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阻尼器及一种电动推杆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固定座、导套、若干个径向压力件和压力分布环;压力分布环套设在导套的外壁;套有压力分布环的导套通过若干个径向压力件设置在内壳体的中央,若干个径向压力件均匀设置在套有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其中,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与压力分布环的外壁连接,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与内壳体的内壁连接,使得径向压力件通过压力分布环对导套施加径向压力;内壳体固定在外壳体的内部;导套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固定座与外壳体的第一端连接。该实用新型解决目前轴向施加压力的机械阻尼的阻尼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固定座、导套、若干个径向压力件和压力分布环;所述压力分布环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通过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中央,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均匀设置在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其中,所述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外壁连接,所述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连接,使得所述径向压力件通过所述压力分布环对所述导套施加径向压力;所述内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导套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固定座、导套、若干个径向压力件和压力分布环;
所述压力分布环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
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通过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中央,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均匀设置在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其中,所述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外壁连接,所述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连接,使得所述径向压力件通过所述压力分布环对所述导套施加径向压力;
所述内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所述导套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压力件具体为弹簧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压力件具体为4个,所述径向压力件两两对称的均匀设置在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分布环具体为四瓣式压力分布片,使得四瓣式压力分布片均匀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具体为沿导套的管壁的径向设有花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套间隔层,所述压力分布环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具体为所述压力分布环通过导套间隔层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间隔层为芳纶纤维制的导套间隔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震胶,所述内壳体通过所述防震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9.一种电动推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电机、螺杆和推杆;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旋转阻尼器与所述螺杆连接;
所述螺杆的螺母与所述推杆连接,使得所述螺母驱动所述推杆进行伸缩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推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减速箱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阻尼器连接;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箱的蜗杆连接;
所述螺杆通过所述旋转阻尼器与所述减速箱的蜗杆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阻尼器及一种电动推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电动尾门撑杆有一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结构,撑杆的阻力主要是源于电机减速箱以及零部件的转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往往不能抵抗尾门的重量,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尾门下掉的现象,有些甚至无法实现悬停,因此需要尾门两边都需安装同样的电动尾门撑杆才能解决上述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电动撑杆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杆电动撑杆、一种是双杆电动撑杆,其中单杆电动撑杆虽然成本较低,但整体效果差,运行不稳定、在即将关门阶段尾门会有抖动现象。双杆电动撑杆虽然运行效果好,但成本费用较高。
还有一些电撑杆则采用比较传统的机械阻尼器提供阻尼,传统的机械阻尼器的都是采用施加轴向压力从而产生摩擦力的结构,但是传统的轴向施加压力的机械阻尼成本高,且阻尼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及一种电动推杆器,能有效解决目前轴向施加压力的机械阻尼的阻尼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及一种电动推杆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固定座、导套、若干个径向压力件和压力分布环;
所述压力分布环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
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通过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中央,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均匀设置在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其中,所述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外壁连接,所述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连接,使得所述径向压力件通过所述压力分布环对所述导套施加径向压力;
所述内壳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所述导套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径向压力件具体为弹簧片。
作为优选,所述径向压力件具体为4个,所述径向压力件两两对称的均匀设置在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分布环具体为四瓣式压力分布片,使得四瓣式压力分布片均匀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结构具体为沿导套的管壁的径向设有花键。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还包括导套间隔层,所述压力分布环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具体为所述压力分布环通过导套间隔层套设在所述导套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导套间隔层为芳纶纤维制的导套间隔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还包括防震胶,所述内壳体通过所述防震胶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推杆器,包括所述的旋转阻尼器、电机、螺杆和推杆;
所述旋转阻尼器的导套外套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连接;
所述螺杆的螺母与所述推杆连接,使得所述螺母驱动所述推杆进行伸缩运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器还包括减速箱,所述减速箱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减速箱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阻尼器连接;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箱的蜗杆连接;
