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论文和设计-张潮海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可提高设备的药用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一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所述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管脚Z\/F管脚;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七芯片U7的第三管脚GND管脚分别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六管脚M管脚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一端,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第三A芯片U3A、第三B芯片U3B、第三C芯片U3C、第V二MOS管V2、第V三MOS管V3、第V四MOS管V4、第V五MOS管V5、第V六MOS管V6、第V七MOS管V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若干电容、若干电阻;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VCC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电压VCC15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VB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八管脚VS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源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二端、第V五MOS管V5的漏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七管脚VB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五管脚VS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V三MOS管V3的源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漏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四管脚VB3管脚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二管脚VS3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V四MOS管V4的源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漏极、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九管脚HO1管脚连接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二MOS管V2的栅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一管脚LO1管脚连接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一端,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五MOS管V5的栅极、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六管脚HO2管脚连接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栅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十管脚LO2管脚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六MOS管V6的栅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三管脚HO3管脚连接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四MOS管V4的栅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九管脚LO3管脚连接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一端,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七MOS管V7的栅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漏极、第V四MOS管V4的漏极、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一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二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二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V五MOS管V5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源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源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二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一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一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一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一端;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二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二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二端、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A芯片U3A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A芯片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第三B芯片U3B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一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二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B芯片U3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第三C芯片U3C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一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二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C芯片U3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二端;所述水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四三极管Q4、第二稳压管Z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第九电阻R9、第十六电阻R16、第二一电阻R21;电压VCC分别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水泵;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二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第二MOS管M2的源极、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设计方案

1.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

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

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一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

所述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管脚Z\/F管脚;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七芯片U7的第三管脚GND管脚分别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六管脚M管脚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一端,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第三A芯片U3A、第三B芯片U3B、第三C芯片U3C、第V二MOS管V2、第V三MOS管V3、第V四MOS管V4、第V五MOS管V5、第V六MOS管V6、第V七MOS管V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若干电容、若干电阻;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VCC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电压VCC15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VB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八管脚VS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源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二端、第V五MOS管V5的漏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七管脚VB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五管脚VS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V三MOS管V3的源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漏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四管脚VB3管脚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二管脚VS3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V四MOS管V4的源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漏极、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二端;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九管脚HO1管脚连接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二MOS管V2的栅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一管脚LO1管脚连接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一端,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五MOS管V5的栅极、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六管脚HO2管脚连接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栅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十管脚LO2管脚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六MOS管V6的栅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三管脚HO3管脚连接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四MOS管V4的栅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九管脚LO3管脚连接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一端,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七MOS管V7的栅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一端;

第V二MOS管V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漏极、第V四MOS管V4的漏极、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一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二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二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V五MOS管V5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源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源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二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一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一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一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一端;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二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二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二端、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三A芯片U3A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A芯片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

第三B芯片U3B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一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二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B芯片U3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

第三C芯片U3C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一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二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C芯片U3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二端;

所述水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四三极管Q4、第二稳压管Z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第九电阻R9、第十六电阻R16、第二一电阻R21;

电压VCC分别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水泵;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二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第二MOS管M2的源极、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电量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电量指示灯控制电路与主控制芯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78L05,第二芯片U2的型号为LM317,第三芯片U3的型号为LM339,第四芯片U4的型号为TLV70433;第五芯片U5的型号为FD6288T,第六芯片U6的型号为STM32F030X_4,第七芯片U7的型号为JY-01A。

4.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

5.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用于将交流电或直流电转换为控制电路板能使用的直流电;

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来自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的信号,并能向自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发送信号;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设定开关,用于控制设定开关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用于向电机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用于根据来自电机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驱动直流无刷电机动作;

所述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用于向水泵电磁阀发送控制命令。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控制电路板,尤其涉及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然而,现有的喷雾设备通常用水加压、喷洒,喷洒出的颗粒较大;使得颗粒物在空中漂浮时间短,很快掉落地上,导致用药多,且污染大,药用效率不高。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喷雾设备,以便克服现有喷雾设备存在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可提高设备的药用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

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

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一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

