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论文_金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学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学生,学业,互联网,世界观,智能手机,教育资源,新形势下。

中学生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金荣[1](2019)在《流行文化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文化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基础,具有商业性、娱乐性等多个特点。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学生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为了应对流行文化对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学校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对中学生展开教育,避免其受到流行文化的负面侵蚀。(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90期)

肖云龙[2](2019)在《新形势下高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新形势下,高中学生的培养有了新的标准,因此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也要转变。学生教育管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教育管理工作要注重研究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于存在弊端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借助改革创新,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28期)

王超[3](2019)在《立足生本的中学生教育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教育立足生本发展理念,注重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努力塑造学生健全性格,围绕学生基础差异,实施分层次教育辅导,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28期)

岳艳艳[4](2019)在《中学生教育中恰当运用批评的教育艺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从接触初中教育以后,学生开始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各种不良信息传播迅速,中学生本就处于青春期,多少有些逆反心理,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情绪波动较大且格外敏感。基于此,对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一味苛责,也需要温柔以对,本文针对中学生教育中如何适当运用批评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有需教学人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0期)

高艾丽[5](2019)在《城乡中学生教育资源的拥有差异及其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作为提升全民素质最有效的工具,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助力。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教育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也是长久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决定了城乡发展差距问题不容忽视,城乡的发展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文化、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同时,城乡一体化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意味着国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来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为了研究城乡教育资源的拥有量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同时考察这种城乡差距是否会造成学业表现的差异,一方面,本文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城乡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教育资源的拥有差异及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在微观个体角度,本文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CEPS)中寻找数据,以城乡对比视角为出发点,更全面的考察了教育资源的拥有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分层模型探究了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城乡学生的教育资源拥有差异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效果,希望寻找出缩小城乡教育资源投入差异、缩小外在教育资源因素的负面影响的最有效途径,进一步探寻提高城市、乡村中学生学业成绩、保证城乡教育质量同质性的最佳方法,使城乡学生在中学阶段得到同样的教育成果。本文经过研究发现:(1)虽然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尽力向农村地区倾斜,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但现阶段,城乡教育差距仍旧十分明显,从教育成果来看,平均学业成绩水平农村学校比城镇学校低,非农业/居民户籍的学生学业表现的整体水平高于农业户籍的学生学业成绩水平,这种影响在学习年效率上依然存在。(2)除了城乡因素影响外,学生个体的性别、天分也会影响其学业表现,学生认知能力越高,越容易获得好的学业表现,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城镇地区的学校间会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越发重要。(3)虽然大多数家庭资源对学生学业表现表现出正向影响,但是家庭内部资源是有限的,个人可获得的资源会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多而被稀释,资源拥有量减少,学业表现自然会相对较差。(4)在学校因素的影响效果研究中发现,地区因素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更为显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资源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管理越严格,教师质量越高,就越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主要从国家层面、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从国家宏观视角出发,政府应该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距,保障城乡中学生平等的接受优质教育。(2)家庭内部的可得资源数量对中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十分显着。事实上,无形的氛围熏陶远比经济条件对中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大,作为中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当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参与度,为中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表现提供隐形助力。(3)国家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绝对投入时,必须重视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适当的方针政策,促使农村学校更好的使用已有的教育资源,避免浪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业进步。(4)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师在城乡学校间流动,提升教师质量,能帮助缩小城乡中学生的学业表现差距。(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5)

薛思璐[6](2019)在《探析我国中学生教育实践的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黄金阶段。很多人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在这一个时间段定型,所以中学的教育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先是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指明中学教育对于中学生养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习黄金阶段。很多人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都在这一个时间段(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01期)

戴雨萌[7](2018)在《“无为”思想在中学生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精华,核心在于循道而为,实有似无。当前在对中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存在急需解决的几对矛盾:教育中成人以"爱"的名义对学生的控制与学生内心渴望自由的矛盾;片面追求学习成绩与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的矛盾;中学生理想中的幸福感与现实的疲惫感之间的矛盾等。对中学生的教育要应用"无为"思想,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理且可行;管理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对中学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8年31期)

