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部炎性肿块的X线、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慢性肺部炎性肿块的X线、CT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肺慢性炎块X线与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周淼[1](2021)在《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增强CT、99m锝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及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 1.1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SPN 169例(所有SPN均经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收集所有病例术前1周的胸部增强CT和99mTc-MIBI SPECT/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88例,女性81例,年龄范围25~80岁,平均年龄(58.44±10.97)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SPN进行良恶性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增强CT、99mTc-MIBI-SPECT/CT区分良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良恶性SPN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年龄、性别、CT基本形态学特征及SPECT/CT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的良恶性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法评价增强CT、99mTc-MIBI-SPECT/CT及Lung-RADS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并计算SPECT/CT早期及延迟期99mTc-MIBI摄取比值临界值。结果:(1)增强CT、99mTc-MIBI-SPECT/CT诊断良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9%、54.20%、84.1%、83.9%、84.0%和87.6%、52.1%、82.2%、62.5%、77.5%,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度均高于单独的增强CT(x2=57.44,P<0.05)和99mTc-MIBI-SPECT/CT(x2=29.96,P<0.05)扫描。(2)年龄、平均直径、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分叶征、是否强化、肿瘤微血管征在良恶性SPN存在显着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结节平均直径、肿瘤微血管征是预测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优势比分别为1.041、0.081、1.131。(3)ROC曲线示增强CT诊断良恶性SPN的AUC值为0.75,99mTc-MIBI-SPECT/CT的AUC值为0.70,两者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AUC=0.77)。(4)良、恶性SPN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T/NT)均无统计学差异(t=-0.45、t=-1.97;P均>0.05);ROC示良恶性SPN早期T/NT>1.4、延迟期T/NT>1.6时,Youden指数均最大,AUC值分别为0.59、0.68。(5)ROC曲线示Lung-RADS分级诊断实性结节的AUC=0.77,均高于亚实性结节(AUC=0.71)和总结节(AUC=0.6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亚实性SPN中恶性平均CT值大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ROC示亚实性SPN平均CT值>-398,可用于判断恶性SPN(AUC=0.715,P<0.05)。结论:(1)增强CT联合99mTc-MIBI-SPECT/CT扫描可提高良恶性SPN的诊断效能。(2)年龄、结节平均直径及肿瘤微血管征是预测恶性SPN的独立影响因素。(3)实性SPN Lung-RADS分级诊断效能高于亚实性结节和总结节;亚实性SPN平均CT值恶性高于良性。

努尔比亚·阿布拉[2](2021)在《腰椎间孔狭窄症临床与影像特征及中药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神经根型腰椎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其中,腰椎间孔狭窄症(Lumbar foraminal stenosis,LFS)是主要的临床诊断之一。由于LFS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临床对其认识不足,易引起漏诊误诊。因此,进一步探索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准确鉴别LFS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病因诊断和精准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LFS通常因致狭窄因素导致椎间孔区域解剖结构的改变,并压迫脊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引起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其中,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压迫损伤的病理生理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在LFS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神经根性疼痛作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较低的临床诊断率和疗效对LFS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损害,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研究目的:分析LF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旨在为提高LFS的诊断水平,加强LFS对中医证型的认识,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针对2015年01月至202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入院并接受腰椎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328例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疗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LFS、LCCSLLRS和LDH患者,并分为LFS、LCS和LDH组。收集并整理一般资料、症状、体征、术前NRS评分、术前JOA评分、中医证型等临床指标,并进行各项临床指标的组间差异性,与LFS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中,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emp征(+)、梨状肌紧张试验(+)与LFS显着相关(P<0.01)。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emp征(+)是影响LFS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 1.579-10.773,P=0.004)。