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本位政策论文_贾发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关中本位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中,本位,政策,府兵制,陈寅恪,士族,集团。

关中本位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贾发义[1](2016)在《隋初“关中本位”文化政策与江南的反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维护关陇集团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垄断权,隋初施行"关中本位"文化政策,表现为以儒学代替南方过于堆砌修饰的文风,以胡乐替代南方音乐,以"大诰体"纠正南方文风的弥漫,轻视甚至排斥南方士人在政权中的话语权等。隋初无视南北社会文化的差异,拒绝吸纳江南文化,激起了江南社会的剧烈动荡。在平叛过程中,此文化政策虽有调整,但真正的改变还要等到隋炀帝继位。(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曹印双[2](2014)在《“关中本位政策”新论——以隋唐帝国形成的基础要素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本位政策"是隋唐帝国形成的政策基础,主要包括军力基础、财力基础和文化基础。关陇集团创立者立足北魏政治遗产、关陇地域、姬周礼教、文武人才等客观基础,采取系列举措,将政策基础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建构出一套高效、有力的军政系统,为西魏北周隋唐的东西南北扩展提供了充分保障,为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吴海军[3](2013)在《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本位政策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所提出的学说。这一学说是用以阐释西魏、北周、唐叁代政权的特点。关中本位政策这一学说,60多年来被海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似乎已经成了定论。但对此学说,陈寅恪先生并没有专门的界定,只是在他作品有所体现,给后人的感觉上是有道理的,但总觉得有些模糊,甚至引起理解上的争议。由此,本文将从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吴海军[4](2013)在《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历史学家陈寅恪所提出的"关中本位政策"学说进行了初浅的解读。(本文来源于《湘潮(下半月)》期刊2013年01期)

苏小华[5](2012)在《“内先协和”与关中本位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魏大将贺拔胜提出的"内先协和,顺时而动",是理解关中本位政策的钥匙。宇文泰执政时期,其政策基本是按照这八字方针实施的。"顺时而动"是对宇文泰不顾与东魏的实力差距,急于求战的批评,教训来自河桥之战和邙山之战的失利。两次战役的失利也暴露出武川集团内部的摩擦。"内先协和"就是先巩固好内部团结。贺拔胜无疑强调武川集团内部的协和,宇文泰基于在关陇社会的经验,更加强调武川系势力和非武川系势力的融合。从大统九年之后宇文泰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行为综合考量,关中本位政策是一种强调内部融合的政治文化实践。(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熊伟[6](2011)在《西魏关中本位政策乡土性的成因与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迫于现实军事与政治的压力,西魏国家长期奉行"关中本位政策"。该政策将关中地域视作政权统治的根本,更将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融冶为一体,引导两类政治团体共同以关中作为乡土,一同卫护本乡本土,抗击来自乡土以外政治敌人的军事侵扰以及维护乡土内部的政治稳定。(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1年04期)

熊伟[7](2011)在《浅析西魏“关中本位政策”乡土品质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迫于现实军事与政治的压力,西魏国家长期奉行"关中本位政策",该政策将关中地域视作政权统治的根本,更将武川集团与地方武力融为一体,引导两种政治力量共同以关中作为乡土,一同卫护本乡本土,抗击来自乡土以外政治敌人的军事侵扰以及维护乡土内部的政治稳定。(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万生[8](2010)在《说“关中本位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寅恪先生1940年代提出的"关中本位政策"说,在西魏北周隋唐政治史研究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说认为,西魏实施"关中本位政策",北周、隋及唐前期(开元以前)皆踪行之。西魏靠实施此政策而与东魏、梁朝抗衡,北周因实施此政策而灭北齐,而唐代叁百年间统治阶级的变迁升降,即是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所鸠合集团的兴衰及其分化。岑仲勉、黄永年二先生乃"关中本位政策"说的主要批评者。岑先生认为,从唐太宗用人看,不存在"关中本位政策";黄先生则更进一步,认为隋炀帝用人已不显示有"关中本位政策"可言。实际上,岑、黄二先生的看法都是误解的结果,因为他们都是根据《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的论述而作批评,没有疏通该书中篇及其他相关论着的论述。《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的表述有欠精确,则是岑、黄二先生误解的根本原因。因此,仅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的表述看,当认为岑、黄二先生的批评都有理;但从陈先生关于"关中本位政策"的系统论述看,则可说岑、黄二先生的批评都无理。(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刘文锁[9](2003)在《《安伽墓志》与“关中本位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新出土的北周时期《安伽墓志》是研究凉州安氏来源与迁徙问题的新资料,由此反映出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的推行状况及本质。根据墓志提供的线索,文章由墓志内容考释入手,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安氏的凉州郡望、徙居关中的过程等及其与“关中本位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个政策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对此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王万盈[10](2000)在《“关中本位政策”的嬗变与山东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寅恪在40年代初提出“关中本位政策”,并明确认为这一政策在武则天之前仍保持并推行着。经过对《周书》和《隋书》等传主籍贯的分析,对陈氏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关中本位政策”在隋朝炀帝时就开始发生变化,到初唐特别是唐太宗时已不复存在。其根本原因,与山东地区在隋唐之际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关中本位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中本位政策"是隋唐帝国形成的政策基础,主要包括军力基础、财力基础和文化基础。关陇集团创立者立足北魏政治遗产、关陇地域、姬周礼教、文武人才等客观基础,采取系列举措,将政策基础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建构出一套高效、有力的军政系统,为西魏北周隋唐的东西南北扩展提供了充分保障,为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中本位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贾发义.隋初“关中本位”文化政策与江南的反叛[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曹印双.“关中本位政策”新论——以隋唐帝国形成的基础要素为中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吴海军.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吴海军.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J].湘潮(下半月).2013

[5].苏小华.“内先协和”与关中本位政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

[6].熊伟.西魏关中本位政策乡土性的成因与影响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

[7].熊伟.浅析西魏“关中本位政策”乡土品质的形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8].李万生.说“关中本位政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9].刘文锁.《安伽墓志》与“关中本位政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0].王万盈.“关中本位政策”的嬗变与山东问题[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1关中示意图武德元年(618),唐...

标签:;  ;  ;  ;  ;  ;  ;  

关中本位政策论文_贾发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