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

苍耳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

一、苍耳子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商海涛,庞欣欣,张晴晴,石秀杰,张雅歌,韩佳瑞,郑威[1](2021)在《中草药致肾损伤及其相关成分毒性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草药涉及的天然化合物具有相对复杂的活性成分,对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与排泄中心,是毒性药物的首要靶器官,所以中药的肾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部分中药在治疗大多数疾病中会通过不同机制诱发肾脏损伤。该文综述了中药诱导的肾损伤中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线粒体损伤、纤维化、Na+-K+-ATP酶以及转运蛋白等多种途径相关进展,为防治中药肾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芙蓉[2](2021)在《儿童苍耳子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1例报告》文中认为报道1例儿童因急性苍耳子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例资料及救治经过,探讨苍耳子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苍耳子中毒的救治成功率。

吴敬芳,辛美云,韩蕾[3](2020)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苍耳子中毒所致急性肝衰竭》文中认为1例7岁男孩连续咳嗽7 d,家长给患儿喂食自行采摘并煎制的新鲜成熟苍耳子(用量不详)1次。喂食后第3天,患儿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伴呕吐、厌食、乏力、嗜睡和低热,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 34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 501 U/L,血清总胆红素(TBil)26.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0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2.8 g/L;血氨120 μmol/L。喂食后第6天,患儿乏力加重,易激惹,反应略迟钝,巩膜浅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 4 565 U/L,AST 4 335 U/L,TBil 32.9 μmol/L,DBil 23.4 μmol/L,ALB 30.2 g/L,血氨124 μmol/L。考虑为苍耳子中毒并致急性肝衰竭。给予血液净化(2次血浆置换、4 d血液透析滤过)和对症治疗后复查:ALT 1 043 U/L,AST 203 U/L,TBil 22.0 μmol/L,DBil 12.3 μmol/L,ALB 39.1 g/L;血氨36.3 μmol/L。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继续对症治疗。2周后ALT 24 U/L,AST 35 U/L,TBil 13.8 μmol/L,DBil 4.6 μmol/L,ALB 47.3 g/L。

聂安政,高梅梅,贾文瑞,朱春胜,张晓川,周政,张冰[4](2019)在《苍耳子安全问题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文中指出苍耳子为历代中医治疗鼻渊头痛之要药,至今已有1 800多年药用历史,药材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苍耳子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降血糖、抗过敏、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皮肤病等与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毒理学研究发现苍耳子具有肝脏毒性、肾脏毒性、胃肠道毒性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伤。因苍耳子毒效并存,临床常因不合理应用导致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归纳苍耳子不良反应特点,从炮制、剂量、疗程与误食的角度剖析苍耳子产生毒性反应的根本原因,并以活性成分与毒性成分为切入点探讨苍耳子发挥药效及产生毒性的化学实质,从严格炮制、合理配伍、药有禁忌、严控量程、用药告知等方面对如何促进苍耳子临床合理应用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苍耳子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栾弘,王传孝,徐岩,邵乐平,董晖,孙建平[5](2019)在《苍耳子中毒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一例》文中研究表明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因"服用苍耳子20 d,恶心呕吐4 d"于2017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20 d前因采用偏方治疗鼻窦炎,冲水服用磨成粉末的苍耳子,每日1次,服用20 d,共约250 g。4 d前出现恶心呕吐,随后出现精神差,神志淡漠,伴尿量减少,每天约200~400 mL。既往鼻窦炎病史,无肝肾疾病病史。查体:T 36℃,P 65次/min,R 14次/min,BP 126/85 mmHg,神志淡漠,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