Kemp征(+)诊断LFS的ROC分析结果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60%。(2)在LSS患者中,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坐位时疼痛(+)、卧位时疼痛(+)、间歇性跛行(+)、Kemp征(+)、梨状肌紧张试验(+)等与LFS显着相关(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梨状肌紧张试验(+)是LFS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 2.464-40.786,P=0.001)。梨状肌紧张试验(+)诊断LFS的ROC分析结果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敏感性为56.7%、特异性为88.5%。(3)在LFS和LDH患者中,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前倾疼痛缓解(+)、Kemp征(+)、直腿抬高试验(+)等与LFS显着相关(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倾疼痛缓解(+)(95%CI 1.202-15.195,P=0.025)、Kemp 征(+)(95%CI 1.767-27.538,P=0.006)、直腿抬高试验(+)(95%CI 0.047-0.647,P=0.009)均为 LFS的独立影响因素。取各项独立影响因素ORs值的整数作为风险评分,制定简易诊断量表。根据总风险评分诊断LFS的ROC分析结果显示,其最佳诊断临界值为6分,曲线下面积为0.793,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88%。结论:LFS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不同类型腰椎疾病中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中医证型在一定程度上为LFS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本研究结果可提高LFS的临床诊断水平,为合理、精准及个体化的诊疗提供依据。二、腰椎间孔狭窄症常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分析LF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评估椎间孔形态学改变程度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旨在为LFS的诊断和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针对2015年0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疼痛科收入院并接受腰椎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328例腰腿痛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经术前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疗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LFS和LCCSLLRS患者,并分为LFS和LCS组。收集并整理X线、CT和MRI相关影像学指标,并进行各项影像学指标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性分析,定量影像学特征的诊断价值评价,不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影像特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LFS在神经根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较常见,其中椎间孔狭窄最常受累节段为L4-5(53.3%)。(2)根据X线测量指标分析LFS组脊柱排列特征发现,与LCS组相比,LFS组矢状面运动范围在L5-S1椎间孔水平明显增大(P<0.001)、背伸角在L3-4/L4-5椎间孔水平明显减小(P<0.05),动力移位距离和冠状位Cobb角明显增大(P<0.01)。(3)根据CT测量指标分析椎间孔区域形态特征发现,与LCS组相比,LFS组椎间孔面积明显减小,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椎弓根高度均明显降低,上关节突关节面积和N-E角明显增大,小关节退变分级和椎间盘真空征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析MRI测量指标发现,在责任椎间孔节段LFS组椎间孔狭窄分级、腰椎间盘退变分级、Modic改变和许莫氏结节发生率高于L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LFS组不同影像学指标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24至+0.886)。其中,椎间孔高度与椎间孔面积呈显着正相关(r=0.554),与N-E角呈低度负相关(r=-0.368)。椎间孔宽度与椎间孔面积呈低度正相关(r=0.444)。小关节退变分级与上关节突关节面积呈高度正相关(r=0.886)。椎间盘退变分级与中、后-椎间隙高度呈高度负相关(r=-0.775,r=-0.824)。椎间盘退变分级与真空征呈低度正相关(r=0.420)。椎间盘退变分级与椎间楔形角呈低度正相关(r=0.498)。(6)根据ROC分析发现,椎间孔高度诊断LFS的最佳临界值为<9.34mm、曲线下面积为0.971、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7.7%;椎间孔面积诊断LFS的最佳临界值为<36.95mm2、曲线下面积为0.904、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80.0%。(7)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臀部疼痛(+)、坐位时疼痛(+)、卧位时疼痛(+)、间歇性跛行(+)、梨状肌紧张试验(+)与LFS的影像学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LFS具有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定量影像指标的诊断临界值为LFS提供诊断依据;影像学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退变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较复杂的椎间孔狭窄体系,其中纵向狭窄因素较为关键;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LFS的特异性临床症状提供了客观依据。综上,通过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评估责任椎间孔的异常解剖学特征对LF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三、腰椎间孔狭窄症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关键通路鉴定及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椎间孔狭窄模型(CCD模型)中DRG损伤性NP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通路和作用于靶点的中药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明确LFS的DRG压迫损伤机制,为LFS的诊断和中医药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针对来自GEO数据库的基因芯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核心基因的PPI网络,并以核心基因(靶点)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进行候选组分及关键组分的筛选,根据获得的组分列表收集作用于靶点的中药,最终成功构建靶点—组分—中药网络,并系统地分析靶点、组分与中药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1)对CCD大鼠模型和假手术组大鼠差异表达基因数据进行标准化及处理,共筛选出15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892个,下调基因有618个,考虑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DRG损伤性NP的潜在靶点。