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暂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过电压,电磁,感应,电网,电压,高压。
电磁暂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亚南,叶华,裴玮,孔力[1](2019)在《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建模与实时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移频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模型,进一步地在实时仿真器上实现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计算。相较于传统电磁-机电暂态联合仿真方法,该建模方法与仿真平台的电磁-机电暂态仿真适用性强,接口简单实用。分别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单端系统、±200 kV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IEEE 39节点交流系统的移频相量模型,并且完成了电磁-机电暂态分区并行实时仿真测试。通过对多种暂态现象的模拟及其与电磁暂态模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电磁-机电暂态移频相量建模与实时仿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谢荣斌,夏关荣,李江涛,郑敏军,汪毅峰[2](2019)在《基于EMTP-ATP的风力发电机雷电电磁暂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风力发电机组雷电暂态过程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雷电流在风机系统内的流通路径,利用EMTPATP软件建立了单台风机系统一体化电路暂态仿真模型以及整个风电场电路暂态模型,分析了各部件模型的建立过程与模型中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模型将雷电流在风机系统内的传播路径立体地集成在一起,反映雷电流在风机系统各部件内传播时的暂态特性。基于风机系统的一体化电路暂态模型,研究了风机叶片、机舱、塔筒和变压器等部件的雷电暂态特性,并分析了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等因素对风机雷电暂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塔筒-线芯间的过电压在线芯的上下两端达到最大;电缆金属屏蔽层能有效降低塔筒-线芯间的感应过电压与线芯的雷电流,感应过电压的抑制比可以达到41%,线芯雷电流抑制比可达60%;此外,屏蔽层的接地方式采用两端接地时感应过电压幅值最小。(本文来源于《电力大数据》期刊2019年08期)
郭磊,李伟华,李振强,卢贺,戴敏[3](2019)在《变电站进站OPGW光缆引下线的电磁暂态计算及其烧熔事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站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引下线的烧熔断股事故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通信安全。为了找出引发进站OPGW引下线出现烧熔断股事故的机理和原因,提出提高进站OPGW安全性的措施,对OPGW在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条件或短路、雷击等故障条件时可能出现的感应电压、电流水平进行了全面的仿真计算。研究了OPGW引下线在不同接地方式条件下的安全性。并结合电磁暂态计算结果,对典型事故进行了综合理论分析,提出了进站OPGW烧熔事故的一般物理过程,指出烧熔事故一般多发于OPGW与门型架的连接不良、"似接非接"处。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减少OPGW烧熔事故、提高进站OPGW安全性的方法和措施。(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9年03期)
沈克云[4](2019)在《PWM电压激励下直线感应电机过次级缺失区的电磁暂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线感应电机驱动的城轨列车结构简单,重量轻,编组灵活,牵引性能好,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但在弯道、道岔以及车辆进出库路段,直线感应牵引电机的次级板不能连续铺设,车辆经过次级缺失区域时,电磁力下降,电流增大,造成推力冲击和频繁过电流,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本文针对次级断续时的电机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回顾了直线感应电机车辆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内外应用直线感应电机车辆的交通线路,总结了直线感应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结合本文研究方向,介绍了次级断续这一工况的研究现状,和采用PWM电压供电方式的必要性,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接着,对直线感应电机的构成、力特性以及直线感应电机的边端效应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直线感应电机的这些特性,分析了直线感应电机在PWM电压供电时可能出现的电磁性能变化及原因。然后介绍了本文采用的直线感应电机模型的参数要求和设计过程,确立了电机的完整模型以及五种次级缺失程度下的模型,包括次级缺失一个极距长度、缺失两个极距长度、缺失200mm、缺失300mm和完全缺失。针对以上五种次级缺失程度,首先采用标准正弦电压供电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其推力、法向力、自感和互感的变化规律,明确直线感应电机在不同缺失程度下各个参数的变化。为了更加贴近实际的运行工况,改用PWM电压作为激励源。在Simplorer软件中搭建PWM逆变电路,对输出电压做谐波分析确立最佳控制参数。然后将Simplorer中的PWM逆变电路模块与Maxwell软件中的电机模块进行场路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直线感应电机在非标准正弦电压供电下的性能,包括电磁力、电流以及各项损耗。