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透镜论文_崔乐乐,周韦禾,李明,余野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透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透镜,阵列,凸透镜,压印,非接触式,角膜,泪液。

接触透镜论文文献综述

崔乐乐,周韦禾,李明,余野[1](2018)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非接触眼压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公式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非接触眼压变化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手术前后眼压变化量的预测公式,并对预测公式的效能进行检验。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SMILE手术并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54例(304眼),随机分为组1(150眼)和组2(154眼)。获取患者术前的等效球镜度(SE)、中央角膜厚度(CCT)、切削深度(AD)、切削比(AR)、剩余基质床厚度(RSBT),术前、术后3个月的非接触眼压测量值(NCT_(pre)、NCT_(3mo))、平均角膜曲率(Ave K)、陡峭角膜曲率(Steep K)、平坦角膜曲率(Flat K)。对组1的SMILE手术前后眼压变化量(ΔNCT)与各因素行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眼压变化量的回归公式,将组2数据代入所得公式进行效能验证。结果:SMILE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NCT分别为(15.72±2.86)mmHg(1 mmHg= 0.133 k Pa)和(9.94±2.3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NCT为(5.78±2.59)mmHg。SE与AD、AR呈高度负相关(r=-0.956、-0.949,P<0.001),NCT_(pre)与NCT_(3mo)呈中度正相关(r=0.559,P<0.01)。通过对组1数据中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量与各因素行Spearma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公式A:ΔNCT=NCT_(pre)×0.502-SE×0.385-3.951(矫正R~2=0.489,F=72.329,P<0.001);回归公式B:ΔNCT= NCT_(pre)×0.509+AR×0.179-5.545(矫正R~2=0.489,F=72.423,P<0.001)。将组2数据代入公式验证,公式A、B及公式Schallhorn(简易)所得到的ΔNCT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公式A(r=0.638,P<0.001)和公式B(r=0.650,P<0.001)所得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关性都大于公式Schallhorn(简易)计算值(r=0.637,P<0.001),且公式B大于公式A。结论:SMILE手术前后NCT的变化量与术前眼压测量值及术中AR密切相关,基于此建立的预测ΔNCT的回归公式,可能可用于临床上术后NCT值的估计。(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凯,陈冰冰,陈忠友[2](2016)在《透镜垫预紧时接触宽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维Hertz接触理论、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线弹性和弹塑性计算方法分别分析了透镜垫在不同预紧力下接触表面受力和变形情况,并试验测量了不同预紧力下透镜垫接触表面的接触宽度。通过与文献及相关标准的接触宽度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透镜垫的实测接触宽度与弹塑性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较吻合,也与欧盟压力容器标准EN 13445-3《Unfired Pressure Vessels—Part 3:Design》中的附录G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在预紧线载荷较大时,Hertz接触理论和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线弹性计算方法所得接触宽度则明显小于实测值;而德国标准DIN 2696—1999《Lenticular Ring Joint Gaskets for Flanged Joints》中算得的透镜垫接触宽度则明显高于实测值。(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6年06期)

李丽淋[3](2016)在《非接触式透镜中心厚度检测信号的数值融合与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式的检测法是一种以光电、超声波和电磁等技术为基础,在测量装置的感触组件不和被测体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就能获取物体的外表以及一些内在情况数据的一种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接触式测量越来越成为现代主要的测量方法。尤其是在镜片检测的领域,接触式测量方法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在检测上的速度比较缓慢,精度也不能达到要求,而且容易因为测头和工件的频繁接触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为了提高精度和避免人工检测对镜片的划伤,对非接触式的测量仪器的需求越来越高。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阐述了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研究背景和进展,光学共焦法测量的原理,技术背景和发展情况。对装置测量方法的选取和整个装置的构成做了介绍和说明。2、采用ZEMAX软件构建了共焦光学系统,通过构建多重结构和合适的操作数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共焦光学系统的各个波长在焦面上聚焦效果良好,并且轴向色差以及波长两者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满足了所需要达到的要求。3、采用MATLAB的数据拟合功能对透镜中心厚度和各个因素进行关系拟合,研究了各个因素对透镜中心厚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拟合情况和精度。最后构建了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软件进行编程求解,最终得到了透镜中心厚度的表达关系式。4、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比对,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就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01)

谢丹,张鸿海,陶晟,王迎春[4](2012)在《PMMA微透镜阵列的非接触式热压印制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利用通孔式模具制作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微透镜阵列的非接触式热压印工艺。该方法采用不锈钢圆孔阵列模板对热塑性聚合物材料进行压印,利用流动态下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张力形成透镜,透镜的曲率和高度可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持续时间来控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压印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自制的热压印设备进行了非接触式模压制作实验,讨论了压印的温度和压力等工艺参数,并对形成的微透镜阵列进行了光学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热塑性聚合物光学微透镜的制作,一次成型,形成的透镜表面形貌好、位置精度高。(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12期)

