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观论文_王书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福利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福利,马克思,社会保障,福利,社会,公民权利,改革发展。

社会福利观论文文献综述

王书晴[1](2019)在《中国的社会福利观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阶段,制度的建立、改革等必定与其所在地的现状紧密相关。只有立足于"从实际出发"这一角度的制度才能真正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而发展取决于地域、文化、政治等各种因素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就必定会出现地域间文化间等的差异,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不平衡。因此,在当下应该允许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的福利定义。经济落后地区采用剩余性社会福利观,经济发展中地区采用制度性社会福利观,经济发达地区采用发展性社会福利观。而未来贫富差距减小中国整体会向广义社会福利观看齐。(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16期)

程然[2](2017)在《马克思社会福利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并没有构建系统的福利思想体系,但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福利的观点和论述。他有关社会福利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福利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社会福利是实质公平的、社会福利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理想、社会福利是具体的和现实的等。从马克思社会福利观看,我国教育政策存在着公平理念体现得不够深刻、对人的精神发展需求不够关注、教育经费投入不够等局限。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启示,有必要以此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7年23期)

王一[3](2015)在《权利视角下社会福利观的演进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人们对于权利的认识经历了从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自然权利观到更为全面的公民权利观的转变,对福利权利的认识也从人道主义的"施舍救济"提升为"人人普享"的社会权利。在我国具体的社会保障实践当中,通过不断的建构和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基本框架,但如果从权利视角出发,这一过程事实上进行了"福利身份化"的生产与固化,不同身份群体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存在显着差距。要解决"福利身份化"问题,需要用统一的制度设计来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将社会权利的实现拓展至全体社会成员,使其具备依靠非市场力量来维持和改善日常生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5年09期)

林澕[4](2015)在《浅谈林则徐民本思想中的社会福利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则徐历官叁十多年,始终践行其经世报国之志。在解决国计民生,挽救社会危机中,林则徐所制定的"赈荒救灾、缓征赋税、抚恤妇女、平粜恤贫"等具有社会福利色彩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稳定当时社会的作用,是构成我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福建文博》期刊2015年02期)

邵海亚[5](2014)在《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观解析——评《自由秩序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叁联书店,1997,339页,28元,ISBN:9787108011046哈耶克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发展脉络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人物。哈耶克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其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思想是在与作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论战中逐渐发展并形成体系的,对随后的英国和美国政府的改革有重要影响。因此,全面地梳理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有助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4年02期)

方舒[6](2010)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第叁条道路”社会福利观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条道路"社会福利观是处理"老左派"与"新右派"福利争论的理念创新,它力图摆脱"左与右"两派对某些基本福利概念之间非此即彼的攻讦。改革开放30多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转型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社会政策仍有很多不足。我国的社会政策履行时代使命需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之路。(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0年09期)

方舒[7](2010)在《走向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第叁条道路”社会福利观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内衍生出了众多社会问题。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但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福利缺乏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作指引。我国的社会政策如要履行时代使命就需不断改革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之路。(本文来源于《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唐奎[8](2009)在《浅析邓小平的社会福利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福利问题有所关注,他曾在理论着作中多次阐述其社会福利观。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表述了关于"人民福利"的观点;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论述了"工人福利"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又论述了关于发展"集体福利"的观点。邓小平对于社会福利的认识随着其历史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他的社会福利观为改革开放后重建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制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09年08期)

戴卫东[9](2009)在《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主要由马克思的社会福利物质观、公平观、伦理观等方面所构成。"两种生产"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理论都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待马克思的福利公平观,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才不致产生歧义。马克思社会福利的物质观、公平观与伦理观显示了逐层递进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郭伟锋[10](2007)在《潘恩的社会福利观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英国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到了50年代,这种制度已日臻完善,英国已成为一个社会福利国家。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托马斯·潘恩社会福利思想的具体体现。18世纪90年代,潘恩在其着作《人权论》中已指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南平师专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社会福利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并没有构建系统的福利思想体系,但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福利的观点和论述。他有关社会福利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福利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社会福利是实质公平的、社会福利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理想、社会福利是具体的和现实的等。从马克思社会福利观看,我国教育政策存在着公平理念体现得不够深刻、对人的精神发展需求不够关注、教育经费投入不够等局限。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启示,有必要以此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福利观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书晴.中国的社会福利观的探究[J].纳税.2019

[2].程然.马克思社会福利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7

[3].王一.权利视角下社会福利观的演进与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5

[4].林澕.浅谈林则徐民本思想中的社会福利观[J].福建文博.2015

[5].邵海亚.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观解析——评《自由秩序原理》[J].公共管理评论.2014

[6].方舒.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第叁条道路”社会福利观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0

[7].方舒.走向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第叁条道路”社会福利观的启示[J].理论研究.2010

[8].唐奎.浅析邓小平的社会福利观[J].党史文苑.2009

[9].戴卫东.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10].郭伟锋.潘恩的社会福利观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J].南平师专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2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图7丨宜兰县鄂王社区介绍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校级课题(2)主题索引主题索引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名单及一等奖简介...

标签:;  ;  ;  ;  ;  ;  ;  

社会福利观论文_王书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