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论文-李嘉

头颈部肿瘤论文-李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颈部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营养干预,护理,头颈部肿瘤,放疗

头颈部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1](2019)在《营养干预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在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名头颈部肿瘤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35人,试验组患者35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对照组采取常规性护理方案,试验组在采取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经一段时间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营养状态评定法(SGA)评价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SGA分级和护理满意度横向对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增强患者的体质与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伍金花,李慧,付本翠,冯丽娟,王静[2](2019)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黏膜反应的预防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黏膜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8例为本次调查主体,均以放疗为治疗手段,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预防措施,对比两组口腔黏膜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指标及QOL-H&N35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Ⅲ、Ⅳ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及QOL-H&N35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反应首次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预防措施可减少黏膜反应,保证疾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朱晓可,陶磊[3](2019)在《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是一类重要的共抑制分子,与其他分子协同参与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负性调控作用。因此,LAG-3有望成为头颈部肿瘤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同时LAG-3和PD-1的联合免疫治疗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治疗前景。本文就LAG-3的基因定位和结构、表达与配体结合、生物学功能、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楠[4](2019)在《两种皮肤防护剂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皮肤防护剂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57例采用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利肤宁,设为试验组)与53例采用叁乙醇胺乳膏(设为对照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两组患者除外用药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不同放射剂量时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1)放射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8例、2级损伤者37例、3级损伤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皮肤出现1级损伤者10例、2级损伤者29例、3级损伤者13例、4级损伤者1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均未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 Gy时,有18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3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对照组患者在放射剂量为20 Gy以下时,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20~40Gy时,有29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在放射剂量为40 Gy以上时,有23例患者出现皮肤损伤。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放射剂量时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对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肤宁可有效延长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皮肤损伤程度,疗效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付晓,苗重昌[5](2019)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是近年来新兴的磁共振检查技术,可同时获得组织扩散及灌注信息。通过对IVIM衍生参数(D值、D*值及f值)的定量测量,可对肿瘤良恶性做出鉴别诊断。该文旨在对IVIM的原理及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1期)

田欣,吴荣,张振勇[6](2019)在《脾多肽在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步放射化学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同步放射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86例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2组患者均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脾多肽。评价全部患者的疗效、相关反应以及免疫情况。结果 8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4.8%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 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骨髓抑制及感染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放疗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脾多肽,可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不影响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过筠,何优雅,陈一铭,唐妍毅,季彤[7](2019)在《21例儿童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游离皮瓣修复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儿童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区缺损游离皮瓣修复重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9—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接受头颈部恶性肿瘤切除以及游离皮瓣修复、年龄≤14岁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17例为ASAⅠ级,4例为ASAⅡ级。中位手术时间48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0 mL。6例患者接受气管切开。发生内科并发症7例,包括肺部感染4例,腹泻3例;外科并发症4例,包括皮瓣下血肿1例,创面裂开2例,腺瘘1例。气管切开术与内科并发症发生直接相关(P=0.035),与总体并发症(P=0.064)发生具有潜在关联。结论:游离皮瓣对于儿童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区缺损修复具有极高价值,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主要负面因素,气管切开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关系较大,需谨慎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Ludwig,N,Szczepanski,MJ,Gluszko,A,赵泽亮[8](2019)在《CD44(+)肿瘤细胞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血管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CD44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进展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CD44(+)肿瘤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初期的影响,并评估CD44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潜在标志物。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头颈癌数据库研究了CD44基因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9例HNSCC患者、11例不典型增生患者和12例口腔黏膜对照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CD44和微血管密度(MVD)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使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口服(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琦[9](2019)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护理质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便秘发生率。结果护理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护理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对比护理后影响不了、便秘发生率,P<0.05;护理效果对比,P<0.05。结论对患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显着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9期)

徐小青,王鹂,陈美玲[10](2019)在《头颈部功能锻炼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颈部功能锻炼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本院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病患98例分成两组,研究组49例应用头颈部功能锻炼法,对照组49例应用常规护理法。分析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97.96%)高于对照组(83.67%);而并发症发生率(4.08%)则低于对照组(18.37%)(P<0.05)。结论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病患,采用头颈部功能锻炼法进行干预,能够显着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头颈部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黏膜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8例为本次调查主体,均以放疗为治疗手段,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预防措施,对比两组口腔黏膜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指标及QOL-H&N35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Ⅲ、Ⅳ级黏膜反应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及QOL-H&N35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反应首次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预防措施可减少黏膜反应,保证疾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颈部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营养干预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2].伍金花,李慧,付本翠,冯丽娟,王静.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黏膜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朱晓可,陶磊.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在头颈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4].王楠.两种皮肤防护剂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对比[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

[5].付晓,苗重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6].田欣,吴荣,张振勇.脾多肽在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同步放射化学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7].过筠,何优雅,陈一铭,唐妍毅,季彤.21例儿童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游离皮瓣修复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8].Ludwig,N,Szczepanski,MJ,Gluszko,A,赵泽亮.CD44(+)肿瘤细胞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血管生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9].李琦.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经皮胃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徐小青,王鹂,陈美玲.头颈部功能锻炼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反馈[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  

头颈部肿瘤论文-李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