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酶活性论文_周会明,赵永昌,柴红梅,张焱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胞外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活性,碳源,河口,深度,盐度,田头。

胞外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会明,赵永昌,柴红梅,张焱珍[1](2019)在《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F_1子代胞外酶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着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着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叁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2](2019)在《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差异,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被下不同季节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植物生物量、以及有机碳特征值(SOC、POXC、DOC和C∶N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上,当土壤盐度从0‰增加至4.2‰,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均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201%、305%、493%和252%.沿着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孔隙水DOC浓度没有显着变化,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C∶N比逐渐减少.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短叶茳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但地下生物量则显着高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与土壤C∶N比呈现显着的负相关,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与土壤SOC含量呈负相关.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碳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至低盐的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沼泽植物地下生物量增加,与碳分解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土壤的有机碳积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东,钞然,万志强,梁存柱,杨劼[3](2019)在《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碳(C)、氮(N)和磷(P)分解矿化相关的土壤胞外酶的相对活性可以揭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放牧强度下0-10和10-20cm土层的胞外酶活性展开调查。本研究的胞外酶包括: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磷酸酶(AP)。结果显示:0-10cm土层,轻度放牧强度显着增加NAG和LAP活性;中度放牧强度显着增加了BG, NAG, LAP和AP活性;重度放牧强度显着增加LAP活性。10-20cm土层,轻度放牧强度显着增加NAG和LAP活性;中度放牧强度显着增加BG, NAG和LAP活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两个土层土壤胞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土壤深度增加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胞外酶活性(EEA)在0-10cm土层主要受微生物碳、铵态氮和土壤水分的影响,而10-20cm层受微生物氮、pH值、土壤水分和硝态氮的影响。在本研究区域尺度上,轻度和中度放牧强度下的土壤胞外酶具有更高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贺春玲,李明,田景花,董亚楠,李守勉[4](2019)在《葡萄木屑栽培香菇配方筛选及胞外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葡萄木屑代替常用配方木屑栽培香菇(Lentinus edodes),通过比较不同配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矿物质含量、重金属Cr含量及经济效益,筛选出葡萄木屑栽培香菇高效配方D1。结果表明,该配方D1(木屑79%、麦麸20%、石膏1%,含水量63%)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为3.03 mm·d~(-1),菌丝洁白、浓密,满袋时间、转色时间及原基形成时间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子实体农艺性状优于对照,营养品质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子实体Ca、K、Mg、Cu、B、Mn、Zn含量均显着性高于对照,Fe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重金属Cr含量为0.67%,显着低于对照;平均每袋净产值比对照低0.45元/袋。但配方D1转色及采收时间比对照晚2 d左右;产量为656 g/袋,生物学效率达65.60%,显着低于对照。试验还发现,随着葡萄木屑添加量的增加,香菇菌丝漆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活性与对照均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7期)

宋林丽,邢晓科,郭顺星[5](2019)在《芬娜冬菇子实体发育过程及胞外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并鉴定了采自北京妙峰山的1株野生大型真菌——芬娜冬菇Flammulina fennae,对该菌株进行了子实体发育过程研究,并对其最适生长条件进行了正交实验,测定并分析了菌株液体发酵及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的酶活变化。结果表明:芬娜冬菇在原基期就完成了菌柄菌盖的分化;正交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氮源和p H对菌株生长影响显着,不同碳源则影响不显着;菌株液体发酵过程中未检测到过氧化氢酶和酸性木聚糖酶活性,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漆酶、纤维素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木聚糖酶活性较高。在原基形成期和子实体发育后期5种酶活性较高,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出现在原基形成期和子实体发育后期,酸性木聚糖酶活性峰值出现在原基发育期,漆酶活性峰值出现在子实体发育后期。(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松贺,张丽莎,韩冰,严玲玲,周甜甜[6](2019)在《轮叶黑藻腐解过程营养物质释放及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轮叶黑藻腐解模拟试验,分析了底泥和砂石2种基质条件下营养物质释放和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底泥组和砂石组的轮叶黑藻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4. 62%和62. 15%。植物腐解过程释放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溶解氧含量迅速降低,TN、TP质量浓度迅速增加。试验结束时(146 d),上覆水体的水质基本恢复初始水平。水体有机质在56 d以色氨基酸类蛋白质为主,之后逐渐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类物质为主。植物腐解过程与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跟水体水质及植物本身的特性相关。纤维素酶、蔗糖酶密切相关(r=0. 70,P<0. 05),且受植物TOC和水体TN的影响,过氧化氢酶与水体的DO和EC相关(P<0. 05),碱性磷酸酶及脲酶则分别受TP和NH_3-N的抑制调节(P<0. 05)。(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亚洁,龚教龙,于晶,赵志莹,阮航[7](2019)在《葡萄糖与酵母膏配比对猴头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碳源和氮源配比对猴头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葡萄糖作为碳源,酵母膏作为氮源,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菌种RT22为材料,基础培养基中葡萄糖与酵母膏配比为3∶1为对照,设置基础培养基中葡萄糖和酵母膏配制比例为5∶3、2∶1、7∶3、5∶2、7∶2、5∶1、6∶1、7∶1的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8 d后,取猴头菌菌液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漆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和酵母膏配制比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半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漆酶活性在葡萄糖和酵母膏配比为2∶1处理下最强;滤纸纤维素酶活性在葡萄糖和酵母膏配比为7∶2处理下最强;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葡萄糖和酵母膏配比为7∶1处理下最强,其中葡萄糖和酵母膏配比为2∶1处理与配比为7∶2处理的滤纸纤维素酶活性差异不显着。在选用葡萄糖作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时,基础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最适配比为2∶1,是适合猴头菌生长的最适碳氮配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寿晓岚,朱永泽,胡庆丰,吕火烊,周永列[8](2019)在《犬小孢子菌分离鉴定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及基于ITS序列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培养特性分析和表型特征鉴定来确定头癣患者病原体犬小孢子菌,检测与分析该菌株胞外酶活性和致病功能,通过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建立了基于ITS序列PCR快速诊断技术。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划线培养,根据真菌学检查确诊犬小孢子菌感染,采用API-ZYM酶活检测系统对该犬小孢子菌临床株分别进行19种胞外酶活性检测;设计真菌5.8S rDNA和28S rDNA基因间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并测序后,运用GenBank的BLAST软件搜索比对,从分子水平确诊犬小孢子菌感染。结果头部皮肤真菌镜检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19种胞外酶检测结果显示,12种胞外酶具有活性(其中脂酶2种、肽酶3种、水解酶2种、糖发酵酶5种);该菌株扩增的ITS序列基因片段大小为737 bp,比对结果显示为犬小孢子菌特异性序列。结论犬小孢子菌可导致头癣病,其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可能与其所分泌的12种胞外酶活性有关,结合培养特性和临床表现,通过PCR快速诊断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出犬小孢子菌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文德,张文斌,华军,王治江[9](2019)在《灰树花液体培养特性及胞外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灰树花液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其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灰树花液体培养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磷酸二氢钾为其最佳矿质元素,最适初始pH 2~4。灰树花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时,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均有活性且活性变化较大。在整个发酵培养过程中,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活性较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且前期与后期酶活性较中期高;淀粉酶活性随培养时间波动上升。(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1期)