倪媛媛[6](2018)在《两面针质量控制及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两面针和苍耳子初步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建立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鉴别、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结合3个活性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旨在为两面针质量控制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两面针质量标准提供依据;2.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两面针水提取物的发育毒性,提供两面针水提取物的发育毒性数据;3.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苍耳子水提取物的发育毒性和肝毒性,为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旨在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快速评价中药肝毒性的适用性。方法:1.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25:1:0.2)为展开剂,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两面针及其伪品;2.采用UPLC法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两面针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考察。3.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芝麻素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4.以正常发育受精后6小时(hours post-fertilization,6 hpf)斑马鱼为模型,评价两面针水提取物的发育毒性,在不同时间点观察两面针暴露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情况,并对相应指标进行测定;5.以正常发育受精后6小时(hours post-fertilization,6 hpf)斑马鱼为模型,评价苍耳子水提取物的发育毒性;以正常发育受精后4天(days post-fertilization,4 dpf)斑马鱼为模型,利用表型筛选、生理生化指标评价、油红O染色、吖啶橙染色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评价苍耳子水提取物对斑马鱼的肝毒性。结果:1.薄层色谱鉴别实验中,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浓氨(25:1:0.2)能较好地将毛两面针素、氯化两面针碱和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实现分离,表明实验所用的薄层色谱法可对两面针的真伪进行有效鉴定。2.首次建立了两面针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得到25个共有色谱峰,其中指认出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芝麻素3个色谱峰,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12批两面针药材的相似度为0.807~0.95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批两面针药材可分为两类,其中 S1、S2、S4、S7 和 S9 为一类,S3、S5、S6、S8、S10、S11 和 S12为一类。此外,伪品的色谱图与两面针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能较好地区分两面针药材与其伪品。3.建立了 UPLC同时测定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芝麻素含量的方法,并通过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芝麻素的含量分别为 1.2946~2.4975mg·g-1、0.8972~4.4132mg·g-1、0.2694~2.0540mg·g-1 该方法可作为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和芝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4.两面针发育毒性实验中,低浓度(≤50 μg·L-1)两面针水提取物暴露处理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正常,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高浓度(≥100μg·mL-1)暴露处理时,引起斑马鱼胚胎发育畸形,包括头尾部发育迟缓、自主运动缺失、心率降低,黑色素减少、心包肿大、卵黄囊肿大等,甚至出现心跳停止或死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两面针水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心率和孵化率不断降低,体长不断变短,畸形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5.苍耳子发育毒性实验中,40μg·mL-1苍耳子水提取物暴露处理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正常,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280 μg·mL-1苍耳子水提取物暴露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完全被抑制;苍耳子水提取物浓度为160 μg·L-1时会显着降低48 hpf斑马鱼胚胎的心跳次数(P<0.05),并在72 hpf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吸收延迟等畸形发育。苍耳子肝毒性实验中,800 μg·mL-1苍耳子水提取物暴露处理24 h后斑马鱼肝脏面积显着增加(P<0.05),透明度降低,卵黄囊吸收延迟,部分鱼体肝脏轮廓不清晰;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脏细胞出现空泡、细胞排列松散等现象;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肝脏区域出现明显的脂质累积;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在肝脏区域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此外,苍耳子水提取物暴露处理后显着降低斑马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P<0.05)。而 600 μg·mL-1苍耳子水提取物暴露处理斑马鱼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苍耳子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进而造成细胞凋亡来诱导斑马鱼肝毒性。结论:本课题建立了基于薄层色谱鉴别、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的两面针质量控制方法,为两面针质量控制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两面针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两面针和苍耳子水提取物对斑马鱼胚胎均有发育毒性,为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苍耳子在亚致死浓度剂量下能够引起斑马鱼的肝毒性,结果与文献中报道的以大鼠、小鼠为模型的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斑马鱼用于快速评价中药肝毒性的适用性。

