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改造论文_豆粉粉,李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民性改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民性,老舍,中国,文学革命,前锋,电影,小说。

国民性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豆粉粉,李颖[1](2019)在《严复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严复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图存的大背景下审视国民性改造问题的第一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先河。他深刻揭示和尖锐批判了近代社会的国民劣根性,并提出改造国民性的具体实践路径。深化对严复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研究,挖掘其改造国民性思想中的价值意蕴,对重塑新时代"中国性格",促进新时代中国精神建构、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新时代精神文化风貌,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无裨益。(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谭祥花[2](2019)在《论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现代以来,教育与国民性改造关系的话题一直是众多学者、专家探讨的话题。从人发展的未特定性、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以及教育的社会功能对人的作用角度来看,教育具有改造国民性的作用,教育也应当担起改造国民性的任务。同时,国民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过程,静态国民性的根深蒂固要求教育要承担起改造不良国民性的任务,而动态国民性的发展则给教育改造不良国民性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探讨教育对国民性改造的同时,还要看到人发展的有限性和社会对国民性改造的制约性,辩证地看待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可能。(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马新亚[3](2019)在《“文学革命”·“爱与美”·“生命”——论沈从文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独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从城乡两个经验世界的互参中为人性的理想形态塑形,主张人与自然的契合,弘扬人的原始强力,批判无光无热的生命形态,并在现实环境的重压之下,力图为人的个体存在和民族的生存建构一个形而上的参照系,这些主张与"五四"新文学所开启的"国民性改造"是一脉相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沈从文对国民人格进行批判的着眼点在于生命力的匮乏——也即"阉寺性"人格,因此对国民内在的生理、心理本体的重建必然会成为他的"国民品德重建"的核心内容。(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4期)

刘宝森[4](2019)在《论清末留日学生改造“国民性”思想——以《湖北学生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留日学生所创办的《湖北学生界》,以"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为宗旨,"为吾国国民说法,一篇一章,一行一句,无不补国人公德之缺点,启世界民族之思想,科学益其智识,理论辟其精神,事实助其感情,文词增其美德,实足养成中国将来之国民",塑造新型国民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任檑[5](2019)在《论老舍小说中的国民性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民性改造的思想从中国清朝末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且之后关于国民性改造的热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五四运动激发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激情和热情,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成为文坛追求自由、平等的一面旗帜,主张通过采用文学形式来进行国民性的改造。老舍受到鲁迅等人关于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通过文学形式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本文从老舍小说中改造国民性的意识发展、改造国民性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了老舍小说中国民性改造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2期)

张钊贻[6](2019)在《鲁迅反对古文并引进欧化语法原因辨析:中国语文面对现代化与国民性改造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的文学成就部分得益于古文,因为经典古文发挥了汉语美学的特长,然而鲁迅却极力反对古文,因此受到质疑。但鲁迅其实不是讨论文学写作。现代化以科技为基础,而科技要求语文精密严谨,这却是古文无法达到的,所以中国现代化也要求语文改革。从"硬译"和引进欧化语法的主张看来,鲁迅反对古文是要中国语文能够精密严谨的意思,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并非考虑文章是否写得好。语文改革同时也为了"改造国民性",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要求。语文跟国民精神有联系,也是洪堡特的观点。尽管鲁迅实验性的"硬译"和欧化不是完全成功,但欧化语法词汇已成中国现代语文的组成部分,尤其经过建国后的语文建设和规范,中国语文已成为一种现代世界的语言。"硬译"和语文欧化的弊病是中西交流不可完全避免的现象,若回归古文又不讲究现代语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丢弃历来语文现代化的成果。(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初伊[7](2018)在《改造国民性在叶绍钧创作中的实践——以《潘先生在难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五四运动在教育战线的先驱者,"养成更健全的个人"的主张落脚在文学创作,是叶圣陶一直贯穿着的"为人生"叁字。《潘先生在难中》融入叶绍钧对人性洞悉入微的冷静叙述加之在教育界的切己体察,以"潘先生"这个本该站起来却跪着等待判决的知识分子为镜,揭示出整个旧中国芸芸众生麻木而卑琐愚弱的生存状态,将作者对改造国民性的思考通过这类灰色灵魂透彻阐释。本文将就潘先生的人物价值、小人物之于国民性及叶绍钧直指人性的现实主义笔法入手,反复咀嚼叶绍钧刻画人物功力的同时,也看到叶绍钧和易的笔锋下直指人性的社会民族观。然八十年过去,今日再读这和易清淡娓娓道来背后的激流劲石,自觉此事若要彻底扭转仍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6期)

