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守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保守,转录,病毒,浙贝母,鞭毛,信息学。
保守区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飞,王东昌,闫振锋,岳红云,陈刚[1](2018)在《人肺腺癌细胞超保守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肺癌细胞(A549)经慢病毒感染后,过表达超保守区基因与正常肺癌细胞之间的差异基因,并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为肺癌研究提供差异基因。方法:在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6个肺癌细胞差异基因表达阵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差异基因。使用DAVID和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表达进行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和蛋白互作用分析。结果:共得到230个差异基因,其中217个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外,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表现在化学致癌上;蛋白互作网络显示主要的相关蛋白是CFH、MUC5B、PTGS2、LRRK2。结论:本研究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在基因水平上表明肺癌细胞过表达超保守区后存在差异基因,为基础研究筛选出差异,进而服务于临床。(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施少华,程龙飞,傅光华,陈红梅,万春和[2](2018)在《禽坦布苏病毒E基因与沙门菌鞭毛保守区的嵌合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 MD-Flic AC-E-Flic DB,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接入p 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Flic AC-E-Flic DB。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后,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Flic AC-E-Flic DB嵌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证实与预期融合蛋白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10期)
杨泽晓,赵希仑,李岩,王波,姚学萍[3](2016)在《兔出血症病毒2型的VP60基因保守区人工合成及RT-PCR检测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用于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RHDV和RHDV2VP60基因,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和10条末端重迭引物,通过重迭PCR人工合成RHDV2 VP60基因中保守区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以其为模板,经过反应条件优化、敏感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和35份样品检测应用,初步建立RHDV2 RT-PCR检测方法。实验成功合成RHDV2 VP60基因的435 bp保守片段并构建了p MD-19T-RHDV2重组质粒,初步建立的RHDV2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RHDV2的检测限度可达到230个拷贝的靶基因片段,检测RHDV、p GM-T-EBHSV(已构建)、兔巴氏杆菌、兔源大肠埃希菌和沙门氏菌均无特异性扩增,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RHDV2核酸阴性。该研究为中国及时进行RHDV2的防控提供技术储备。(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邓子兵,马建忠,肖成斌,马燕林[4](2016)在《ABI5家族保守区Ⅱ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BI5及其亚家族成员是一类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它们参与了脱落酸(ABA)介导的植物体对许多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其家族中共有7个保守区,保守区Ⅱ在酵母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均具有明显的转录激活活性。然而,存在于保守区Ⅱ两侧的保守区I和保守区Ⅲ均对保守区Ⅱ的活性有抑制。本研究利用拟南芥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发现:没有ABA存在时,保守区I-Ⅱ-Ⅲ在植物细胞中没有转录激活活性;而在ABA存在时,保守区I-Ⅱ-Ⅲ在植物细胞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进一步分析保守区Ⅱ中α-螺旋结构对保守区Ⅱ活性的影响时发现,当α-螺旋结构单独存在时也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当α-螺旋N端的前5个氨基酸残基中的任意一个被丙氨酸替换或α-螺旋结构本身被破坏时,保守区Ⅱ的活性完全丧失。上述结果表明,α-螺旋结构N端的前5个氨基酸残基以及α-螺旋结构本身对保守区Ⅱ的活性都是必需的。(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摘要集》期刊2016-10-09)
冯亚斌,俞信光,庄欣晨,王忠华[5](2016)在《浙贝母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第一个限速酶,在植物生物碱类物质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HMGR酶在浙贝母甾体类生物碱合成代谢途径中的调控作用,以百合科浙贝母狭叶品种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技术首次从浙贝母中克隆出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长度为390 bp。序列分析表明,浙贝母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与其他9种植物的HMGR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84%~79%);蛋白质同源比对、特征区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浙贝母HMGR氨基酸片段与其他植物有较高的同源性(95%~88%),与球药隔重楼和海枣等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据此,初步确定该基因为浙贝母HMGR基因,命名为Ft HMGR。Ft HMGR基因的克隆及分子鉴定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在浙贝母甾体类生物碱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分子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对浙贝母活性物质的合成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王运琦,方志红,任彬琳,李莲芬,董宽虎[6](2016)在《白羊草BiCDPK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CDPK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白羊草中克隆得到Bi CDPK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Bi CDPK基因c DNA长1048 bp,包含38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8个氨基酸。蛋白表现为弱酸性,且稳定、亲水,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蛋白序列中存在1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和3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Bi CDPK基因与玉米、小麦和水稻具有较高同源性,相似度分别是97%、86%、86%。为进一步研究Bi CDPK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24期)