郑蔚,周嘉聪,林伟盛,郑永,李超[10](2019)在《土壤增温对亚热带杉木幼树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可有效反映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目前关于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EEAs)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有机碳含量较丰富的表层土壤(0~20 cm),而对深层土壤(>20 cm)EEAs的研究仍较缺乏.因此,本研究关注土壤增温对亚热带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EEAs的影响及主要调控因素,其中微生物胞外酶包括参与碳循环的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氧化酶(PEO).结果表明:土壤增温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壤所有胞外酶的活性(18%~69%).在2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土壤增温仅显着提高了20~40 cm的PHO(10%),而对其余胞外酶的活性无显着影响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3%~31%).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在微生物可利用有机碳较丰富的表层土壤中,铵态氮(NH_4~+-N)和土壤含水率(M)是调控EEAs的主要因素,增温增强了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养分竞争,因而提高EEAs以获取微生物所需的养分NH_4~+-N;而在微生物底物有效性较低的深层土壤中,EEAs主要受可溶性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MBC)的影响,增温提高深层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含量,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底物,减少微生物对EEAs的需求,进而降低EEAs.本研究发现,不同深度EEAs对土壤增温具有不同响应,且土壤增温条件下表层和深层土壤的EEAs具有明显不同的调控因素.因此,加强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对于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胞外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下土壤胞外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差异,对闽江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和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植被下不同季节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植物生物量、以及有机碳特征值(SOC、POXC、DOC和C∶N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上,当土壤盐度从0‰增加至4.2‰,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水解酶(CBH)、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活性均显着增加,增幅分别为201%、305%、493%和252%.沿着闽江河口天然盐度梯度,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以及孔隙水DOC浓度没有显着变化,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有机碳(SOC)含量和土壤C∶N比逐渐减少.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短叶茳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但地下生物量则显着高于淡水潮汐沼泽湿地站点.4种土壤胞外酶活性均与土壤C∶N比呈现显着的负相关,酚氧化酶(PHO)和过氧化物酶(PEO)与土壤SOC含量呈负相关.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度是影响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胞外酶活性和碳库演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至低盐的半咸水潮汐沼泽湿地,沼泽植物地下生物量增加,与碳分解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增加,并抑制土壤的有机碳积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外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会明,赵永昌,柴红梅,张焱珍.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F_1子代胞外酶活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胡启凯,罗敏,黄佳芳,吴杰,朱爱菊.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天然低盐度梯度土壤胞外酶活性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

[3].张东,钞然,万志强,梁存柱,杨劼.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4].贺春玲,李明,田景花,董亚楠,李守勉.葡萄木屑栽培香菇配方筛选及胞外酶活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

[5].宋林丽,邢晓科,郭顺星.芬娜冬菇子实体发育过程及胞外酶活性[J].菌物研究.2019

[6].张松贺,张丽莎,韩冰,严玲玲,周甜甜.轮叶黑藻腐解过程营养物质释放及微生物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张亚洁,龚教龙,于晶,赵志莹,阮航.葡萄糖与酵母膏配比对猴头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8].寿晓岚,朱永泽,胡庆丰,吕火烊,周永列.犬小孢子菌分离鉴定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及基于ITS序列快速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9].李文德,张文斌,华军,王治江.灰树花液体培养特性及胞外酶活性研究[J].食用菌.2019

[10].郑蔚,周嘉聪,林伟盛,郑永,李超.土壤增温对亚热带杉木幼树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显微镜下放线菌对病原真菌菌丝的消解...无机盐NaCl(A)、CaCl2(B)对胞外粗酶...不同温度下HP3菌胞外酶活性随放...平皿法评估胞外酶活性Fig.3.8P...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下土壤胞夏季航次不同深度水层胞外酶活性...

标签:;  ;  ;  ;  ;  ;  ;  

胞外酶活性论文_周会明,赵永昌,柴红梅,张焱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