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强度论文-靳亚涛,赵华杰,李永超

热流强度论文-靳亚涛,赵华杰,李永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流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炉冷却壁,热流强度,炉缸炉底侵蚀

热流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靳亚涛,赵华杰,李永超[1](2019)在《基于高炉冷却壁热流强度的炉缸炉底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高炉热流强度监测方法的现状进行阐述,然后对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总结炉缸炉底侵蚀的原因机理,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9年13期)

朱炳坤,晁长青,刘永付,王宝勤,刘栋[2](2019)在《基于热流固耦合的热水循环泵转子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Workbench平台,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对热水循环泵内的转子系统施加温度和压力载荷进行计算,得到基圆直径D3=214 mm、D3=216 mm和D3=218 mm下转子系统的热流密度及等效应力的分布,讨论了不同蜗壳基圆直径对转子系统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对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轴与轮毂配合段的配合面以及叶轮螺母与叶轮的配合面上出现了热流密度最大值;基圆直径的改变对叶轮螺母上的热流密度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影响很小;转子系统在第叁阶模态下由轴线沿径向振动,最大变形出现在距中心轴线最远的叶轮外缘.(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凌晨,范晨[3](2018)在《高炉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高精度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炉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的监测对高炉安全生产及高炉长寿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某钢厂高炉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高精度监测系统以高炉冷却壁的冷却水温度、流量、流速等实时参数为基础,通过专业数学模型和应用软件,实现高炉冷却壁的水温差、热流强度及其变化趋势的实时监测,并对炉墙结瘤、冷却壁热面温度超限、冷却壁裸露等异常情况进行在线诊断和预警。(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8年12期)

邓华超,严波,苏红宏,张晓敏[4](2018)在《裂纹尖端热流强度因子数值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热障涂层材料在其服役过程中会产生诸如裂纹之类的缺陷,是导致热障涂层材料寿命降低和失效的关键因素。已有的理论研究表明,裂纹尖端附近的热流具有1 /r~(1/2)奇异性,该奇异性可用热流强度因子表达。本文针对裂纹尖端的热流奇异性,首先定义裂纹尖端附近的JT积分,证明JT积分的路径无关性,给出计算热流强度因子的相互作用积分方法。为了模拟裂纹尖端附近的温度场及热流场,推导用于描述裂纹尖端热流奇异性的奇异等参数单元。利用算例验证奇异等参数单元,结果表明,提出的奇异等参数单元能够模拟裂纹尖端附近热流的奇异性,准确描述裂纹尖端附近的温度场和热流场。进一步利用所得方法分析含裂纹的热障涂层结构的热流强度因子,结果表明,相互作用积分能够精确计算裂纹尖端附近的热流强度因子,为进一步研究热力耦合问题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刘剑琴[5](2018)在《高炉热流强度高精度检测分析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延长高炉寿命可以有效提高高炉生产效率,降低高炉维修和大修的巨额费用,是高炉稳定运行、高效低耗的重要保证。在高炉炉役期间,炉缸炉底的内衬侵蚀状况直接反应在冷却壁热流强度上,热流强度计算公式如下:q=cMΔt/F(1)(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8年04期)

张权,戴方钦[6](2018)在《武钢4号高炉炉底炉缸安全热流强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钢4号高炉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热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炉底炉缸安全热流强度的计算模型,并计算出4号高炉炉底炉缸热流强度的安全值、报警值、警戒值、事故值,为高炉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比4号高炉炉底炉缸的实际热流强度与安全热流强度,实际热流强度均比安全热流强度小,说明炉底炉缸1150℃铁水凝固线位于陶瓷垫内,4号高炉处于安全生产状态。(本文来源于《炼铁》期刊2018年01期)

