为 H3基因及其推导蛋白质分子可能是分布于CNS中特殊部位并与CNS低分化状态有一定关系的信号分子。(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3-05-01)

张燕青,曾园山,吴立志,李海标,陈穗君[7](2003)在《施万细胞和MK801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单独或联合应用施万细胞和MK80 1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 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核荧光标记、荧光逆行追踪和酶组织化学等技术。 结果 T11脊髓半横切后 15d ,生理盐水对照组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的存活数量比未损伤侧减少 ,其中胞体面积 >4 0 0 μm2 的神经元明显减少 ,而且部分存活的神经元NOS活性增高 ,背核面积及神经元胞体面积缩小。施万细胞组、MK80 1组、施万细胞与MK80 1联合组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的存活数量则比术后同期对照大鼠增多 ,胞体面积 >4 0 0 μm2 神经元的存活数量显着增多。施万细胞与MK80 1联合组作用明显。MK80 1组存活的神经元中NOS活性明显减弱 ,且能阻止背核及其神经元胞体的面积的缩小。 结论 施万细胞与MK80 1均可促进轴突被切断的背核神经元的存活 ,两者有协同作用 ,且MK80 1还能防止背核及其神经元胞体缩小(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张燕青,曾园山,吴立志,李海标,陈穗君[8](2003)在《施万细胞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移植的施万细胞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 方法 5 0只成年SD大鼠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胸 11脊髓段半横切后立即在损伤处移植入施万细胞。 结果 脊髓半横切后 ,15d和 2 5d对照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的存活数均比未损伤侧的明显减少。存活的神经元胞体出现明显皱缩 ,有些神经元呈现NADPH d阳性。 15d和 2 5d施万细胞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的存活数则比同期对照组的明显增加 ,表达NOS的存活神经元数也随之增多。但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仍然是皱缩的。 结论 移植的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 ,但不能阻止其胞体出现皱缩(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张燕青,曾园山,李海标[9](2002)在《雪旺细胞和MK801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单独或联合应用雪旺细胞和MK801(NMDA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将25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应用雪旺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核荧光标记、荧光逆行追踪和酶组织化学等技术进行脊髓内细胞移植和检测。结果显示,脊髓T11半横切后15天,逆行标记组显示L1脊髓段(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10](1960)在《脊髓半横切对胃经痛觉敏感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刺具有止痛作用,在临床上己代替药物麻醉进行手术。本教研组过去的研究亦证明针刺有抑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指出,这种作用的产生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当施行腰椎麻醉及脊髓横切后,针刺的抑痛作用即行消失;如仅胸部脊髓半横切,则同侧内庭穴的刺激不再有抑痛作用的现象,但对侧的仍然存在。在另一实验中见到破坏一侧下丘脑也有如上的效果上述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胃经的循行途经与脊髓有联(本文来源于《兰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60年03期)

脊髓半横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组和T10段脊髓半切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及足迹法检测其脊髓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其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记录N1及P1波潜伏期。结果:损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显着低于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P<0.01),且足迹法检测结果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SEP和MEP潜伏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相关机制及药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髓半横切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斌,武庚,黄喆,王一更,韩旭.大鼠脊髓不同平面双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实验动物科学.2015

[2].黄鹏,余瑛,王永堂,鲁秀敏,曾琳.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神经功能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1

[3].林斌珍,刘文革.大鼠T_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饲养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

[4].白抚生,王振宇,方秀斌,Joseph,D.Etlinger,Richard,J.Zeman.Clenbuterol,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促进成年大鼠脊髓半横切后红核脊髓束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J].解剖科学进展.2008

[5].查(韦华)光,郭晓明,王星星.实验性恒河猴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

[6].马海涵.新生大鼠半横切脊髓内胚胎脊髓移植后大脑皮层cDNA差示文库构建及部分相关基因分析[D].第叁军医大学.2003

[7].张燕青,曾园山,吴立志,李海标,陈穗君.施万细胞和MK801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3

[8].张燕青,曾园山,吴立志,李海标,陈穗君.施万细胞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J].解剖学报.2003

[9].张燕青,曾园山,李海标.雪旺细胞和MK801对大鼠脊髓半横切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表达NOS的影响[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

[10]..脊髓半横切对胃经痛觉敏感性影响的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1960

论文知识图

治疗组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中...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后14d100xHE...对照组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纵切面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后14d20OxHE...]治疗组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14...自制脊髓半横切刀片

标签:;  ;  ;  ;  ;  ;  ;  

脊髓半横切论文_陈斌,武庚,黄喆,王一更,韩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