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热血燥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热,银屑病,药疗法,羚羊角,加味,中医,玫瑰。
风热血燥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宏,何秀玉,王欣,区肖芬[1](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氧化性软膏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同时治疗组予以自拟平玫汤加减内服,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片口服。1疗程7天,治疗两个疗程后对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R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PRS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疗效明显,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临床运用中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荆琪[2](2019)在《退疹消斑汤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疹消斑汤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皮损局部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确切,缩短疗程,且简便服用的药物。方法:选取80例符合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且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方退疹消斑汤口服,对照组予以中成药消银颗粒口服,将每2周规定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药物2个疗程。记录患者疗前和疗后的皮损变化,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并记录评分,同时对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最后根据患者在临床观察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数据,依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进行药物疗效及安全判定。结果:通过治疗的两组患者皮损都见明显好转,且治疗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经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退疹消斑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消银颗粒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的临床疗效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红斑、鳞屑、浸润、瘙痒这四个单项指标,纵向比较可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退疹消斑汤能够有效的改善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症状积分。2.退疹消斑汤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婷,叶蕾[3](2018)在《复方青黛丸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青黛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理论辩证,设风热血燥型患者为观察组,余下银屑病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复方青黛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8周后观察相关疗效指标。结果复方青黛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两组银屑病均有效果,但是观察组整体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LQI总得分为(9.6±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2±4.8)分(P<0.05)。观察组的IL-2、IL-8和IFN-γ均低于对照组,而IL-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青黛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效果显着,对于其他不符合辩证的银屑病患者,还是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进一步整体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05期)
江海滨,宋文英[4](2015)在《四物消风饮加减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4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玫瑰糠疹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被覆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及青年人,病程呈自限性。西医西药治疗本病疗效尚可,但病程较长,且部分患者瘙痒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13-04—2013-11,我们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紫龙膏的基础上,采用内服四物消风饮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40例,并与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5年04期)
于沛仙[5](2011)在《治癣颗粒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冲剂治癣颗粒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中药冲剂治癣颗粒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机理。方法:临床上选择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风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共计7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本院治疗银屑病常用的中药冲剂治癣颗粒(当归、桑白皮、苦参、地肤子、蝉蜕、生地、蒺藜、石膏、牡丹皮、苍耳子、蛇床子、乌梢蛇、白芍、菊花、白鲜皮等),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制剂中心,批号:长卫药制字(96)1408,每次成人10g×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给予“自拟消银冲剂”(生地、丹皮、忍冬藤、地榆、水牛角、白鲜皮、玄参、蒲公英、生槐花),上药各2袋(免煎颗粒),每次1袋,一日3次,水冲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1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并持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将临床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 <0.01),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能明显改善鳞屑厚度,红斑颜色,瘙痒程度等症状,且总病灶数明显减少。结论:中药冲剂治癣颗粒是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孟丽[6](2009)在《犀角地黄汤合羚羊角粉加味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7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屑病,中医学可归属于“白疕”范畴,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损处覆盖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病程长,变化快,时轻时重,不易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医学将本病分为风热血燥型、血虚风燥型和瘀滞肌肤型叁个证(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康文娣[7](2009)在《羚羊角粉在风热血燥型银屑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与方法2005年以来收治风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135例,治疗组7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男45例,女33例;对照组男32例,女25例。纳入标准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09年03期)
杨广智[8](2006)在《风热血燥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的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白疕、松皮癣、干癣等,风热血燥型为其常见证型之一。本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十分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其可能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内分泌、神经精神、药物、饮食、外伤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但至今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发病认为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已作了相当多的研究,但尚未有关风热血燥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报道。故此,本研究尝试针对这一领域的空白,对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初步明确其部分发病危险因素,从而为其防治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 方法 本研究采用1∶1病例—对照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5例风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和55例正常人的银屑病家族史、感染史、内分泌、负性生活事件和负性情绪或精神状态、服药、接种疫苗、饮食史、饮食嗜好、饮酒、吸烟、受潮、外伤、化学刺激、环境等已知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认真调查。调查表回收后,仔细检查有无错漏项目。然后将研究因素量化,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先对发病年龄分性别和有/无家族史作频数统计。再对每个自变量(各发病危险因素)作频数统计,并采用配对(调整)X~2检验作单因素分析。最后对自变量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①发病年龄统计结果:本研究样本的发病年龄分布为16~39岁,其中男性病例为18~39岁,女性病例为16~36岁。数据与文献报道相符。样本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76±5.764)岁,其中男性病例为(26.97±5.169)岁,女性病例为(24.32±6.203)岁。两性平均发病年龄无显着性差异(t=1.726,P>0.05)。将样本按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分类,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无显着性(t=0.389,P>0.05)。②各发病危险因素的统计结果:家族史和感染史在病例组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5.5%和18.2%,与对照组进行配对卡方检验,二者的X~2值较高且P<0.05,提示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均为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家族史尚进入了最终的Binary Logistic回归方程,说明家族史确实是风热血燥型银屑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且影响最明显。内分泌、神经精神、药物、饮食、受潮、化学刺激、环境等因素的X~2值较低且P>0.05,各OR值的P值也大于0.05,统计结果提示它们均不是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然而,神经精神因素在病例组的阳性率为14.5%,饮食因素阳性率为12.7%,受潮史阳性率为10.9%且OR=7.821,这些数据同时也说明,尽管它们的X~2值较小且P>0.05,但若扩大样本,它们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因素之间以及各层(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01)
汪黔蜀,李雁,王军,叶飞[9](2004)在《加减银翘散治疗风热血燥型皮肤病3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于2002年~2003年采用加减银翘散治疗风热血燥型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11岁;病程最长6月,最短7d;银屑病6例,玫瑰糠疹15(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曹雪辉,廖烈辉[10](2001)在《凉血解毒方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8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年多来,我们运用自拟凉血解毒方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86例,并与西药迪银片治疗81例对照观察,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1998年2月~1999年4月的门诊病(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01年10期)
风热血燥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退疹消斑汤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皮损局部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确切,缩短疗程,且简便服用的药物。方法:选取80例符合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且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方退疹消斑汤口服,对照组予以中成药消银颗粒口服,将每2周规定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药物2个疗程。记录患者疗前和疗后的皮损变化,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并记录评分,同时对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最后根据患者在临床观察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数据,依据不同的研究资料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进行药物疗效及安全判定。结果:通过治疗的两组患者皮损都见明显好转,且治疗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经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退疹消斑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消银颗粒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的临床疗效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红斑、鳞屑、浸润、瘙痒这四个单项指标,纵向比较可见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退疹消斑汤能够有效的改善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症状积分。2.退疹消斑汤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热血燥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宏,何秀玉,王欣,区肖芬.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2].荆琪.退疹消斑汤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3].王婷,叶蕾.复方青黛丸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江海滨,宋文英.四物消风饮加减治疗风热血燥型玫瑰糠疹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
[5].于沛仙.治癣颗粒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6].孟丽.犀角地黄汤合羚羊角粉加味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78例[J].中医研究.2009
[7].康文娣.羚羊角粉在风热血燥型银屑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09
[8].杨广智.风热血燥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的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9].汪黔蜀,李雁,王军,叶飞.加减银翘散治疗风热血燥型皮肤病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
[10].曹雪辉,廖烈辉.凉血解毒方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86例[J].中医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