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沉积物论文_张姚,吴铎,张欢,周爱锋,王苏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沉积物,烷烃,盐湖,青海湖,土壤,农药,多氯联苯。

有机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姚,吴铎,张欢,周爱锋,王苏民[1](2019)在《不同时间尺度青海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通常作为表征流域和湖泊生产力的指标,在亚洲季风区也常常被当作夏季风的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本文梳理了过去千年、全新世以及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青海湖沉积物TOC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指示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过去千年青海湖沉积物TOC含量与区域暖季温度和降水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周期性波动.通过对比全新世区域夏季温度、基于孢粉的降水定量重建结果,以及湖泊水位、风沙活动反映的湿度状况等,发现不能简单地将青海湖沉积物TOC含量或沉积通量作为夏季风强度或者季风降水强度的代用指标.青海湖沉积物TOC含量在冰期和间冰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指示了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上较大的温度与降水变幅.因此,不同地域条件及不同时间尺度下,湖泊沉积物TOC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将湖泊沉积物TOC含量作为亚洲夏季风的代用指标需要特别谨慎,特别是在高寒气候区.(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鲁小曼,尚琨,刘欣,韦钦胜,冉祥滨[2](2019)在《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多样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水文条件下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可培养解磷细菌的多样性,选择此海域20个站位,针对2017-02(枯水期)、2017-05(平水期)和2017-07(丰水期)取得的表层沉积物,利用卵磷脂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解磷菌。结果表明,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筛选获得的572株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分属于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中19个属80个种。其中,从2017-02样品获得136株好氧解磷菌,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占比69.85%;从2017-05样品中获得123株好氧解磷菌,12株兼性厌氧解磷菌,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比54.81%;从2017-07样品中获得100株好氧解磷菌,201株兼性厌氧解磷菌,优势属为弧菌属(Vibrio),占比87.71%。同时平板解磷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也主要为优势种属Psychrobacter和Vibrio。通过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解磷菌多样性程度为春季>冬季>夏季。实验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多样性丰富,同一区域内沉积物中的有机解磷菌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丰富的有机解磷细菌的存在必将是磷循环重要的参与者,可能在区域物质循环和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梁延鹏,符鑫,曾鸿鹄,覃礼堂,莫凌云[3](2019)在《青狮潭库区沉积物/稻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与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青狮潭库区沉积物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及其释放特征,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测定了青狮潭库区水库沉积物、池塘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OCPs含量,并运用室内模拟装置探讨了沉积物和稻田土壤在静置和悬浮两种情景下OCPs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沉积物、池塘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总OCPs残留量分别为81.55、88.60、68.96 ng·g~(-1)和92.62 ng·g~(-1)(干质量)。HCHs和DDTs是两类残留量较高的OCPs,其含量分别达到23.26~39.89 ng·g~(-1)和12.22~17.20 ng·g~(-1)。上覆水为超纯水时,静置组与扰动组的底物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征,且扰动组的底物中OCPs释放量明显多于静置组;其中HCHs和β-硫丹的释放量最高。OCPs的理化性质、底物组成特征和外力扰动使各种OCPs在上覆水中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稻田土壤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量最高而河流沉积物中OCPs向上覆水释放量最低。十二烷基硫酸钠可使底物中的OCPs快速向上覆水中释放(尤其促进了DDTs的释放),在扰动和静置情形下,上覆水OCPs浓度最少可提升134.44%和118.41%。因此,外界扰动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汇入均可促进底物中OCPs的溶出释放。(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丰茹江[4](2019)在《沉积物中有机磷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学中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分析工具,它被应用到动植物组织、土壤及沉积物等环境样品的分析。在自然界中~(31)P是磷的唯一一种稳定的同位素,~(31)P原子核质量数为奇数,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在外加磁场条件下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因此,~(31)P-NMR技术能够被应用于环境样品Po分析中,但是Po提取效率较低和核磁共振图谱质量不高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我国不同类型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沉积物pH、有机质含量以及顺磁性离子,并与沉积物中Po液相~(31)P-NMR分析效率和质量进行关联分析,探索pH、有机质和顺磁性离子对沉积物中Po液相~(31)P-NMR分析质量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液相~(31)P-NMR分析方法进行优化,最终构建一套较为普适的沉积物性质导向型的Po液相~(31)P-NMR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pH值对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影响以不同pH值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pH值对酸碱沉积物中磷的提取效率以及核磁共振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13.7的提取液对酸性沉积物和碱性沉积物有较高的提取率,且不同pH值的提取液提取物均可以得到五种磷化合物,对磷的形态无影响,但对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含量有影响,pH值为13.7的提取液提取不同磷形态含量较高。(2)顺磁性离子对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影响以不同顺磁性离子含量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EDTA对不同顺磁性离子沉积物磷提取效率以及核磁共振图谱的分析,研究发现当采用25mmol·L~(-1)浓度EDTA对于非钙质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而钙质沉积物采用50 mmol·L~(-1)浓度EDTA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3)有机质对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的影响以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浸提比对不同有机质含量沉积物磷提取效率以及核磁共振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有机质含量大于100 g·kg~(-1)或小于100 g·kg~(-1)的沉积物而言,采用浸提比为1:10的浸提比均得到了较高的提取效率。(4)沉积物性质导向型的Po液相~(31)P-NMR分析方法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液相~(31)P-NMR分析方法应包括从样品采集到有机磷提取,上机检测图谱计算等一系列流程。尽管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复杂性制约了这一方法的标准化。在进行任何沉积物有机磷分析前,进行方法学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液相~(31)P-NMR技术虽然是十分有效的分析工具,但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本论文进行了方法的优化,构建了一套较为普适的沉积物性质导向型的Po液相~(31)P-NMR分析方法表。(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6-01)