陈亮[7](2018)在《基于传统中药理论预测中药肾毒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传统中药理论——药性(四性、五味、归经)和功效预测中药肾毒性,建立其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具有肾毒性证据的中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CHMs),以《中华本草·精选本》(Chinese Materia Medica·Featured)中去除上述肾毒性中药的普通中药作为非肾毒性中药纳入数据。第一部分数据来源,以《中华本草》为标准确定的每味中药(包括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性、五味和归经)归属,同时排除无四性或五味或归经记录的中药。第二部分数据来自以《中华本草》为标准确定的每味中药的功效分类,并排除其中无功效记载的中药。收集整理上述两部分数据集,分别进行肾毒性和非肾毒性中药与其药性(四性、五味、归经)和功效因素的相关性检验,筛选出相关性变量因素用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神经网络模型(Neural Networks Model,NNM)和贝叶斯网络模型(Bayesian Networks Model,BNM),预测影响中药肾毒性的重要因素;同时,绘制三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和比较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第一部分:肾毒性和非肾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具有相关性(P<0.05)。LRM预测结果按重要性排名为甘味、辛味、平性、热性、苦味,且认为辛味、苦味和热性是肾毒性的危险因素(OR>1),甘味和平性则是肾毒性的保护因素(OR<1)。NNM结果显示热性、辛味、温性和苦味是影响中药肾毒性的重要因素,且NNM将热性排在重要性第一位;BNM则另认为甘味和平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三种模型ROC曲线的AUC结果分别为0.703(LRM),0.739(NNM),0.661(BNM)。第二部分:肾毒性和非肾毒性中药与功效分类具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338。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显着性的变量因素用以构建模型,结果显示LRM、NNM和BNM三种模型均将杀虫、凉血止血和养心安神功效认为是影响中药肾毒性的重要因素,且其中杀虫可能是其危险因素(OR>1),而凉血止血和养心安神可能是其保护因素(OR<1)。三种模型的AUC结果表明NNM(0.788)的预测能力优于LRM(0.724)和BNM(0.742)。结论:1.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数理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分别预测了药性(四性、五味)和功效中影响中药肾毒性的重要因素。2.建立中药肾毒性的预测模型,其中NNM预测能力较LRM和BNM更优,具有更好的预测性,但LRM对预测影响因素的解释能力较优。3.现代数理统计及建模方法对于中药肾毒性的预测研究以及中药的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鹏[8](2016)在《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含量测定新方法及转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建立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苍耳子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解决现行分析方法杂质干扰大,部分样品没有达到基线分离的缺陷。(2)建立含苍耳子中成药的供试品溶液的高效富集纯化方法,应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中成药中主要毒性成分苍术苷的含量。(3)建立液质联用方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中成药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为含苍耳子类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质量控制方法。(4)探究苍耳子煎煮过程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含苍耳子类中成药生产及其过程控制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0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5%磷酸二氢钠溶液(含0.12%四丁基氢氧化铵,磷酸调pH至3.5)(39:61);检测波长为203 nm。(2)中成药样品用水超声处理,水提液分别上D101型大孔树脂柱和WAX固相萃取小柱除杂并富集纯化苍术苷,制备供试品溶液。(3)应用Agilent 1290型超高液相色谱仪串联Agilent 6460型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多反应离子检测(MRM)负离子,羧基苍术苷、苍术苷、氯霉素内标的定量分析离子分别为m/z 769.1→688.8、725.0→644.9、320.8→151.7。(4)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考察煎煮时间对苍耳子水煎液中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1)所建立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法,羧基苍术苷、苍术苷进样量分别在0.153.7μg(r=0.9999)和0.102.5μg(r=1.000)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RSD 1.7%)、101.6%(RSD 1.2%)。(2)所建立的中成药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除去了大部分杂质干扰,且富集了苍术苷的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5.7%(RSD 1.2%),采用上述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得5种中成药中苍术苷含量分别为226.3、464.6、386.1、66.0、1044.7μg·g-1。(3)所建立的UPLC-MS/MS法,羧基苍术苷、苍术苷进样量分别在9.73973 ng·mL-1、50.5404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RSD 4.3%)、102.4%(RSD 3.8%),测定了8种中成药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4)生苍耳子水煎煮2h内,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含量均迅速升高,此阶段以溶出为主,2h后苍术苷含量继续升高,而羧基苍术苷则持续降低,此阶段以羧基苍术苷转化为苍术苷为主;炒苍耳子不含羧基苍术苷,水煎液中苍术苷含量持续升高,2h内迅速增加,2h后缓慢上升并趋于平稳,提示苍术苷较稳定。结论:(1)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显着地改善了羧基苍术和苍术苷的分离效果,可同时测定二者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2)D101型大孔树脂和WAX固相萃取小柱联用可高效除杂并富集苍术苷,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前处理制备供试品溶液。(3)中成药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含量差异很大,可采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二者的含量,为含苍耳子类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质控方法。(4)生苍耳子应先煎或久煎,使羧基苍术转化为苍术苷,降低毒性。

