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核聚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核聚变,惯性,波音,激发态,判据,核素。
激光核聚变论文文献综述
吴同成,吴凯玲,吕怡敏[1](2018)在《掺入Li元素氘氚靶丸的激光核聚变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激光核聚变的研究是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中"快点火"核聚变的研究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快点火"核聚变传统的靶丸中掺杂锂,研究新靶丸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情况,通过计算相关重要参数,重新估算预压缩靶丸产生点火热斑的能力.结果表明,当掺入10%的Li元素后,激光能量在靶丸中沉积传输的距离可以减小近10%,所用的时间也减小了约6%,这对核聚变的实现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谢兴龙[2](2018)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历程回眸》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约束核聚变是获取聚变能的一种可能途径,随着更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建成,正在探索点火点附近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实现点火的方式,以期未来可以实现真正的聚变点火,同时大型激光驱动器也推动了高能密度物理研究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共存的阶段,本文对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综述。(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海涛,张锦阳,孙雅洲[3](2016)在《激光核聚变啁啾脉冲放大调整装置动态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口径光栅是激光核聚变啁啾脉冲放大装置的核心元件,拼接方式是获得大口径光栅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宏/微结合的并联驱动式光栅拼接装置和有轴式旋转调整装置,角度调整精度可以达到0.2μrad,平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10nm。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啁啾脉冲放大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并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对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放大装置的一阶固有频率可达30Hz。(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唐熊忻,邱基斯,樊仲维,王昊成,刘悦亮[4](2016)在《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器的激光二极管抽运Nd,Y:CaF_2激光放大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Nd,Y:CaF_2晶体作为激光放大器的增益介质进行了报道.研制了一台采用激光二极管面阵五向水平侧面抽运Ф5 mm×70 mm Nd,Y:CaF_2的激光放大器,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Nd,Y:CaF_2晶体的吸收谱、发射谱、以及放大器的荧光分布.在相同的抽运功率下,测量了Nd,Y:CaF_2与Nd:Glass放大器分别工作在10 Hz和1 Hz重复频率时的小信号增益,在抽运功率为9.63 kW时,Nd,Y:CaF_2放大器的小信号增益达6.12,为Nd:Glass的1.5倍.与Nd:Glass相比,Nd,Y:CaF_2晶体的重复工作频率不仅大大提高,而且增益性能也更强.测量了种子光和经Nd,Y:CaF_2放大器后的光谱,能量放大前后光谱几乎无变化.(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20期)
张波,彭志涛,吕嘉坤,孙志红,董军[5](2016)在《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器多路光束时间同步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测量惯性约束核聚变(ICF)激光驱动器靶点处多路光束时间同步的方法。首先测量参考光路脉冲到达靶点与到达基准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然后测量待测光路脉冲到达靶点与参考光路脉冲到达基准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得出待测光路脉冲与参考光路脉冲到达同一靶点的同步时间差。分析结果表明多束激光束间时间同步测量精度小于25.2 ps,测试技术和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ICF激光驱动器多路强激光时间同步精密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6年02期)
陈世浩,陈紫微[6](2015)在《利用伽玛激光或伽玛射线实现可控核聚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个利用伽玛激光或伽马射线及普通激光辐照靶核、以实现核聚变点火的方案。普通激光的作用是对靶核加温和实现惯性约束。这个靶核的特征是,质量较小,有激发态,且其一个激发态的能量较高、寿命较长。伽玛光子的能量等于将靶核激发到某一个激发态的能量。伽玛激光或伽马射线束的脉冲宽度大于靶核的惯性约束时间,其强度使得k?1,这里k是处于激发态靶核数与处于靶核数之比。处于激发态靶核的聚变点火温度可显着低于基态靶核的聚变点火温度,而其散射截面大于基态靶核的散射截面。因此,靶核更容易被约束。更容易实现聚变的劳逊判据和聚变点火。(本文来源于《激光聚变能源检测与驱动技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5-11-18)
[7](2015)在《波音公司将采用激光和核聚变发动机》一文中研究指出说到飞机发动机,现在以喷气式居多,不过人类对于极限的追求绝对不会停止。即使是波音公司,最近也提出了核发动机!波音公司日前公开了自己对于新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的未来构想。现在的大多数飞机(比如波音787)所用的是涡扇发动机,利用风扇和涡轮来压缩空气点燃燃料。但是,波音公司(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5年04期)
