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本科专业渗透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建设*

试论英语本科专业渗透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建设*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英语本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论述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侧重阐述了英语本科专业人文素质渗透式教育的途径建设。这些途径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抓好渗透式教育的载体环节;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确立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以及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文素质;途径建设;渗透式教育

收稿日期:2010-12-23

作者简介:刘萍,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刘东楼,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安徽凤阳/233100)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011sk331zd)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昭示着英语专业本科在校生数量的增加。生源的扩展和新形势教育的发展,势必对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英语工具性学习和训练上,不重视甚至是忽视英语专业的人文性教育,其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围绕着英语的技能性和工具性来展开,结果是学生的英语技能性水平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优势并不突出,而相关拓展知识比较薄弱,造成就业没有优势工作没有特点。

如何有效地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针对性地提升和改善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如何拓宽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视角视野,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很显然,符合上述要求的英语本科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落实到传授哪些知识给学生、怎样传授给学生的层面,笔者认为,专业知识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较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与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宽的相关知识面,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容的人才,工具性教学一直是高校英语本科教学的重点,英语界也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以及好的经验,重要的是人文性教学重视的不够,与之相关的系列做法还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渗透式英语教学角度,谈一谈英语本科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建设。

二、人文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叶郎,2001)

何兆熊(2004,3-4)根据自身多年的英语专业教学管理经验指出,人文素养不仅指语言、文学、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包括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当然还包括历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对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历史的需要

说到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就不能回避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西方国家。在西方近代史上,人文精神与社会现代化进程是相互促进的,西方现代化进程在思想上导源于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中的人道主义,确定了与神道相对立的人道,确立了人的生命、自由、平等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现代化进程的启动提供了理论准备,特别是价值论证,从封建、宗教的羁绊中解放了人,释放了人的能量,人文主义和人道精神还开阔了人的胸襟、拓展了人的视野,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自由的环境。不难看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影响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人的道德观、价值观。

2、现实的需要

确立以关注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为受教育者提供正确的目标导向,确保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人生问题而陷入无价值的求学状态,从根本上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提高素质促其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浅目光和工具主义观念所带来的浮躁,进而有利于培养整个民族沉稳踏实的作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刘继华,王文斌2008:5-6),从某种程度上说,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如今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很多源于个体人格的不完整或缺陷。这种不完整和缺陷又源自现代化生产中过于突出工具系统的作用而模糊人的作用;由于现代化要求效率、效益和功利,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往往就特别注重目标和结果,更着意于张扬和运用工具理性,其结果是,人的发展片面化,人文关怀意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境界的追求,对人生目的和意义及人的发展前景的关注等缺乏(陈新夏,2003:116)。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生将来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与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最需要也最能彰显自我人格魅力和人文素质,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强调人文素质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英语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

英语本科专业学生不同于英语技能较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正是源于他们具有很高的西方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能够从容的与来自西方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而不会引起文化冲突,避免影响交流,造成不愉快或其他不必要的损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需要具有很高西方文化素养的英语工作者,也就是说我们的英语本科专业要利用英语本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没有语言,也就没有人对于万事万物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视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胡文仲,高一虹1997:4)。

三、人文素质渗透式教育的途径建设

1、抓好渗透式教育的载体环节

人文素质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循序渐进过程,是滴水穿石的渗透式过程,需要载体做环节。笔者认为,以下四个部分是人文素质教育比较重要的载体:1)教育目标,它是渗透式人文教育的方向。正如引言所说是培养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容的人才,英语本科专业决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要给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提供一种手段、一种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英语教育的人文性所在;2)课程设置,它是渗透式人文教育的保障。就加强英语本科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而言,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可行也是必要的,人文素质拓展模块是依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培养“完整的人”的思想,实施的系列教学活动,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因材施教的特点;3)教材选用,它是渗透式人文教育的关键。教材是语言的外衣,针对性地选用教材,重视教材中人文素质教育材料的宣讲,不但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得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视野,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契合了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4)活动设计,它是渗透式人文教育的手段。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交际和运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是通过学生广泛参与来实现,好的活动设计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支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

有专家指出,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应跳出“形而下”的“器”的框框,将“形而上”的人文素质的追求作为终极目标(时伟,薛天祥2003),任何教学活动,教师都是主导,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才愿望与结果,受教育者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对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看法、对待环境与自然的态度、对待人际关系等与人文精神直接相关的意识与素质,很大程度上只有在具备良好人文精神的教师教育与引导下才能快速有效地得到提高。传授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唯有具有优秀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学生。(刘继华,王文斌2008:7)。

在我国,英语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被动式”、“零星的”的,传统做法是传授外国经典文学,通过研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学来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进而达到提高人文素质知识输入的目的,这对加强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厚度及主动培训,都是远远不够的。人文素质修养深厚的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发掘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质内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渗透;人文素质修养深厚的教师,会充分利用一切途径或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提高人文素质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将专业学习与社会乃至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反之,人文素质修养浅显的教师大都只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而对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内涵并不加以重视,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质内容人为地搁置起来,这对普及英语本科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3、确立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体地位

如何合理的理解主体地位?一般认为,主体地位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体验,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在教学实践中,这个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对融洽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促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是大有裨益的,是单纯讲解教学内容所无法做到的。

人文素质教育是个宏观的教育内容,相对于工具性教学还带有“虚拟”的因素,没有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就很难取得效果,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意味着学生会主动参与自身发展,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角色定位转换,把自已定位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坚信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信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进行自我评价,并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决策,自己解决问题和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

4、营造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

教育,是人从一个自然人过渡到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因此要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发展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唯一方法;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唯一途径(赵文波,洪樱2000:48-51)。在教育过程中,和谐宽松的外部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影响着教育效果。教育的外部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含有家庭、社区、文化等诸多内容的社会环境,学习主体、学习客体和学习氛围兼容的立体环境。

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渗透式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需要宽松、和谐的气氛,从这个角度说,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已不再只是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目标去追求;家庭、社区、文化等社会环境对受教育者人文素质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体对社会角色的学习和领悟,社会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角色扮演所需要的条件和手段,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内部环境及生理、心理过程;精心营造主体、客体和氛围兼容的立体环境,寻找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理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方面的有效训练,在活动中学会交际技巧、合作精神及协调能力。

5、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诸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手段加速推进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更新,提高单位课时的信息量,同时又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理解。推广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供学生查阅,建立较为先进的、开放的电子阅览室供学生自由操作,并给英语课配备多媒体教室,无论是听说课,还是读写课或翻译等其他课程,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目前的很多教材都配备了网络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一旦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网络课程的习惯,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上传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英语读物和自学课程,建立英语本科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容的教育体系,大大促进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均衡发展。

四、结论

对英语本科专业学生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并付诸实施,是高校英语界普遍认可的新事物,一些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者甚至是相关的管理者,都对这一新事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从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到付诸实施,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既然是新事物,就没有成熟的经验,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体会,阐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重要性,并从渗透式教育角度,分析了英语本科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途径,以期求教于英语界同行,至于如何有效地实施渗透式人文素质教育,限于篇幅文中并没有涉及。

参考文献:

[1]陈新夏.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5-117.

[2]何兆熊.对英语专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几点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4(6):3-4.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继华,王文斌.高校外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弱化与强化[J],中国外语,2008(5)5-6.

[5]时伟,薛天祥.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9):20-24.

[6]叶郎.人文精神的坚守与呼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1-02(7).

[7]赵文波,洪樱.论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J].高教探索,2000(2):48-51.

标签:;  ;  ;  

试论英语本科专业渗透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