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综合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大庆市与同类资源型城市生态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近30 a来大庆市及各行政区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使用PLS模型定量筛选大庆市生态承载力影响因子。[结果] 1986—2016年大庆市表征状态均为生态赤字,除市区外,各地区生态赤字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剔除能源消耗外部性造成的影响,大庆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的区域呈现扩大趋势;各地区生态协调系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除林甸县与杜尔伯特地区外,其他地区生态协调能力较差;研究期内,农业固定资产投入额度、GD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总产值5种因子对大庆市生态承载力影响极显著。[结论]当前大庆市生态承载力呈现出压力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影响因素多样的特点,在制定提高生态承载力相关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正,宁静,周非飞,杜可,荣国华
关键词: 大庆市,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能源型成市
来源: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不同耕作模式下黑土区水土流失空间胁迫程度分析”(ht2012-10),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12531035)
分类号: X826
页码: 281-287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2329K
下载量: 488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2].湖南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视角[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9)
- [4].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九江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5].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耕地资源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1)
- [6].基于废弃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模型二次拓展与运用[J]. 统计与决策 2017(15)
-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梨树县生态承载力分析[J]. 林业经济 2016(08)
- [8].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9].修正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0)
- [10].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北碚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11].生态足迹模型下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12].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福建省耕地资源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 [13].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5)
- [14].城市水生态足迹模型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0)
- [15].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06)
- [16].基于改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系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11)
- [17].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11)
- [1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甘南州生态承载力研究[J]. 商 2013(10)
- [19].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7)
- [20].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评价[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8)
- [21].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12)
- [23].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初步探讨[J]. 环境保护科学 2010(03)
- [24].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0(02)
- [25].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6].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报 2020(04)
- [27].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人口容量测算[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06)
- [28].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林业经济 2014(11)
- [29].城市尺度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中不同参数选择的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6)
- [30].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济南市的应用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