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线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总装,作业,柔性,工艺,在线,阀体,汽车。
混线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马立军[1](2019)在《多品种低压开关设备混线生产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实施,传统制造业大都向数字化工厂转型升级,其中生产线的升级改造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电力开关设备的混线生产线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工艺的改进和产品的多样化,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本设计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解决柜体装配方式效率低下及其安全问题,解决换型作业方法准备时间长,工位台电机利用率低,装配工序劳动强度大问题提出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4期)
魏桢琦,金隼,凌卫国,时轮,唐水龙[2](2019)在《射频识别(RFID)在机加工混线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多品种混线加工的难题,研究基于RFID的汽车缸盖/变速箱阀体混线加工在线切换生产模式。在传统的车间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现场操作层、管理层、企业层的自动化车间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混线加工生产模式、切换流程,完成多种型号产品混线生产的全自动不间断换产;结合某工厂汽车缸盖/阀体自动化生产线混产MES系统,通过实际案例表明,该技术能够为机加工混线生产提供有效的系统支持和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费劲,冯骥龙[3](2019)在《新能源汽车与汽油车混线生产总装工艺再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内传统汽车企业需要快速响应,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文章系统分析了传统汽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产品装备及总装生产线的特点与差异。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和ECRS原则,从总装制造现场工艺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对策,提供总装生产线新能源汽车与汽油车混线生产工艺优化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赵凤[4](2019)在《某重卡新车型的总装混线生产工艺方案开发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激烈的汽车行业竞争,就汽车生产企业而言,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且需要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因此多平台、多车型混线生产以其绝对的优势越来越被绝大多数的企业所重视,逐渐形成了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主流趋势。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混线生产在满足了不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的同时,也给我们传统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不同平台产品混线生产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A汽车公司为了做强做大寻求发展,该公司在原有生产车型的基础上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与推进工作,获得了集团公司在资金上、技术上的重大支持,推行了与原有车型混线生产的模式。随着新车型的增加,对于车间总装生产柔性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研究对象为A汽车有限公司新产品T5G车型,在该车型线与原有车型混线生产的工艺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利用重卡总装工艺知识,对此做了全方位的论证及分析,以直观表达的方式对该车型总装车间柔性化生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首先对A汽车公司下属的总装叁车间的生产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原生产线布局增加T5G新车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就其所面临的设备适应性、工装工具适应性、空间通过性以及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了相应的设计方案。本文结合A汽车公司生产实例,深入研究混线生产下的总装工艺开发,在明确了混线生产模式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为汽车混装生产线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的使用价值。最后对新车型批产后的柔性化生产线进行了分析,利用线平衡理论的相关方法对瓶颈工序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优化,使内饰装配线的线平衡率由89%提高到了97%,线平衡损失率由11%提高到了3%,改善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吴明鑫,林晓泽[5](2018)在《汽车备件与商品车混线生产的涂装材料管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汽车备件的分类、特点及涂装工艺,分析了自制备件涂装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讨论了涂装材料的结算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18年06期)
苏明,张吉辉,耿滏,陈绍翰,张锦良[6](2018)在《试制总拼夹具多车型混线生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样车试制是汽车前期研发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目前大多主机厂样车试制中所使用的总拼夹具多为同平台车型专用总拼夹具,即只能生产完A车型后再生产B车型。当遇到多款样车同一周期内试制时,需在其他生产场地重新开发一套专用总拼夹具对应,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样车试制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成本,而且延长了项目中样车试制的周期,对整个车型开发都有较大影响。文章重点介绍的多车型混线、柔性化试制总拼夹具,其兼容A0~C级平台车型混线生产,实现生产场地和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同时缩短了试制生产周期。(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李振雨[7](2018)在《混线生产系统中机器人视觉识别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和视觉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针对混线生产系统中产品型号多样化,单一工业机器人无法完成多型号、多品种工件定位抓取任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对不同型号、不同品种的工件快速识别定位的方法,并利用MATLAB Robotics工具箱进行了机器人运动学和抓取工件轨迹规划的仿真实验。首先,该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工件初始图像进行预处理,为了提升工件轮廓特征的识别效果,利用中值滤波增强图像的亮度,突出图像的细节,利用均衡直方图法来提高图像特征点和周围环境的对比度,使图像目标特征更容易被识别,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性质的区域,以使目标特征区域与周围区域分隔开,在经过图形与处理的工件图像目标特征突出显现,比较容易也比较适合下一步的特征点提取。