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制造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机,可制造性,优化,系统工程
可制造性论文文献综述
葛磊,温勤[1](2019)在《基于系统工程的可制造性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飞机小翼可制造性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的利益攸关方捕获—功能分析—需求分析—设计综合的过程模型,对小翼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强度、安全、维修、工艺等各专业对优化设计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优化设计提高了飞机产品质量和可制造性能力,也验证了系统工程方法在提高项目运作效率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赵莉,陈政伯,董琼[2](2019)在《浅谈工艺标准化与产品可制造性的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艺标准化工作在航天产品可制造性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将工艺标准化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可在产品设计阶段有效提升其可制造性评估的准确性,并提升产品本身的设计品质;在工艺设计阶段可提升模型可制造性的检查效率,有利于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的快速响应。(本文来源于《航天标准化》期刊2019年03期)
刘明,董绍华,钟志水[3](2019)在《基于供应链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供应链中产品可制造性的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产品可制造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便于企业找到资源差距、优化资源配置。先对涉及到的定量指标进行无量纲化的处理,运用模糊数对专家语意进行定性指标描述,运用解模糊化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值,采用了模糊积分的评价方法。再通过某型号发动机的可制造性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白靖,陈家俭[4](2019)在《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与其同步进行的涂装可装配性,可制造性分析,以及其对于保证产品可制造性,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戴忠,金亮,姜晓平,孙志权[5](2019)在《基于叁维几何模型的可制造性评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可制造性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叁维几何模型的可制造性评价技术。采用基于属性邻接图的特征识别技术对叁维模型进行特征识别,识别出的特征与预定义的加工特征比对,并重构成加工特征模型。采用基于规划的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对重构的加工特征模型进行工艺性评价。由于可制造性评价采用的数据源具有唯一性,使上述技术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兼容性。可制造性评价技术经过了应用验证,可有效提高工艺检查和产品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4期)
王亮[6](2019)在《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行基于并行工程的可制造性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重复性工作多、检查过程繁琐、检查结果管理混乱等问题,研究了面向汽车钣金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旨在开发出能够辅助可制造性分析人员完成汽车钣金件可制造性分析的系统功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1)学习并掌握CATIA二次开发技术,能够使用该技术结合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完成项目开发工作。2)研究基于软件的空间区域分析、干涉分析、动态间隙及动态干涉分析方法,为数据模型的可制造性分析做准备。3)研究基于模型的边界拓扑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出数模中零件的边界信息,通过边界信息自动识别球形焊点以及方型焊接螺母等特征,完成焊接螺母及焊枪空间自动进行空间间隙分析的算法编写任务,并标记不合格的区域。4)获取模型零件调整前的位姿矩阵,并对需要运动的零件进行结构调整,使模型结构调整前后零件的位置信息保持一致,完成模型数据的预处理使其能够进行仿真分析。5)研究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样机技术,并建立合适的汽车开闭件运动模型,在虚拟环境下,模拟汽车开闭件真实的运动,验证汽车前后盖、车门开关过程的间隙分布及干涉情况;模拟车门铰链的拆装过程,验证铰链设计的合理性;模拟侧围及其他部位钣金件按照上件工艺顺序进行上件模拟装配,检查上件零件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零件的干涉情况。6)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文中给出了大量的系统测试案例,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宋健[7](2019)在《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产品在生产制造前,需要对车身模型数据进行可制造性分析。通过车身模型数据的可制造性分析,发现车身产品在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这些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发现所带来的成本浪费。由于可制造分析内容较多导致传统操作分析效率不高,且分析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靠工程师个人经验,分析经验传承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通过开发车身可制造性快速检查工具,辅助工程师快速完成车身可制造性分析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截面类内容包括曲面自动截面检查、圆角干涉检查、多层板过渡检查和车顶横梁涂胶检查四项,RPS类内容包括RPS位置检查、RPS面检查、RPS方案检查叁项。文章对各项内容及相应原理进行研究。2)针对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截面类内容,提出模型预处理、截面零件中钣金厚度计算、圆角干涉区域提取及干涉值计算、法兰边提取与处理截面类分析工具开发关键方法,并结合所提关键方法给出截面类各检查工具程序开发主要流程。3)针对车身可制造性分析中RPS类内容,提出车身产品RPS信息提取、零件RPS坐标系建立、RPS面截面判断RPS类分析工具开发关键方法,并结合开发关键方法给出RPS类各工具程序开发主要流程。