林浥,俞滢,陈丹,陈静,姚雪倩[7](2016)在《白兰花萜类合成酶基因McHMGR保守区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兰(Michelia alba DC.)花瓣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白兰花萜类代谢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Mc HMGR)的保守区,该c DNA保守区长为421bp,编码12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属植物乐昌含笑的HMGR具有99%的同源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c HMGR在白兰开花过程中四个时期的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表达量在盛花期最高,花芽期最低。(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6年07期)
胡晓星,彭杰,冯悦,刘丽,张阿梅[8](2016)在《以主要流行EV71 VP1基因高度保守区为靶点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C4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建立EV71C4型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C4型EV71V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将包含此目的区段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通过体外转录获得标准品,并以梯度稀释的标准品为模板建立工作曲线,进而在优化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建立TaqMan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中,所设计引物、探针的高度保守性保证了C4型EV71的高效扩增。经反应条件优化,引物和探针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300 nmol/L和200 nmol/L,在1×10~301×10~3拷贝数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灵敏度可达到10~2 copies/μL。通过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批间和组间重复实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且该方法对柯萨奇A16(coxsackievirus A16,CA16)柯萨奇B1(coxsackievirus B1,CB1)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均无交叉反应,对6份EV71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00%。以上数据表明,文中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为我国主要流行C4型EV71感染的快速诊断及疾病监控提供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云垒,杜杰,赵晓明,苏琳瑛,卫正国[9](2016)在《家蚕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及蜕皮激素响应元件核心保守区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受体基因家族是介导昆虫蜕皮激素(20E)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为了研究家蚕丝腺中核受体异源二聚体编码基因——蜕皮激素受体基因Bm EcR和超气门蛋白基因Bm USP的表达模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家蚕5龄幼虫正常状态下和用2×10~(-3)μg/μL蜕皮激素处理后Bm EcR与Bm USP在丝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20E处理后,Bm EcRA、Bm EcR-B1和Bm USP在中、后部丝腺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20E能够促进Bm EcR-A、Bm EcR-B1和Bm USP基因的表达;但中部丝腺与后部丝腺Bm EcR-A、Bm EcR-B1和Bm USP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不同。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ITC)获得的家蚕蜕皮激素受体结构域蛋白Bm EcR-B1D与蜕皮激素响应元件Bm E75A-EcRE及其缺失突变体相互作用的亲和力常数(K)、反应热(ΔH)和熵(ΔS),显示了Bm EcR-B1D蛋白能够与Bm E75A-EcRE进行结合,并发现Bm E75A-EcRE的核心保守区为编码序列TCTTC,推测该区域有可能是Bm EcR-B1D蛋白结合在Bm E75A-EcRE上的精确位点。(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龚鑫[10](2016)在《基于甲型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素颈部保守区表位免疫原的设计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叁种型别,其中甲型流感病毒(IAV)作为引起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型别,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IAV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具有高传染性,尤其在老人、儿童和免疫缺陷患者中更易传播。据记载,1918年、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夺走了近5000万人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15%的人口感染流感,其中严重病例300万~500万人,25万~50万人死于其导致的并发症。流感病毒的防治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离子通道阻滞剂,但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了耐药性毒株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流感疫苗由于具有预防性、保护性及较低副作用而成为预防流感流行的研究热点。目前,市售的流感病毒疫苗主要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型H1亚型、H3亚型和乙型叁种流感病毒或抗原组份。由于以上叁价疫苗所含病毒亚型覆盖面较广、生产工艺较为完善,因此成为现阶段主流的抗流感病毒疫苗。然而,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抗原突变性,疫苗毒种的选择成为疫苗开研发的主要问题。目前季节性叁价流感疫苗毒种的选择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基于前一季节的病毒循环抗原预测获得,然而这种预测很难覆盖流感病毒的抗原转变。因此,研究者亟需研发一种广谱、持久的通用型流感疫苗。近年来,随着H1N1、H3N2、H5N1和H7N9等流感疫情的逐年递增,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对于增强我国流感的预防控制能力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基于流感病毒的保守性蛋白(如基质蛋白和表面蛋白等)研发的候选疫苗,可以在小鼠中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为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空间。