所述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管脚Z\/F管脚;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七芯片U7的第三管脚GND管脚分别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六管脚M管脚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一端,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第三A芯片U3A、第三B芯片U3B、第三C芯片U3C、第V二MOS管V2、第V三MOS管V3、第V四MOS管V4、第V五MOS管V5、第V六MOS管V6、第V七MOS管V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若干电容、若干电阻;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VCC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电压VCC15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VB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八管脚VS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源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二端、第V五MOS管V5的漏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七管脚VB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五管脚VS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V三MOS管V3的源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漏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四管脚VB3管脚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二管脚VS3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V四MOS管V4的源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漏极、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二端;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九管脚HO1管脚连接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二MOS管V2的栅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一管脚LO1管脚连接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一端,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五MOS管V5的栅极、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六管脚HO2管脚连接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栅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十管脚LO2管脚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六MOS管V6的栅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三管脚HO3管脚连接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四MOS管V4的栅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九管脚LO3管脚连接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一端,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七MOS管V7的栅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一端;

第V二MOS管V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漏极、第V四MOS管V4的漏极、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一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二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二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V五MOS管V5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源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源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二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一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一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一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一端;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二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二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二端、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三A芯片U3A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A芯片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

第三B芯片U3B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一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二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B芯片U3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

第三C芯片U3C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一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二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C芯片U3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二端;

所述水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四三极管Q4、第二稳压管Z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第九电阻R9、第十六电阻R16、第二一电阻R21;

电压VCC分别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水泵;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二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第二MOS管M2的源极、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电量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电量指示灯控制电路与主控制芯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78L05,第二芯片U2的型号为LM317,第三芯片U3的型号为LM339,第四芯片U4的型号为TLV70433;第五芯片U5的型号为FD6288T,第六芯片U6的型号为STM32F030X_4,第七芯片U7的型号为JY-01A。

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

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主控制芯片、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水泵控制电路;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用于将交流电或直流电转换为控制电路板能使用的直流电;

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来自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的信号,并能向自开关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水泵控制电路发送信号;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设定开关,用于控制设定开关的开启及关闭;

所述电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用于向电机驱动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连接直流无刷电机,用于根据来自电机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驱动直流无刷电机动作;

所述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水泵电磁阀,用于向水泵电磁阀发送控制命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可提高设备的药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控制芯片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泵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量指示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实用新型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的组成示意图;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主控制芯片3、开关控制电路2、电机控制电路4、电机驱动电路5、水泵控制电路7。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1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3、电机控制电路4,主控制芯片3分别连接开关控制电路2、电机控制电路4、水泵控制电路7;所述电机控制电路4连接电机驱动电路5,电机驱动电路5连接直流无刷电机;水泵控制电路7连接水泵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主控制芯片、电机控制电路,用于将交流电或直流电转换为控制电路板能使用的直流电(如3.3V,12V,24V等等)。

所述主控制芯片分别连接自开关控制电路2、电机控制电路4、水泵控制电路7,用于接收来自开关控制电路2、电机控制电路4、水泵控制电路7的信号,并能向自自开关控制电路2、电机控制电路4、水泵控制电路7发送信号。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连接设定开关,用于控制设定开关的开启及关闭;所述电机控制电路4连接电机驱动电路5,用于向电机驱动电路5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电机驱动电路5连接直流无刷电机,用于根据来自电机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驱动直流无刷电机动作;所述水泵控制电路7连接水泵电磁阀,用于向水泵电磁阀发送控制命令。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四芯片U4、第五二极管D5、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五五电阻R55。

输入电压VCC_IN经过电转转换芯片U2把电压转换成15V的VCC15,VCC15通过U1转换成5V的VCC5的电源给其它芯片供电,VCC15通过U4转成3.3V的VCC33给主控制器供电。

所述第二芯片U2的第三管脚Vin管脚连接输入电压VCC_IN,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输出电压VCC15,第二芯片U2的第二管脚V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三管脚IN管脚、第四芯片U4的第二管脚IN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第二芯片U2的第一管脚ADJ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5,第一芯片U1的第一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芯片U1的第二管脚GND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输出电压VCC33,第四芯片U4的第三管脚OUT管脚分别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二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管脚GND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端、第五五电阻R55的第一端分别接地。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M1、第V一MOS管V1、第一稳压管Z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六电容C6、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七电容C17、若干电阻。

输入电源VCC输入,开关KO2、KO1接通,进行开关闭合操作,当单片机检测ST电的电值,控制SS使电源开启。

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压VCC,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负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一MOS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稳压管Z1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一MOS管M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输入电压VCC_IN、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V一MOS管V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端;第V一MOS管V1的源极、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端;第二二电阻R22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控制芯片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芯片包括第六芯片U6、第三D芯片U3D、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插件端子P1、若干电容、若干电阻。主控制芯片行相关的速输出与相应的程序控制。