所述减速箱的蜗杆通过所述旋转阻尼器与所述螺杆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通过采用若干个所述径向压力件均匀设置在套有所述压力分布环的导套的外周,使得所述径向压力件通过所述压力分布环对所述导套施加径向压力,这利用了径向施加压力产生摩擦的原理,采用压力分布环径向施力让受面积加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选择阻尼器的效率,且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可以根据所以阻尼效应调整压力分布环的面积和\/或调整径向压力件的数量和材质,从而增加或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效应。因此,由于采用了压力分布环外套在导套上,与传统的轴向施压的阻尼器相比,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的摩擦受力面积更大,因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的效率更高,使得径向阻尼器的长度可以做得更短,在满足阻尼要求的情况下可缩小长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的适用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推杆器,在电动推杆器的内部增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对电动推杆器的螺杆施加阻尼,防止尾门出现下掉现象,让尾门具有更好的悬停效果,优化电动撑杆的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器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无需采用现有的施加轴向压力的机械阻尼,可减低电动推杆器的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器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效率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器的使用到汽车电动尾门时,能实现汽车尾门的悬停,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阻尼器的阻尼效率高,可减少旋转阻尼器的体积,从而减少电动推杆器的体积,提高其通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阻尼器的第一视角内部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阻尼器的第二视角内部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内部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固定座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外部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阻尼器的整体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推杆器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外壳体1、内壳体2、固定座3、导套4、径向压力件5、压力分布环6、花键7、导套间隔层8、防震胶9、电机的输出轴10、电机的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A、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B、外壳体的第一端C、电机D、减速箱E、旋转阻尼器F、螺杆G。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及一种电动推杆器,能有效解决目前轴向施加压力的机械阻尼的阻尼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实施例1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固定座3、导套4、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和压力分布环6;压力分布环6套设在导套4的外壁;
套有压力分布环6的导套4通过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设置在内壳体的中央,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均匀设置在套有压力分布环6的导套4的外周,其中,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A与压力分布环6的外壁连接,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B与内壳体2的内壁连接,使得径向压力件5通过压力分布环6对导套4 施加径向压力;内壳体2固定在外壳体1的内部;导套4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固定座3与外壳体的第一端C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1使用时,导套4的内壁的限位结构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导套4做转动运动,压力分布环6套设在导套4 的外壁,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通过压力分布环6对导套4施加径向压力,径向压力进而作用到电机的输出轴,对电机的输出轴产生阻尼效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实施例2 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固定座3、导套4、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和压力分布环6;压力分布环6套设在导套4的外壁;
套有压力分布环6的导套4通过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设置在内壳体的中央,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均匀设置在套有压力分布环6的导套4的外周,其中,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A与压力分布环6的外壁连接,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B与内壳体2的内壁连接,使得径向压力件5通过压力分布环6对导套4 施加径向压力;内壳体2固定在外壳体1的内部;导套4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固定座3与外壳体的第一端C连接。
具体的,径向压力件5具体为弹簧片,弹簧片为能对导套4产生径向的弹力,因为,弹簧片能通过弹性形变对导套4产生径向压力。
为了产生均匀的阻尼效应,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受到均匀的径向压力,具体的,径向压力件具体为4个,径向压力件两两对称的均匀设置在套有压力分布环6的导套4的外周。
如图1,为了使径向压力件产生的径向压力均匀的分布在导套上,压力分布环6具体为四瓣式压力分布片,使得四瓣式压力分布片均匀套设在导套4 的外壁。压力分布环6为分瓣式压力分布片,分成四瓣,分别为6-1、6-2、 6-3和6-4,每一瓣上的压力分布环6的外壁与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A连接,使得径向压力件能提供最大的径向压力。具体的,径向压力件的第一端A与四瓣式压力分布片的外壁连接,径向压力件的第二端B与内壳体2的内壁连接,四瓣式压力分布片接收径向压力后能均匀分布在导套4上,使得阻尼效应均匀,能避免电机的输出轴由于阻尼效应的不均匀而发生偏心的情况。
具体的,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能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旋转阻尼器的限位结构具体为沿导套的管壁的径向设有花键7,花键7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花键形状相匹配,使得旋转阻尼器的导套4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导套旋转,而本实施例的内壳体1、若干个径向压力件5和压力分布环6不发生旋转,径向压力件5和压力分布环6对旋转的电机输出轴产生阻尼效应,且导套4的管壁的径向设有花键7,增加旋转阻尼器的导套4与电机的输出轴的接触面积,能更好的将径向压力作用到电机的输出轴发生阻尼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延长本实用新型的旋转阻尼器的寿命,本实施例还包括导套间隔层8,压力分布环6套设在导套4的外壁具体为压力分布环6通过导套间隔层套8设在导套4的外壁。具体的,导套间隔层8为芳纶纤维制的导套间隔层,芳纶纤维具有优良的耐摩擦的性能,避免压力分布环对导套施加径向压力时而受到的磨损。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还包括防震胶,内壳体1通过防震胶9 固定在外壳体1的内部。由于外壳体1和内壳体2为刚性连接,为了避免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发生严重的震动,因此,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设置防震胶9,增加防振小的防震胶9,能减少振动引起的噪声,同时可避免旋转阻尼器发生偏心现象。
为了使得电动推杆器在打开或者关闭尾门运行时能够更加的平衡、稳定以及均匀的运行速度,同时电动推杆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可通过旋转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力使尾门能够在任意位置悬停不下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推杆器,包括上述的旋转阻尼器F、电机D、螺杆G和推杆H;电机D的输出轴通过旋转阻尼器F与螺杆G连接,螺杆G的螺母与推杆H连接,使得螺母驱动推杆H进行伸缩运动。旋转阻尼器F的固定座通过限位方式与电机连接,此外,旋转阻尼器F的固定座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电机连接。
具体的,旋转阻尼器F的导套外套在电机D的输出轴进而与螺杆G连接。
为了使电动推杆器产生更好的悬停作用,本实施例的电动推杆器还包括减速箱E,减速箱E的第一端与电机D连接;减速箱E的第二端与旋转阻尼器F连接;电机D的输出轴与减速箱E的蜗杆连接;减速箱E的蜗杆通过旋转阻尼器F与螺杆G连接。减速箱E能调整电机D的输出轴的旋转作用,使得本实施例的旋转阻尼器F更好的产生阻尼作用。
电机D的输出轴与减速箱E连接,螺杆G的花键穿过旋转阻尼器F的花键7与减速箱E的花键进行键连接。整个转动过程:电机D转动经过减速箱 E减速后带动螺杆G转动,螺杆G转动通过其螺母,进而推动推杆H运动。其中旋转阻尼器F连接在螺杆G上,给螺杆一个阻尼力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4387.0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0686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E05F 15/622
专利分类号:E05F15/622
范畴分类:36F;
申请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31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乐从大道西B333号
发明人:廖文辉;尹燕军
第一发明人:廖文辉
当前权利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魏晓波
代理机构:113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