赵轩[8](2018)在《右翼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一次尝试——论1930年《电影月刊》的“民族主义电影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月刊》在1930年发起之"民族主义电影运动",是上海"前锋社"等右翼文艺势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民族主义电影运动"有着一定的理论铺垫和相对独特的评论取向,但浓重的政党政治色彩终究消解了其文艺评论应有的独立思辨气质,很快被电影评论界淡忘。(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8年11期)

谭祥花[9](2018)在《基于教育立场的国民性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为实现救亡图存,实现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转变,教育能不能改造国民性?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改造国民性?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有识之士争论、探讨的主题。现代中国,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国民素养不断提高,但社会争议现象频发,国民素养不断遭到质疑,国民性改造问题被学者和专家成为热议话题。教育作为改造国民性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寄予厚望的所在。本文基于人性可塑性的理论基础上,站在教育的立场对国民性改造进行研究,力图通过对当下教育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反思和改进来改造国民性。本文聚焦于对当下不良国民性的反思与改造。重点探讨了教育改造国民性时存在的困境与原因。首先,论文分析了国民性的内涵、特点以及结构。在对社会事件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现代学者对不良国民性的判断,提出当下我国国民性存在的叁个弱点,即:主体意识欠缺、规则意识不强、公共意识薄弱,并阐述了其存在的原因。在明确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叁个弱点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可能性。其次,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教材内容、教育活动叁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教育在改造国民性时存在的叁个问题,即:培养目标中国民性改造被遮蔽、课程教材内容中国民性改造内容受排挤、教育活动中国民性改造表层化。针对教育改造国民性时存在的叁个问题,论文从教育者、教育本身、社会期望、教育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教育改造国民性时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活动、教师自身四个方面探讨了教育改造国民性的策略。教育与国民性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基于教育立场来看,教育是改造国民性的重要途径,国民性也影响着教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活动,要主动承担改造国民性的重任,将国民性改造的内容融入到教育内容,教育者自身要有改造不良国民性自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改造国民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颜强[10](2018)在《足球是一项改造国民性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独生子女社会,在人跟人交流能力已被移动互联网割裂的时代,足球应该是中国一种美丽的生活方式。它是一项改造国民性的运动。一项最美丽的运动,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一轮的体育经济胎动,以足球最为热烈最为吸引眼球。然而,这并不是中国足球的第一次职业化探索。20年前几乎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同步的足球改革,基本以失败告终。在几年前的足球反腐中,一大批官员、着名球员、裁判员锒铛入狱,即是证明。那么这一次(本文来源于《齐鲁周刊》期刊2018年13期)

国民性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现代以来,教育与国民性改造关系的话题一直是众多学者、专家探讨的话题。从人发展的未特定性、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以及教育的社会功能对人的作用角度来看,教育具有改造国民性的作用,教育也应当担起改造国民性的任务。同时,国民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过程,静态国民性的根深蒂固要求教育要承担起改造不良国民性的任务,而动态国民性的发展则给教育改造不良国民性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探讨教育对国民性改造的同时,还要看到人发展的有限性和社会对国民性改造的制约性,辩证地看待教育改造国民性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民性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1].豆粉粉,李颖.严复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谭祥花.论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

[3].马新亚.“文学革命”·“爱与美”·“生命”——论沈从文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独特性[J].南方文坛.2019

[4].刘宝森.论清末留日学生改造“国民性”思想——以《湖北学生界》为中心[J].武汉学刊.2019

[5].任檑.论老舍小说中的国民性改造[J].中国文艺家.2019

[6].张钊贻.鲁迅反对古文并引进欧化语法原因辨析:中国语文面对现代化与国民性改造的困境[J].东岳论丛.2019

[7].初伊.改造国民性在叶绍钧创作中的实践——以《潘先生在难中》为例[J].北方文学.2018

[8].赵轩.右翼文艺改造国民性的一次尝试——论1930年《电影月刊》的“民族主义电影运动”[J].当代电影.2018

[9].谭祥花.基于教育立场的国民性改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0].颜强.足球是一项改造国民性运动[J].齐鲁周刊.2018

论文知识图

4-1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国民性改、图8),颇得好评温元凯现代文学鲁迅研究述评《文艺月报》创刊号纪念老舍诞辰95周年老舍的文艺思想与当前的...

标签:;  ;  ;  ;  ;  ;  ;  

国民性改造论文_豆粉粉,李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