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NRST管脚分别连接第一插件端子P1的第一接口、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二端、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一端;第四七电阻R47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33,第四四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十八管脚PA10管脚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一端,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正相输入端,电压VCC33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第三D芯片U3D的反相输入端,第三D芯片U3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四十电阻R40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五七电阻R57的第二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容C4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六电阻R56的第二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一端;第四二电阻R4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四三电容C4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三八电容C38、若干电阻;所述第七芯片U7的第一管脚FO\/EL管脚分别连接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二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二端、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第三八电容C38的第一端、第三七电阻R37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五八电阻R5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U7是电机转速调的芯片可控制电机的转速扭距等。

所述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一端连接电压VCC5,第三八电阻R3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管脚Z\/F管脚;第三九电阻R39的第二端、第七芯片U7的第三管脚GND管脚分别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六管脚M管脚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一端,第四四电阻R44的第二端接地。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第三A芯片U3A、第三B芯片U3B、第三C芯片U3C、第V二MOS管V2、第V三MOS管V3、第V四MOS管V4、第V五MOS管V5、第V六MOS管V6、第V七MOS管V7、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若干电容、若干电阻。电机驱动芯片U5控制V2-V7的开关信号;U3返回电机的数转速信号。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七管脚VCC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一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一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一端,第三七电容C37的第二端、第四十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四一电容C4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电压VCC15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二十管脚VB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八管脚VS1管脚分别连接第二八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V二MOS管V2的源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二端、第V五MOS管V5的漏极、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七管脚VB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五管脚VS2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一电容C31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V三MOS管V3的源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漏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四管脚VB3管脚分别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一端;第五芯片U5的第一二管脚VS3管脚分别连接第三二电容C32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V四MOS管V4的源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漏极、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二端。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一五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九管脚HO1管脚连接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一端,第二五电阻R2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二MOS管V2的栅极、第二五电容C25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一管脚LO1管脚连接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一端,第二九电阻R2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五MOS管V5的栅极、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六管脚HO2管脚连接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二六电阻R2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栅极、第二六电容C26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十管脚LO2管脚连接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三十电阻R30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六MOS管V6的栅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一三管脚HO3管脚连接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一端,第二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四MOS管V4的栅极、第二七电容C27的第一端。所述第五芯片U5的第九管脚LO3管脚连接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一端,第三一电阻R3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V七MOS管V7的栅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一端。

第V二MOS管V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V三MOS管V3的漏极、第V四MOS管V4的漏极、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一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一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一端;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端、第二二电容C22的第二端、第二三电容C23的第二端、第二四电容C24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V五MOS管V5的源极分别连接第三三电容C33的第二端、第V六MOS管V6的源极、第三四电容C34的第二端、第V七MOS管V7的源极、第三五电容C35的第二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一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一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一端;第三三电阻R3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一端,第三二电阻R3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一端;第三九电容C39的第二端、第三四电阻R34的第二端、第三五电阻R35的第二端、第三六电容C36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第三A芯片U3A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A芯片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

第三B芯片U3B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一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第二一电容C21的第二端、第二三电阻R2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B芯片U3B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第二端。

第三C芯片U3C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一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三十电容C30的第二端、第二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三C芯片U3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九电容C29的第二端。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泵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MOS管M2、第四三极管Q4、第二稳压管Z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第九电阻R9、第十六电阻R16、第二一电阻R21。通过BEN来控制Q4输出电压到JP1连接的水泵上。

电压VCC分别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第二稳压管Z2的负极;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水泵;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第二稳压管Z2的正极、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M2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二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端;第二MOS管M2的源极、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电量指示灯控制电路6,所述电量指示灯控制电路6与主控制芯片3连接。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量指示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量指示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接口JP2、第四八电阻R48、第四九电阻R49、第五十电阻R50、第五一电阻R51;LED灯信号输出到JP2座子上。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可参见图8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芯片U1的型号为78L05,第二芯片U2的型号为LM317,第三芯片U3的型号为LM339,第四芯片U4的型号为TLV70433;第五芯片U5的型号为FD6288T,第六芯片U6的型号为STM32F030X_4,第七芯片U7的型号为JY-01A。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型号的芯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可提高设备的药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板能驱动高速无刷风机以产生高速气流,同时控制药物泵控制给药量。本实用新型还具备风机恒速控制的能力以及电量跟踪显示的功能。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设计图

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3216.7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297134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G05B 19/042

专利分类号:G05B19/042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上海赋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赋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000 上海市宝山区一二八纪念路968号1205-22室

发明人:张潮海;蒋闯;蒋翰琳;张瑞

第一发明人:张潮海

当前权利人:上海赋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松

代理机构:31242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卫生防疫及农业喷雾设备控制电路板论文和设计-张潮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