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态平衡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态,能力,太极拳,强度,髌骨,老年,差异性。
静态平衡能力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章国伟,毛显禹[1](2019)在《运动疗法联合踝足部感觉输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后直立位静态平衡、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踝足部感觉输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后直立位静态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对照组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常规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踝足部感觉输入训练。两组疗程均为6 w。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 w和干预6 w平衡功能、直立位静态平衡、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运动轨迹长度(WL)和外周面积(CIRCUA)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WL和CIRCU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Holden步行能力Ⅲ~Ⅳ级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Holden步行能力Ⅲ~Ⅳ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3 w和干预6 w 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踝足部感觉输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后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直立位静态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改善患者步行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晓丽,高唯[2](2019)在《基于多模态的人体静态平衡能力定量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平衡能力评估的精确性,提出使用测力板和肌电信号仪所测量的多模态人体信息来计算平衡指标的评估方法。选取两组健康的青年与老年受试者进行数据采集,应用功率谱密度理论原理,计算分段频率上功率谱百分比,综合分析老年组和青年组的平衡能力。再多尺度熵提取特征,完成测力板、肌电采集模块对平衡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使用测力板与肌电采集模块,将人体静态平衡和非线性时域分析理论相结合来研究人体静态平衡机能稳定性,可分析视觉、性别及年龄等对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晓利[3](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大量的爱好者与受众群体。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小强度的运动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心肺组织的各项功能,具备强身健体的健身作用,为研究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能力的影响,提出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强化平衡姿势控制和强化下肢肌肉力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9期)
王金之,丁明超,马继政,胡斐,王增刚[4](2019)在《大强度间歇跑练习对健康青年男性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评定大强度间歇跑练习以及训练量对人体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6健康男性学员完成3次练习(10 km大强度持续跑,10 km大强度间歇跑和20 km大强度间歇跑),分别记录RR间期,并进行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静息状态和10 km大强度持续跑相比,10 km大强度间歇跑平衡能力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与10 km持续跑相比,EPOC和TRIMP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10 km大强度间歇跑相比,20 km大强度间歇跑平衡能力指标、EPOC、TRIMP显着增加(P<0.05)。结论: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练习手段对人体平衡产生的影响不同。跑步对平衡能力的影响超过走和自行车运动。运动负荷相同(距离、EPOC、TRIMP),与持续跑相比,平衡能力未受到影响。此外,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样对平衡能力产生影响。运动强度相同,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躯干的平衡能力受到损害。然而目前对于运动后平衡能力受损的潜在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长持续时间运动,平衡能力受损和肌体疲劳有关,而短时大强度的练习可能和过度换气有关。总之,在一定运动距离内,大强度间歇跑和大强度持续跑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相同,平衡能力未受到影响,但随着大强度间歇跑训练量的增加,平衡能力受到损害。(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省华,王连成,申慧圆[5](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8例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为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4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另外选取30名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两组受试者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左足睁眼站立、右足睁眼站立、左足闭眼站立、右足闭眼站立6种姿势进行测试。结果双足睁眼站立时,AIS组水平距离大于对照组[8. 07 (5. 86,13. 43) mm比5. 78 (3. 85,10. 87) mm,P <0. 05]。左足睁眼站立时,AIS组重心移动的轨迹长度、包络面积、平均速度、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386(289,506) mm比299(250,354) mm、800(479,1 945) mm~2比330(172,693) mm~2、30. 35(21. 03,43. 07) mm/s比21. 94(17. 09,27. 02) mm/s、26. 93(18. 63,41. 64) mm比16. 92 (13. 62,24. 29) mm、38. 71 (26. 27,66. 48) mm比20. 84 (17. 03,39. 79) mm,P <0. 05],AIS组单位面积的轨迹长度小于对照组[0. 45(0. 29,0. 73)比0. 83 (0. 55,1. 38),P <0. 05]。右足睁眼站立时,AIS组重心移动的轨迹长度、包络面积、平均速度、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385(342,511) mm比346(322,395) mm、610 (319,1 215) mm~2比350(252,688) mm~2、26. 73(20. 36,36. 97) mm/s比19. 18(15. 89,25. 93) mm/s、22. 89(17. 06,31. 55) mm比18. 94(15. 14,24. 12) mm、35. 82 (20. 12,52. 25) mm比22. 89 (16. 44,34. 13) mm,P <0. 05],AIS组单位面积的轨迹长度小于对照组[0. 65(0. 43,1. 08)比1. 01(0. 62,1. 50),P <0. 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低于正常健康青少年,姿势调节能力低于正常青少年。(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4期)