吴婷[8](2018)在《中学生教育期望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期望是个体基于自身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对于自身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教育水平的心理预期,对于衡量个体教育获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群体教育期望差异状况,探究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邻里环境对中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于流动儿童和本地城镇儿童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非农户籍学生比农业户籍学生更期望上大学;女性比男性更期望上大学;西部地区学生比中东部地区学生更期望上大学;七年级学生比九年级学生更期望上大学;本地学生比流动学生更期望上大学;公办学校学生比民办学校学生更期望大学;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期望上大学。但是,在加入家庭、学校、社区因素后,九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期望上大学。(2)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和个体能力的情况下,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单个层面对于中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着:家庭文化资本(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教育期望、家庭文化物资、家庭文化活动、参与辅导班)、学校环境(学校排名、同伴积极性、教师赞扬)、社区环境(社区类型、邻居精英职业、社区环境)对子女高等教育期望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父母学业监督、学校性质影响不显着。而在叁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学业监督对中学生教育期望具有显着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教育在中国人观念中对于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作用,因而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寄希望于更高的教育水平来改变自身命运;家长学业监督又与家庭经济状况正相关。(3)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只有个体认知、成绩、家庭文化物资、父母教育期望、学校排名、同伴积极性对流动儿童教育期望影响显着;是否独生子女、成绩、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期望、家庭文化活动、参与辅导班的状况、学校排名、同伴积极性、社区环境对本地城镇儿童教育期望影响显着。此外,尽管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邻里环境叁个层面的变量对于两个样本影响显着度不一样、系数不一样,但是,SUR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城镇儿童两个群体的教育期望影响不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李丹丹[9](2018)在《同伴关系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运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数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九年级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首先根据所在地区流动人口的多少,将样本分为叁组,分别是上海市、有大量流动人口的地区、及全国其他地区构成的全国核心样本;然后将各组样本中的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分组,分别回归分析同伴关系对其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而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最后将样本限制在农村户口的学生样本中,添加亲子关系控制家庭环境的影响,做稳健性检验。通过这些实证研究发现:(1)同伴关系的关系评价对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有显着的正面影响。同伴关系的交往频率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可能为不良的,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是积极的。(2)在不同地区,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3)同伴关系对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的影响存在差异。(4)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来说,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同伴关系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弱于对学业成绩的影响。(5)同伴关系的关系评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3-01)

杜艳红[10](2018)在《论“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智能手机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积极正面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的时代背景下,在移动终端泛在化和智能手机已成中学生上网比例最高的条件下,本课题尝试探索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积极正面运用。在中学阶段积极正面运用智能手机能够为学生构建辅助学习新平台、思想教育新阵地、师生交流新渠道等。同时,基于中学生教育特点,也强调了加强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8年02期)

中学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中学生的培养有了新的标准,因此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也要转变。学生教育管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教育管理工作要注重研究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于存在弊端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借助改革创新,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学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金荣.流行文化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9

[2].肖云龙.新形势下高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中华少年.2019

[3].王超.立足生本的中学生教育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

[4].岳艳艳.中学生教育中恰当运用批评的教育艺术分析[J].科技风.2019

[5].高艾丽.城乡中学生教育资源的拥有差异及其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9

[6].薛思璐.探析我国中学生教育实践的新模式[J].知识文库.2019

[7].戴雨萌.“无为”思想在中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

[8].吴婷.中学生教育期望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广西大学.2018

[9].李丹丹.同伴关系对中学生教育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8

[10].杜艳红.论“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智能手机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积极正面运用[J].新课程(下).2018

论文知识图

城乡高中生母亲受教育程度分布图文件选编关于印发《海州区关于进一步推进未...建成的中学生教育基地Fig.5.7C...团队合作中学生教育观念形成4.4...儒家德育文化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科研规划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

标签:;  ;  ;  ;  ;  ;  ;  

中学生教育论文_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