朱芸,李世刚,周圆,于雅东[5](2019)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及沉积物中34种有机氯农药及18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34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18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CBs)的方法。当取样量为10. 0 g时,52种有机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 03~0. 29μg/kg,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44. 7%~123. 0%,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 8%~21. 5%。该方法灵敏度高,实现了低浓度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满足土壤和沉积物中34种有机氯农药和18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控与预警》期刊2019年03期)

刘大路,石红才,晏丰钰,许人中,莫钰谋[6](2019)在《湛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林生态系统位于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红树林湿地是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到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红树林正在加速消失。文章以广东湛江市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讨论人类活动(如,人工养殖)在湿地碳循环中的影响。本研究在研究区内获取15个样品,利用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沉积物有机碳(TOC)含量介于0.68%~2.50%,同时TOC含量与研究区内人工养殖场排污口的距离有密切关系:离排污口越近,TOC值越低;离排污口越远,TOC值越高。此外,研究区内红树林TOC含量与其他红树林湿地TOC含量相比明显偏低,可能与养殖排污抑制红树林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其TOC含量明显减少有关。(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连忠廉,江志坚,黄小平,张凌,吴云超[7](2019)在《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不同浸提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有机碳是海洋沉积物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河口区沉积物不同浸提组分的活性有机碳对于认知近海活性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本文于2013年7月采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盐提取(SEC)、水提取(WEC)、氯仿熏蒸提取(MBC)和酸提取(AHC)等方法测定其活性有机碳,研究其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珠江口表层沉积物SEC、WEC、MBC和AH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8.0±23.5)×10~(-6)、(688.1±31.2)×10~(-6)、(963.2±26.4)×10~(-6)和(3040.7±18.2)×10~(-6);(2)沉积物SEC和AHC含量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少,而MBC含量由口外向西北口内逐渐减少,WEC空间分布则相对均匀;(3)陆源输入的较难降解的活性有机碳主要在西部区域沉积,而微生物活性有机碳量则主要在东南部口外处沉积。总体来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口沉积物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不利于其有机碳的埋藏。(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典鹏,姚美思,孙涛,刘隋赟昊,张凯[8](2019)在《水位变化对干涸湖底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会改变湖泊水位状态,明确不同水位条件下湖泊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内陆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干旱区典型盐湖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速率对水位变化的响应,以巴里坤湖干涸湖底原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0 (T1)、-9 (T2)、-23 (T3)、-34 (T4)和-45 cm(T5)水位处理对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和T3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在试验初期较高(0~10 d),10 d后缓慢下降,T4和T5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T1(1.718μmol/(m2·s))与T3(1.784μmol/(m2·s))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不存在显着差异,T1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是T2、T4和T5处理的1.09、3.31和3.57倍,不同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表现为T3>T1>T2>T4>T5.有机碳累积矿化量(Ct)占沉积物有机碳(C0)的比例(Ct/C0)介于0.012~0.044之间,沉积物有机碳潜在排放量(Ci)占C0的比例(Ci/C0)介于0.018~0.045之间;水位降低,沉积物有机碳矿化常数(k值)减小,T1处理k值最大(0.137 d),T4处理最小(0.032 d).线性方程Cr=0.008x+0.488能较好地模拟有机碳矿化速率(Cr)与水位(x)的关系;不同水位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与模拟柱中沉积物5 cm温度呈显着的指数函数关系,T4、T5处理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系数(Q10)显着高于T1、T2和T3处理,即水位降低增加了巴里坤湖干涸湖底沉积物Q10.因此,就巴里坤湖干涸湖底沉积物而言,水位从0 cm降至-45 cm时有机碳矿化速率降低,Q10增加;反之水位上升则会促进有机碳矿化分解,Q10降低.水位持续下降抑制有机碳矿化可能是维持干旱区盐湖沉积物碳库稳定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顿佳耀[9](2019)在《崇明东滩盐沼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组分及其来源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盐沼环境对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崇明东滩盐沼的高潮滩、中潮滩和光滩为研究区域,比较了互花米草带、芦苇带、藨草带、海叁棱藨草带和光滩0~30cm深度沉积物样品的有机碳(TOC)、易氧化碳(ROC)、可溶性有机碳(DOC)、酸水解有机碳(HOC)、顽固性有机碳(R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有机碳组分结构,利用C/N比值和同位素示踪法探讨了盐沼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结果表明:(1)所有样品TOC的含量和有机碳密度(C_d)值具有明显的自西北向东南方降低的趋势,分别介于0.51~39.2g C/kg和于0.0030~0.0167 g C/cm~3。