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呼吸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呼吸,细胞,多态性,基因,芬太尼,大鼠。
核呼吸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寇蕊蕊,王淑娥,徐永生,宋福永[1](2019)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核呼吸因子2(NRF2)的区别与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是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能够增强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核呼吸因子2(Nuclearrespiratoty factor 2,NRF2)又叫GA结合蛋白转录因子(GA binding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GABPA),是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能激活线粒体呼吸、DNA转录及复制所需的调控基因,调节细胞生长。尽管Nrf2与NRF2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不同,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二者存在功能上的交互作用及密切联系。本文阐述了Nrf2和NRF2在功能上的异同及联系,重点论述二者在功能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机(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侯维娜,王瑞鹃[2](2018)在《核呼吸因子-1在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的功能障碍,已成为心脏疾病的研究热点广泛受到关注。随着对核呼吸因子-1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现通过对核呼吸因子-1分子生物学特性、在线粒体中的生物合成及在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药物,为临床开拓新的治疗思路。(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邹治然,王雪婷,朱俐[3](2017)在《低氧对原代睾丸间质细胞和细胞系TM3、MLTC-1中核呼吸因子1与睾酮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小鼠原代睾丸间质细胞、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系MLTC-1中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表达和睾酮合成的变化。方法:低氧处理3种细胞12、24、48 h,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RF-1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基中睾酮的含量。结果:(1)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免疫荧光实验证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处理后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组和MLTC-1细胞组中NRF-1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均显着下降,而TM3细胞中NRF-1 m RNA和蛋白水平显着上升;(2)ELISA实验证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处理后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组睾酮分泌水平明显下降,而TM3细胞组睾酮分泌水平显着上升。结论:低氧能诱发原代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和MLTC-1细胞中NRF-1和睾酮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其中NRF-1变化与睾酮变化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牛楠[4](2016)在《缺氧条件下核呼吸因子-1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NRF-1基因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线粒体功能代谢的影响,我们建立1%O2+5%CO2的物理缺氧模型,观察NRF-1基因能否改善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及能量代谢水平,旨在为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1.利用第叁代慢病毒质粒系统构建NRF-1过表达细胞株(pCDH-NRF)、干扰细胞株(sh-NRF)和空病毒细胞株(pCDH-vector)。Western blot法及荧光定量PCR法鉴定NRF-1的表达水平。2.分别在5%CO2+95%空气及1%O2+5%CO2条件下培养叁组细胞24h及48h,使用CCK-8法测定叁组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细胞活力的变化。3.分别在5%CO2+95%空气及1%O2+5%CO2条件下培养叁组细胞48h,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4.使用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仪检测各组细胞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线粒体的耗氧水平。结果:1.成功构建出NR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且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细胞株中NRF-1基因表达水平(4.08±0.3)高于空病毒组细胞株(1.00±0.15),而干扰组细胞株中NRF-1基因表达水平(0.35±0.14)低于空病毒组细胞株(1.0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细胞株中NRF-1蛋白表达水平(5.07±0.63)高于空病毒组细胞株(3.15±0.59)与干扰组细胞株(1.66±0.22)。2.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细胞24h后,NRF-1过表达细胞株、干扰组细胞株及空病毒组细胞株OD值分别为1.4365±0.0223、1.5125±0.0543、1.4087±0.0263;而在1%O2+5%CO2条件下培养细胞24h后,叁组细胞株细胞OD值分别为1.4605±0.0413、1.4833±0.1092、1.4365±0.0926,差异变化不明显。3.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细胞48h后,NRF-1过表达细胞株、干扰组细胞株及空病毒组细胞株OD值分别为1.8649±0.0132、1.8176±.03964、1.7872±0.0062;而在1%O2+5CO2条件下培养细胞48h后,叁组细胞株细胞OD值分别为1.5706±0.0251、1.0781±0.0717、1.4038±0.0375,差异变化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正常条件下NRF-1过表达组细胞,NRF-1干扰组细胞和空病毒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分别为3.1%、5.1%、1.2%,而在1%O2+5%CO2缺氧培养细胞后,NRF-1过表达组细胞,NRF-1干扰组细胞和空病毒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分别为52.7%、28.1%、48.1%,提示NRF-1基因过表达可以降低缺氧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损伤。5.细胞在氯化钴及缺氧处理后,与空病毒组细胞株相比,NRF-1过表达组细胞株的基础氧耗水平较高,NRF-1干扰组细胞株的基础氧耗水平较低。结论:NRF-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进一步损伤,其可能机制为过表达NRF-1基因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增强细胞氧耗,从而达到保护细胞免受缺氧的影响。初步证实NRF-1基因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候选分子。(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邵建军,懂勇杰[5](2016)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核呼吸因子1表达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切口痛大鼠经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时脊髓核呼吸因子1表达的临床变化。