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写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现实主义,小说,普罗,钟山,文学,宁波市,现代性。
新写实论文文献综述
林思颖[1](2019)在《论黄佩华《五月病》的新写实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佩华是文坛桂军中一位不可被忽视的壮族作家,其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五月病》具有鲜明的新写实特质。本文将结合作品文本,从生活原生状态的还原;反英雄、反典型原则;"零度情感写作"这叁个方面来探讨黄佩华作品《五月病》的新写实特征。(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2期)
卞永清[2](2019)在《论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构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说创作中,叙事时空体的特性是影响叙事构建的最核心因素。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最为活跃的新思潮小说类别之一,新写实小说开启了小说叙事由宏大叙述模式向日常化叙事转换的先河。通过对新写实小说叙事时空体特性的分析研究,辨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在小说的叙事理念和文本形态方面体现出的巨大差异性,由此可见新写实小说叙事构建的文本特征及其文学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许再佳[3](2019)在《从“普罗列塔利亚”到“新写实主义”之路——旅沪“左联”潮汕作家的思想耜痕与耧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沪早期至"左联"期间(1929—1936),潮汕作家群一直葆有文艺思想的趋同性。借助《我们月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洪灵菲的《普罗列塔利亚小说论》及杜国庠《一九二九年急待解决的几个文艺问题》等文章的解读,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现代潮汕作家群总体创作思想演进的痕迹——即从"普罗列塔利亚"革命文学(本文来源于《上海鲁迅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任静玮[4](2019)在《“巴掌”下的世俗人生——从苏童《驯子记》看新写实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品经济大潮下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可以划归于现实主义大范畴,但是无疑具有了自身独特之处:以真实的生活刻画与客观的情感叙述,表达着对普通人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苏童通过"巴掌"串联人物、表现马家世俗生活的作品《驯子记》中体现着明显的"新写实"特色。(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嵇佳欣[5](2019)在《安德鲁·怀斯新写实绘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德鲁·怀斯(Wyeth Andrew,1917-2009)是20世纪着名的写实画家之一,也是美国乡土写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绘画作品对当时的美国绘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油画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曾掀起一阵"怀斯风"。怀斯作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的领军人物,一生都致力于对美国乡土文化的挖掘。他的绘画在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丰富想象和记忆,在传统的写实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并融入了抽象意味。一、安德鲁·怀斯"新写实"绘画风格的形成家庭与成长环境对怀斯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他(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6期)
徐伟[6](2019)在《第五届“经典与传承”中国新写实绘画提名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2019年5月10日,由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宁波美术馆及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宁波月湖美术馆承办的"第五届‘经典与传承’——中国新写实绘画提名展"开幕,展览展出全国35位中青年写实绘画艺术家70余件油画作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郁伟年;中国共产党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魏祖民;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5期)
李巍[7](2019)在《论新写实主义小说“审丑”的美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敞开了中国文学审美的新领域,这种新领域也可以被称为暂时的审丑。这种审丑体现了对前代审美原则的超越,它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一是对典型的破坏,此乃西方文艺审美合法化的根基;二是对伟大的屏蔽,亦是文艺审美的重要原则;叁是对激烈情感的遏制,无论中西方都视其为文艺的本质特征之一。不过,新写实这些看似石破天惊的审丑原则早融入当下文艺创作的血脉之中,成为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经典审美原则。(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钱辉[8](2019)在《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写实小说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以描写现实生活中平常琐事为题材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新写实小说不断发展创新,并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文章以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为主题,就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新写实小说的认识和了解。(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07期)
刘晓[9](2019)在《新写实·新现实——论九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发展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新写实小说对现代性的发展与自身困境和新现实主义小说对现代性的突破与思考两大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新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追求从注重理念探索、宏大叙事到关注俗常、关注普通人、关注社会行进中的实际矛盾的变化。新现实主义文学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束缚,为中国小说现代性之路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小刚[10](2019)在《文学杂志的读者意识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以1980年代末期《钟山》杂志的办刊实践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80年代末期,报刊体制的转换、作家读者意识的转变、经济意识的觉醒等因素将文学杂志有力地推向市场,《钟山》在倡导"新写实小说"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雅俗共赏的栏目、调整杂志的定价、更新装帧设计等策略,将物美价廉文学杂志呈献给读者,从而使"新写实小说"在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种以读者为导向的生产策略在"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新写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小说创作中,叙事时空体的特性是影响叙事构建的最核心因素。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最为活跃的新思潮小说类别之一,新写实小说开启了小说叙事由宏大叙述模式向日常化叙事转换的先河。通过对新写实小说叙事时空体特性的分析研究,辨析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在小说的叙事理念和文本形态方面体现出的巨大差异性,由此可见新写实小说叙事构建的文本特征及其文学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写实论文参考文献
[1].林思颖.论黄佩华《五月病》的新写实特征[J].长江丛刊.2019
[2].卞永清.论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构建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许再佳.从“普罗列塔利亚”到“新写实主义”之路——旅沪“左联”潮汕作家的思想耜痕与耧迹[J].上海鲁迅研究.2019
[4].任静玮.“巴掌”下的世俗人生——从苏童《驯子记》看新写实小说[J].青年文学家.2019
[5].嵇佳欣.安德鲁·怀斯新写实绘画探究[J].艺术家.2019
[6].徐伟.第五届“经典与传承”中国新写实绘画提名展[J].美术大观.2019
[7].李巍.论新写实主义小说“审丑”的美学价值[J].惠州学院学报.2019
[8].钱辉.新写实小说的文学价值管窥[J].作家天地.2019
[9].刘晓.新写实·新现实——论九十年代新现实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发展与突破[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10].张小刚.文学杂志的读者意识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以1980年代末期《钟山》杂志的办刊实践为中心[J].宜宾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