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零废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品,在线,误差,模型,质量,动态,基准。
零废品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亓四华,费业泰,孙键[1](2001)在《基于在线测量的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在线测量对零件加工尺寸分布及误判率的影响,建立误判率与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探计改变加工过程尺寸基准和利用多次加工来降低废品率的措施.建立过程尺寸基准和验收安全裕度的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01年02期)
亓四华[2](2001)在《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制造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现代制造质量控制、溯源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59375254),重点对其中的子课题——零废品控制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在介绍了常用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统计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提出了质量控制界限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基于产品质量多变异的抽样方案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对质量控制图工序加工状况进行了判别。 2.分析了机械加工系统的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分布的动态时变特性,建立了零件测量尺寸分布的数学模型;在分析了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动态时变特性及测量对零件尺寸分布影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零件加工尺寸分布的动态模型——棚状模型。 3.分析了传统的统计质量控制中3σ质量水平存在的不足,引入了现代质量控制中的6σ原则的概念,定义了意义更广的加工能力及加工能力指数的含义。另外,根据加工误差动态时变的特性,首次提出了动态加工能力指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数理统计和质量控制的原理,分别研究了几种加工尺寸动态误差分布与制造质量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废品开始出现的临界值判据。 4.以尺寸精度为例,分别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等现代数学手段建立了加工精度动态损失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进行了各种模型精度的比较。 5.基于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分布的动态时受特性,给出了实现零废品加工对加工能力和测量能力的要求。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公差规定,建立了单元制造质量控制理论的模型。 6.分析了加工过程尺寸基准与零件加工合格率的关系,在考虑加工成本及效率的情况下,给出了过程尺寸基准的优化模型。 7.利用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分析了零件多工位加工时的质量控制原理。首次提出了多工位加工精度等效损失的概念,建立了多工位生产系统加工精度的等效损 11 合吧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夫模型,同时提出了保证实现多工位加工精度等效损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以大批量生产的油泵油咀柱塞精密偶件和轴承件为对象,对上述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际应用与验证。(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1-02-01)
亓四华,费业泰,孙键[3](2000)在《在线测量质量零废品预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制造过程中误差分布的动态特性,依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公差规定,建立了动态误差分布与制造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废品开始出现的临界值判据,给出基于在线测量的制造质量零废品预测控制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00年09期)
费业泰,孙健[4](2000)在《单元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理论基本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加工和测量误差瞬时分布的正态性与动态性 ,分析了加工和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分布的动态特性。同时根据加工误差的动态特性和在线传感器精度的损失特性 ,以及产品质量要求和公差规定 ,给出单元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的理论基本模型。论述了零废品控制的基本方案 ,并给出在赋予一定超前控制量情况下实现虚拟负废品控制理论的基本模型(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0年04期)
零废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产品制造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现代制造质量控制、溯源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59375254),重点对其中的子课题——零废品控制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在介绍了常用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对统计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提出了质量控制界限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基于产品质量多变异的抽样方案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对质量控制图工序加工状况进行了判别。 2.分析了机械加工系统的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分布的动态时变特性,建立了零件测量尺寸分布的数学模型;在分析了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动态时变特性及测量对零件尺寸分布影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零件加工尺寸分布的动态模型——棚状模型。 3.分析了传统的统计质量控制中3σ质量水平存在的不足,引入了现代质量控制中的6σ原则的概念,定义了意义更广的加工能力及加工能力指数的含义。另外,根据加工误差动态时变的特性,首次提出了动态加工能力指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数理统计和质量控制的原理,分别研究了几种加工尺寸动态误差分布与制造质量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废品开始出现的临界值判据。 4.以尺寸精度为例,分别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等现代数学手段建立了加工精度动态损失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进行了各种模型精度的比较。 5.基于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分布的动态时受特性,给出了实现零废品加工对加工能力和测量能力的要求。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公差规定,建立了单元制造质量控制理论的模型。 6.分析了加工过程尺寸基准与零件加工合格率的关系,在考虑加工成本及效率的情况下,给出了过程尺寸基准的优化模型。 7.利用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分析了零件多工位加工时的质量控制原理。首次提出了多工位加工精度等效损失的概念,建立了多工位生产系统加工精度的等效损 11 合吧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夫模型,同时提出了保证实现多工位加工精度等效损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以大批量生产的油泵油咀柱塞精密偶件和轴承件为对象,对上述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际应用与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零废品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亓四华,费业泰,孙键.基于在线测量的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模型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
[2].亓四华.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
[3].亓四华,费业泰,孙键.在线测量质量零废品预测控制研究[J].机械制造.2000
[4].费业泰,孙健.单元制造质量零废品控制理论基本模型[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