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两组基因数据具有可比性,经热图分析发现样本重复性好,可用于后续研究。(2)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上调基因的重要通路、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细胞黏附因子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和免疫应答等。下调基因的重要通路、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谷氨酸能突触通路、PPAR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突触间信号传递、跨突触膜通道、门控通道活动、钙离子结合等。(3)通过构建PPI网络并利用cytoHub插件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其中CASP3、IL-6、TP53、MMP9、IGF1在NP中的作用机制相对明确。(4)本研究通过核心基因获得的关键组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熊果酸、齐墩果酸、芹菜素等。(5)通过靶点-组分-中药网络获取的关键中药包括沙棘、麻黄、紫苏、芫荽、金银花、柴胡等。(6)根据候选中药的药味和归经进行分析发现,药味多属苦、甘。归经则以肝经居多。结论:本研究认为,CASP3、IL-6、TP53、MMP9、IGF1等核心基因及其免疫炎症和神经传导相关信号通路在DRG损伤性NP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为LFS的分子诊断开发和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熊果酸、齐墩果酸、芹菜素等关键组分,以及沙棘、麻黄、金银花、柴胡、黄芩等中药在DRG损伤性NP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LFS的处方探索和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肖云丹[3](2021)在《肺炎性结节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与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孤立性肺炎性结节(SPINs)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本研究目的是探讨SPINs CT特征和病理表现,从而改进诊断策略。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20年12月确诊的SPINs和肺癌结节患者的CT资料,分别有225个和310个。根据CT主要特征将结节分为不同类型:I型,密度均匀且边界清楚,边缘光滑(Ia)、边缘毛糙(Ib)、边缘毛刺(Ic);II型,边界模糊或结节周围斑片影,或两者兼有;III型,密度不均匀结节;Ⅳ型,多边形结节。同时对SPINs病理表现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225个SPINs中,I型(Ia、Ib和Ic)、II型、III型和IV型结节分别有137个(60.9%)[47个(34.3%)、33个(24.1%)、57个(41.6%)]、62个(27.6%)、12个(5.3%)和14个(6.2%)。在310个肺癌结节中各类型结节分别有275个(88.7%)[119个(43.3%)、70个(25.5%)、86个(31.3%)]、20个(6.5%)、15个(4.8%)和0个。与肺癌相比,SPINs I型结节较少出现,但II型和IV型结节更常见(p<0.0001)。虽然两组间I型(p=0.095)和III型(p=0.796)结节的发生率相似,但其特异性CT征象有显着不同。各类型SPINs的主要病理表现极为一致(82.2%-100%)。结论肺癌结节与SPINs的整体或特异性CT征象存在差异。II型和IV型结节高度提示SPINs,且每种类型的SPINs几乎有相似的病理表现。目的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 GGN)有无分叶对其性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ing,VR)技术在评估p GGN分叶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78例患者总计82个p GGN的CT资料。所有p GGN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11个(13.4%)、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24个(29.3%)、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30个(36.6%)、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17个(20.7%)。分别在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及VR图像上判断结节有无分叶,并对分叶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无分叶:0分,轻度分叶:1分,显着分叶:2分),最后对结果进行分类比较,评估不同观察角度和方法间评估分叶征的差异。结果在轴、冠及矢状位MPR图像上,p GGN分叶征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VR图像上,p GGN分叶征评分显着高于任意方位MPR图像评分及其最高分(p<0.001)。AAH、AIS、MIA及IA分叶征在MPR图像上的最高评分与其在VR图像上的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IA分叶征在MPR图像上的最高评分及VR图像上评分均较AAH及MIA高(p<0.05)。与AIS对比,IA分叶征在MPR图像上的最高评分较高(p=0.005),而在VR图像上评分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64)。浸润性病变(MIA+IA)与浸润前病变(AAH+AIS)的分叶征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而侵袭性病变(IA)与非侵袭性病变(AAH+AIS+MIA)分叶征评分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在MPR图像上,较大的(≥10mm)p GGN分叶征最高评分显着高于较小者(<10mm)(p=0.017),而在VR图像上的评分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128)。结论p GGN分叶程度与其性质及大小有一定关系,MPR和VR后处理技术可更全面、直观地评价p GGN分叶征,为其性质判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辛龙[4](2021)在《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对社区老年慢性肺炎(Chronic pneumonia,CP)患者进行诊断过程中,对比单纯应用X线检查和X线+CT联合检查的效果,判断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社区2019年全年进行CP诊断的老年患者64例进行研究,对其应用X线与X线+CT检查,并以临床综合检查作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5.31%,而单一X线检查仅达到81.25%,联合检查高于单一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X线显示病灶边界并不清晰,直径在1和7cm之间,主要形状为椭圆、类圆和不规则形状。其中,不清晰病灶边界患者有21例;椭圆形状24例、18例类圆和10例不规则形状。CT显示病灶边界并不清晰,密集度不高,轮廓有光整也有轮廓不齐,肺部增粗血管影和毛玻璃阴影以及胸膜增厚。其中,轮廓不齐23例,类圆形25例,增粗血管阴影、毛玻璃阴影以及胸膜增厚各有19例、16例、11例。结论: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老年CP的常用诊断方法,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相比于单纯应用X线,联合应用诊断的准确率更高、效果更好,所以,可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对诊断方法进行选择,酌情选择联合检查。

