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相结构论文-王亚文,牛亚然,朱涛,钟鑫,郑学斌

物相结构论文-王亚文,牛亚然,朱涛,钟鑫,郑学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相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喷涂,硅酸镱,陶瓷基复合材料,稀土硅酸盐

物相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文,牛亚然,朱涛,钟鑫,郑学斌[1](2019)在《物相组成对等离子体喷涂硅酸镱涂层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高推重比发动机已成为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重点。发展高推重比发动机的关键就是提高涡轮前进口温度和减小结构质量。Si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模量、抗高温氧化和抗蠕变性能良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在发动机工作环境下,高温、腐蚀介质、燃气冲刷以及复杂应力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使得Si C/Si C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稳定性急剧恶化,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张艳利[2](2019)在《添加Fe催化酚醛树脂的低碳MgO-C砖的物相和显微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添加Fe催化酚醛树脂低碳MgO-C耐火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特征。首先,用不同量的Fe粒子作为催化剂进行酚醛树脂改性,Fe粒子来源于硝酸铁[Fe(NO_3)_3·9H_2O]。MgO-C基质试样用7%改性酚醛树脂制备、成型并在200℃下固化24 h后,在800~1 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碳化烧成,然后用XRD和FE-SEM对其进行技术表征。结果显示,原位石墨化碳,尤其是碳纳米管(CNTs)网状结构在含Fe催化酚醛树脂的MgO-C基质试样中逐渐形成。与含有未改性酚醛树脂的MgO-C试样相比,加入Fe催化酚醛树脂后,在MgO-C基质试样中生成了更多的陶瓷晶须如Al_4C_3、AlN、MgO和MgAl_2O_4,并且随着碳化烧成温度的升高,生成晶须的量显着增多。显微结构照片显示,碳纳米管和陶瓷晶须主要形成于骨料之间的结合相中,从而提高了MgO-C试样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耐火与石灰》期刊2019年04期)

王宁涛,李世琳,阮士朋,王利军[3](2019)在《精轧和吐丝温度对SCM435线材氧化铁皮物相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材的氧化铁皮起着保护线材免锈蚀的作用,但是也需要在酸洗时容易除去。影响铁皮除去或结合力的主要是铁皮的厚度和其物相结构。通过对不同轧制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厚度、物相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精轧温度和吐丝温度对φ12 mm SCM435氧化铁皮物相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精轧温度或吐丝温度的升高,SCM435线材的氧化铁皮厚度均会增加,且在800-900℃短时间就会生成较厚(约20μm)的氧化铁皮;由于Cr的氧化选择性,精轧温度在870℃以上,吐丝温度在810℃以上时,随精轧温度或吐丝温度升高,氧化铁皮中FeO比例提高;但是吐丝温度高于860℃后,物相结构的变化趋缓,FeO的比例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4期)

