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曲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脊柱,曲度,腰痛,太极拳,气功,运动员,骨质疏松。
脊柱曲度论文文献综述
包蕾,刘卉,高维纬[1](2018)在《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曲度异常与躯干两侧活动度和力量对称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描述艺术体操运动员日常状况下和完成专项动作时脊柱异常表现及左右对称性,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拍摄脊柱X线片,叁维摄像定量评价脊柱运动幅度,测量躯干肌肉等长收缩力量。比较躯干活动幅度和躯干肌肉力量左右对称性,比较不同脊柱侧凸方向间躯干活动差异,统计脊柱弯曲角度与躯干活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后搬左腿时动作幅度显着小于后搬右腿,对应躯干向左扭转幅度显着大于向右。侧搬腿时躯干动作幅度越大,对应躯干扭转角度越大。胸曲角度与右搬腿动作幅度角存在显着正相关,与右搬腿躯干扭转角为显着负相关,腰曲角(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石岩,许猛子,黄承,王艺伟,李斌[2](2018)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及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并探讨其与脊柱曲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对北京市海淀医院1 213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FRAX)评估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前臂、肩部、脊椎骨折等)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采用脊柱电子测量仪测量直立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最后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结果≥80岁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高于60~79岁组(P<0.05),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显着高于男性(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整体比较以及两两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T7、T8夹角及躯干前倾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胸椎曲度及直立腰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不但与年龄、性别、骨量有关系,而且与脊柱曲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高低。(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张琳,张佳蕾,郭郁,魏泽仁,张洁心[3](2018)在《基于Cobb角测量法分析五禽戏调节脊柱曲度及柔韧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健身气功·五禽戏干预前后,脊柱在直立位、最大前屈位、最大后伸位、最大左侧屈位、最大右侧屈位下的骶骨倾角(Sac/Hip J.)、全胸椎角度和(Thoracic spine)、全腰椎角度和(Lumbar spine)、倾斜角(Incl.)的变化,分析五禽戏对脊柱胸腰段曲度及柔韧性调节效应。方法:选择27例被试者,对其进行五禽戏训练,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后Sac/Hip J.、Thoracic spine、Lumbar spine、Incl.曲度、活动度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在冠状面直立位下,Thoracic spine、Lumbar spine绝对值呈显着差异(P<0.05),Thoracic spine右侧屈活动度呈显着差异(P<0.05),Lumbar spine冠状面总体活动度、右侧屈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差值绝对值均呈显着差异(P<0.05),Incl.左侧屈活动度呈显着差异(P<0.05);在矢状面上,Lumbar spine总体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呈显着差异(P<0.05),Incl.后伸活动度呈显着差异(P<0.05)。结论:五禽戏可以缓解胸腰侧弯程度,使其向0°趋近,调节左右侧弯活动度平衡,增加脊柱前屈、侧屈活动能力,进而改善脊柱柔韧性。(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何丽蔚,徐煜,颜程,陈为,阮建伟[4](2017)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90例。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评估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采用Spinalmouse测量直立位、前屈位、后仰位、负重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曲度、脊柱椎间夹角。结果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躯干倾斜角及T_(7/8)夹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躯干倾斜角及T_(7/8)夹角呈正相关(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腰椎曲度及直立胸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腰椎曲度及直立胸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到前屈位胸椎曲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与直立到前屈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胸椎曲度变化无显着相关性(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到前屈位胸椎曲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与直立到前屈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腰椎曲度变化、直立到后仰位胸椎曲度变化无显着相关性(P>0.05);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负重前倾角变化及负重胸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负重腰椎曲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负重前倾角变化及负重胸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负重腰椎曲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有关,脊柱活动能力和脊柱形态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7年04期)