纪仲秋,张静,姜桂萍,张子华[6](2019)在《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相同BMI、身高的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站立于硬地和软垫时,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静态平衡中的作用,对提早预防老年男性跌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iodex平衡仪测试对老年男性43例和在校普通男性大学生40例进行姿势稳定度测试30s、睁眼硬地双脚站立30s、闭眼双脚硬地站立30s、睁眼双脚软垫站立30s、闭眼双脚软垫站立30s及跌倒风险测试。记录不同平衡感觉器官作用下静态平衡能力的变化,并分析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平衡时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不同BMI、不同身高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特点。结果:①个体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不同平衡感受器作用的差异较大,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在不同测试条件中前庭觉作用变化相同,前庭觉在不同年龄段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视觉和本体感觉的退化是引起老年男性平衡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②T1和T2测试中,老年男性的本体感觉占比分别为:30.14%、38.06%,青年男性的本体感觉占比为23.28%、33.83%,老年男性本体感觉占比始终大于青年男性,说明在调节人体平衡过程中,本体感觉对老年男性的作用大于青年男性。③维持人体平衡主要因素是前庭觉,不同测试条件下最低占比58.40%。④老年男性更易发生前后跌倒,跌倒风险随年龄增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⑤身高<165cm的老年男性表现出更好的平衡能力。老年男性年龄的增长引起视觉的退化会对T3、T4及跌倒风险有较大影响(P<0.05)。结论:前庭觉是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在不同测试条件中前庭觉作用变化相同,前庭觉在不同年龄段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影响老年男性平衡能力下降的原因为老年男性本体感觉和视觉的下降。老年男性更易发生前后跌倒,且发生可能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身高越高的老年男性越容易发生跌倒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韩奇[7](2019)在《轮滑训练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普通大学生在接受轮滑训练前后平衡能力的变化。【方法】20位普通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轮滑训练。采用单腿静态闭眼支撑时间和TecnoBody人体重心测量仪测量重心偏移面积评价睁眼单腿站立时重心位移。【结果】训练前,受试者闭眼单腿站立时长为9.1±1.10 s;睁眼单腿站立Pro-kin图面积为319.1±77.31 mm~2。训练第十六周,闭眼单腿站立时长为19.45±1.32 s,与训练前相比显着增加(P<0.01);30秒睁眼单腿站立Pro-kin图面积为253.70±42.43 mm~2,与训练前相比显着减小(P<0.01)。【结论】经过系统的轮滑训练,非体育专业普通大学生的静态闭眼单腿站立时长增加、30秒睁眼单腿站立身体重心位移面积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缪玲,黄强[8](2019)在《不同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比利时Tetrax平衡测试系统对体育教育专业中习练健美操、田径、武术、足球专项学生和普通大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跌倒指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健美操、武术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静息状态下平衡能力与习练其他项目的学生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时从事这些运动项目的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较其结果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得出结论: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人体的脚掌、脚跟为人体平衡的主要着力点,踝关节肌肉力矩的减弱会导致稳定区域的明显减少,且对稳定区域前边界的影响较后边界更为明显;长期从事体操、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其所具有的静态平衡能力优于其它项目的学生;从事一定时间的不同专项的学生,其身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发展较好,且优于普通大学生,这与其长期的运动锻炼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05期)
蒋莹[9](2019)在《五禽戏运动对髌骨脱位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五禽戏运动对髌骨脱位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抽取安徽师范大学康复保健班60名有髌骨脱位病史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人,采用健身气功·五禽戏进行锻炼,对照组30人,予以保健按摩理论学习,作息生活照常,静坐少动。采用BX-BAL平衡台对测量受试者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和评价。结果显示:五禽戏锻炼组干预10周后,受试者重心动摇平均速度(mm/s)指数显着性优于干预前,静态平衡能力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10周前后比对静态平衡各项指标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静态平衡稳定性有显着提高(P>0.01)。因此,五禽戏锻炼能有效改善髌骨脱位大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宜在大学生康复保健体育课中广泛开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葛昊[10](2019)在《太极拳与广场舞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大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〇方法:筛选宝应县6 0名老年女性为实验对象,分为太极拳组、广场舞组、对照组,每组2 0人,对前两组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和广场舞运动跟踪,对锻炼前中后的叁组老年女性分别采用闭眼单足立测试仪测试左右脚闭眼站立的时间。结果:在闭眼左脚立测试中,太极拳组和广场舞组在前中后都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0. 0 1);在闭眼右脚立测试过程中,太极拳组在锻炼前中后都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0. 0 1),广场舞组在锻炼前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 <0. 0 5),在前后、中后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 <0. 0 1)。结论:太极拳和广场舞练习都能提高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静态平衡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平衡能力评估的精确性,提出使用测力板和肌电信号仪所测量的多模态人体信息来计算平衡指标的评估方法。选取两组健康的青年与老年受试者进行数据采集,应用功率谱密度理论原理,计算分段频率上功率谱百分比,综合分析老年组和青年组的平衡能力。再多尺度熵提取特征,完成测力板、肌电采集模块对平衡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使用测力板与肌电采集模块,将人体静态平衡和非线性时域分析理论相结合来研究人体静态平衡机能稳定性,可分析视觉、性别及年龄等对平衡稳定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态平衡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章国伟,毛显禹.运动疗法联合踝足部感觉输入对老年脑卒中偏瘫后直立位静态平衡、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王晓丽,高唯.基于多模态的人体静态平衡能力定量评估方法[J].长春大学学报.2019
[3].李晓利.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4].王金之,丁明超,马继政,胡斐,王增刚.大强度间歇跑练习对健康青年男性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
[5].李省华,王连成,申慧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8例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研究[J].医学综述.2019
[6].纪仲秋,张静,姜桂萍,张子华.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
[7].韩奇.轮滑训练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9
[8].缪玲,黄强.不同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J].运动精品.2019
[9].蒋莹.五禽戏运动对髌骨脱位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葛昊.太极拳与广场舞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