黄国任,杨通晗,黄金辉,王涛,吴晓维[4](2019)在《人工大理石的物相及微观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带有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技术对两个大理石样品的物相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大理石样品有相同的物相组成,即由Na(AlSi_3O_8)、Fe_6Si_4O_(10)(OH)_8、MgFeSi_2O_6和CaAl_2Si_2O_8四相组成,其中主相为Na(AlSi_3O_8)。(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金传伟,张珂,吴园园,许峰[5](2019)在《奥氏体不锈钢物相的精细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热轧态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主要物相进行标定,进而利用透射电镜(TEM)的选区电子衍射和高分辨像功能确认了χ相的存在。然后利用透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t-EBSD)对所有物相的分布进行表征,与常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的结果进行比较,准确显示了χ相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组织中以奥氏体基体相和带状组织为主,带状组织中主要含有σ相,还有少量的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χ相不仅存在于带状组织中,还存在于奥氏体基体中,且χ相和σ相中都富含Fe、Cr、Mo元素。(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钟鑫,牛亚然,朱涛,王亚文,石旻昊[6](2019)在《物相组成对硅酸镱涂层显微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CMCs)被视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然而,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高温水蒸气腐蚀,从而导致材料性能急剧下降。在CMCs表面制备环境障碍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EBC)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稀土硅酸盐具有高熔点、与CMCs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耐蚀性能等特点,是最具应用潜力的环境障碍涂层材料。大气等离子体喷涂技术是制备稀土硅酸盐环境障碍涂层的常见方法。本文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物相组成的硅酸镱粉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喷涂方法制备了富Yb_2O_3(YS0.75)和富Yb_2Si_2O_7(YS1.25)两种涂层,比较研究了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耐高温水蒸气腐蚀性能。研究发现,YS0.75涂层主要由Yb_2O_3和Yb_2SiO_5相组成,结晶度较高,层状结构明显,涂层内有较多裂纹。YS1.25涂层主要由Yb_2SiO_5和Yb2Si2O7相组成,结晶度较低,片层间结合紧密,涂层含有较多球型气孔。不同物相组成的硅酸镱涂层经1400oC高温水蒸气腐蚀后表面均生成Yb_2SiO_5层。富Yb_2O_3涂层具有更好的耐水蒸气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喷涂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张志恒,赵飞,杨雯,莫镜辉,葛文[7](2019)在《脉冲功率对含硅量子点SiC_x薄膜物相结构及光谱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硅量子点(Si-QDs)的全硅迭层太阳电池被认为是最有潜质的高效太阳电池之一。目前所报道的硅量子点薄膜存在硅量子点数密度低、缺陷多等问题,限制了硅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微波退火(microwave annealing,MWA)被认为是一种有益于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方法。微波退火的非热效应可以降低形核能,改善薄膜的微结构和光电性能。因此,采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并结合微波退火工艺,在不同的脉冲功率下制备了含硅量子点SiCx薄膜;采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拉曼(Raman)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光致发光(PL)光谱表征薄膜的物相结构及光谱特性;研究不同脉冲功率对硅量子点数密度和性能的影响,进而改进磁控共溅射工艺,制备硅量子点数密度较高和性能良好的薄膜。样品的GIXRD谱和Raman谱均显示其中存在硅量子点,其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通过谢乐(Scherrer)公式估算出硅量子点尺寸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脉冲功率为80W时尺寸达到最大(8.0nm)。在Raman光谱中还观察到中心位于511cm-1处出现硅量子点Si-Si横向光学振动模式的拉曼峰,其强度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拉曼光谱做最佳高斯(Gauss)分峰拟合,得出薄膜的晶化率均高于62.58%,脉冲功率为80W时制备的薄膜具有最高的晶化率(79.29%)。上述分析表明薄膜中均有硅量子点的形成,且数量先增加后减小,脉冲功率为80 W时硅量子点数量最多。通过测量样品的透射率T、反射率R等光学参数,利用Tauc公式估算出薄膜的光学带隙,发现带隙值随溅射功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脉冲功率为80W时最小(1.72eV)。硅量子点尺寸与光学带隙成反比,说明薄膜中的硅量子点具有良好的量子尺寸效应。通过PL光谱分析样品的发光特性,对其做最佳高斯拟合,发现样品中均有6个发光峰。结合Raman光谱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波长位于463~624nm的发光峰源于硅量子点的作用;而波长位于408和430nm的发光峰则源于薄膜内部的缺陷态,峰位没有偏移,但强度有变化。根据发光峰对应的波长可计算其能带分布,从而确定缺陷态类型:408nm的发光峰归因于≡Si°→Ev电子辐射跃迁,430nm的发光峰则归因于≡Si°→≡Si-Si≡的缺陷态发光。还研究了硅量子点的尺寸对发光峰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量子点尺寸变小(大),发光峰蓝移(红移)。综上,溅射功率为80W时制备的含硅量子点SiCx薄膜性能最佳。研究结果为硅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杨靖,李泓君,郭英明,李波,侯海云[8](2019)在《Ni/SiO_2溶胶稳定性及凝胶材料的物相化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叁乙氧基硅烷为疏水性前驱物,Ni(NO_3)_2·6H_2O为镍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镍掺杂型SiO_2杂化(Ni/SiO_2)溶胶,研究镍掺杂对SiO_2溶胶黏度、密度、反应速率常数、黏滞性活化吉布斯自由能、稳定性、粒径分布和化学结构的影响以及350℃焙烧前后材料物相、化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镍摩尔分数的增加,Ni/SiO_2溶胶的黏度、密度、平均粒径、反应速率常数和黏滞性活化吉布斯自由能逐渐增大,溶胶的Zeta电位则逐渐减小。黏滞性活化吉布斯自由能的增加使分子间的分散性降低,溶胶的稳定性减弱。Ni/SiO_2溶胶及凝胶材料中镍元素主要以Ni(NO_3)_2·6H_2O的形式存在,其化学结构主要以Si—O—Si,Si—CH_3和Si—OH键为主,在空气气氛中经350℃焙烧后,材料的物相、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Ni~(2+)转变成了NiO和Ni—O—Si形式。(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许斐范,许静,刘立伟,曹建平,杨建炜[9](2018)在《510L氧化层物相组成、结构与耐蚀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处理方法获得不同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的510L大梁钢氧化层,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镜对样品的耐蚀性进行评估并观察样品氧化层截面处的组织结构,探究了510L氧化层物相组成、结构与耐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氧化层满足物相中Fe_2O_3质量分数为13%~24%,Fe_3O_4质量分数为75%~85%,FeO质量分数小于2%时,FeO的存在状态为非块状残留,均匀弥散分布,氧化铁皮完整、致密,耐蚀性能最好。根据该研究结果进行现场轧制工艺参数调整并完成试制,试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本试验结论。(本文来源于《轧钢》期刊2018年06期)

