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示踪技术论文_韩菲尔,赵中华,李大鹏,张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位素,技术,氮素,农业部,植物群落,太湖,水文学。

同位素示踪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韩菲尔,赵中华,李大鹏,张路[1](2019)在《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浮游藻类氮素吸收速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藻类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同化是湖泊氮生物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探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15)N稳定同位素添加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卡德藻(Tetraselmis sp.)、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以及盐水隐藻(Rhodomonas salina)为研究对象,从浮游藻类氮素吸收时间、营养盐基质以及藻种差异叁个方面研究五种藻类对铵氮(NH_4~+-N)、硝氮(NO_3~--N)、尿素氮(Urea-N)叁种形态氮的吸收特征。研究发现:(1)浮游藻类对叁种形态氮的吸收均在1h时吸收速率最高,其氮素吸收过程为快速吸收。(2)浮游藻类优先吸收还原态氮,其中NH_4~+-N吸收速率最高,当培养周期为1d和4d时浮游藻类对NH_4~+-N吸收速率的均值分别为4.05和4.15μmol/(L·h);浮游藻类对Urea-N吸收相对偏好系数为25.18—713.42,表现出对小分子溶解态有机氮的特定偏好性。(3)不同藻种对氮素吸收具有不同特征,其中,剧毒卡尔藻对叁种形态氮的吸收速率均为最高,而铜绿微囊藻的吸收速率均为最低;不同藻种不同培养时间氮素吸收速率差异与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等特性有关。不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素表现出吸收特异性,对水体氮负荷和浮游藻类水华优势种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4期)

叶庆富,王伟[2](2019)在《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药研究中应用的开拓者陈子元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子元先生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农学家,祖籍浙江鄞县,1924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41年9月考入大夏大学(1951年组建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44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4年担任"四维化学农场"化学技师;1946~1952年任大夏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1952年9月,调任苏州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副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随校转入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前身,现浙江大学),(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周浩泽,于彭城,徐寒梅,沈子龙[3](2019)在《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位素示踪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检测方便等特点,是医药研发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手段。同位素示踪技术有望在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药物评价中发挥桥梁作用。对近年来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于疾病机制探索及药学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曹超群,张国斌,胡琳莉,强浩然,马国礼[4](2019)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辣椒器官氮素分配特性和基质氮素运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日光温室蔬菜基质栽培氮肥在栽培基质中运移和累积规律及其在辣椒植株各器官中吸收和分配特性。以辣椒(品种:陇椒10号)为试验材料,利用K~(15)NO_3同位素示踪法,将K~(15)NO_3分别标记于栽培基质剖面向下5~10 cm和15~20 cm深处,并设2个灌水下限60%(W60)和80%(W80),研究了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的生物量、辣椒各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及栽培基质中氮素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60%灌水下限条件下较80%灌水下限显着增加了辣椒植株总生物量和氮的吸收量。在空间分布上,~(15)N标记施肥深度越深,则辣椒植株对~(15)N利用率下降;同时,~(15)N在基质层(0~20 cm)中的累积量也明显下降,损失量显着增加。其中60%灌水下限条件下基质中~(15)N的损失量少于80%灌水条件,且~(15)N在5~10 cm处的损失量较少,此时,减小了基质层15~20 cm处~(15)N的向下迁移量,并增加了60%灌水下限条件下辣椒植株各器官对全氮的吸收利用率。因此,W60F5处理可以提高辣椒植株的总生物量和氮肥的吸收量,减弱基质深层氮素向下运移量,有利于辣椒植株更好地吸收与利用,且辣椒植株各器官生物积累量与氮肥吸收量依次为叶>果>茎。(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韩振华,张燕飞,梁文涛,焦瑞,纪纲[5](2019)在《同位素示踪技术于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日趋成熟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方向及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对生态水文过程主要包含的生态水文物理过程、生态水文化学过程及生态水文效应如何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做了一定的论述,为明确阐释草地生态水文过程提供了研究方向,并为草原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6期)

杨柳,刘正文[6](2019)在《基于~(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其生长繁殖密切相关,太湖梅梁湾湖区蓝藻水华频频暴发,对该水域浮游植物氮吸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冬、春、夏、秋4个季节于梅梁湾采样,对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对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尿素态氮(Urea-N)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除了秋季对NH_4~+-N的吸收不符合米氏方程外,其余均符合.冬季和春季3种形态氮最大吸收速率(V_(max))的大小依次为:NH_4~+-N> NO_3~--N>Urea-N,而夏季为:NH_4~+-N>Urea-N>NO_3~--N. 3种形态氮Vmax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V_(max)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形态氮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及水体中NH_4~+-N浓度不同有关.浮游植物对NH_4~+-N吸收的KS值在冬、春季高于夏季,对Urea-N吸收的K_s值则在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而对NO_3~--N吸收的K_s值则在夏季显着高于其他3个季节.冬季和春季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最容易受到NO_3~--N限制,而最不容易受到Urea-N的限制;而夏季,则最容易受到NO_3~--N限制,而最不容易受到NH_4~+-N的限制,且浮游植物群落对NH_4~+-N的亲和力最高.与NO_3~--N相比,秋季浮游植物更容易受到Urea-N的限制.不同季节,容易对浮游植物产生限制作用的氮的形态不同.(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萍,李柯,李昊宇,李阳,梁伊[7](2019)在《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小白菜中Pb的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乌鲁木齐市小白菜中Pb的污染来源,采用Pb同位素示踪法,结合盆栽试验种植小白菜,测定了成熟期小白菜不同部位Pb同位素单体计数值及其比值,分析了灌溉水、土壤、降尘对小白菜Pb的贡献率及小白菜Pb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降尘、灌溉水和土壤对小白菜地上部Pb的贡献率分别为51.50%、31.8%、16.7%,大气降尘对小白菜可食用部Pb含量的影响最大;对小白菜根系Pb累积的贡献率分别为2.20%、77.5%、20.30%,灌溉水对小白菜根系Pb含量累积的影响最大.尾气烟灰、燃煤、建筑降尘是导致乌鲁木齐市叶类蔬菜可食用部Pb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胜[8](2018)在《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探究光合作用原理的经典实验为例,对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阐释,并介绍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区别。(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8年08期)