4)基于以上工具开发方法和开发主要流程,以CATIACAA为二次开发方式,以SQL Server为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出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工具,最后对不同车身产品进行了可制造性实例测试,测试表明开发的各项工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刘福[8](2019)在《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汽车的研发采用了一种基于可制造性设计的并行工程,针对人工分析效率低、易遗漏和检查规则不统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提高工程人员分析效率并加强分析经验的可传承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开发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基础知识进行查阅,然后针对各检查点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把系统分为匹配孔检查、铰链轴线检查、发泡件检查、RPS孔检查、RPS点与焊点干涉检查、搭接边检查、焊接螺柱检查等七个功能模块。(2)该分析系统的核心算法是对各特征进行提取,为对所需特征进行筛选,需要对无参数化实体模型进行获取,并把实体转化为B-rep边界表达的模型,根据B-rep模型表达的特点把模型分解成点、线、面信息并进行判断。(3)本文对圆孔与槽孔特征中的圆柱面筛选算法进行说明,并对不规则孔根据边线封闭进行提取;对焊点进行提取时,利用重心点与实体各顶点计算出半径并根据球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进行判断;利用焊接螺柱中所有圆柱面的中心点都在同一轴线上,对焊接螺柱进行筛选。(4)为确定零件在装配体中的准确位置,利用零件的位姿矩阵,把各零件的相对坐标系转换为绝对坐标系。(5)系统开发与验证。以CATIA/CAA为开发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工具开发出了一套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为验证系统的可靠性与易用性利用本系统进行了实例测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赵建华[9](2019)在《基于并行工程的车身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车身开发模式为由设计部门到工艺部门的串行模式,一些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存在的制造方面的问题,直到产品小批量生产时才被发现,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时间成本。基于并行工程思想的可制造性设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在设计初始就对可能出现的制造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检测。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因为缺乏相应的可制造性分析工具,使得设计的反复修改以及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反复协调,影响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因此本文对车身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进行了研究,旨在开发出能够提高辅助设计人员对车身零件进行高效率可制造性分析的工具。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零件的可制造性分析内容进行研究,确定了以零件特征为对象,从零件总体,特征关系和特征单元叁个方面对零件的可制造性进行分析的体系,分析的核心过程为将零件特征信息与可制造性知识进行匹配分析。(2)在CATIA叁维建模软件中,以B-rep边界模型为基础,通过CAA开发工具从几何拓扑的层面对车身零件的特征进行了自动识别;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对零件的各类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实现了对零件特征信息的组织提取。(3)以专家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可制造性分析规则库。首先对可制造性相关知识进行了分类研究;然后从可制造性知识表达原则出发,实现了基于产生式规则的知识表达方法;最后提出了规则集的理念,建立了可制造性分析规则库并实现了基于规则集的知识推理机制。(4)通过各种开发工具最终对系统进行了实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杨秀涛,吴文单[10](2018)在《挠性及刚挠印制板组件可制造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挠性及刚挠印制板组件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流程进行了分析,从设计需求分析、成本分析、结构设计、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等方面对挠性印制板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阐述,其宗旨在于提高和改进挠性印制板组件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最终实现节约产品研发成本、加快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18年06期)
可制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工艺标准化工作在航天产品可制造性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将工艺标准化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可在产品设计阶段有效提升其可制造性评估的准确性,并提升产品本身的设计品质;在工艺设计阶段可提升模型可制造性的检查效率,有利于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的快速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制造性论文参考文献
[1].葛磊,温勤.基于系统工程的可制造性优化[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赵莉,陈政伯,董琼.浅谈工艺标准化与产品可制造性的提升[J].航天标准化.2019
[3].刘明,董绍华,钟志水.基于供应链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4].白靖,陈家俭.汽车涂装工艺可制造性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
[5].戴忠,金亮,姜晓平,孙志权.基于叁维几何模型的可制造性评价技术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6].王亮.基于仿真与干涉分析的汽车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7].宋健.面向截面分析与RPS定位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刘福.基于干涉距离检查的车身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9].赵建华.基于并行工程的车身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杨秀涛,吴文单.挠性及刚挠印制板组件可制造性设计[J].机电元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