李永春[9](2015)在《儿童苍耳子中毒致肝衰竭1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苍耳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调节免疫、降血糖、调节血压等。但如果炮制不当或用量过大可导致中毒,甚至可危及生命。我院消化内科接收1例因食用苍耳子中毒的患儿.通过采用血液置换、保肝等治疗手段进行救治,两周后患儿临床指标逐步好转,患儿痊愈。

曲莉颖,权锦花,孙彤,张丽娟,陈晴燕[10](2015)在《105例苍耳子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994年1月—2014年3月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筛选苍耳子致不良反应105例,并查找原文,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中,其临床表现多样,以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苍耳子所致不良反应。

二、苍耳子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苍耳子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草药致肾损伤及其相关成分毒性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
2 中药肾毒性所涉及的机制
    2.1 氧化应激反应
        2.1.1 马兜铃酸
        2.1.2 雷公藤甲素
        2.1.3 益母草碱
        2.1.4 大黄蒽醌
    2.2 细胞凋亡
        2.2.1 马兜铃酸
        2.2.2 马钱子碱
        2.2.3 蓖麻毒素
        2.2.4 银杏叶类黄酮
    2.3 炎症反应
        2.3.1 硫化汞
        2.3.2 栀子苷
    2.4 线粒体功能损伤
    2.5 肾脏Na+-K+-ATP酶
    2.6 促纤维化
    2.7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
        2.7.1 雷公藤甲素
        2.7.2 二硫化二砷
3 结束语

(2)儿童苍耳子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 论

(4)苍耳子安全问题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苍耳子的安全问题
    1.1 苍耳子中毒反应特点
    1.2 苍耳子中毒的原因
        1.2.1 超剂量使用
        1.2.2 炮制不当
        1.2.3 超疗程使用
        1.2.4 误食
2 苍耳子发挥药效/产生毒性的化学实质
    2.1 苍耳子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学实质
        2.1.1 抗炎镇痛
        2.1.2 抗肿瘤
        2.1.3 抗菌
        2.1.4 降血糖
        2.1.5 抗过敏
        2.1.6 调节免疫
    2.2 苍耳子产生毒性的化学实质
        2.2.1 急性毒性
        2.2.2 肝脏毒性
        2.2.3 肾毒性
        2.2.4 其他毒性
3 苍耳子合理应用思考
    3.1 严格炮制
    3.2 合理配伍
    3.3 药有禁忌
    3.4 严控量程
    3.5 用药告知
4 展望