令狐婷,刘少博,高耀,史碧云,张翔[9](2018)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快速发展,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技术通过示踪原子追踪标记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活动规律,依据中间代谢产物的同位素峰分布来判断其具体的代谢途径,通过计算通量对整个代谢通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探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及药物代谢的途径和过程。近年来,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现主要针对其在糖、脂、氨基酸及激素等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11期)

刘超[10](2018)在《攀枝花矿区环境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铜同位素示踪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的浓度和赋存形态。攀枝花是中国大型矿业城市,几十年的矿产开发和工业发展导致该市土壤、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因此,研究攀枝花市土壤、大气尘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示踪其污染源,可以更好的掌握现阶段研究区环境状况,对改善当地土壤及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采集攀枝花地区土壤、大气尘样品共计74个,结合环境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等学科的方法与理论,从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赋存形态、形貌、组分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同位素测试技术,结合Cu同位素特征对研究区重金属来源进行示踪,得到了初步的结论与认识:I.攀钢地区大气尘中As、Cr、Cd、Cu、V、Ni、Zn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As超过了一倍多,而最高的Cd超过10余倍,Cd、Cr、V、Zn甚至超过了国家土壤叁级标准,而Cu也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该区域污染比较严重;II.攀枝花地区几个主要工业生产区及河门口居民区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宝鼎煤矿区除了As元素以外,其它几种元素均不同程度超出四川省土壤背景值;钒厂厂区除了As、Cd以外,其它元素都超过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其主要污染元素为Cu、V;兰尖矿区除了As、Cr元素外,其他元素均超出了四川省背景值,而Ni元素甚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攀钢厂区所调查的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超过了四川省背景值,Ni、V两种元素含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整体都有不同程度污染;而河门口居民区的几种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中Cu、Ni含量接近四川省背景值,而Zn含量则超过国家二级标准、As、Cd含量已经超过国家叁级标准,此区域整体污染程度仅次于攀钢厂区;III.土壤样品中重金属赋存形态以残渣态为主,相对稳定。而大气尘样品中值得关注的是Zn元素,其占比达到39%,应引起关注;IV.大气尘样品颗粒物以块状结构、片状结构、球状结构为主,成分主要是有机质和金属氧化物;土壤中则大多为不规则状,主要是一些硅酸盐矿物;V.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地土壤、大气尘主要污染来源于粉煤灰和除尘灰,而且土壤在纵向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污染;VI.通过本次样品同位素消解过程对比发现高温灰化法不适合样品铜同位素分析的消解过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针对土壤、大气尘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可较详细了解当地重金属污染水平、对环境以及当地居民潜在威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同位素示踪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陈子元先生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农学家,祖籍浙江鄞县,1924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41年9月考入大夏大学(1951年组建为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44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4年担任"四维化学农场"化学技师;1946~1952年任大夏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1952年9月,调任苏州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化学教研组组长、副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随校转入浙江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前身,现浙江大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位素示踪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韩菲尔,赵中华,李大鹏,张路.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浮游藻类氮素吸收速率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9

[2].叶庆富,王伟.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药研究中应用的开拓者陈子元先生[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周浩泽,于彭城,徐寒梅,沈子龙.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J].药学进展.2019

[4].曹超群,张国斌,胡琳莉,强浩然,马国礼.~(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辣椒器官氮素分配特性和基质氮素运移规律[J].华北农学报.2019

[5].韩振华,张燕飞,梁文涛,焦瑞,纪纲.同位素示踪技术于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

[6].杨柳,刘正文.基于~(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动力学研究[J].湖泊科学.2019

[7].李萍,李柯,李昊宇,李阳,梁伊.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小白菜中Pb的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19

[8].张胜.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阐释[J].生物学教学.2018

[9].令狐婷,刘少博,高耀,史碧云,张翔.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中的应用进展[J].中草药.2018

[10].刘超.攀枝花矿区环境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铜同位素示踪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黄东迈陈子元潮滩生态系统食物网物质迁移转化示意...4-9WT,RNAi-7和RNAi-...、2、3)。植物这种缺铁黄化病害的后果不...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

标签:;  ;  ;  ;  ;  ;  ;  

同位素示踪技术论文_韩菲尔,赵中华,李大鹏,张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