夏熠,石凯[10](2018)在《堇青石合成过程中的物相及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岭土、滑石和氧化铝为原料,通过高温反应合成堇青石。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1100~1380℃范围内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变化,并分析了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低于1100℃热处理时,粘土、滑石发生分解并进行了晶型转化;1100~1300℃发生固相反应生成堇青石,1100~1200℃是初始反应阶段,1200~1300℃是加速反应阶段;1300~1380℃是堇青石晶体生长阶段。低于1200℃热处理时,材料内部呈松散堆积状态,几乎没有发生烧结;高于1300℃热处理后呈现明显的烧结状态。1200~1300℃是结构转变的转折温度区间。(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物相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添加Fe催化酚醛树脂低碳MgO-C耐火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特征。首先,用不同量的Fe粒子作为催化剂进行酚醛树脂改性,Fe粒子来源于硝酸铁[Fe(NO_3)_3·9H_2O]。MgO-C基质试样用7%改性酚醛树脂制备、成型并在200℃下固化24 h后,在800~1 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碳化烧成,然后用XRD和FE-SEM对其进行技术表征。结果显示,原位石墨化碳,尤其是碳纳米管(CNTs)网状结构在含Fe催化酚醛树脂的MgO-C基质试样中逐渐形成。与含有未改性酚醛树脂的MgO-C试样相比,加入Fe催化酚醛树脂后,在MgO-C基质试样中生成了更多的陶瓷晶须如Al_4C_3、AlN、MgO和MgAl_2O_4,并且随着碳化烧成温度的升高,生成晶须的量显着增多。显微结构照片显示,碳纳米管和陶瓷晶须主要形成于骨料之间的结合相中,从而提高了MgO-C试样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相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文,牛亚然,朱涛,钟鑫,郑学斌.物相组成对等离子体喷涂硅酸镱涂层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2].张艳利.添加Fe催化酚醛树脂的低碳MgO-C砖的物相和显微结构演变[J].耐火与石灰.2019

[3].王宁涛,李世琳,阮士朋,王利军.精轧和吐丝温度对SCM435线材氧化铁皮物相结构的影响[J].特殊钢.2019

[4].黄国任,杨通晗,黄金辉,王涛,吴晓维.人工大理石的物相及微观结构研究[J].轻工科技.2019

[5].金传伟,张珂,吴园园,许峰.奥氏体不锈钢物相的精细结构表征[J].冶金分析.2019

[6].钟鑫,牛亚然,朱涛,王亚文,石旻昊.物相组成对硅酸镱涂层显微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J].热喷涂技术.2019

[7].张志恒,赵飞,杨雯,莫镜辉,葛文.脉冲功率对含硅量子点SiC_x薄膜物相结构及光谱特性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8].杨靖,李泓君,郭英明,李波,侯海云.Ni/SiO_2溶胶稳定性及凝胶材料的物相化学结构[J].化学工程.2019

[9].许斐范,许静,刘立伟,曹建平,杨建炜.510L氧化层物相组成、结构与耐蚀性关系的研究[J].轧钢.2018

[10].夏熠,石凯.堇青石合成过程中的物相及结构演变[J].硅酸盐通报.2018

标签:;  ;  ;  ;  

物相结构论文-王亚文,牛亚然,朱涛,钟鑫,郑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