晁长青[7](2017)在《基于热—流—固耦合高温热水循环泵结构强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热水循环泵是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中输送高温高压介质的关键设备。该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对于上述行业的相关工艺流程起到至关重要影响。与常规循环泵相比,高温热水循环泵输送介质温度较高,这一方面使得泵的过流部件受热变形而产生热应力,另一方面影响了转子运行的稳定性,导致高温热水循环泵的运行可靠性较差。在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4-ZBZZ-016)和扬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YZ2016116)的资助下,本文采用数值计算对高温热水循环泵的泵体及转子结构强度进行研究:探讨了高温工况下,蜗壳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温度场以及泵体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蜗壳结构参数对转子变形量及等效应力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介质温度时,温度和压力载荷影响下的泵体结构强度。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整理归纳了热-流-固耦合、模态分析及疲劳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基于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文基于热-流-固耦合作用下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对泵体及转子系统结构强度影响规律的研究内容。2.利用Fluent软件对叁种不同温度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并将常温下泵的性能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3.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泵体、叶轮、泵轴等施加温度和压力载荷,定义对应的边界条件,进行稳态热分析、静力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对比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数值计算结果,掌握了蜗壳的基圆直径、隔舌安放角、进口宽度以及出口的位置对泵体及转子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基圆直径D3=216mm时的模型泵泵体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小,而泵轴的等效应力值却为最大;隔舌安放角对泵内流场的影响较小,但是影响了热水循环泵运行的可靠性。(2)泵体变形和等效应力的最大值随着蜗室进口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泵轴和叶轮的等效应力值在b3=18mm时最小;蜗壳采用中心排出布置方式,泵体的变形量大于切向排出的泵体,此时,叶轮、泵轴和叶轮螺母的等效应力值也明显较大。(3)随着输送介质温度的升高,泵体壁面附近流体的温度梯度显着增加,泵体沿其厚度方向的温度变化更加明显;介质温度升高,与压力载荷和重力的作用相比,温度载荷对泵体的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愈加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杜旭,黄亚明[8](2017)在《基于高炉冷却壁热流强度的炉缸炉底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法的二维稳态传热模型,结合精确的冷却壁热流强度数据,分析炉缸炉底整个温度场的分布状况,为高炉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实验证明:在炉衬中的热电偶损坏却又不能及时更换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冷却壁热流强度分析内衬的侵蚀状态。(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刘剑琴,黄亚明[9](2017)在《高炉热流强度高精度检测分析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高炉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的智能化监测对于高炉的长寿有重要的意义。从温度高精度检测模块出发,设计了基于CC1110的无线检测仪表,通过上位机监测进行高炉的实时监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精确的冷却壁热流强度值监测技术对于实现高炉尤为长寿重要。(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7年04期)

程建红[10](2016)在《水温差热流强度在线检测系统在龙钢5#高炉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温差热流强度在线检测系统的组成应用、功能进行了阐述。重点阐述龙钢5#高炉在线检测系统的构成与分布特点,分析高炉各部位的热流强度的分布状况,及早为高炉操作提供可靠信息,预防冷却壁的烧损,保证高炉生产安全稳定顺行,延长高炉一代使用寿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四届炼铁对标、节能降本及相关技术研讨论文集》期刊2016-08-24)

热流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Workbench平台,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对热水循环泵内的转子系统施加温度和压力载荷进行计算,得到基圆直径D3=214 mm、D3=216 mm和D3=218 mm下转子系统的热流密度及等效应力的分布,讨论了不同蜗壳基圆直径对转子系统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对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轴与轮毂配合段的配合面以及叶轮螺母与叶轮的配合面上出现了热流密度最大值;基圆直径的改变对叶轮螺母上的热流密度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影响很小;转子系统在第叁阶模态下由轴线沿径向振动,最大变形出现在距中心轴线最远的叶轮外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流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靳亚涛,赵华杰,李永超.基于高炉冷却壁热流强度的炉缸炉底侵蚀研究[J].冶金管理.2019

[2].朱炳坤,晁长青,刘永付,王宝勤,刘栋.基于热流固耦合的热水循环泵转子强度分析[J].河南科学.2019

[3].凌晨,范晨.高炉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高精度监测系统[J].冶金动力.2018

[4].邓华超,严波,苏红宏,张晓敏.裂纹尖端热流强度因子数值模拟方法[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5].刘剑琴.高炉热流强度高精度检测分析系统设计[J].中国计量.2018

[6].张权,戴方钦.武钢4号高炉炉底炉缸安全热流强度的计算[J].炼铁.2018

[7].晁长青.基于热—流—固耦合高温热水循环泵结构强度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7

[8].杜旭,黄亚明.基于高炉冷却壁热流强度的炉缸炉底侵蚀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9].刘剑琴,黄亚明.高炉热流强度高精度检测分析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

[10].程建红.水温差热流强度在线检测系统在龙钢5#高炉上的应用[C].2016年第四届炼铁对标、节能降本及相关技术研讨论文集.2016

标签:;  ;  ;  

热流强度论文-靳亚涛,赵华杰,李永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