其次,利用神经网络算法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对图像预处理后的工件图像进行目标特征点的提取,通过选用合适的神经网络训练函数和合适的神经网路迭代次数,设定合适的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中每层神经元的个数来确定最佳的训练阈值,能够较为准确的提取目标特征点,并将提取的特征点集中形成特征集,存储为机器人用来学习的知识库,每当识别一种规格的工件时,机器人都会调取知识库里的特征相比对,成功匹配后机器人将调整好抓取姿态对特征点定位。第叁,为了实现机器人能够成功定位工件目标点,需要对机器人和图像目标点建立空间坐标联系。本文利用坐标转换公式将图像的像素坐标转换为与机器人运动学相适应的空间物理坐标,通过建立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方程求解机器人关节坐标变换,机器人根据目标点的位置信息协调各个关节运动调整好运动姿态,实现工件的定位抓取任务。最后,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位抓取路径的轨迹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和仿真实验。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空间和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MATLAB Robotics工具箱进行机器人定位抓取仿真实验,使机器人的末端夹手按照给定的抓取路径运动,进而模拟出机器人定位抓取动作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魏鑫,张泽群,唐敦兵,杨长祺,金永乔[8](2018)在《面向节能的导弹结构件混线生产作业车间多目标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弹结构件混线生产过程中具有的型号多、工艺复杂、生产能耗大、交货期紧的特性,以能量消耗和完工时间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设备-能耗曲线的柔性作业车间混线生产系统的数学调度模型。提出了一种双元混合的改进遗传算法对该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具体包括:引入粒子群算法的信息共享机制,对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进行改进,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用Hill函数构建传统模拟退火的温度更新函数,替代遗传算法的变异部分,以弥补遗传算法容易陷入早熟收敛的不足。采用多指标加权灰靶决策模型从得到的一组Pareto解集中选择最满意调度方案。分别用完全柔性和部分柔性的作业实例对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算法用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结构件生产车间的生产实例,取得了较好生产的指导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蔡侑伦[9](2017)在《Q公司混线生产排程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交货期短且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企业从原本的生产单一大量生产模式,逐渐转为订制化高且少批量的混线生产模式,然而面对环境的变化仍旧以经验法则去做生产的规划,使得在混线生产下生产顺序混乱造成交期的延误,此外需花大量的时间去管理排程所需的信息,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企业混线生产的模式下如何解决现有的生产管理排程问题并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改善。本文以Q公司为例在生产线产能有限的环境下对企业生产排程问题进行研究,该企业在研发与业务拓展能力较同规模的公司相比下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内部系统已跟不上客户需求。因此造成订单严重的延误交货、产线的生产顺序、停工待料以及超时加班的问题,使得公司在订单延迟成本与人事成本上须负担极大的费用。本文首先研究了Q公司的现况进行描述并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先解决生产管理排程源头性问题,并改善整体生产管理作业流程,以拟使生产管理排程所需的信息正确并减少生管现行作业流程。在实际模拟方面,针对客户一周的订单在生产线L1的实际模拟情况,并将生产计划所产生的生产指令根据订单交期与最晚物料到料时间,进行DBR排程法则,再针对可能延迟的制令进行管理,并分析瓶颈时间与最晚物料到料时间,以避免延迟交货所带来的惩罚。此外面对客户急单时,利用重排程机制的建立以DBR排程法则去应对与排序。通过本次实验的模拟不仅解决生产排程与过多人工作业的问题并提高生管的管理效率,更在现场管理上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加班天数。(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黄青斌,陈平,乐慧杰[10](2016)在《基于纯电动汽车总装混线生产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纯电动汽车的产品结构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既有相似性,又各有不同点,为了保证两种车型能够混线生产,根据纯电动汽车的产品结构,分别对比了内饰线、底盘线和最终线的装配工艺要求,并提出了跳跃式布置纯电动汽车生产工位的思路,同时,明确了其对于专用设备的需求,对于提高总装车间柔性化生产要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混线生产模式,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2016年10期)
混线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多品种混线加工的难题,研究基于RFID的汽车缸盖/变速箱阀体混线加工在线切换生产模式。在传统的车间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现场操作层、管理层、企业层的自动化车间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混线加工生产模式、切换流程,完成多种型号产品混线生产的全自动不间断换产;结合某工厂汽车缸盖/阀体自动化生产线混产MES系统,通过实际案例表明,该技术能够为机加工混线生产提供有效的系统支持和技术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线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马立军.多品种低压开关设备混线生产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J].科技风.2019
[2].魏桢琦,金隼,凌卫国,时轮,唐水龙.射频识别(RFID)在机加工混线生产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3].费劲,冯骥龙.新能源汽车与汽油车混线生产总装工艺再造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赵凤.某重卡新车型的总装混线生产工艺方案开发及优化[D].山东大学.2019
[5].吴明鑫,林晓泽.汽车备件与商品车混线生产的涂装材料管理探讨[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8
[6].苏明,张吉辉,耿滏,陈绍翰,张锦良.试制总拼夹具多车型混线生产技术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7].李振雨.混线生产系统中机器人视觉识别定位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
[8].魏鑫,张泽群,唐敦兵,杨长祺,金永乔.面向节能的导弹结构件混线生产作业车间多目标调度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9].蔡侑伦.Q公司混线生产排程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7
[10].黄青斌,陈平,乐慧杰.基于纯电动汽车总装混线生产的工艺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