余蕊[5](2020)在《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在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胸部CT检查纯磨玻璃结节患者44例。入组标准为患者术前均在我院行胸部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且经手术治疗并有完整的病理结果。根据病理将其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炎性病变组(所有炎症均为慢性炎症,部分伴胶原纤维增生)12例;第二组为浸润前病变组17例,其中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6例和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1例;第三组为浸润性腺癌组15例,其中包括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0 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5例。分别测量动脉期、静脉期碘相关参数[碘基值(iodine concentration,IC)、标准化碘基值(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及动脉期、静脉期水基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40-70Kev),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三组间比较及多重比较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炎性病变组、浸润前病变组、浸润性腺癌组三组动脉期水基值分别为:(291.95±58.66)mg/cm3、(297.61±63.96)mg/cm3、(374.52±60.62)mg/cm3;静脉期水基值分别为:(277.07±33.78)mg/cm3、(291.74±50.49)mg/cm3、(373.33±75.12)mg/cm3。三组间动脉期、静脉期的水基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动脉期、静脉期水基值在炎性病变组与浸润前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8、0.504);炎性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0)。动脉期、静脉期的能谱曲线斜率、碘相关参数(碘基值、标准化碘基值)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有助于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分析,其中水基值在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谱曲线斜率及碘相关参数在鉴别纯磨玻璃结节的病理类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与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浸润程度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肺磨玻璃结节患者47例(包括纯磨玻璃结节和混杂磨玻璃结节),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免疫组化分析均包括Ki-67表达百分比。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浸润前病变组1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例+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9 例];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9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测量结节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基值、水基值。三组间水基值、碘基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运用多重比较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Ki-67表达百分比比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着性水平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ki-67表达百分比与动脉期及静脉期的碘基值、水基值相关性。结果:浸润前病变(AAH+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三组动脉期水基值分别为:(315.38±97.09)mg/cm3、(424.79±116.94)mg/cm3、(586.18±135.32)mg/cm3;三组静脉期水基值分别为:(328.68±75.72)mg/cm3、(418.02±108.70)mg/cm3、(543.10±152.97)mg/cm3;三组 ki-67 表达百分比分别为3.00(2.00,4.75)%、5.00(3.00,10.00)%、12.50(8.25,23.75)%。随着浸润程度增高,动脉期、静脉期水基值及ki-67表达百分比逐渐增大,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动脉期碘基值(ICa)、静脉期碘基值(ICp)与ki-67表达百分比呈负相关(r1=-0.614,P1=0.000;r2=-0.529,P2=0.000);动脉期水基值(Wa)、静脉期水基值(Wp)与 ki-67 的表达百分比呈正相关(r1=0.797,P1=0.000;r2=0.743,P2=0.000)。结论:随着肺磨玻璃结节浸润程度增高ki-67表达百分比逐渐增高,能谱CT水基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碘基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能谱CT参数水基值和碘基值有助于评估肺腺癌的浸润程度,在评估肿瘤增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素雅[6](2016)在《CT功能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检出率高,其良恶性鉴别诊断困难,术前准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114例(本院及13家分中心医院)接受宝石CT能谱成像两期增强扫描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其中恶性组63例,炎症组32例,结核组19例,测量并计算动脉、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 V),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得出不同参数鉴别诊断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阈值。