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探析赵瑞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探析赵瑞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340

摘要:地基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影响。水利工程的地基较为复杂,水利工程施工经常可能会遇到不良地基,例如:地质强度差、压缩性高等都属于不良地基的范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中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水利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相关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现阶段水利工程事故频频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水利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有着宏观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供同行参考,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大幅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建设工作的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其关联模式和技术方式已经逐渐和社会脱轨,需要加以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水利工程发展至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判定也有了新的标准,本文作者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施工技术进行阐述说明。不难看出,水利工程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革,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足发展。

1水利工程地基工程的概况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常见的地基施工中,会遇到地基强度差、压缩性较高、透水性小等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将可能对地基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常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质环境会对地基的抗滑性能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之初,可能会出现坍塌和倒塌情况。第二,由于地基的整体土质整体性难以保证,在一些松软地质的区域难以进行施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专业人员如果不对特殊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第三,地基出现严重渗水以及漏水情况,如果超过正常的范围将会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地基作业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地基处理技术作为特殊的水利工程作业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新技术的融合,进而形成一种复合加固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3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3.1水利工程在较大地基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性,导致基本结构被破坏,使得其从原先的固体卜体状态转变成为稀释流动状态,降低土体的承载能力;

3.2水利工程周围的地基环境的渗透性相比于其他地基来说较弱,因此水利工程在周边环境中的排水能力相对于其他环境来说更差,此排水会花费较长的时间。

3.3水利工程周边的环境具有比其他环境更大的压缩性能,因此水利工程周边环境在遭受到较大压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变形。

4水利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措施

4.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应用

加强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由于其本身粘粘度高其逐渐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泥粉煤灰技术是将水泥、粉煤灰及碎石等材料相互搅拌的一种新型地基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抗压性能,有效起到加固的作用,作者接下来进行重点阐述:

4.1.1对地基上有一定的挤密作用。

对于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区,由于其颗粒较小且土质分散,加大地基土之间的空隙,因此土质的承载力也会相应降低。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加,逐渐出现流动现象。因此为了改善土质,需要加强土质的密度,因此需要掺入水泥、粉煤灰及碎石等材料提高土质的密度,此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4.1.2桩体的排水作用。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中含有过滤性较强的颗粒,该颗粒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够提高地基的排水速度进而有效降低桩基速度,增强土体强度。

4.1.3桩的预震效应。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成桩时,能够加速土体的振动速度,提高土体的密实度,且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具有较强的预震作用,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

4.1.4桩的置换作用。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水泥化合作用的产物,能够极大提高桩体的抗剪强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变形模量,在载荷作用的影响下,桩间土的压缩性要远远大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压缩性。地基的附加应力会随着地层的变化逐渐将压力转移到桩体上,降低桩间的附加应力,进而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4.2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是由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等构成。其中,先张法是通过张法预应力以及离心技术来进行施工。我国目前的管桩沉桩方式主要是由锤击法、静压、震动、预钻孔法等构成。静压法是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静力压装机是静压法施工中常用的机器,静力压装机主要是由顶压式和抱压式两种,此种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噪声较小,符合现阶段我国环保绿色施工的发展要求。在一般的情况下,通过静力压装机产生的最大桩力能够达到5000~6000KN,静力压装机能将直径约为50~600mm的预应力管桩达到持力层,满足施工需要。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主要是由锤击法和静压法构成,两种施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前者主要表现为施工作业速度快,施工质量高、科学化作业程度高,其工作模式是通过产生较大压力将管桩打入到土中。

在预应力管桩施工结束之后,对管桩进行检查,在工程上通常采用桩基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两种方式来检测管桩的承载力。目前,此种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我国的沿海一带,预应力管桩技术作为常用技术基础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管桩基础的质量,进而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性。

5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简介

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分量。换句话说,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由于软土地本身具有承载力差、含水量高、渗透性强特点,能够对土质结构中土壤变化以及空隙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常通过更换土质或更换材料来提高水利工程的抗压性。或者通过采用深层搅拌技术,固化材料等方式提高软土地基的硬度,进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除上述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排水固定法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排除地基中多余的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相关人员需加强对地基处理方式以及提高对周边施工环境的重视度,通过对实际情况分析,完善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坚持质量意识,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努力提高地基作业水平,加强各方面的完善工作,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兴平.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坝基础处理关键技术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6):109-110.

[2]周俊骏.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与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2014(16):118-118.

[3]付昆艳.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关键技术与技术管理路径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4):159-159.

[4]赵伟.论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298-298.

[5]程立云.浅谈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3):00140-00140.

标签:;  ;  ;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探析赵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