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室,嘉峪关市,艺术,时期。
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论文文献综述
党皓雪[1](2019)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墓室壁画源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殉葬传统。这艺术一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极为多见。它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某一历史时期特定区域文化及习俗的直接反映。上世纪70年代,嘉峪关新城的魏晋壁画砖群落被牧羊人发现,其极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与高超的绘画技艺,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价值。文章以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独特的形式与代表性的题材,探寻这一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18期)
党张婕[2](2015)在《浅析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人物头饰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央集权分崩瓦解;传统礼教急速倒台。它既是一个充满人生痛苦的年代,又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大时代背景,促使了魏晋妇女头饰的特殊性和时代性。本文试图另辟蹊径,选择头饰这一视角再一次探寻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及其表象之下的文化原因。本文以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人物头饰为研究重点,结合多种形式的资料对魏晋时期各民族人物头饰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使研究更加准确,论文在参考秦、汉与隋唐头式史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魏晋美术史相关的形象资料,探究了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人物头饰,既沿袭了汉代头饰的特点,又吸收、融合了西域及少数民族头式的部分特点。同时,因其所属的民族分派不同,其头式的形态特征上也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15-05-01)
杜伊帆[3](2014)在《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绘画手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艺术风格变化的重要阶段,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发现弥补了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空缺,魏晋墓室壁画既继承了汉代绘画的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对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简况进行介绍,并对魏晋墓室壁画的绘画手法、特点及绘画手法的演变背景做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左中玥[4](2012)在《浅析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艺术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墓室壁画源于古代的殉葬传统,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反映了我国的丧葬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已有1600多年历史,有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是研究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18期)
杜伊帆[5](2010)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河西地区的墓室壁画与壁画砖被人们称为“大戈壁里的地下艺术宫”。1972—1973年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的发现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现,魏晋墓室壁画是研究魏晋时期绘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魏晋墓葬画所处的河西走廊地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同时又有悠久而丰厚的文化传承,既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又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展开地,这一时期的壁画砖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更为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折射出历史的影像。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具有独特的构图、简洁的线条表现、独具匠心的设色方式、自然纯朴的写实风格、巧妙的艺术构思、纯朴的地方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概括等艺术特色,在中国艺术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的兴盛及形成其艺术特色具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和背景。河西地区史前岩画艺术传统的承继形成了两者的文化渊源关系,河西汉画为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的创作提供了范本,河西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对魏晋墓室壁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建安以来文艺各领域的变革和创作所形成的审美文化对魏晋墓室壁画的表现内容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在河西走廊这块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壁画砖及其艺术特色,可以丰富魏晋时期墓葬画的内容和资料,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社会历史文化以及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王磊[6](2004)在《现实的提升——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题材中所反映的现实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的新城戈壁滩上有一个分布长达20多公里的古墓群。1972—79年甘肃省博物馆与嘉峪关市文教局等部门联合对其中的8座曹魏至西晋时期墓进行了清理。为我们全面了解魏晋时期的绘画面貌提供了契机。同时,新城与酒泉的西北相毗邻.在古代属河西四郡之一的酒泉郡管辖.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对研究河西(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期刊2004年02期)
饶晓怡[7](2003)在《行进与悠游》一文中研究指出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之中的精品,本文就其平民性特征出发,从现代艺术发展的角度关注和分析了壁画具体图式中所展现的日常生活记录,并结合自身创作感受提出了其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参照性,进而提出了“行进与悠游”的创作思想。 论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平民性特征及再关注的现代意义”。首先阐释了平民与平民性的基本概念;其次通过对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所处的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其具有平民性特征的基本论断;第叁,从墓葬性质、具体内容、绘画风格、记录主体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其所具有的平民性特征;第四,解释了对其平民性特征进行再关注的现代意义。 第二部分为“行进中的记录与记录中的悠游”。论文在解析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日常生活记录及其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图式分析了“行进与悠游”在本文中所具有的特殊涵义,以及在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中和现代艺术中的体现,并且从现代艺术发展的视角,结合自身艺术创作中的实际感受,进行了一些有益于今后艺术创作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03-05-01)
陈昌远[8](1980)在《关于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博物馆和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于1974年《文物》第9期发表了《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艺术价值》一文,对最近嘉峪关出土的六百余幅壁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读后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但还感到其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补充、商榷。(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1980年01期)
张朋川[9](1974)在《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艺术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省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的新城公社的戈壁滩上,散布着千百座古墓。1972年嘉峪关市文物清理小组发掘了墓群中的一至四号墓(详见《文物》1972年第12期《嘉(本文来源于《文物》期刊1974年09期)
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央集权分崩瓦解;传统礼教急速倒台。它既是一个充满人生痛苦的年代,又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大时代背景,促使了魏晋妇女头饰的特殊性和时代性。本文试图另辟蹊径,选择头饰这一视角再一次探寻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及其表象之下的文化原因。本文以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人物头饰为研究重点,结合多种形式的资料对魏晋时期各民族人物头饰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使研究更加准确,论文在参考秦、汉与隋唐头式史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魏晋美术史相关的形象资料,探究了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人物头饰,既沿袭了汉代头饰的特点,又吸收、融合了西域及少数民族头式的部分特点。同时,因其所属的民族分派不同,其头式的形态特征上也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论文参考文献
[1].党皓雪.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党张婕.浅析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人物头饰文化[D].西安美术学院.2015
[3].杜伊帆.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绘画手法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
[4].左中玥.浅析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艺术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2
[5].杜伊帆.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
[6].王磊.现实的提升——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题材中所反映的现实问题[J].设计艺术.2004
[7].饶晓怡.行进与悠游[D].中央美术学院.2003
[8].陈昌远.关于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物.1980
[9].张朋川.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的题材和艺术价值[J].文物.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