方法临床纳入52例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2-224)g,根据诱发药物的不同分为四组,分别是对照组、切口痛组、瑞芬太尼组及(切口痛+瑞芬太尼)组,每组13只;对照组和切口痛组大鼠麻醉后皮下输注生理盐水,切口痛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组制定右后足切口痛模型,(切口痛+瑞芬太尼)组经皮开始同时皮下输注瑞芬太尼;于术前24h、术后2h、6h、24h、48h测定后足机械缩足阈(PWMT),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RF-1的表达情况。结果切口痛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组术后个时点的PWMT明显低于对照组,脊髓NRF-1的表达水平冥想上升,P<0.05;(切口痛+瑞芬太尼)组术后各时点PWMT明显低于切口痛组,且脊髓NRF-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通过调节脊髓核呼吸因子1(NRF-1)的表达,可以诱发切口痛大鼠的痛觉过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14期)
姜文锡,姜雯娟,杨沫,杜小琴,杨红庆[6](2015)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核呼吸因子1基因rs1882084多态性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病发生风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评价核呼吸因子1基因rs188208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P风险的关系,并且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收集120名HP患者和208个健康对照个体,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均记录其人口统计学信息、行为学信息以及临床特征,使用单间引物延伸的基因分型技术对这个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使用非条件型logistic回归分析(ULR)法对这种基因多态性与HP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基因交互作用对HP风险的作用使用广义多因素降维(GMDR)及UL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协变量进行调整之后,我们发现,NRF1rs188208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P显着相关。携带GT或TT基因型的研究对象较携带GG基因型者罹患HP的风险更高(ORa=1.52,95%CI:1.06-2.19,pa=0.0002)。此外,GMDR法分析选择NRF1(rs1882084)与T2DM双因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为最佳模型(p=0.0107),其最大预期精度为59.18%,最大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使用ULR法、加性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二者联合效应可使携带TT/GT基因的T2DM者发生HP风险是携带GG基因的非T2DM者的4.38倍(ORadd=4.38,95%CI:2.56-7.47,padd<0.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NRF1 rs1882084基因多态性与HP风险相关。此外,T2DM可能与NRF1(rs1882084)交互作用,增加HP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期刊2015-04-09)
王程铖[7](2014)在《核呼吸因子-1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NRF-1基因,并对NRF-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其基本结构和蛋白分子特征,及NRF-1与相关蛋白分子的作用关系,为后续研究NRF-1的功能及在心力衰竭的心肌细胞中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支持和研究思路。构建NRF-1重组慢病毒,并感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2-1)细胞),然后筛选出稳定上调表达NRF-1的阳性转染H9c2(2-1)细胞,为今后研究NRF-1基因对衰竭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后续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1.NRF-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在线软件EXPASY, PSSFinder,PSITE,SignalP,Swiss-model,STRING对NRF-1的氨基酸构成,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修饰位点,信号肽,叁维结构,以及与相关蛋白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预测。2.NRF-1基因的克隆与鉴定:2.1NRF-1基因的克隆:通过生物合成与重迭延伸PCR技术克隆NRF-1基因,并重组于载体pMD18-T,然后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E.coil DH5);2.2NRF-1基因的鉴定:PCR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NRF-1/pMD18-T序列正确性。3.构建NRF-1重组慢病毒与稳定上调表达NRF-1的H9c2(2-1)细胞:3.1NRF-1重组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测定:将NRF-1基因重组至pLenti6.3-MCS-IRES2-EGFP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载体pLenti6.3-NRF-1-IRES2-EGFP与两种包装质粒转入293T细胞中,包装成重组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3.2NRF-1重组慢病毒转染H9c2(2-1)细胞的最适转染浓度测定:用阴性病毒液按梯度感染H9c2(2-1)细胞,选出合适的MOI值;3.3阳性转染H9c2(2-1)细胞的最适抗生素浓度测定:将重组慢病毒按选出的MOI值感染H9c2(2-1)细胞,然后用Blasticidin按浓度梯度筛选转染靶细胞,选出合适的筛选浓度;3.4阳性转染H9c2(2-1)细胞的鉴定:用抗生素按照最适筛选浓度持续筛选转染阳性的H9c2(2-1)细胞,获得稳定上调表达NRF-1的转染阳性靶细胞,经PCR,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转染阳性靶细胞的NRF-1表达量。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RF-1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7280.1Da,等电点为5.28,分子式为C2498H3976N704O808S15,有534个氨基酸,其中46个碱性氨基酸,64个酸性氨基酸,148个极性氨基酸,191个疏水性氨基酸。有46(Arg+Lys)个带正电荷的残基,有64(Asp+Glu)个带负电荷的残基,不稳定系数为35.74,总的平均亲水系数为–0.334,说明NRF-1是稳定的亲水蛋白;NRF-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迭较多,且分布均匀;NRF-1有2个糖基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3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9个端酰基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11个微体羧基端定位信号;STRING蛋白数据库分析显示NRF-1与10个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2.重组质粒NRF-1/pMD18-T经测序鉴定,NRF-1基因序列与原始序列一致。3.构建出NRF-1重组慢病毒,病毒滴度是5.5×107TU/ml;重组慢病毒转染H9c2(2-1)细胞的合适MOI值为100;阳性转染H9c2(2-1)细胞的最适抗生素筛选浓度为3μg/ml;NRF-1重组慢病毒按MOI=100转染H9c2(2-1)细胞,经3μg/ml抗生素持续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H9c2(2-1)细胞,PCR鉴定结果显示慢病毒携带NRF-1插入靶细胞基因组,QPCR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组细胞的NRF-1的mRNA表达量比对照组细胞高2.25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组细胞的NRF-1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细胞高1.28倍。结论:1.生物信息学分析NRF-1的氨基酸构成及蛋白分子特征,了解到NRF-1与相关蛋白分子的作用关系,以及这些因子的功能特点。2.成功克隆出NRF-1基因,并获得含有重组质粒NRF-1/pMD18-T的E.coilDH5。3.成功构建出NRF-1重组慢病毒真核表达体系。制备NRF-1重组慢病毒,并成功转染到H9c2(2-1)细胞中,经PCR,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细胞中NRF-1表达量,结果表明构建出上调表达NRF-1的H9c2(2-1)细胞,为后续研究NRF-1在心衰中的作用机制,对于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提供研究思路及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4-04-01)