由于甲型流感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素(HA)蛋白是主要的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位点,同时HA颈部序列保守性较强,所以基于流感病毒表面HA蛋白的候选疫苗的研发尤为集中。然而,基于高保守性HA蛋白的候选疫苗仍然存在缺点。首先,大多数广谱中和抗体的诱导依赖空间、非连续性表位,为疫苗的生产、纯化增加了难度。其次,一些中和抗体的中和机理尚不明确,不利于广谱流感疫苗的深入研发。同时,由于高保守性蛋白亚单位疫苗及表位疫苗免疫原性较低,如何提高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广谱流感疫苗成功的关键是要同时具备高免疫原性和广谱保护性。鉴于现阶段已经明确的流感病毒HA颈部功能区靶位抗体跨序列锚定HA1及HA2抑制变构的中和机理,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表位多肽免疫原,此免疫原需包含简短的、线性优势表位,并具有较强免疫原性、中和活性及明确的中和机理。然后,经过免疫原优化设计,进一步增加其免疫原性、广谱中和活性及保护性。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H3亚型IAV HA颈部保守区的多肽免疫原设计及中和机理的研究由于流感病毒序列的高突变性及免疫保护过程中的病毒结构易变性,现阶段可获得的经典流感病毒疫苗很难诱导或增强广谱中和抗体的产生。而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了解广谱中和抗体的中和机理,从而找到流感病毒与宿主膜融合过程中的中和位点。自1968年流感大流行起,H3N2流感病毒就一直持续导致人类极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所以本部分实验首先针对1968年至2014年间10,763株H3N2流感病毒序列进行序列分析、B细胞及MHC-II类分子T细胞表位预测,从中获得了高度保守(保守率:97.59%±0.62%)的HA颈部片段及六条衍生多肽免疫原序列(P1~P6)。通过免疫原性检测,我们确定了P6多肽序列中含有潜在的B细胞及MHC-II类分子T细胞表位,并且基于P6多肽序列的MAP4及以KLH为载体的免疫原都能够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抗体效价:log104.14~4.74)和H3亚型内交叉毒株中和活性(ID50:564.57~1408,P<0.005)。经过对已知的H3亚型IAV的HA晶体结构分析,发现P6多肽序列位于病毒膜融合过程中HA2的变构拐点处,进一步通过酸旁路实验及膜融合动力学试验,我们提出并验证了P6多肽免疫原所诱导的中和抗体的中和机理:锚定HA2变构拐点,通过空间位阻抑制膜融合过程中HA2的变构从而抑制膜融合。此段高保守性HA2颈部表位的设计及中和机理的确定能够为未来流感疫苗的设计应用及流感病毒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参考。第二部分:叁价流感表位嵌合No V P particle免疫原设计及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流感病毒HA2颈部功能区具有亚型内高度的保守性及中和抗体的靶向性,具备成为广谱流感病毒候选疫苗的潜力。基于前期建立的实验基础及提出的中和机理,我们通过序列分析及B细胞表位预测分别筛选出H1亚型和B型HA2颈部高保守功能表位(H1保守率:97±0.123%,B型保守率:99.98±0.003%),联合已知的H3亚型P6表位,共同表达于No V P particle的叁个环区上,制备出叁价嵌合重组蛋白免疫原(Trivalent HA2-PP)。通过动物免疫、不同亚型病毒微中和检测、体外保护性检测,Trivalent HA2-PP诱导产生了针对各亚型HA2表位显着的体液免疫反应(log104.39~5.15),并且可以通过病毒交叉免疫加强特异性抗体效价,同时诱导的抗体在体外针对H3、B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中和活性(ID50:45~656,P<0.05)。同时,Trivalent HA2-PP的免疫在小鼠A/Texas/JMM_30/2012(H3N2)攻毒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H3亚型体内保护性。本研究证明以HA2为基础的叁价嵌合No V P particle免疫原的设计能够为流感病毒广谱候选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与实验参考。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的设计、制备和评价了流感病毒HA2颈部保守区表位多肽免疫原,此种免疫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所诱导中和抗体具有较强体外保护性。同时提出并验证了所诱导中和抗体的中和机理,即锚定HA2变构拐点,并以空间位阻抑制膜融合。此外,我们将免疫原筛选方法及抑制机理推广至多亚型流感病毒并应用于No V P particle载体表达系统,成功的制备和评价了新型流感病毒叁价重组蛋白疫苗。此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及较好的体外、体内保护性。因此,本论文中所设计的IAV HA2颈部功能区多肽免疫原及其重组蛋白免疫原均具有成为新一代的广谱流感候选疫苗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保守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 MD-Flic AC-E-Flic DB,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接入p 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Flic AC-E-Flic DB。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后,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Flic AC-E-Flic DB嵌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证实与预期融合蛋白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守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飞,王东昌,闫振锋,岳红云,陈刚.人肺腺癌细胞超保守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
[2].施少华,程龙飞,傅光华,陈红梅,万春和.禽坦布苏病毒E基因与沙门菌鞭毛保守区的嵌合表达研究[J].中国家禽.2018
[3].杨泽晓,赵希仑,李岩,王波,姚学萍.兔出血症病毒2型的VP60基因保守区人工合成及RT-PCR检测方法初探[J].浙江农业学报.2016
[4].邓子兵,马建忠,肖成斌,马燕林.ABI5家族保守区Ⅱ的结构与功能研究[C].2016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摘要集.2016
[5].冯亚斌,俞信光,庄欣晨,王忠华.浙贝母HMGR基因保守区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核农学报.2016
[6].王运琦,方志红,任彬琳,李莲芬,董宽虎.白羊草BiCDPK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
[7].林浥,俞滢,陈丹,陈静,姚雪倩.白兰花萜类合成酶基因McHMGR保守区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福建茶叶.2016
[8].胡晓星,彭杰,冯悦,刘丽,张阿梅.以主要流行EV71VP1基因高度保守区为靶点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命科学研究.2016
[9].刘云垒,杜杰,赵晓明,苏琳瑛,卫正国.家蚕蜕皮激素受体和超气门蛋白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及蜕皮激素响应元件核心保守区的识别[J].蚕业科学.2016
[10].龚鑫.基于甲型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素颈部保守区表位免疫原的设计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