东滩盐沼沉积物TOC平均值和C_d值分别为7.85±3.43g C/kg和0.0087±0.0024 g C/cm~3,较快的泥沙淤积和泥沙较低的有机碳含量稀释了植被对沉积物有机碳的贡献,同其它地区相比TOC含量和C_d值偏低。沉积物TOC含量0~30cm垂向分布的总体特征表现为随深度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受根系输入和细颗粒泥沙的影响在某些深度会出现明显的TOC峰值。沉积过程、植物埋藏和矿化降解也会对盐沼有机碳组分结构产生影响。可溶性碳库最小仅占TOC的0.61±0.38%(介于0.24~2.27%),易氧化碳库为15.6±5.64%(介于1.77~43.6%),酸水解碳库相对最大,平均值(57.2±21.7%)为TOC的一半以上,比例在0.12~99.8%之间。研究区域沉积物活性碳库的大小均受到总有机碳含量的控制。(2)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河流带来的流域内的陆生植被(54.2±13.4%)和悬浮颗粒物(32.3±8.23%),底栖微藻的贡献较小(13.5±6.50%)。盐沼有机碳来源及其贡献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位于盐沼北部,沉积物TOC含量较高,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被和悬浮颗粒物贡献(分别为41.5±5.13%和38.3±7.78%),底栖微藻的贡献最低(20.2±4.18%);第二种模式位于盐沼中南部,沉积物TOC含量较低,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盐沼植被(59.1±12.3%),其次为悬浮颗粒物、底栖微藻的贡献(分别为30.0±7.42%和10.9±5.25%)。总体上盐沼自北向南,植被贡献率呈增加的趋势,悬浮颗粒物贡献率和底栖微藻贡献率则呈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红静,张敏,李双林,马俊曦[10](2019)在《不同油气渗逸背景下地表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响应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下油气藏中的油气会持续向地表渗逸,与地表沉积物中的沉积有机质混合后使得地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呈现不同特征。但是,渗逸油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从而造成沉积物有机质组成面貌更为复杂。本文选用经历不同生物降解时间的油样与典型沉积物样品经不同比例正交配比,以研究渗逸油不同生物降解程度不同渗逸浓度下地表沉积物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有机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水文条件下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可培养解磷细菌的多样性,选择此海域20个站位,针对2017-02(枯水期)、2017-05(平水期)和2017-07(丰水期)取得的表层沉积物,利用卵磷脂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解磷菌。结果表明,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筛选获得的572株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分属于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中19个属80个种。其中,从2017-02样品获得136株好氧解磷菌,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占比69.85%;从2017-05样品中获得123株好氧解磷菌,12株兼性厌氧解磷菌,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比54.81%;从2017-07样品中获得100株好氧解磷菌,201株兼性厌氧解磷菌,优势属为弧菌属(Vibrio),占比87.71%。同时平板解磷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也主要为优势种属Psychrobacter和Vibrio。通过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解磷菌多样性程度为春季>冬季>夏季。实验结果表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多样性丰富,同一区域内沉积物中的有机解磷菌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丰富的有机解磷细菌的存在必将是磷循环重要的参与者,可能在区域物质循环和环境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姚,吴铎,张欢,周爱锋,王苏民.不同时间尺度青海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J].湖泊科学.2019

[2].鲁小曼,尚琨,刘欣,韦钦胜,冉祥滨.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可培养有机解磷菌多样性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9

[3].梁延鹏,符鑫,曾鸿鹄,覃礼堂,莫凌云.青狮潭库区沉积物/稻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与释放规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丰茹江.沉积物中有机磷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5].朱芸,李世刚,周圆,于雅东.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及沉积物中34种有机氯农药及18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9

[6].刘大路,石红才,晏丰钰,许人中,莫钰谋.湛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

[7].连忠廉,江志坚,黄小平,张凌,吴云超.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不同浸提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9

[8].李典鹏,姚美思,孙涛,刘隋赟昊,张凯.水位变化对干涸湖底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9].顿佳耀.崇明东滩盐沼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组分及其来源示踪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0].赵红静,张敏,李双林,马俊曦.不同油气渗逸背景下地表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响应模拟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年8月航次PN1和C3站ABC曲线渭河西安段3个沉积物采样断面示意图全球碳循环框架图南秦岭黑色岩系型钒矿床成因模式河流域内岸边带微生物生物量磷...沉积物类型图

标签:;  ;  ;  ;  ;  ;  ;  

有机沉积物论文_张姚,吴铎,张欢,周爱锋,王苏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