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开放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城市,滨江,可达性,徐汇,策略,空间规划。
公共开放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姜卉[1](2019)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和景观发展要求息息相关,景观的设计需要有充足的公共区域面积,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组成一系列完善的空间造型,完成对城市公共区域的建设。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特点展开整体性设计。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进行整合性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刘锐[2](2019)在《休闲游憩导向下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经济建设逐渐转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在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方面,则不得不提从休闲游憩视角谈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策略,休闲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不仅能够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和谐邻里关系、体现社会公平。本文试图从转变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思想、政府主导与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建设策略叁方面开发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休闲游憩功能建设。(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2期)
金云峰,陈栋菲,王淳淳,袁轶男[3](2019)在《公园城市思想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内生活力营造途径探究——以上海徐汇滨水空间更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园城市思想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的价值观从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向内涵式发展。文章从公园城市视角重新认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更新的问题,认为内生活力的营造是其内涵式更新的关键,并以上海徐汇滨水空间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认为通过多要素复合形成的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内生发展机制是公共开放空间成为生命体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是其内涵式发展得以延续的保障,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公平与活力,是彰显城市魅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9年05期)
肖纯青[4](2019)在《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施工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园林景观工程的难度、复杂度不断增加的现状,只有采取精细化的手段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以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养护分析,阐述了如何做好园林景观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为今后园林景观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梁爽,高文秀[5](2019)在《深圳南山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私有化和商品化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公共性。文章从公共开放空间可达程度、服务类型多样性、周边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及空间分布公平性4个角度测度和评价其公共性,并对深圳市南山区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实际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南山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分布相对公平,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但其周边土地利用功能混合程度不高,且服务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南山区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公共性还有待提高,加大土地利用混合性并丰富公共开放空间的服务类型,以期全面提升公共开放空间的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09期)
毕晨,张金光,吕梦竹,赵兵[6](2019)在《城市游憩型公共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测度——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行政区—街道—居住区尺度,剖析公共开放空间社会游憩服务本质并针对性地提出其服务优化策略。【方法】借助GIS、RS技术,以南京市中心城区游憩型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公共开放空间服务供给能力、居民游憩需求以及交通渠道3个方面,根据可达性相关指标定量化分析其服务能力。【结果】①供给侧:研究区公共开放空间数量略显不足且分布较为不均衡,结合人口分布表现为老城区服务效率较高、边缘区域则较差。②需求侧:结合人口分布,老城区80.15%的居住区属于游憩需求冷点地区,边缘地区需求热点则较多。③4种交通方式下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差异明显:机动车可达性最佳;其次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步行可达性最差,仅有35.13%的居民可以在20 min内步行到达临近的公共开放空间。【结论】从供需双向出发评价公共开放空间游憩绩效水平,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居民游憩需求合理布局以及构建慢行系统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能缓解当前以南京为代表的密集型城市中游憩空间供给不足与居民生活休闲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并对接南京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城乡规划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徐会[7](2019)在《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研究——以盐城工学院新校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盐城工学院新校区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定性定量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优化的建议,以完善高校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为当前高校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建设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陈子彦,邱冰[8](2019)在《国内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健康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公共健康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城市开放空间作为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空地",其功能特别是对公共健康的有益影响越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健康"研究文献(1998—2018年)为分析对象,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叁个方面对20年来该领域研究现状的信息进行归纳、解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主要在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循证医学叁个视角下展开。城市规划视角下研究了健康城市的健康效用、影响和设计应对策略;风景园林视角下探讨了各类城市绿地与公共健康的相关关系;循证医学视角下关注康复景观的案例研究、设计策略与理论应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存在叁个问题:研究方法未能排除干扰项;抽样对象未覆盖一般公众以及研究视角整体性不强。最后,对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健康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打破现有研究领域限制,多学科交叉、协作,同时注重整体与局部研究并重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蔡欣蓓[9](2019)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人际交流行为分析——以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创意城市概念兴起,文创产业也发起萌芽,位于台北市的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其中的领先标杆。不同目的与属性的使用者在园区内发生各种使用行为,当人们汇聚在如此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时所引发的人际交流行为,是文创园区除主要的艺文功能空间外,所存在促进城市人际交流机会的隐形功能。(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金云峰,卢喆,吴钰宾[10](2019)在《休闲游憩导向下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强调居民休闲游憩与美好生活的联系,关注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休闲游憩功能及其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以北欧国家芬兰为经验借鉴,研究了赫尔辛基市社区公共开放空间休闲游憩功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方法,重点剖析其空间营造过程,归纳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等多元主体的营造职能。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实际情况,提出空间战略整合、空间生产转型以及空间绩效优化提升等相应的营造策略,系统提升社区公共开放空间休闲游憩功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9年02期)
公共开放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经济建设逐渐转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在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方面,则不得不提从休闲游憩视角谈提高人民幸福感的策略,休闲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不仅能够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和谐邻里关系、体现社会公平。本文试图从转变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思想、政府主导与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建设策略叁方面开发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休闲游憩功能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开放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姜卉.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讨[J].现代园艺.2019
[2].刘锐.休闲游憩导向下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19
[3].金云峰,陈栋菲,王淳淳,袁轶男.公园城市思想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内生活力营造途径探究——以上海徐汇滨水空间更新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9
[4].肖纯青.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施工管理[J].上海建设科技.2019
[5].梁爽,高文秀.深圳南山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评价研究[J].规划师.2019
[6].毕晨,张金光,吕梦竹,赵兵.城市游憩型公共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测度——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徐会.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研究——以盐城工学院新校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9
[8].陈子彦,邱冰.国内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健康研究现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9].蔡欣蓓.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人际交流行为分析——以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
[10].金云峰,卢喆,吴钰宾.休闲游憩导向下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营造策略研究[J].广东园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