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散步中的文化论文

赵建国:散步中的文化论文

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

老梅看看说,好得很哩,还是小青年手壮。帮我起了这么一副好牌,房租的零头不要了。她说完,从李叔和手里接过钱,把二百元零头,揌在他手里。拿着吧,我需要你帮忙的时候,可要过来哩。有些粗活、重活,我干不了,就需要你这小伙子来干,到时候,我不会亏待你。

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时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 年始终不得志;53 岁辞职后,他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

那天清晨洗脸的时候,他蓦然发觉原来那女子的低语就是水被撩起来又落回水里去的声音。难怪那样纯净呢。还有那支曲子,也是水的声音。

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被贬到黄州,四年后好友张怀民也受贬到此。秋风起,秋意凉,秋高气爽,秋月无瑕,难以入眠的他似乎知道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散步到他寄居的承天寺。二人相见,四顾无言,一起散步庭中,月色空明,地上竹柏之影如在水中交错,此情此景,好不闲适!苏轼自称闲人,其实身难闲,心更不闲。因为无薪俸,白天忙于垦荒糊口,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却又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遭遇。何以遣怀?携友乘月夜行。从元丰五年的《黄州寒食诗帖》,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再到元丰六年的《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夜游,东坡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胸中块垒得以消解,自哀自怨随风而逝,瞬间感怀凝成了历史,旷达豪情天地共存。

爱因斯坦的散步,淡定中见专注。据说,爱因斯坦未成名时,晚饭后常穿一件旧大衣,在大街步行。朋友劝他添件新的,他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名声大噪,散步时却仍穿着那件旧大衣。朋友再劝他换件新的,他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

康德的散步,规律中见自律。200 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康德每天下午3 点半准时出门,散步一个小时,路程十分固定。沿着菩提树小路,每天八个来回,不多也不少,以致当地一些居民以他出现来对时。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与散步一样,康德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小时学习,两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1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他有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愈是感觉它们日久弥新: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宗白华的散步,随意中见至味。“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的燕石。”他喜欢去看国内各种艺术品展览,即便高龄也乐此不疲,得到的感悟,也许正如散步中捡拾的花、石,写成文字,长留案头。在《美学散步》中,他讲述书法、绘画、古代音乐、园林建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美的韵味和美学关键范畴,情感与理性、社会与自然、人与艺术,合二为一。“生命的律动”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魂如在眼前,触手可及。作为美学宗师级人物,他似乎并不注重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正如他的散步,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的。收在《美学散步》中的论文,篇幅不长,意味深长,如同一颗颗晶莹的水珠,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读者评价,“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

1.2.2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 和对照组同样的先对患儿基础麻醉同时行臂丛神经麻醉和铺巾消毒,取仰卧位。从肘内侧或外侧入路取2-3cm切口,切开皮肤和筋膜,分离肌肉组织,显露骨折端,再将手指伸入探查骨折端,清除积血及骨折端陷插的软组织,然后牵引矫正前后及侧方的移位,可以结合C臂透视机确认复位满意后,再经皮克氏针从内外髁交叉固定,然后剪断克氏针尾端,冲洗伤口,内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包扎伤口,最后石膏固定。

汪曾祺的散步,丰富中见温情。“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这个爱好,成为习惯,一直跟随着汪曾祺,无论是幼年在高邮,青年时在昆明,以及后来生活过的上海、武汉、张家口,等等,他都喜欢去那些热闹的地方看看。晚年定居北京,他常常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找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或者拎着菜篮,去附近的菜场转转。像牛吃草一样,过段时间把散步看到的点点滴滴,再回味、酝酿,等到成熟,一气写成文章。他的文章,无论诗、短篇小说、散文,甚至剧本,都充满人间烟火,洋溢人间温情,与此大有关系。

“每个人都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汪曾祺在小说中说。散步,不仅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健身养生的良方,其时其境,其人其性,细细端倪,亦在其中。

(摘自七一客户端/《中国纪检监察报》图:刘昌海)

标签:;  ;  ;  ;  ;  ;  

赵建国:散步中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