向世清[8](2014)在《激光驱动核聚变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工作已获得重大进展,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反应的激光输入能量,人造太阳或将出现,为人类提供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60多年前氢弹试验成功,标着着人类已实现不完全受控的原子核聚变。在惊叹氢弹巨大威力的同时,人们期望这样巨大的能量可以造福人类自身,而不仅是破坏。然而,要有效利用核聚变的能量,必须实现受控核聚变。长期研究发现,实现受控核聚变的条件非常苛刻。由于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以及对核裂变废料辐(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徐腾[9](2014)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中直接驱动方式光束排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有两种常见的驱动方式,分别是多束激光从各个方向直接照射聚变燃料的直接驱动方式,以及激光照射黑腔壁产生X射线来驱动聚变燃料的间接驱动方式。间接驱动方式的一个重要优点是,黑腔辐射有利于均匀辐照,降低了对激光光束的均匀性以及光学系统精度的要求,另一个优点在于间接驱动方式压缩靶丸的物理过程不依赖驱动源的种类,因而可以较为方便地将其扩展到对基于其他驱动源的聚变研究上。直接驱动方式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对聚变能的实现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球形内爆物理要求两种驱动方式提供极高的内爆对称性以及稳定性。稳定性问题涉及短波长的扰动,主要来自于辐照光束内部小尺度的不均匀性以及制靶过程中的微小缺陷。而对称性问题涉及长波长扰动,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光束束数,光束的排布方式,以及光学系统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如束间功率和能量不均衡,指向误差等。在直接驱动聚变中,一般认为对短波长扰动的控制在脉冲辐照初期至关重要,因为此时等离子体的热匀滑效应并不显着。长波长的扰动由于不能被等离子体的热效应匀滑,会被“印记”在靶上。如果各种扰动的总和超过了一定限度,最终会使绝热压缩无法实现或者直接使靶丸壳层破裂。通过增加光束数目的方法可以改善靶面的辐照均匀性,但是同时会使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造价大大增加。如何在给定束数的条件下设计更为合理的光束排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我们对先前的光束排布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优化方案。本文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1.系统地研究了直接驱动方式的辐照均匀性。分析了辐照不均匀度的高阶和低阶项对聚变内爆对称性的影响,梳理了辐照不均匀度的主要来源并给出了对应的改善方案。系统地分析了早期光束排布方案的优缺点。2.对基于电子排斥力模型的光束排布方案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应的光束排布如M20,M24和M48,具有较高的几何对称特性,可以很好的改善靶面辐照均匀性。对基于电子排斥力模型的研究表明,最低的球面电子系统势能对应着所有几何因子项平方和的最小值,因而基于电子排斥力模型的方案可以得到具有高度对称性的排布结构。我们将这个方案推广到了任意势能的粒子系统,并首次证明了最低的靶面辐照不均匀度对应着粒子系统势能的最低值。通过这个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构建梯度力的排布优化方案,对于给定的光束强度分布和光束数目,获得的光束排布对应着极小的辐照不均匀度。3.首次给出了几何因子项G1≤t=0的一般条件:∑Nκ=1Ylm(Ωκ)/N=0,-l≤m≤l;1≤l≤t。该条件在数学上等效于spherical t-design的定义。我们首次将spherical t-design运用于光束排布设计之中,发现了一些排布可以有效地改善靶面的辐照均匀性,这些排布简记为:T724,T732,P732,T948, T954,T106O,T1172.我们系统地这些排布的几何对称特性以及均匀辐照特性进行了研究。4.系统地研究了基于光纤激光的ICF中光纤非相干组束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光纤的模式特性,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扩束准直系统的光纤阵列耦合方案,最后讨论了光纤束间距,望远系统放大率,离焦距离等对聚焦平面光束强度轮廓的影响。5.提出了一种针对甚多光束激光驱动ICF的光束排布方案,我们证明了在光束数目充足的条件下,均匀辐照等效于光束均匀排布。给出了一种基于球面等面积分割的排布优化方案,获得了近似均匀的排布结构。该方案具有简单,计算量小的特点,避免了求解超大规模非线性方程组的困难。本文创新点包括:1.给出了基于电子排斥力模型排布优化方案的理论支持,从理论上证明了最低的球面电子系统势能等效于所有几何因子项平方和的最小值。2.提出了基于粒子构建梯度力的优化排布方案,并首次证明了最低的靶面辐照不均匀度对应着粒子系统势能的最小值。该方案针对给定的光束光强轮廓和光束束数对光束排布进行优化,相比电子排斥力模型,该方案可以将辐照不均匀度降低一个数量级。该方案的意义在于,对光束排布的优化而言,它是一种普适的数值方案。3.首次给出了获得几何因子项Gl≤t=0的一般条件:∑Nκ=1Ylm(Ωκ)/N=0,-l≤m≤l;1≤l≤t。获得了一系列最佳的光束排布T724,T732,P732, T948,T954,T1060,T1172。这些排布尽最大可能地降低了低阶的几何因子项,很好地改善了辐照不均匀性,对光束强度轮廓的依赖性也较弱。4.针对甚多激光光束驱动方式,提出了均匀排布的光束优化方案,给出了均匀辐照与均匀排布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方案可以避免对大规模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5-01)
郭笑天,陈文静[10](2013)在《激光约束与磁约束核聚变方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受控核聚变的两种约束方式的原理,通过分析其局限性,在跟踪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比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激光约束应从提高靶丸"流水线"生产提高填加核燃料的速度;对于磁约束,应从进一步增强磁场强度或将氘氚气体固态化来提高等离子密度。(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3年22期)
激光核聚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惯性约束核聚变是获取聚变能的一种可能途径,随着更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建成,正在探索点火点附近的各种物理过程和实现点火的方式,以期未来可以实现真正的聚变点火,同时大型激光驱动器也推动了高能密度物理研究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共存的阶段,本文对惯性约束核聚变以及大型激光驱动器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核聚变论文参考文献
[1].吴同成,吴凯玲,吕怡敏.掺入Li元素氘氚靶丸的激光核聚变能[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谢兴龙.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历程回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刘海涛,张锦阳,孙雅洲.激光核聚变啁啾脉冲放大调整装置动态性能实验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6
[4].唐熊忻,邱基斯,樊仲维,王昊成,刘悦亮.用于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器的激光二极管抽运Nd,Y:CaF_2激光放大器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6
[5].张波,彭志涛,吕嘉坤,孙志红,董军.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器多路光束时间同步测试方法[J].中国激光.2016
[6].陈世浩,陈紫微.利用伽玛激光或伽玛射线实现可控核聚变[C].激光聚变能源检测与驱动技术研讨会摘要集.2015
[7]..波音公司将采用激光和核聚变发动机[J].中国光学.2015
[8].向世清.激光驱动核聚变研究进展[J].科学.2014
[9].徐腾.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中直接驱动方式光束排布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10].郭笑天,陈文静.激光约束与磁约束核聚变方案对比[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