(5)苍耳子中毒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 论

(6)两面针质量控制及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两面针和苍耳子初步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1 中药两面针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斑马鱼在评价药物肝毒性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两面针的质量控制研究
    第一章 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1. 仪器与试药
        2. 药材形状观察
        3. 薄层色谱鉴别
        4. 初步鉴别结果
        5. 小结
    第二章 两面针药材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2. 色谱条件的选择
        3. 样品溶液的制备
        4. 两面针U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5. 指纹图谱的建立
        6. 各产地两面针药材的聚类分析
        7. 各产地两面针药材的主成分分析
        8.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两面针中3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2. 色谱条件的选择
        3. 供试品制备方法的考察
        4. 样品溶液的制备
        5. 方法学考察
        6. 样品测定与结果
        7.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两面针和苍耳子初步毒性
    第四章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两面针的发育毒性
        1. 实验材料
        2. 两面针样品制备及分组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苍耳子的毒性
        1. 实验材料
        2. 苍耳子和炒苍耳子样品制备及分组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与小结
结语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传统中药理论预测中药肾毒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四性、五味和归经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的研究
    1.数据来源
        1.1 学术期刊
        1.2 学术着作
    2.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数据筛选
        2.3 数据记录
        2.4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自变量的筛选
        3.2 预测模型的建立
        3.3 预测模型的评估
    4.讨论
        4.1 影响因素的选定
        4.2 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4.4 神经网络模型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4.5 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4.6 三种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估
    5.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功效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的研究
    1.数据来源
    2.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数据筛选
        2.3 数据记录
        2.4 统计分析
        2.5 数据分析流程
    3.结果
        3.1 自变量的筛选
        3.2 预测模型的建立
        3.3 预测模型的评估
    4.讨论
        4.1 影响因素的选定
        4.2 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4.4 神经网络模型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4.5 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中药肾毒性预测研究的意义
        4.6 三种模型预测能力的评估
    5.结论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肾毒性的机制及其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1.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在学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8)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含量测定新方法及转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苍耳子中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含量测定新方法研究
    1.1 仪器与试药
        1.1.1 仪器
        1.1.2 样品及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1.2.1 色谱条件
        1.2.2 对照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3 线性关系考察
        1.2.4 检测限与定量限
        1.2.5 精密度实验
        1.2.6 稳定性实验
        1.2.7 重复性试验
        1.2.8 回收率实验
        1.2.9 含量测定
    1.3 讨论
        1.3.1 流动相pH
        1.3.2 离子对试剂浓度
        1.3.3 耐用性考察
        1.3.4 不同方法的比较
第二章 HPLC法测定中成药中苍术苷的含量
    2.1 仪器、材料及试药
        2.1.1 仪器及材料
        2.1.2 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线性关系考察
        2.2.4 精密度实验
        2.2.5 稳定性实验
        2.2.6 重复性实验
        2.2.7 回收率实验
        2.2.8 含量测定
    2.3 讨论
        2.3.1 大孔树脂及洗脱条件
        2.3.2 固相萃取小柱
        2.3.3 色谱分析方法
第三章 UPLC-MS/MS同时测定中成药中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含量
    3.1 仪器与试药
        3.1.1 仪器
        3.1.2 试药与试剂
    3.2 方法与结果
        3.2.1 色谱及质谱条件
        3.2.2 溶液的制备
        3.2.3 线性关系考察
        3.2.4 精密度实验
        3.2.5 稳定性实验
        3.2.6 重复性实验
        3.2.7 回收率实验
        3.2.8 含量测定
    3.3 讨论
        3.3.1 液质联用方法建立的目的及依据
        3.3.2 结果讨论
第四章 苍耳子煎煮过程中毒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1.1 仪器
        4.1.2 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2.1 色谱条件
        4.2.2 溶液的制备
        4.2.3 线性关系的考察
        4.2.4 检测限与定量限
        4.2.5 精密度实验
        4.2.6 稳定性实验
        4.2.7 重复性试验
        4.2.8 回收率实验
    4.3 含量测定结果
        4.3.1 水煎供试品中毒性成分与回流时间的关系
        4.3.2 超声供试品中毒性成分与回流时间的关系
    4.4 讨论
        4.4.1 煎煮对毒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4.4.2 色谱条件的优化
        4.4.3 文献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苍耳子化学成分及水溶性苷类毒性成分含量测定概况(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儿童苍耳子中毒致肝衰竭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资料
    1.1临床资料
    1.2体格检查
    1.3辅助检查
    1.4治疗计划
2结果
3讨论

(10)105例苍耳子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方法
3 结果
    3.1 发生ADR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3.2发生ADR的时间分布
    3.3用药情况
    3.4 ADR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3.5 ADR治疗及转归
    3.6 ADR地域分布
4 讨论

四、苍耳子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草药致肾损伤及其相关成分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 商海涛,庞欣欣,张晴晴,石秀杰,张雅歌,韩佳瑞,郑威. 医药导报, 2021(09)
  • [2]儿童苍耳子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1例报告[J]. 张芙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1(03)
  • [3]血液净化疗法治疗苍耳子中毒所致急性肝衰竭[J]. 吴敬芳,辛美云,韩蕾.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08)
  • [4]苍耳子安全问题探讨与合理用药思考[J]. 聂安政,高梅梅,贾文瑞,朱春胜,张晓川,周政,张冰. 中国中药杂志, 2019(24)
  • [5]苍耳子中毒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一例[J]. 栾弘,王传孝,徐岩,邵乐平,董晖,孙建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04)
  • [6]两面针质量控制及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两面针和苍耳子初步毒性研究[D]. 倪媛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基于传统中药理论预测中药肾毒性的研究[D]. 陈亮. 暨南大学, 2018(01)
  • [8]羧基苍术苷、苍术苷含量测定新方法及转化规律研究[D]. 刘鹏. 西南医科大学, 2016(05)
  • [9]儿童苍耳子中毒致肝衰竭1例分析[J]. 李永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29)
  • [10]105例苍耳子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曲莉颖,权锦花,孙彤,张丽娟,陈晴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苍耳中毒及毒性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