结果:3组SPN两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05),其中恶性组两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最高,结核组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NIC>0.31、NIC>0.28、NIC>0.21时鉴别诊断恶性结节与炎症结节、恶性结节与结核结节、炎症结节与结核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81.0%、85.7%、84.4%,特异度分别为71.9%、94.7%、84.2%。结论:CT能谱成像对SPN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静脉期NIC对于SPN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第二部分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目的:初步探讨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例接受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n=28)、良性组(n=19),测量并计算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数值及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40100ke 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各参数间的差异;得出不同参数鉴别诊断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阈值。结果: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BF、BV、PS值高于良性结节,有显着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MTT与良性结节无显着性差异(P>0.05);肺恶性结节动、静脉期IC、NIC、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结节,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鉴别良、恶性结节时,灌注参数BV、PS,能谱参数静脉期NI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分别为0.712、0.718、0.934。将BV>6.16ml/100g,PS>19.13ml/(min·100g),静脉期NIC>0.18作为诊断良恶性阈值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6%、73.7%,75.0%、72.2%,92.9%、80.5%。联合BV、静脉期NIC阈值鉴别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为100%、84.2%。结论: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实现能谱成像条件下的灌注成像,可提供更多参数;CT能谱成像及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SPN中均具有一定价值,联合应用两种成像技术,可以提高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王雪梅[7](2013)在《CT能谱成像在定量鉴别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GSI)在肺内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93例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男64例,女29例,年龄24-80岁,平均58.94±10.75岁)行能谱CT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GSI Viewer软件处理获得能谱衰减曲线图、碘(水)基图、钙(水)基图及Eff-Z图,选取3个连续层面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测量并记录平扫病变的Eff-Z和钙含量,增强扫描病变的标准碘含量(与胸主动脉碘含量的比值)和能谱衰减曲线,并根据公式K=(HU40-HU90)/50计算曲线斜率。所获得的数据,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最后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平扫肺癌的钙含量小于肺内良性病变(P<0.05),并且肺癌的Eff-Z小于肺内良性病变,但二者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86>0.05);增强扫描肺内良性病变的NIC与曲线斜率K均大于肺癌(t=-4.85,-2.76, P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四项参数对肺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相差不大。肺内不同病理分型病变的鉴别诊断:①肺炎性病变的钙含量小于结核性病变(P<0.05),并且肺炎性病变的Eff-Z小于结核性病变,但二者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678>0.05);增强扫描肺内炎性病变的NIC大于结核性病变(P<0.05),并且肺内炎性病变的斜率K大于结核性病变,但二者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144>0.05);ROC曲线分析发现NIC对肺内炎性及结核性病灶的诊断效能较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100%,AUC=1.00。②平扫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钙含量与Eff-Z比较:鳞癌>腺癌>小细胞癌,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94,9.73, P均<0.05);增强扫描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NIC与斜率K比较:鳞癌>腺癌>小细胞癌,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18,59.78, P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斜率K对鉴别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意义较大,对于鳞癌和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的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5%、95%和100%、96%和83%,AUC分别为0.94、0.99、0.91。结论:肺内良恶性病变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能谱曲线及特征参数均存在一定差异,能谱CT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参数,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有效方法。

董莘[8](2013)在《实体器官移植后肺部病毒感染的影像学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实体器官移植后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尤其是机会感染[1-2]。影像在肺部感染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CT并不被推荐用于患者的初步评估,但是它比X线平片有更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3]。当临床强烈怀疑肺炎,而X线胸片是正常的或不确定的或非特异性的,必须实施CT检查。CT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伴随异常[如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和(或)脓胸]以及是否有空洞形成。此外,CT扫描可以引导支气管肺泡灌洗或经皮或经支气管肺活检。它还可以发现潜在病变,尤其是在吸收不全的肺炎内肿瘤导致的支气管阻塞。在一个特定的