武冬,闫晓鹏[5](2017)在《太极拳云手技术对脊柱曲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太极拳云手技术对脊柱曲度影响的实证研究,探索太极拳形态的核心技术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实验方法对高水平太极拳组和普通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水平太极拳组,在太极拳云手动作的脊柱变化是脊柱胸腰段曲度在胸椎1—7节上没有明显变化,而从第8—12胸椎,包括全部的5节腰椎,整体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后凸趋势,且呈现出逐节递增的变化特征。结论:1)太极拳形的核心要素是脊柱的生理弯曲减小,由"S"型变化"C"型,形成近似"中直"的轴形。太极拳运动能够对人体脊柱的曲度和活动度起到很大的锻炼功效,有长期太极拳练习经历的人群,在对脊柱曲度变化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上要明显优于短时间或无太极拳练习基础的人。2)受传统"中庸思想"影响和太极拳攻防化劲发力要求形成了太极拳形的"中直"脊柱形态变化。3)脊柱生理弯曲改变,使脊柱椎间盘受力均匀,深层肌肉得到锻炼,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脊柱疼痛等脊柱疾病,有助健康。4)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靠墙站桩"简易健身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闫晓朋,崔成林,陈林[6](2015)在《不同运动水平太极拳练习者脊柱曲度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使用新型电子脊柱测量设备SpinalMouse,对两组(各5人)不同水平太极拳练习者,在完成简化24式太极拳云手动作时和自然站立两种不同身体状态下,躯干部位脊柱曲度在矢状面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讨论了高水平组、普通水平组以及两组间脊柱胸腰椎段的变化情况。对比论证不同运动水平太极拳练习者脊柱曲度变化的规律特征。为太极拳的教学推广和健脊功效提供科学客观的参照和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下)》期刊2015-12-05)
包蕾[7](2013)在《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曲度异常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侧凸在艺术体操运动员中高发,并严重影响运动员日常生活、制约训练水平发挥。研究目的:描述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凸表现,找出可能与之相关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凸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脊柱X光片拍摄,检出具有脊柱侧凸特征的受试者;通过等长测试系统研究运动员躯干屈伸肌及两侧躯干肌的肌力分布;运用红外光点动作捕捉系统对运动员侧踢腿动作和后搬腿动作进行运动学数据的采集。研究结果:本研究脊柱异常弯曲出现率为19/20,6人的主侧弯Cobb角大于10°;受试者身体指标均低于普通青少年;进行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主侧弯Cobb角度显着小于未进行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P=0.013);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之间,颈曲反弓角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27),腰曲角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45)。不同胸曲形态的运动员年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27),BMI指标上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BMI=0.006);颈曲反弓的角度大小与主侧弯Cobb角之间有明显的相关(r=0.574,p=0.013),而不同胸曲形状之间的腰曲角度呈现显着性的差异(p=0.03);X线片发现一名受试运动员脊柱矢状面上生理曲度未见明显异常,额状面上已经有侧弯形成;侧搬腿和后搬腿动作额状面上曲率最大椎体位置在左右搬腿之间均不具有显着相关和显着差异,后搬腿动作矢状面上曲率最大椎体位置在左右两种情况之间具有显着相关(r=0.705,p=0.034),但无显着差异。结论:(1)本研究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异常弯曲情况较普通青少年高发。(2)本研究运动员脊柱异常曲度的构成上,脊柱矢状面上的颈曲反弓程度与脊柱的额状面异常弯曲有关;胸曲角度影响腰曲角度;侧弯的发生可能先于胸曲和腰曲的异常变化。(3)本研究运动员较普通青少年BMI小、月经来潮延迟,整体发育水平要迟缓普通青少年,脊柱侧凸高发与发育延迟有关。(4)本研究进行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脊柱侧凸主侧弯角度小于无系统训练的运动员,脊柱侧凸与运动员选材有关。(5)本研究运动员颈曲反弓程度与运动等级呈正相关,胸曲和腰曲角度与运动等级呈负相关,脊柱矢状面弯曲异常与专项训练有关。(6)本研究运动员躯干两侧活动度、肌肉力量显着不对称,主侧弯凸向侧较弱;躯干后伸力量小于普通青少年。(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3-05-17)
宋晓君,荣湘江[8](2009)在《慢性下腰痛对运动员躯干肌肌力及脊柱曲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运动所导致的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back pain,CLBP)对运动员躯干肌肌力和脊柱曲度的影响。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等长收缩肌力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对79例二级运动员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9-10-09)