最后,将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明确直线感应电机在以上两种不同供电方式下电磁性能变化的异同,以及PWM电压供电对于次级断续这一特殊工况的附加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铮[5](2019)在《多时间尺度下DFIG机电-电磁暂态建模与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wind generator,DFIG)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陆地风力发电机型,在风力发电市场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DFIG的稳定性与其机电-电磁系统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DFIG的机电-电磁系统协同仿真是全面分析其系统特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DFIG的机电部分和电磁部分的响应时间尺度差异较大,目前大多数的DFIG研究仅仅关注其机电系统或电磁系统的稳定特性,难以全面揭示其运行的稳定特性。因此,建立多时间尺度下DFIG的机电-电磁暂态模型,深入研究其机电和电磁暂态的稳定特性,有利于发现DFIG实际运行过程中潜在的稳定问题,对提高DFIG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E 3.6MW的双馈风机为研究对象,建立DFIG机械部分的暂态模型,主要包括风速模型、风力机模型、传动轴模型和调桨距模型。其次,在SVO(Stator voltage oriented)的基础上建立风力发电机的电磁暂态模型,包括双馈电机的暂态建模,转子侧和网侧变换器的控制模型。再将这两部分模型结合,进行多时间尺度下的DFIG时域协同仿真。最后,利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搭建DFIG转子侧的正负序阻抗模型,采用基于阻抗的稳定分析方法分析了转子侧变换器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分析转子侧变换器的阻抗特性曲线和电网的阻抗特性曲线的交点找到潜在的谐振频率点,并与时域仿真的仿真结果作对比,验证阻抗模型的正确性。通过DFIG机电-电磁暂态模型的联合时域仿真和阻抗模型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机电系统的扰动引起的DFIG暂态过程一般会持续数秒钟;而当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DFIG的暂态模型不稳定,定子电流和转子电流急剧变化,会对DFIG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DFIG与电网交互作用时,由于阻抗不匹配,机电系统或电网的扰动均可能引起DFIG产生不稳定现象。(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朱良合,盛超,陈晓科,骆潘钿,杨汾艳[6](2019)在《混合MMC电磁暂态高效建模和阀段故障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半桥子模块(half bridge submodule,HBSM)和全桥子模块(full bridge Submodule,FBSM)组成的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具有经济性高,能快速清除直流短路故障,故障恢复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大容量输电系统。然而,如果仅利用详细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效率难以满足科研需求。因此,针对混合型MMC,对半桥和全桥子模块分别进行了提速等效建模,在提速的同时不丢失子模块的任何信息,是一种精确的等效模型。等效建模后半桥子模块和全桥子模块具有同样的电路形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混合MMC中半全子模块比例。使用一种复杂度较低的混合型MMC排序算法,能大大减少快速排序对计算器的要求,提高仿真速度。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基于半桥子模块、全桥子模块和半桥与全桥子模块混合连接的叁种MMC模型,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正确的模型,进行了阀段故障仿真。(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山,张媛,周利兵,刘振国,王建[7](2018)在《750 kV线路高抗退出运行电磁暂态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并联电抗器是长距离超高压线路的主要设备之一,因其自身故障率较高、电网结构改变、运行方式变化等原因,使高抗原始配置条件发生变化。针对某750 k V线路首端变电站高抗内部产生乙炔,给线路正常运行带来隐患,对其退出运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应用EMTPE电磁暂态仿真软件,重点计算了线路在首端高抗退出工况下和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以及非全相运行过电压。计算结果表明该线路首端并联电抗器退出运行是可行的,系统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可满足运行要求,但需要将快速重合闸改为慢速重合闸。(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09期)
李山,张媛,王建[8](2018)在《220 kV高抗过补偿输电线路运行时电磁暂态分析及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条220 kV高抗过补偿的输电线路,应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E程序计算了非全相工频谐振过电压、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计算结果表明,当高抗补偿度在120%左右时,线路非全相运行过电压较高,恢复电压较大,这会影响到单相重合闸的时间和中性点小电抗值选择,还会危及设备绝缘安全;当高抗过补偿度在200%时,一般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对于研究线路的过补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应避免出现高抗过补偿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8年02期)