许凯[9](2011)在《142例空洞型肺结核X线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空洞型肺结核X线平片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X线确诊的142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中,X线平片所见:右侧单发空洞82例,左侧单发空洞30例,左侧多发空洞18例,双侧多发空洞12例。其中,无壁空洞46例,薄壁空洞62例,厚壁空洞18例,纤维空洞16例。结论:空洞型肺结核X线平片表现差异较大,临床中应注意鉴别,综合分析患者的特异性,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段文峰[10](2011)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炎性病变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乳腺的疾病种类繁多,乳腺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发病率均较高,但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较难。本研究拟探讨乳腺炎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表现,旨在提高乳腺炎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穿刺或手术取材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包括乳腺炎性病变患者24例,乳腺癌患者20例。分析比较病灶的MRI征象,包括信号强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利用Siemens 3.OT MR(syngo)后处理工作站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强化率(EER)、达峰时间(Tpank)、峰值信号强度(SImax)、峰值强化率(Emax),并确定诊断阈值,分析诊断炎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44例病例中,24例炎性病变包括急性乳腺炎7例,慢性非特异性化脓性炎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9例,乳腺结核2例,所有患者病灶数目不等。20例乳腺癌患者癌灶20个。所有炎性病例中:6例(25%)患者病灶平扫未被检出;1(4.2%)例表现为多发结节状,T1WI、T2WI均呈均匀等信号影;17例(70.8%)表现为局灶或弥漫性不均匀信号,T,WI稍低,T2WI稍高,其中8例(8/17)患者病灶伴脓腔形成,腺体结构紊乱、皮肤增厚、胸壁水肿、腋窝淋巴结增大。增强后病灶1例(4.2%)表现为均匀结节状强化,余23例(95.8%)表现为非实体性强化:条索、斑块状(2/24),分隔状(4/24),斑点或斑片、环形(11/24),花环状(6/24)。20例乳腺癌5例(25%)平扫未检出,15例(75%)表现为T,WI等低、T2WI稍高的局灶性肿块影。增强所有病灶表现为实体性强化:圆形或卵圆形4例(20%),不规则形或分叶状16例(80%),毛刺征或星芒征14例(70%),不均匀性显着强化9例(45%)或环形强化11例(55%)。血流动力学参数: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扩张症间的EER、Emax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EER分别为:2.33±0.45、2.44±0.51、1.48±0.32;Emax分别为:3.12±0.48、3.11±0.31、2.61±0.36;Tpeak、SImax及急慢性乳腺炎间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慢性乳腺炎TIC以Ⅱ型为主(13/15),乳腺导管扩张症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Ⅰ型为主(6/9)。乳腺癌的EER、SImax及Emax分别为:1.90±0.61、579.78±67.95、2.33±0.57,均低于乳腺炎性病变(P<0.05),TIC表现为Ⅱ、Ⅲ型曲线,以平台型为主(14/20)曲线,与炎性病变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于或等于炎性病灶EER、Emax、SImax值95%可信区间的下界为诊断乳腺炎性病变的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55.6%、72.2%、50%;特异性:65.6%、78.1%、100%;准确性:62%、76%、82%;阳性预测值:72.4%、83.3%、78%。Emax价值最高。结论乳腺炎性病变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乳腺炎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炎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二、肺慢性炎块X线与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慢性炎块X线与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腰椎间孔狭窄症临床与影像特征及中药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腰椎间孔狭窄症的解剖学基础与中西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腰椎间孔狭窄症致病因素与西医诊治现状
    2. 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中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 分组依据
        3.数据收集和观察指标
        4. 统计分析
    结果
        1. 患者人口学和疾病特征
        2. 临床症状、体征和中医证型差异性分析
        3. LFS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其诊断价值评价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腰椎间孔狭窄症常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 分组及评价依据
        3. 数据收集和观察指标
        4. 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
        2. LFS脊柱排列特征
        3. CT测量指标分析
        4. MRI测量指标分析
        5. 不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6. 影像学特征的诊断价值评价
        7.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LFS的常规影像学特征分析
        2. 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腰椎间孔狭窄症差异表达基因和关键通路的鉴定及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基因芯片来源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数据处理和差异基因的筛选
        2. 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PPI网络分析及核心基因筛选
        4. 核心基因相关候选成分及关键成分筛选