王迎春[5](2011)在《非接触式热压印微透镜阵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微光学的发展,微光学器件在许多的领域和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透镜阵列作为重要的微光学元件其中功不可没。其所应用的领域包括光学传感,光通信,光互连,光纤耦合等方面。目前制作微透镜阵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热压印成型技术因其工艺参数易控制,且可大批量重复生产,成为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课题,但其对模板精度要求极高,脱模困难,模具不易清洗,模板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为了降低热压印成型技术对模具的要求,本文提出了非接触式热压印工艺制作微透镜阵列,采用了自主研制的热压印样机与光刻工艺制作的通孔式不锈钢模具在PMMA表面压印出微透镜阵列。并采用了通孔式模具使制作工艺不需要真空环境。本研究利用通孔式模具,以热压成型方式,制作具有球面的微结构。建立了平凸式微透镜结构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非接触式热压印微透镜结构的原理,并建立了微透镜的高度、曲率半径、接触角与压印压力等参数的关系,运用Ansys对热压印过程中聚合物材料的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实验设备采用自制的压印样机,设计了一种新型楔形补偿模块来保证模具与样品的平行度。模具采用光刻工艺制作的不锈钢通孔式模板。热压材料采用PMMA,因为其透光率好、价格便宜、材质使用于热压方式制作微透镜阵列。以不同的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及热压时间制作微透镜,探讨这些参数对微透镜成型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微透镜结构的高度,观测微透镜的焦距,计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光圈数。本文以通孔式模具制作的微透镜的光圈数(f/#)为1.31,制程简易。采用非接触式热压印技术,微圆柱结构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形成球形表面。在冷却时,因是垂直结构,而PMMA热膨胀系数远大于不锈钢模具,所以PMMA会收缩往模具挤压,造成PMMA与磨具之间的锁模力增加,因而造成脱模失败的情形。本研究将PMMA黏在PCB板上,PCB板的热膨胀系数与不朽刚模具相当,用黏合的方式使PMMA的收缩量和PCB板一样,控制PMMA的整体收缩,借此帮助脱模。(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王迎春,谢丹,张鸿海[6](2010)在《基于非接触式热压印技术的微透镜阵列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热压印工艺制作微透镜阵列对模具的要求,提出了非接触式热压印工艺制作微透镜阵列,采用了自主研制的纳米压印样机与光刻工艺制作的通孔式不锈钢模具在PMMA表面压印出微透镜阵列,并分析了压印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对微透镜阵列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非接触式热压印工艺可以制作表面形貌好、位置精度高的微透镜阵列,压印时最佳压印温度为140℃~180℃,最佳脱模温度为80℃,最佳压力为1 500 Pa~3 500 Pa,且采用通孔式模具不需要真空,降低了对环境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0年11期)

吕玉山,王运江,于湖平[7](2010)在《斜面60°光纤透镜抛光接触状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光纤透镜抛光接触状态,依据接触力学理论,建立了60o斜面光纤透镜抛光时的接触力学模型;应用ANSYS接触分析技术和MATLAB数据图视功能,对光纤透镜抛光过程中光纤加工端与抛光垫的接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补偿角α、光纤夹持伸出长度l和抛光垫弹性模量E2不仅影响到光纤透镜抛光接触区域的接触形式,也同时影响接触压强的分布状态;外加位移载荷z对接触形式影响不大,但对接触压强分布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郭展,王强[8](2009)在《非接触法利用牛顿圈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非接触法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可以避免透镜与标准件接触对透镜表面造成的损伤,有利于提高精密仪器的制造精度。用CCD接收图像,由计算机进行条纹判读和数据处理,更可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并且适用于大批量器件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齐占波[9](2009)在《凸透镜考题全接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前提,要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区别开来。例1在图1所示光路中,正确的是()。(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学习(初叁)》期刊2009年03期)

徐杰[10](2006)在《散光眼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泪液透镜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散光眼在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容易忽视但又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和视觉舒适感的泪液透镜。方法:结合主客观验光对散光眼病例样本形成的泪液透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验配工作中,将泪液透镜的影响列入配镜处方的考虑范畴时,患者配戴这样的角膜接触镜视力较佳,且视觉舒适感良好。结论:散光眼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必须充分考虑泪液透镜对验配效果的影响。软性角膜接触镜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的泪液构成的泪液透镜,对软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散光眼患者)。但是,验配人员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验配失败后,又盲目地对配镜度数进行增减,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及视觉感受。(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接触透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二维Hertz接触理论、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线弹性和弹塑性计算方法分别分析了透镜垫在不同预紧力下接触表面受力和变形情况,并试验测量了不同预紧力下透镜垫接触表面的接触宽度。通过与文献及相关标准的接触宽度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透镜垫的实测接触宽度与弹塑性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较吻合,也与欧盟压力容器标准EN 13445-3《Unfired Pressure Vessels—Part 3:Design》中的附录G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在预紧线载荷较大时,Hertz接触理论和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线弹性计算方法所得接触宽度则明显小于实测值;而德国标准DIN 2696—1999《Lenticular Ring Joint Gaskets for Flanged Joints》中算得的透镜垫接触宽度则明显高于实测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透镜论文参考文献

[1].崔乐乐,周韦禾,李明,余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非接触眼压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公式验证[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

[2].刘凯,陈冰冰,陈忠友.透镜垫预紧时接触宽度的研究[J].压力容器.2016

[3].李丽淋.非接触式透镜中心厚度检测信号的数值融合与处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6

[4].谢丹,张鸿海,陶晟,王迎春.PMMA微透镜阵列的非接触式热压印制作技术[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2

[5].王迎春.非接触式热压印微透镜阵列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6].王迎春,谢丹,张鸿海.基于非接触式热压印技术的微透镜阵列制作[J].机电工程.2010

[7].吕玉山,王运江,于湖平.斜面60°光纤透镜抛光接触状态的分析[J].工具技术.2010

[8].郭展,王强.非接触法利用牛顿圈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J].实验室科学.2009

[9].齐占波.凸透镜考题全接触[J].初中生学习(初叁).2009

[10].徐杰.散光眼验配软性角膜接触镜时泪液透镜的效果分析[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

论文知识图

透镜垫接触应力变化透镜垫操作状态接触应力分布透镜垫预紧状态滑动距离Fig.4.30Sli...边界与载荷Fig.4.4Boundaryandload的透镜垫球形表面轮廓接触应力在径向...透镜垫预紧状态有效接触区域Fig.4.1...

标签:;  ;  ;  ;  ;  ;  ;  

接触透镜论文_崔乐乐,周韦禾,李明,余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