邢志刚[9](2018)在《电网电压骤升时双馈发电机电磁暂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馈感应发电机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的电磁暂态特性已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而电网电压骤升下双馈发电机的电磁暂态特性研究却较少。为研究电网电压骤升对双馈发电机的电磁暂态的影响及相应的控制策略,文章对比分析了电网电压骤升和跌落时,双馈发电机的定子磁链、转子感应电动势和转子电流的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的变化规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1.5 MW双馈风电机组高电压穿越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电网电压骤升时,双馈发电机不易出现转子过流,因而可不需Crowbar电路的保护。并且相对电网电压跌落故障,电网电压骤升时,电网电压幅值变化较小,转子侧变换器不易出现过调制。(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成业[10](2018)在《基于动车组接地系统电气耦合模型的电磁暂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给旅客出行带来了高速、方便、舒适的体验,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迅猛,动车组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核心部分与高铁的安全运营息息相关,虽发展迅速,但仍有一些与动车组接地技术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动车组暂态运行工况时车体电压陡升引起车体电势分布不均、动车组轮对过绝缘节切断点产生电弧烧损绝缘节和钢轨轨头现象等,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在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中,车体电压和接地回流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研究车体过电压、接地回流和接地优化工作中,模型的准确性和动车组的参数选取十分重要。动车组在实际运行中,牵引网回路与车体-接地线-钢轨回路间的电气耦合作用是存在的。因此,本文利用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推导了几种常见供电方式下牵引网回路与车体接地回路间的电气耦合系数,并将该电气耦合作用加入基于ATP-EMTP建立的动车组接地系统模型中,增加了模型的准确性,对研究车体电压波动、车体接地环流机理分析和接地系统优化工作有一定意义。基于所建立的动车组接地系统电气耦合模型,展开了动车组正常运行工况、降弓工况、升弓工况和带载过分相工况的仿真工作,分析了车体电压和接地电流的分布规律。针对动车组轮对过高速铁路站内钢轨绝缘节时产生电弧烧损绝缘节和钢轨轨头的现象,本文结合站场股道实际情况和动车组接地方式,首先分析并计算了动车组每个轮对跨接钢轨绝缘节切断点之前绝缘节切断点两端电位差,然后分别对动车组普通轮对和接地泄流轮对过绝缘节切断点进行暂态过程分析,分为叁个暂态过程:轮对到达切断点、跨接切断点两侧钢轨、离开切断点后侧钢轨产生电弧。对每个暂态过程建立接地系统电路等效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求解各个暂态过程的电压电流波形,然后拟合适用于绝缘节切断点电弧的理论模型,得到普通轮对和接地泄流轮对过绝缘节切断点产生的电弧电压电流波形并比较,为解决轮轨电弧灼烧钢轨绝缘节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以上两个与动车组接地相关的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和理论计算,本文对动车组暂态运行工况时产生的车体电压陡升和车体电势分布不均进行了保护接地优化设计工作,并提供了能够抑制或者消除轮轨拉弧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电磁暂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风力发电机组雷电暂态过程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雷电流在风机系统内的流通路径,利用EMTPATP软件建立了单台风机系统一体化电路暂态仿真模型以及整个风电场电路暂态模型,分析了各部件模型的建立过程与模型中参数的计算方法。该模型将雷电流在风机系统内的传播路径立体地集成在一起,反映雷电流在风机系统各部件内传播时的暂态特性。基于风机系统的一体化电路暂态模型,研究了风机叶片、机舱、塔筒和变压器等部件的雷电暂态特性,并分析了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等因素对风机雷电暂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塔筒-线芯间的过电压在线芯的上下两端达到最大;电缆金属屏蔽层能有效降低塔筒-线芯间的感应过电压与线芯的雷电流,感应过电压的抑制比可以达到41%,线芯雷电流抑制比可达60%;此外,屏蔽层的接地方式采用两端接地时感应过电压幅值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暂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唐亚南,叶华,裴玮,孔力.MMC-MTDC系统的电磁-机电暂态建模与实时仿真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2].谢荣斌,夏关荣,李江涛,郑敏军,汪毅峰.基于EMTP-ATP的风力发电机雷电电磁暂态特性分析[J].电力大数据.2019
[3].郭磊,李伟华,李振强,卢贺,戴敏.变电站进站OPGW光缆引下线的电磁暂态计算及其烧熔事故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9
[4].沈克云.PWM电压激励下直线感应电机过次级缺失区的电磁暂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王铮.多时间尺度下DFIG机电-电磁暂态建模与稳定分析[D].广西大学.2019
[6].朱良合,盛超,陈晓科,骆潘钿,杨汾艳.混合MMC电磁暂态高效建模和阀段故障特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李山,张媛,周利兵,刘振国,王建.750kV线路高抗退出运行电磁暂态计算分析[J].高压电器.2018
[8].李山,张媛,王建.220kV高抗过补偿输电线路运行时电磁暂态分析及计算[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8
[9].邢志刚.电网电压骤升时双馈发电机电磁暂态特性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
[10].成业.基于动车组接地系统电气耦合模型的电磁暂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