        5. 中药匹配并构建靶点-成分-中药网络
        6. 中药特征分析
    讨论
        1. 上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2. 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3. 核心基因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4. 核心成分及其镇痛作用机制
        5. 中药及其镇痛作用机制
        6. 本研究的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肺炎性结节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与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的CT特征及病理表现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第二部分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MPR和 VR在评估肺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中的价值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征象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4)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X线检查。
        1.2.2 CT检查。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检查准确率情况
    2.2 影像学特点分析
3. 讨论

(5)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能谱CT在肺部纯磨玻璃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能谱CT参数与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浸润程度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肺部磨玻璃结节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CT功能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CT能谱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一站式能谱及灌注成像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结论
综述 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CT能谱成像在定量鉴别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CT 能谱成像技术及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8)实体器官移植后肺部病毒感染的影像学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表现
    1. 实质密度紊乱:
    2. 磨玻璃影和实变:
    3. 结节、微结节、树芽征:
    4. 小叶间隔增厚:
    5.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增厚:
二、常见病毒肺部感染的影像特点
    1. CMV:
    2. 社区呼吸道病毒:
    3. 麻疹 (measles) :
    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
    5.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
    6.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 :

(9)142例空洞型肺结核X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X线特点
    1.4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语

(10)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炎性病变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MRI常规扫描
        2.2.2 MRI动态增强扫描
        2.2.3 图像后处理技术
    2.3 影像资料评价
        2.3.1 MRI常规扫描信号评价
        2.3.2 MRI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评价
        2.3.3 MRI动态增强扫描血流动力学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病理结果
    3.2 MRI检查结果
        3.2.1 MRI常规扫描结果
        3.2.2 MRI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表现
        3.2.3 乳腺炎MRI动态增强扫描血流动力学
    3.3 乳腺炎与乳腺癌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MR动态增强参数及意义
    4.2 乳腺炎MRI表现
        4.2.1 非特异性急慢性乳腺炎MRI表现
        4.2.2 乳腺导管扩张症MRI表现
        4.2.3 乳腺结核MRI表现
    4.3 乳腺炎与乳腺癌的MRI鉴别诊断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肺慢性炎块X线与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CT结合MIBI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周淼.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腰椎间孔狭窄症临床与影像特征及中药用药规律研究[D]. 努尔比亚·阿布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肺炎性结节影像病理相关性分析与纯磨玻璃结节分叶征评价研究[D]. 肖云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 辛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08)
  • [5]能谱CT多参数分析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余蕊. 苏州大学, 2020(02)
  • [6]CT功能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D]. 王素雅. 郑州大学, 2016(03)
  • [7]CT能谱成像在定量鉴别诊断肺内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初探[D]. 王雪梅.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8]实体器官移植后肺部病毒感染的影像学进展[J]. 董莘.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2)
  • [9]142例空洞型肺结核X线临床分析[J]. 许凯. 中国当代医药, 2011(22)
  • [10]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炎性病变价值的研究[D]. 段文峰. 南昌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慢性肺部炎性肿块的X线、CT表现及鉴别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