宋晓君[9](2009)在《慢性下腰痛对我院二级运动员躯干肌肌力及脊柱曲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等长收缩肌力测试方法进行躯干肌屈伸肌群肌肉力量的测定,研究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back pain,CLBP)对运动员躯干肌肌肉力量的影响,并且从脊柱的平衡稳定性配合研究,定性、定量分析影响的程度,从而观察CLBP患者腰椎曲度与躯干肌肌力的变化,为CLBP的预防和康复提供依据。结果:1男生伤病组和健康组在躯干肌屈伸肌群的F/E比值上存在显着差异。男生伤病组和健康组在伸肌总功和相对总功均存在显着差异。相比较而言,女生伤病组和健康组在躯干肌肌力方面的差异性不显着。2男生伤病组和健康组的腰椎曲度在L3/4节段有显着性差异,女生组在L1/2节段有显着性差异,其余节段没有显着性差异。3伤病组和健康组脊柱姿势、柔韧性、稳定性不存在明显差异。脊柱姿势和脊柱柔韧性相关显着。结论:慢性下腰痛对男生躯干肌肌力产生显着作用,健康组和伤病组差异主要体现在躯干肌屈伸肌群的F/E比值、伸肌总功和相对总功等方面;对女生躯干肌肌力未产生明显作用。慢性下腰痛对最大自主收缩肌力和相对最大自主收缩肌力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伤病组脊椎曲度平均值多数节段高于健康组(男生L4/5,女生L2/3和L5/S1除外)。慢性下腰痛对脊柱曲度有一定影响,健康组和伤病组差异出现的节段,女生(出现在L1/2)比男生(出现在L3/4)偏高,且影响更大。慢性下腰痛对脊柱的姿势、柔韧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在腰背健康的影响因素中,脊柱姿势和脊柱柔韧性有较大的相关。(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09-06-01)
王尚臣,孙淑芬,邢惠芝[10](2008)在《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曲度改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作者应用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曲度改变7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9例,男3例,女76例。年龄40~67岁,平均55.2岁。均有腰背与骶部疼痛、僵硬、劳累或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减轻。16例伴有臀部(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08年10期)
脊柱曲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并探讨其与脊柱曲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对北京市海淀医院1 213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采用骨折风险测评工具(FRAX)评估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前臂、肩部、脊椎骨折等)概率和髋部骨折概率。采用脊柱电子测量仪测量直立位的躯干倾斜角、脊柱椎间夹角、脊柱曲度。最后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结果≥80岁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高于60~79岁组(P<0.05),女性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显着高于男性(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发生髋部骨折概率≥3%的检出率整体比较以及两两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T7、T8夹角及躯干前倾角呈正相关(P<0.05)。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与直立胸椎曲度及直立腰椎曲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不但与年龄、性别、骨量有关系,而且与脊柱曲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高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曲度论文参考文献
[1].包蕾,刘卉,高维纬.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曲度异常与躯干两侧活动度和力量对称性的关系[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2].石岩,许猛子,黄承,王艺伟,李斌.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及其与脊柱曲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3].张琳,张佳蕾,郭郁,魏泽仁,张洁心.基于Cobb角测量法分析五禽戏调节脊柱曲度及柔韧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4].何丽蔚,徐煜,颜程,陈为,阮建伟.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及脊柱曲度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7
[5].武冬,闫晓鹏.太极拳云手技术对脊柱曲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
[6].闫晓朋,崔成林,陈林.不同运动水平太极拳练习者脊柱曲度变化特征研究[C].中华武术研究2015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下).2015
[7].包蕾.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曲度异常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3
[8].宋晓君,荣湘江.慢性下腰痛对运动员躯干肌肌力及脊柱曲度的影响[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
[9].宋晓君.慢性下腰痛对我院二级运动员躯干肌肌力及脊柱曲度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10].王尚臣,孙淑芬,邢惠芝.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曲度改变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