张效林,梁振洋,孙莹,冯雪瑶,刘滕飞[8](2014)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核呼吸因子-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经过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有一条主要分支狭窄大于70%的675例冠心病患者和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小于20%或完全正常的636例对照患者进行检验检,分析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叁种基因型(GG型,GT型和TT型)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8%,36.2%和10.1%,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5.6%,46.2%和8.2%,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别校正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后,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核呼吸因子IRF-1基因+141 G/T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IRF-1基因+141 G/T多态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4年07期)
张海洋,冯慕华,徐彤,徐优,余敏[9](2014)在《人核呼吸因子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人核呼吸因子2(NRF2-α和NRF2-β)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瞬时转染的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的表达水平。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NRF2-α和NRF2-β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目的基因并构建带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BEL-7402细胞后,分别使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已成功构建了人NRF2-α和NRF2-β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瞬时转染的人肝癌BEL-7402细胞中实现基因的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人NRF2-α和NRF2-β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何子红,胡扬,李燕春,龚丽景,金晶[10](2013)在《从核呼吸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中筛选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的分子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呼吸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ase-Control实验设计,分析核呼吸因子1和2编码基因的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235名优秀耐力运动员和504名对照组中的分布特征。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分析阳性关联多态性位点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rs1984823的CC基因型在女运动员组的分布频率(7.9%)显着高于女对照组(1.3%);rs7794909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在运动员组的分布频率(17.9%)显着高于对照组(11.1%)。2)rs1984823多态性对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rs7794909多态性下调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但两个纯合子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rs1984823和rs7794909多态性位点是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的分子标记,但不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运动能力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核呼吸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线粒体的功能障碍,已成为心脏疾病的研究热点广泛受到关注。随着对核呼吸因子-1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现通过对核呼吸因子-1分子生物学特性、在线粒体中的生物合成及在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药物,为临床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呼吸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寇蕊蕊,王淑娥,徐永生,宋福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核呼吸因子2(NRF2)的区别与联系[J].毒理学杂志.2019
[2].侯维娜,王瑞鹃.核呼吸因子-1在心脏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8
[3].邹治然,王雪婷,朱俐.低氧对原代睾丸间质细胞和细胞系TM3、MLTC-1中核呼吸因子1与睾酮合成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4].牛楠.缺氧条件下核呼吸因子-1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6
[5].邵建军,懂勇杰.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核呼吸因子1表达的变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6].姜文锡,姜雯娟,杨沫,杜小琴,杨红庆.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核呼吸因子1基因rs1882084多态性交互作用对高血压病发生风险的影响[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2015
[7].王程铖.核呼吸因子-1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及鉴定[D].宁夏医科大学.2014
[8].张效林,梁振洋,孙莹,冯雪瑶,刘滕飞.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核呼吸因子-1基因+141G/T单核苷酸多态与冠心病发病的关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9].张海洋,冯慕华,徐彤,徐优,余敏.人核呼吸因子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大理学院学报.2014
[10].何子红,胡扬,李燕春,龚丽景,金晶.从核呼吸因子基因多态性位点中筛选预测优秀耐力运动员的分子标记[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